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 第577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綾羅夫人、嫁給偏執(zhí)大佬/給偏執(zhí)大佬治病的日子(快穿)、清穿之側福晉年氏、惹春腰、靠簽到系統(tǒng)當領主、農家子的科舉興家日常、對照組知青吃瓜日常[七零]、炮灰小夫妻發(fā)家日常、炮灰反派,沉迷養(yǎng)崽、那頂流,我親弟
區(qū)別大得很。 所以接下來趁著這一波鴛鴦碟的銷售,他們還有一系列的大學生搖滾專輯發(fā)售。 今年年底又要把過去一年多點的幾張專輯精選成一張,再火一遍。 這就基本上路了。 開敞式的辦公會議區(qū),一些滾社的滬海大學生在旁邊圍觀傾聽,蠻激動的很有參與感。 主要還是覺得荊小強平易近人。 談笑風生的問《當我們年少》的首演票子賣得怎么樣,感嘆目前滬海還是沒有專業(yè)的歌舞劇院,但這邊的施工進度也還不錯。 然后一起看著曹菲在他手中,慢慢變得犀利高冷。 可能是昨晚滋潤得太多,她今天的神色顯得比較親和甚至嬌憨。 但實際上她的骨相就是偏清冷,荊小強還故意凸顯顴骨、薄嘴唇這些非一般的特點。 就把那種另類的高貴冷冽,拒人千里之外的出塵若仙味兒烘托出來。 非要跟陳薇羽、潘云燕這種專業(yè)美人比長相,她肯定有差距,和安寧、鄒珣這種職業(yè)演員比氣質,她又差點。 但這種獨有的自身氣場,如果用主流審美包裝,反而會掩蓋住光芒。 這就是之前那個曹晴雯在市場上籍籍無名的茫然原因。 只有把她自身這種漫不經心、我行我素的氣質激發(fā)出來后,現(xiàn)在這樣的妝容果然讓人過目難忘。 她自己還看不到。 但能感覺到隨著化妝進度,周圍人在討論工作的時候,開始不知不覺的停頓,注視著她的眼神越來越多。 她骨子里還是很臭美的。 看化妝師的眼神難免又溫柔帶笑了。 化妝師古井不波:“嚴肅點,工作呢!” 曹菲才慢慢把眼神提煉出來,冷冽、縹緲。 攝影師在旁邊看到,已經忍不住先抓拍幾張,嘖嘖稱贊。 在一切還比較保守的八九十年代,曹菲這種被荊小強捯飭出來很有國際感的妝容,絕了! 果然,這一系列的海報推上市場之后。 曹菲在內地一炮而紅。 荊小強給自己只簡單的收拾了下,畫面中也是曹菲身后的男人。 還隔著好幾米距離的那種側影。 整個海報都是薄荷綠的那種清冷色調,曹菲卻一身火紅的長裙,身高腿長臉小腰細膚白薄唇。 獨特的氣質讓人過目難忘。 很多人往往是第一眼看到荊小強的名字,注意到海報,然后卻被海報上這個女子吸引。 19.9元的兩盤磁帶專輯,定價依舊遵循荊小強的量大便宜風格。 利潤可能低一些,但必然賣爆。 哪怕翻版一盤空白帶,買好點的tdk之類都要五到八塊錢,還不如買這正版。 拷兄們更是熟門熟路的堵住了盜版渠道,一個勁兒的朝這些以往的盜版客戶手中塞正版。 其實相比之下翻版帶能賺多少? 這里和音像社渠道并行,六折拿貨給你們。 磁帶盒上也超出這個時代的標注“建議零售價19.9元”。 賺得其實更多。 賣得也就更多了。 因為這套專輯甭管是在音像店、集市、書店,都打著荊小強的名聲大音量播放。 可買回去聽過曹菲的聲音,都會覺得尼瑪,這聲音氣質和海報、封面上搭配簡直絕了。 跟荊小強的歌聲終于有個聲音可以媲美。 男女搭配,聽歌不累呀。 這不正好也八月下旬了嗎,很多大學生開始返校。 滾社這邊就從平京、滬海、ez、粵州、蓉都等十來個中心大城市開始大量進貨給滾社成員拿去銷售。 