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之士[科舉] 第116節(jié)
清丈田畝后,張居正便要推行一條鞭法,以銀代糧,以銀代役,此法可以令百姓交稅時免受損耗之苦。 然而想法是好的,真正付諸實行時,卻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張居正在各地均推行一條鞭法,然而田畝肥瘦不同,年景不同,江南水鄉(xiāng)的土地與貧瘠之地的田畝如何能做對比? 除此之外,便是火耗的問題。 一條鞭法以銀代一切,然而銀子也非地里長出來的,而是官府鑄造的,熔鑄過程中碎銀有損耗,原本損半錢的,官府卻說損一錢、損兩錢,其中的虧損自然也是由百姓來填補。 除此之外,以糧應(yīng)稅時,無論谷賤谷貴,官府只要數(shù)量收夠便足以,而推行一條鞭法后,百姓須在征稅截止前將糧食兌換成銀子,糧食官府不收,當然改為糧商來收,商人便趁機壓低糧價,在糧價低時收進,糧價高時賣出,他還不必擔心百姓不賣,畢竟夏稅秋糧到了時候必須得交。 柳賀不必細想都能想出這等弊端,然而當官日久,他也明白,沒有完美無缺的政策,若是任由田稅敗壞至此,朝廷收不上銀子,百姓的日子也難過。 封建王朝中,無論王室貴族如何,最苦的永遠是百姓。 所以這篇關(guān)于清丈田畝的文章,他須得謹慎再謹慎,比講商業(yè)那篇謹慎數(shù)倍。 柳賀心想,若是他的想法能夠影響到張居正,能夠給天下子民帶來一點點微薄的益處,那他在這大明朝才有了生存的意義。 他在大明朝生活了有十多個年頭,這個時代朝局敗壞、權(quán)貴豪橫、為官者虛假浮躁,但不管如何,這就是他現(xiàn)在生存的朝代,他所見、所識的皆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百姓不是符號,不是數(shù)字,而是一個個努力生活的人。 柳賀不追求絕對的平等,在這樣的朝代,平等一詞根本不存在。 他之所 以努力讀書,也是為了不做螻蟻,爬得越高,他便越能掌控自己的命運。 柳賀覺得,無論如何,每個人都有追求生存權(quán)的機會,即便他處在這個社會的最低點,也要讓他有飯吃,有衣穿。 …… 劉臺之事了了,揚州府今年的府試也要開考,揚州府是江北大府,四縣三州,規(guī)模遠非鎮(zhèn)江府可比,應(yīng)考士子的規(guī)模也相當廣大。 作為府官,柳賀主導了府考的試題,考卷的批閱則有府學、各州縣學的教授及訓導等相助。 柳賀當年考縣試、府試時,就覺得考棚破得要命,府試是四月,天氣暖些倒也罷了,考縣試時著實冷得他不能抬手,再遇上下雨的時候,一邊要護考卷,一邊要想題目,其中苦處簡直難以言說。 他不是那種自己淋過雨就要把旁人的傘給撕了的人,因而在對府學進行修繕時,柳賀特意撥出銀子,將府學、縣學的考場都重修了一遍,又請府中士紳出錢,替府學及縣學購了一批書。 今年府考來臨,柳賀手頭也有一份本府士子中文章出眾者的名單。 各州、縣童生的出色文章也擺在柳賀案頭,柳賀收下之后并未敷衍,處理公事的間隙便讀上一兩篇,也很適宜打發(fā)時間。 南直隸各府的科考實力都不弱,即便平均實力比不過浙江、江西這些科舉強省,可單拎出來,各府的士子卻都很拿得出手,柳賀看了數(shù)篇,都覺得這些士子的文章比他當年府試時還要強一些。 “的確不錯,除了個別文辭稍浮外,其余皆是好文章?!绷R贊道,“再打磨一些時日,鄉(xiāng)試也去得了?!?/br> “府臺大人謬贊了。” 文教之事柳賀一向關(guān)心,得了傅孟春相助后,柳賀將府學中那些不負責任的教官重換了一遍,別的他不敢夸,但揚州府官學的風氣卻是比以往強了許多。 “士子們文章出色,足見你們用心?!绷R道,“若是八月鄉(xiāng)試本府有文章出眾者,本府定請大宗師嘉獎你等。” “多謝府臺大人。” 