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第106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李治你別慫、Mafia(BG+BL)、快穿之惡毒女配洗白后、頭號陪玩
畢竟礦工多是青壯年男人,還常是一家子父子兄弟搭伙來做工,一旦礦中出事,家小很難度日。 李治臉色發(fā)寒:“但若是人禍,我便只好請人去填礦償命了!” * 不過姜沃的卦象和李勣的親衛(wèi)傳回來的消息,結(jié)果都是一樣的:是意外。 李治郁悶愁苦了:他才做了太子就有此惡兆——開礦坍塌不是罕見事,但一年內(nèi)塌了三處礦,而且都發(fā)生在他的并州,難道真是天意? 姜沃見他愁悶,忽然想起一事:“敢問太子,這三處驟然炸了的礦,是什么礦?” 李治還真是被問的一怔。 家里礦太多就是這點不好,他握著的銅鐵金銀礦都有,乍一問還有點怔。好在他記性甚佳,很快就想起來了。 “是……都是煤礦?!?/br> 姜沃立刻就懂了:這確實不是人為,這是哪怕在現(xiàn)代施工,若是行為不當,都會產(chǎn)生的瓦斯爆炸! 且說,姜沃是到大唐來之后,才分的清楚,什么是煤、什么是炭。 來自現(xiàn)代社會,不但讓她有些五谷不分,對于‘煤、炭、礦石’這些,更是只有模糊的概念。她見到的只是工業(yè)的產(chǎn)品,而非這些最原始的礦石。 蜂窩煤都是她小時候見過的最原始取暖之物了,還是從老家見到的。當時她站在一旁想研究下神奇的‘夾蜂窩煤生爐子’,都被mama抱走了。 直到到了大唐,過起了‘燒炭’的日子,才知道煤炭的區(qū)別。 粗略來說,所謂‘炭’,就是用木材燒制成的,有些還要再添加竹粉等燒制,才能燒出好炭,不似直接燒木頭那般起煙,上好的炭,便是沒有濃煙嗆人。 也就是說,要炭就總要伐木的。 怪道曾經(jīng)關(guān)中也是沃土千里,但人口增多伐木無度后,最終成為了黃土高原。 而煤卻是礦產(chǎn),是天然形成,可以從地下開采出來的資源。只是礙于開礦技術(shù)的限制,雖說從漢代就有了‘采煤’的記錄,但燒煤取暖一直都屬于小眾方式。 直到隋唐,煤才漸漸用的多了起來,而一直到宋朝,煤才徹底取代炭成為主流,號稱‘家家石炭(煤),無一用薪(木材)者?!?/br> 于是此時大唐正處在剛開始研究開采煤礦的時代,在煤礦的辨識與選擇礦井位上,都還比較落后,只能開采極接近地表,甚至已經(jīng)露出‘黑炭’來的煤礦。 那么,對煤礦開采中可能會發(fā)生的瓦斯爆炸,自然是很難有認知的。 想來并州最近剛發(fā)現(xiàn)了新的瓦斯含量高的煤礦,所以才會頻頻出現(xiàn)爆炸事故。 “姜太史丞想到了什么嗎?” 李治見她問過是煤礦后,久久不語,陷入了沉思,就忍不住開口問詢。 這件事實在令他焦心。 不光是為了那些‘太子德不配位,才有地動災(zāi)殃’的流言蜚語。更為了,那一次次炸礦,死的是一條條人命啊。 皇帝從小就教導每一個兒子,將來到了封地要愛民如子。如今李治做了太子,天下就是他的封地,天下子民自然也都是他的。 這樣不明原因的一次次礦井塌陷與死亡,若能避免就好了! 姜沃抬頭對上太子罕見流露出焦慮的臉色,點點頭:“殿下,我有些思緒,但還需要幾日時間,去試一試。” 送走了李治,姜沃就拿著剛攢夠的籌子,買下了那本《古之燔石記——順應(yīng)時代的安全化煤石燒制、火藥制備》 她看著這個長長的名字:起初她并沒有在意前半段,只在意后面的火藥制備,然后有些心疼系統(tǒng)把這本書定價這么高,居然比醫(yī)書還要高。 可現(xiàn)在,她忽然意識到,系統(tǒng)是一分籌子一分貨。 