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同人)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間搶小說 第169節(jié)
第131章 一百三十一 包拯才是最受寵的 “要是當(dāng)官的都能像包大人一樣鐵面無私, 公正廉明該有多好?” 聽著百姓們對好官的期待,一個瘸腿男人不屑道:“別想了,這樣的好官能有幾個?要是當(dāng)官都能這樣, 這包青天也不會這么出名了?!?/br> 就是因為少所以名氣才大。 當(dāng)官的能有幾個是不貪的呢? 宋仁宗時期 沉默,沉默,沉默是今日的朝堂。 眾人眼神不由自主往包拯身上瞟, 嘶, 這書是誰寫的,都快把包拯寫成神了,太師可是當(dāng)朝正一品,從四品也敢跟太師這么說話,這是以下犯上??! 而且龍虎狗三口鍘刀,上至皇親,下至黎民百姓都可先斬后奏,有一說一, 恐怕官家都沒有這個權(quán)力。 官家的圣旨必須要經(jīng)過中書門下和樞密院, 中書門下和樞密院在接到皇帝的圣旨后也要參照前后敕令, 審度可否, 再經(jīng)過付錄門下省審讀,才能頒發(fā)。 包拯這個先斬后奏,還掩門拒圣旨,對圣旨不管不顧非要處死犯人的行為, 就離譜。 官家要真對一個臣子寵信至此,先皇的棺材板都要按不住了。 還有!開封府尹位置特殊, 根本不可能讓臣子擔(dān)任,開封府尹基本等于太子位,怎么可能會讓臣子擔(dān)任。 包拯那是權(quán)知開封府?。∽疃嘞喈?dāng)于開封知府, 只能管管經(jīng)濟(jì)創(chuàng)收什么的,其他的兵馬調(diào)動,想都不要想。 寫這本書的到底有沒有了解過宋朝的官員制度啊?。烤拖箤?。 他們隨便寫寫都能比這強(qiáng)好吧。 想到這里,眾人心中一動,他們干嘛不自己寫呢,連包拯都能化身文曲星,名留青史不說,更是家喻戶曉,無人不知。 要是他們自己寫自己,讓子孫一代一代傳下去,將來未必不能達(dá)到包拯的高度。 ** 包拯本人被看得有些不自在,不過心里卻有些暗爽。 要不是不合時宜,他都想喊一聲“好一個有公無私,有法無情。” 這很符合他當(dāng)官的初衷,為民請命,造福一方。 可惜人力有窮,很多事情,都不是他一個人就能做到的。 包拯是爽了,但龐籍心里堵得慌,道理他都懂,但書中的反派能改個名,別叫龐吉了嗎? 趙禎已經(jīng)不想說話了。 尚方寶劍,如朕親臨;御賜鍘刀,如朕親臨;御賜印信,如先皇親臨。 呵呵。 有這么多可以代替皇權(quán)的東西還要他這個官家做什么? 簡直離譜。 大秦 秦始皇難得贊賞道:“彩!” 好一個有公無私,有法無情,這樣的人才簡直就是為大秦量身定做。 怎么就跑到尚儒的宋朝去了呢?應(yīng)該來他的大秦才是。 秦始皇無比可惜地?fù)u了搖頭,目光轉(zhuǎn)向自己的大臣們,“眾卿可看到了‘法’的魅力?” 提到‘法’,出身法家的李斯瞬間支棱起來了,一改往日的兢兢戰(zhàn)戰(zhàn),躬身道:“陛下遠(yuǎn)見,以法治國可清吏治,可正朝綱……” 朝臣們聽著李斯洋洋灑灑夸了一通法家思想的好處,以及狂吹秦始皇彩虹屁,眾人:“……”馬屁精。 但秦始皇顯然很受用,他看著李斯?jié)M意地點了點頭,還是李斯好用,“天幕這次說的故事很不錯,趁著這股東風(fēng),把新編的律頒發(fā)下去,務(wù)必要講解清楚每一條秦律存在的好處。” 沒錯!就是好處!過去黔首們只看到秦律嚴(yán)苛,卻看不到秦律存在的必要性。 新秦律刪了不少內(nèi)容,廢除了不少刑罰,比原來的秦律寬容,加上天幕背書,一定能被黔首接受。 公元前120年,漢武帝時期 無論是文臣還是武將都狠狠羨慕包拯的待遇,三口鍘刀?。∩现粱视H,下至平民百姓都能鍘,這是多么大的權(quán)力。 原以為衛(wèi)霍已經(jīng)很受陛下的寵信了,沒想到一山還有一山高。 和三口鍘刀相比,衛(wèi)霍的恩寵算什么。 如果他們也有三口鍘刀,他們也能做一個不畏權(quán)貴,為民請命的好官。 沒有三口鍘刀,尚方寶劍也行啊。 漢朝也有尚方寶劍,不過并沒有什么先斬后奏的權(quán)力,只是尚方令、尚方丞為陛下制作的御前刀劍罷了。 由于鋒銳無比,利可斬馬,也稱為“斬馬劍”。 和后世如陛下親臨、可先斬后奏的“尚方寶劍”差遠(yuǎn)了。 