千萬不要低估了大學生做買賣的激情。 他們很多是進大學才離開父母,有了點財務自主,但又極度缺錢。 戀愛、聚會、學習哪樣不需要錢。 八九十年代做買賣都是剛摘掉投機倒把的帽子。 全民倒爺?shù)臅r代差的就是可以倒賣的東西。 滾社六折拿過來的磁帶,不加價。 大家買去銷售純屬給提供個賺錢的機會。 多勞多得。 有人在宿舍寢室賣,有人去沒有滾社的學校賣,有人索性拿到街上擺小攤兒賣。 全國幾百所大學啊! 還伴隨著幾乎每所大學一臺立式鋼琴外加小提琴、小號、吉他、架子鼓的贈送。 這種銷售不爆炸才怪。 這里就不得不提常丹琳他們努力的結果,直接從工廠拿到的立式鋼琴每臺兩千元,這就保證了原本只打算先送比較窮、比較差的那些高校,現(xiàn)在干脆全都送。 只要有滾社大學生來認領保證維護,就能發(fā)到相應高校。 本來只是剛剛好時間湊巧,兩個事件重疊。 但在很多滾社學子的眼里,荊小強就是賣了專輯的錢,用來給高校贈送樂器。 那不更使勁到處推銷磁帶。 于是從上市銷售本來一貫都是音像店、新華書店音像部為主力的渠道,先爆發(fā)銷售高峰,音樂愛好者、荊小強的粉絲,搶購專輯。 然后以原來盜版磁帶銷售為主的普通民間銷售,接著在他們更下沉的集市、鬧市、路邊攤跟著大量傾銷。 最后才是高校學子們好像水銀瀉地一般的無孔不入,更像是直銷的到處尋找哪里還沒有賣,我們就去擺個攤! 三天,僅僅三天就有超過一百二十萬張的銷售! 要貨還更加猛烈了! 然后就在這個節(jié)骨眼兒上,《音樂報》橫空出世! 這三件事真的是湊巧在一起的。 第560章、我們都能歌唱 應該都是想抓住大學生開學這個時間點。 專輯磁帶順著他們去銷售。 樂器由滬海到各地返校的大學生護送著到校。 報紙……也想讓高校大學生們先分享銷售。 在沒有網絡的時代,信息傳遞和物流運輸其實都是很單一的。 荊小強對滾社聯(lián)盟這種遍布全國高校的網點形式,肯定會下意識的利用起來。 所以他每次會議多少都會提到。 滾社銷售部、報社、常丹琳都會不約而同的搶著用這個網絡。 然后就形成個什么情況呢。 樂器贈送占據(jù)了道德口碑的高峰。 磁帶專輯先推出銷售,就等于是先預演了一把大家都來倒磁帶。 然后報紙過了三四天才推出,各家滾社已經很嫻熟了,接到通知就直接去音像社拿捆扎好的音樂報。 接著迅速分發(fā)到當?shù)馗骷腋咝!?/br> 最后大學生們蜂擁而出的在當?shù)刭u報紙呀! 改開后,國內除了省會,其實各地級市以下很少有本地報紙。 大多數(shù)省會城市也沒有賣報人,都是在報刊亭之類的擺售。 能想象一座省會城市突然冒出來上千甚至更多賣報的年輕人嗎。 五毛錢一份的報紙,兩毛錢給各地,報刊亭賣也是這個價,滾社大學生們賣也是這個收入。 同時期同樣十六版其中四版彩印的《足球》報、《體壇周報》都是一塊錢。 因為這兩家還拿不到什么值錢的廣告。 省臺廣告都還能在幾千塊的時代。 要保證不虧本就得賣到這個價。 可音樂報第一期,就帶著荊棘之花襯衫、miya運動內衣、以及二十多個其他品牌的小廣告! 襯衫和運動內衣給了各二十萬的廣告費,拿了半版廣告,miya運動內衣甚至拿了底版的彩色廣告位,安寧親自上陣拍的慢跑照片! 據(jù)說好多各地老蛇皮,光是看見這個就掏五毛錢買報紙了。 何炯炯他們報社有個清京大學的高材生,反復核算過這種發(fā)行+大學生賣報的模式。 當時出人意料的定下個十萬份的印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