這本書賣的這么貴,不只因為安全的火藥制備珍貴——畢竟火藥的基礎(chǔ)方子在此時已經(jīng)初步形成,在歷史上,晚唐時,火藥就應(yīng)用在戰(zhàn)場上了。 姜沃意識到自己之前是有點買櫝還珠了:這本書真正昂貴之處,可能并不在火藥的制備上,而在前半段,安全化煤石燒制! 她買下了這本昂貴的書。 心痛! 哪怕在心里告訴自己這是必須買的,而且現(xiàn)在就火燒眉毛急等著用的知識,但當錢幣流出去的‘嘩啦啦’聲音,并且伴隨著系統(tǒng)的‘扣除一千權(quán)力之籌’的提示響起,姜沃還是忍不住捂住了心口。 媚娘進門的時候,就見姜沃捂著胸口,不由一驚。走近一看,還見她眼底甚至有點隱約的淚光一閃而過,忙握住她另一只手試試溫度:“怎么了?” 姜沃反握住媚娘的手:“武jiejie,你以后多夸夸我吧?!?/br> 她沒忘記,她解鎖的權(quán)力之籌獲取方式三:上位者的肯定。 姜沃在心疼中想:以后讓武jiejie多肯定一下,尤其是二圣臨朝和登基后,請她天天肯定,直接把系統(tǒng)給刷穿。 媚娘先是一怔,然后柔聲安慰道:“是不是你最近太累了,所以一時做岔了什么事情,被兩位仙師說了幾句?沒事啊,咱們不哭不委屈。小沃就是最好的,以后我天天夸你好不好?” 系統(tǒng):……我舉報,有人拿外掛刷分,想把我的薅禿。 * 這一夜,姜沃熬了挺晚,把這本書從頭到尾看了一遍。 其中有些如何開鑿煤礦的具體技術(shù)介紹,姜沃仔細看了一遍,就暫且放到一邊去了——決定以后交給專業(yè)人士。因里頭提到的什么‘排水轆轤’‘高低巷道’,“搖車”“纖繩”她都十分陌生。 哪怕下面有簡易的線圖,她都大半沒看懂,實在是礦井建筑學上頭,幾乎沒有接觸過。 且這些高級的礦井技術(shù),暫時也還用不到。 最要緊著解決的事兒,便是礦井爆炸——姜沃認真看起了煤礦瓦斯爆炸那兩章。 原來哪怕宋代開煤技術(shù)極大飛躍,煤基本代替了炭的位置,也始終沒有很好的解決礦井爆炸的問題。 瓦斯看不見摸不到。 對于這種時不時發(fā)生的爆炸,宋人也只能解釋為煤礦深處藏有毒物甚至邪祟,挖不到就罷了,一旦挖出就會炸開。所以每一座煤礦開采前,一定都會祭拜天地神靈,以求庇護。 直到明朝才漸漸摸清了大約是煤礦中有種氣體易燃易爆,又逐漸與西洋接觸,彼此借鑒技術(shù),才有了挖洞用竹筒排引毒氣的法子——因瓦斯較輕自然上升,從此礦井爆炸大量減少。 姜沃立刻記錄下來:此法排瓦斯難在認知,cao作起來倒是沒有難度,只需砍竹子挖洞排氣就是了。 不過,只有排氣依舊不保險。 姜沃在系統(tǒng)屏幕上點擊下一頁,居然看到了熟悉的英文名——戴維燈。 戴維燈,即安全礦燈。 礦井中黑暗,照明是必須得有的,但在電燈出現(xiàn)前,礦井里只能是明火照明。而煤礦里的瓦斯,一旦達到濃度,遇到明火就會爆炸! 于是在電燈出現(xiàn)前,這幾乎是一種無解的難題。 礦井下,尤其是煤礦下因此而死的人實多。 直到戴維燈的出現(xiàn),極大改善了這種情況。 戴維燈的制作,其實很簡單:只需要在普通的礦燈外面,圍上一層細網(wǎng)眼的金屬網(wǎng)——金屬導熱,可以把里頭火焰的熱量吸收掉,燈外熱度達不到燃點,瓦斯也就不會爆炸了。 系統(tǒng)把這項技術(shù)放在這里,說明這種燈并不難做,只難在時人沒有相應(yīng)的科學的認識,想不到這一層。 姜沃在夜里睜開眼,望著帳子:果然,知識就是最寶貴的。 有這樣的知識,一張看似不起眼的細鐵絲網(wǎng),一個小小的改良礦燈……能救多少無辜的人命啊。 * 貞觀十八年夏。 將作監(jiān)。 閻立本依舊在畫室作畫,于少監(jiān)正在外監(jiān)察各部公務(wù),只見一個小宦官飛奔而來:“太子殿下到了?!?