這宋朝的臣子怎么過得這么舒服呢? 對了,宋朝還有不殺士大夫的規(guī)矩(宋朝之前的士大夫并不單指文官、讀書人,在漢朝所有官吏都是士大夫),可太幸福了! 洪武時期 朱元璋無語道:“要不是看過《宋史》,朕都要信了?!?/br> 史書里記載的包拯可沒這么大本事,而且宋仁宗一朝文臣眾多,先有寇準(zhǔn)、丁謂等人,后有范仲淹、歐陽修、司馬光等人,包拯在這些人中并不算很出名。 沒想到因為一些小說戲曲竟能顛覆至此。 朱權(quán)眼巴巴道:“父皇,這套書怪有趣的,不如買下來吧?” 朱元璋不悅地瞪了他一眼,“你腦子被驢踢了?這書全是胡謅的,就沒幾句是真的,買它作甚?錢燒得慌?” 他之前買的書消失了好幾本,要不是他命人火速追回錦衣衛(wèi)指揮使,恐怕他的書都要保不住了。 時隔半年,他這會還在心疼呢,這瓜娃子居然還提議買這種沒用的閑書,找抽呢。 “怎么會沒用呢,書里有好多……”朱權(quán)話說到一半戛然而止,忘了《洗冤錄集》大明也有了。 這么看,這書確實用處不大。 可是……好想看怎么辦? *** 【隨著一聲“開鍘”,龐昱人頭落地,龐太師哀傷過度暈了過去。 包拯起身道謝:微臣多謝公主及時趕到。 趙凌舒:不必客氣。 陳州一案圓滿落幕,包拯從龐昱住處搜出被吞掉的賑災(zāi)銀,可惜只剩下不到三分之一了。 眼看陳州餓殍遍野,賣兒賣女,包拯心里很不好受,可他為人清廉,把俸祿都搭進(jìn)去也不過杯水車薪。 趙凌舒第一次見到這種慘狀,心里堵得慌,這還是宋朝最鼎盛的時期呢,居然還有這么多人餓死,若是往后,那不是要死更多人? 而且這些人本可以不死的,是貪官貪了他們的賑災(zāi)銀子。 這一刻,趙凌舒深深感覺到了,皇權(quán)至上的封建社會,一個昏庸的皇帝,就算國家再富庶,有再多的忠臣良將也改變不了什么。 對皇帝來說,平庸就是原罪。】 宋仁宗時期 趙禎臉色漲紅,氣得一掌拍在龍椅的扶手上,但扶手是金龍,沒拍出響聲反而把自己的手拍疼了。 可作為皇帝,他又不能喊疼,只能憋著,一時間臉色變得更難看了。 一些掐媚的大臣見到趙禎鐵青的臉色,紛紛厲聲指責(zé)天幕胡言亂語,辱罵官家云云。 趙禎聞言,更委屈了,他自親政以來勤政愛民,對下人寬仁,提拔了不少能臣…… 就算不如先祖,但也不至于是昏君吧? 怎能因為有貪官污吏就罵他是昏君呢?歷朝歷代哪一朝沒有貪官污吏?怎能因為貪官污吏就斷定他平庸? 趙禎咬牙切齒,剛想發(fā)怒,天幕又開口了,只能暫時按下心中的不滿。 【趙凌舒提出以工代賑的方法幫助了一些青壯災(zāi)民,至于那些老弱婦孺就只能靠賑災(zāi)了。 但災(zāi)民數(shù)量龐大,手頭的銀子根本撐不了幾天。 趙凌舒想來想去,決定往賑災(zāi)的糧食中摻沙子。 她這一舉動震驚了所有人。 眾人看到白花花的米面中慘了沙子小石子,敢怒不敢言。 唯有閱歷深的包拯和公孫策驚訝了一瞬便猜到了她這樣做的目的。 公孫策拱手道:公主思慮周全,學(xué)生敬佩。 包拯也笑道:公主果然聰慧,如此這批糧食定能撐到朝廷再次撥銀。 摻了沙子、石頭的糧食,不是一無所有的災(zāi)民根本不會多看一眼,更不用說來排隊領(lǐng)取了。 這樣就能杜絕那些貪小便宜冒充災(zāi)民來領(lǐng)糧食的小人,保證真正吃不上的災(zāi)民能領(lǐng)到賑災(zāi)糧。 把糧食領(lǐng)回去過濾掉沙子、石子還是能吃的。 若是不過濾也吃不死人,災(zāi)年吃土嚼根之人還少嗎? 陳州事了后,包拯啟程回京,趙凌舒也跟著回去了,她記得原著中包拯奉旨赴陳州調(diào)查龐昱放賑舞弊案時,途中遇到了一個女人,那個女人就是李宸妃。 大名鼎鼎的貍貓換太子案。 根據(jù)劇情的不可抗性,來的時候包拯快馬加鞭沒遇上李宸妃,回去肯定是要遇上的。 趙凌舒是真的討厭這個瞎編出來的貍貓換太子,偏偏這出戲被改了又改,已經(jīng)成為了包青天中不可或缺的一個案子。 論包青天中比龐太師還要冤的人物是誰,一定非劉娥劉太后莫屬。 龐太師雖然叫龐吉,但至少同音不同字,還能說原型不一定是宰相龐籍,但劉太后就慘了,宋朝就這么一個劉太后,仁宗也是她抱養(yǎng)的,想不聯(lián)想到她身上都難?!?/br> 宋仁宗時期 趙禎還在氣頭上,心里憋著氣呢,聽到這話,眼皮猛地一跳,什么意思?貍貓換太子和他有關(gu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