鄉(xiāng)試還有數(shù)月,然而揚州府中已經(jīng)有“有識之士”把主意打到了柳賀這邊——自嘉靖末時,應(yīng)天鄉(xiāng)試主考就由朝廷任命,幾乎都是非南直隸籍的翰林官。 通常來說,這些翰林官與地方上扯不上關(guān)系,翰林清貴,便是將地方上的官員都得罪個遍也無妨。 偏偏今年揚州府的主官是柳賀這位翰林院出身的狀元。 事情就是這般巧。 以往鄉(xiāng)試之年,揚州府中有官員、士紳子弟赴考,即便想與主考官搭上關(guān)系都沒有門路,今年不管何人來當這應(yīng)天鄉(xiāng)試的主考,他都應(yīng)當是柳賀翰林院中的同僚。 柳賀無語道:“這些人膽子還真不小?!?/br> “便由學生上門提醒一二吧?!鳖櫈榈?,“這些人在揚州府中無法無天慣了,做事不知曉分寸?!?/br> “也好。” 柳賀若是不當這揚州知府,誰給他遞條子,他能直接抖出來曝光,可當了這主官,就知家丑不可外揚,即便他將條子抖出來,御史恐怕也會懷疑他和這些士紳們有勾結(jié)。 這就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柳賀這知府干久了,他也算琢磨出了一點規(guī)律。 在旁人看來,他此前在商事和田畝事上將府中士紳、鹽商壓制住了,這些人就不敢再犯? 但事實是,這些人時時刻刻都在挑戰(zhàn)柳賀為官的底線,正如打不死的小強一般,有句俗語說,只有千日做賊的,沒有千日防賊的,柳賀在磨府中的官吏與士紳,這些人又何嘗不在磨礪他? 對于一些事情,柳賀同樣無計可施。 “府試諸事均已準備妥當了吧?”柳賀詢問劉同知。 “已妥了?!?/br> 劉同知今 年八月便要退歸,他一走,府同知的位置便要空出來,柳賀榮升知府后,他那個同知之位便沒有再添人,大概因為是虛銜,但劉同知這同知卻是實職。 劉同知年紀大了,對于許多事情不爭不搶,但做事還算得力,柳賀有他輔佐,府中雜事便不需煩擾,他還真不希望朝廷給他派一個處處掣肘的副手過來。 當然,同知與知府官階差一階,官場上尊卑分明,相差一階,知府便可以將同知輕松拿捏。 如江都知縣這樣的位置,柳賀還能在吏部說得上話,但到了府同知一級,柳賀想干涉就難了,畢竟他自己一年多前也只是個府同知罷了。 “我等明日便可知曉,今歲揚州府中會出幾位少年才子?!?/br> “府臺為文教事殫精竭慮,士子們必定理解府臺的不易。” 揚州府科舉最輝煌的年頭自然是李春芳考中狀元時,不過那時距今已有三十年,具體情形已經(jīng)難以考證。 府試之日,柳賀也起了個大早,沐浴焚香后再拜過孔子后,柳賀先向眾考生道明考場紀律,再命搜檢兵丁謹慎搜檢,之后便端坐于考堂之上。 府中眾官員及府學教授等此時內(nèi)心格外復雜——前任幾位知府主持府試時他們還未覺察,柳賀往堂上一坐他們才發(fā)現(xiàn),柳賀的年紀竟比場上許多考生還要年輕。 不過眾官員一想到他們也得受柳賀驅(qū)使,柳賀的年紀與他們的晚輩相當,內(nèi)心便漸漸釋然了。 府試開始后,柳賀在堂上坐了一會,便去各個考場巡視,考場中未坐滿,想來是有部分考生搜檢時被兵丁搜出夾帶了。 柳賀一個考場巡過一個考場,考生們俱都是埋頭苦思,也有考生抬頭看向柳賀的,方才離得遠,考生們皆知柳三元之名,皆未見過他真人,此時機會難得,偷瞧也必須得瞧上一眼。 第154章 鹽事 第一場過后,考生們陸續(xù)將考卷交了上來,柳賀拿起一卷隨手一讀,以他如今的水準,批閱幾份府試文章可謂相當輕松。 寫得入他眼的文章,柳賀當場畫上圈,之后幾場雖還未考,但僅看頭一場考生的發(fā)揮,柳賀便知該取誰不該取誰。 府試之中,考生的文章大多還停留在模仿古人的階段,不少考生以文辭華美為專,句子看似駢四儷六對仗工整,但內(nèi)容卻空洞無物,細讀之下并無太多可取之處。 這也和考生的閱歷不足有關(guān),書讀得少了,寫文章時就缺少支撐,正如建房子,基礎(chǔ)不扎實,房子就很難牢固。 