/br> 于少監(jiān)誠惶誠恐去迎接,只見太子并非自己來的,身后還跟著姜太史丞。 于少監(jiān)連忙把兩人迎到正堂里去,令人上涼茶和酸梅飲,然后小心翼翼問起太子殿下有何吩咐。 太子只是頷首,言簡意賅:“于少監(jiān)直接聽姜太史丞的就是?!?/br> 于少監(jiān)轉(zhuǎn)向姜沃,做洗耳恭聽狀。 “姜太史丞要縫隙極細的鐵網(wǎng)?”于少監(jiān)追問道:“敢問姜太史丞,是要做什么用呢?要多大的鐵網(wǎng)?孔眼又要多小呢?” 下意識追問過后,又覺得失言,連忙抬手,與對面的太子殿下和姜太史丞拱手致歉,又特意向太子道:“非下官想要探知密事,而是,這,鐵塊鐵板易得,鐵絲網(wǎng)的模子卻要現(xiàn)做,又要做拉絲板,鐵絲粗細如何,大小如何,是否要留出活扣……都得問清才好做?!?/br> 姜沃拿起帶來的一盞提燈。 于少監(jiān)方才就奇怪,太子殿下怎么還帶了少見的外頭粗使提燈來——這種燈,宮中人巡夜都不太用的,倒是像,像是礦工們用的燈! 于少監(jiān)想起近來有傳聞,太子為晉王之時的封地并州,近來屢屢出現(xiàn)礦井塌陷傷亡之事。 傳言還道是太子德不配位,以至于上天示警,生地下戾氣,炸毀礦場,損傷人命。 再加上春日狩獵時,皇帝曾親口夸過‘吳王類己’…… 于少監(jiān)把這些朝堂盤根錯節(jié)之事在心里略微一滾,就覺得驚心。 但見流言之中的太子倒是依舊淡然安閑坐在一邊,不由嘆服太子殿下雖年輕,卻很沉穩(wěn)。 姜沃沒管于少監(jiān)在想什么,直接問道:“于少監(jiān)可見過這種外頭最常用的礦燈?” 于少監(jiān)連忙點頭。 “自太子提起礦中忽然坍塌之事,我心中總是記掛。終夜有一夢。夢中礦井中人提的便是改過的礦燈?!?/br> “是礦中有一種毒氣,遇明火而爆,最是危險。” “若能善排毒氣,再用鐵絲網(wǎng)隔絕礦燈的火焰熱量,便能降低礦中爆裂的危險?!彼龔娬{(diào)道:“只是鐵絲網(wǎng)要做細,若是網(wǎng)孔甚大,也是無用的?!?/br> 于少監(jiān)認真聽著,又接過礦燈,連連點頭,表示明白要做什么樣的鐵絲網(wǎng)了。 “殿下與太史丞放心就是,這幾日我們就做拉絲板與模子!先做出幾種來,請?zhí)坟┛纯?。?/br> 李治最后才適當表態(tài):“此事我已稟明父皇,于少監(jiān)去做就是,若有額外支取使費,民部撥給不能,便直接往東宮去對賬目,領(lǐng)度支。” 于少監(jiān)連忙行禮:“豈敢豈敢,原是應(yīng)有之職?!?/br> 然后一路送出,見太子殿下身影不見,立刻轉(zhuǎn)頭竄回將作監(jiān)招呼人:“快,手上沒有急事的,都過來!” * 貞觀十八年的中秋前。 并州所有煤礦里的礦燈,都已經(jīng)換成了‘鐵網(wǎng)礦燈’,并且安裝上了竹筒排毒氣。 李治一直密切關(guān)注著并州各礦的消息,又過了一月余,果然再無炸礦之事,便極為欣喜地提了礦燈去尋父皇。 將此事講過后,又道:“父皇,可傳令天下各州的官府,去看查礦井,強令都換上這種礦燈?!?/br> 鐵器不便宜,這種細鐵絲網(wǎng)制作又有些麻煩,哪怕將作監(jiān)把這種模具發(fā)向大唐三百六十州各地,許多人也不一定愿意照做,畢竟將礦井中所有礦燈都添上一層鐵網(wǎng),對礦主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李治唯恐有些商人重財,而不重視礦工的性命。于是來回稟父皇,非得有官府管著,才能做到大多數(shù)礦井中都換過這種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