第三話 不負如來不負卿
西元一六八三年,清康熙二十二年 西藏的鄉(xiāng)村班達旺傳來一陣婦女凄厲的尖叫,然后被嬰兒響亮的哭聲蓋過。 旁人安撫好嬰孩,拿了襁褓將新生兒裹起,放到母親旁邊。 已經(jīng)脫力的婦人想伸出手摸摸嬰兒,并用慈愛的目光看著他,「羅布(寶貝),你呀,叫做倉央嘉措?!?/br> 小倉央嘉措在夢中無意識的踢了踢小腿,逗得一旁的人都笑了。 歲月蒼茫,一下模糊了時間。 十四歲的倉央嘉措在班達旺廣大的草地上奔跑,鄉(xiāng)村的風充斥著青稞的細碎穀味與犛牛的濃厚乳香,淳樸的溫暖。 「倉嘉,回來!我做了達雪(奶酪)!」 「噫!」少年開心地笑了,跑著回到帳子。 多年來都是這么安恬。生活如同海面上悠悠的小船,昨天和今天一樣、明天和后天一樣……,沒有明確的分界,每一天都又緩又美。 為什么年少時無憂的日子總是過得這么快;長大后的煎熬卻流淌地如此緩慢? 顯然已成英挺少年的倉央嘉措披著一身袈裟,手指不斷地在窗沿敲打出聲響。指上幾枚戒指在星光的反射下熠熠生輝。 這是拉薩八廓街東南角的一間藏式酒館,白日看起來溫暖的黃色在夜晚的此刻看起來是蒼涼的土黃,像夕陽落下山的前一秒,滿是無法忽視的孤寂絕望。 倉央嘉措再灌下一碗酒,試圖消除這個夜晚的憂愁,卻聽到布料微微摩擦的聲音。倉央嘉措回頭,卻看見一位少女,正在對他微微淺笑。 那是一位如月亮般圣潔美麗的少女,手輕輕掀起簾幕。正抱歉地微微笑著,如星辰般耀眼。而她的眼神洋溢著年輕女孩特有的青春活力,卻被深黑的眸色淡化成淺淺的溫婉大氣。在朦朧月色的高光作用下,嬌美的不可方物。 倉央嘉措愣住了,等他回過神來,少女卻已下樓。他匆匆地下樓出門,少女的蹤影卻已經(jīng)消失在茫茫月色中。 「瑪吉阿米(圣潔的少女)!」他左右張望,嘴中喊著「瑪吉阿米!」 可是怎么能再見呢?倉央嘉措連那個少女的名字都不知道。往后的日子里,一有機會倉央嘉措就會在這家小酒館徘徊,期待與她再次相見。 他愛她愛了一生,四處追尋。倉央嘉措被罷黜那年,只有二十四歲。在被押解到京城的路途中圓寂。他生前最后一首詩寫著: 「白羽的仙鶴,請借我凌空的雙翼。我不飛往遠處,只到理塘就回?!?/br> 因為傳說他的瑪吉阿米就在理塘。 在那東方高高的山頂上,每當一輪明月升起那一刻,瑪吉阿米的笑臉,冉冉浮現(xiàn)在我心田。 那一刻,我升起風馬,不為祈福,只為守候你的到來。 那一天,我閉目在經(jīng)殿香霧中,驀然聽見你誦經(jīng)的真言。 那一月,我搖動所有經(jīng)筒,不為超度,只為碰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長頭匍匐的山路,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呀,不為修來生,只為在途中與你相見。 ——清·倉央嘉措〈那一天那一月那一年那一世〉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2018注:〈那一天那一月那一年那一世〉應為中國當代詩人何訓田所作,原名〈信徒〉,常被人誤植成倉央嘉措。在此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