但可取之文還是有數(shù)篇的。 柳賀也能看出,不少考生在刻意模仿他的文風寫文章,府試之前,柳賀也曾聽下屬官吏說,近日書肆中隆慶元年應(yīng)天鄉(xiāng)試和隆慶五年會試的程文集大熱,府考的考生紛紛搶購。 事實上,柳賀任揚州知府后,府中士子的驕縱之氣都減了許多。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這句話從某種程度上反映了文人心態(tài),讀書人自持有才,便愛點評萬物,愛議論政事,而大明朝讀書人最大的追求便是考中科舉為官。 而在科舉一事上,柳賀的成績足以令天下讀書人服氣,便是再驕傲的讀書人,也不敢在柳賀面前夸耀才華。 柳賀要主持這一年的府試,揚州府的士子們都卯足了勁刻苦讀書,不愿叫這位名滿天下的柳三元看輕了去。 柳賀與府學、各州縣學的教授們忙碌了幾日,才將一府數(shù)千份考卷忙完,府試出卷、閱卷、監(jiān)督皆知府一人之責,考生取與不取也只看柳賀一人,定名次時,柳賀難免會產(chǎn)生一種大權(quán)在握的自滿感。 官員一旦任過主官,就很難再適應(yīng)副手的位置了。 “將這長案張貼,好叫滿府士子知曉,今歲府試究竟取中了何人?!?/br> 其余官員皆是聽令,劉同知看向那已填好的長案,不由道:“府臺,這……” 柳賀伸手攔住了他:“司馬想說什么,本官都已知曉,只是有些士子文章,本府就算想取也下不了手?!?/br> 劉同知的意思是,柳賀眼下與府中士紳相處還算融洽,府考一事上他不如高抬貴手,讓本府士紳子弟多考中幾個。 士紳子弟中文章出眾的也有,對于有真才實學之人,柳賀自然毫不吝嗇地取中了,但有些士子的文章……柳賀只能用不堪入目四個字來形容。 見柳賀已有決定,劉同知也不再勸,事實上,他手中也有士紳富商們孝敬來的銀子,為的是讓他在柳賀面前替士紳子弟們說說好話。 劉同知錢雖收了,為人卻很有分寸,他已上了年紀,就等著回鄉(xiāng)頤養(yǎng)天年了,著實沒必要為了一點銀兩得罪風頭正勁的柳賀。 何況劉同知也清楚,柳賀是一甲頭名出身,眼光哪里是他這等三甲進士可比得的?何況劉同知并非不知有些士子的文章有多差,他當年也是任過知縣的,在讀縣試考卷時,劉同知氣到直接把筆丟出去過! “文教一事,為國求賢是重中之重,本官雖為府官,也當摒棄自身喜好,選出有實學、有真知的一等文章,那等浮詞險峻的文章切不可取?!绷R叮囑手下官員,“各位如今雖為佐貳官,卻未必沒有任一府主官之時,求賢當謹之又謹?!?/br> “府臺高見,我等自當遵循?!?/br> 在這知府任上,柳賀時不時地就會被手下官員瘋狂拍馬屁,若非他對自己有充分的認知,還真可能被這些馬屁給熏暈了。 總而言之,在下屬們口中,柳賀做的事沒有一件是不英明的,他本人更是完美無缺的,做的任何一個決定都是正確的,州、縣主官給柳賀匯報時也是如此,千字文的書,有五百字吹捧 柳賀本人如何完美,剩下四百字才是重點。 就算柳賀強令官員們擇重點說,他們所做的也只是將五百字刪成一百字而已,夸還是繼續(xù)夸。 對此柳賀表示,這說明他的英明水分有點高,一下子刪了百分之八十。 不過即便柳賀在府試中錄的士紳子弟不多,士紳們倒也未說什么,柳賀在知府任上已有了些時日,他們也逐漸熟悉了這位知府大人的行事風格。 柳賀為人雖嚴厲些,行事卻很有章程,如錢家、賈家等府中士紳雖得罪過他,可只要他們規(guī)規(guī)矩矩做事,他們的鹽船在路上遇了事,或是他們家人遇上匪徒劫掠,柳賀都能及時予以解決,不似其他官員般一拖再拖。 這樣的官員,可以得罪,卻不能往死里得罪,柳賀輕易不動手,可一旦動手了卻也不是誰都能惹得起的。 …… 府試過后,天氣漸漸熱了起來,大運河及揚州鈔關(guān)進入了一年之中最忙碌的時刻,水上船來船往,漕兵們向京城運糧,鹽船也將兩淮之鹽運往各處,水上波濤滾滾,兩岸郁郁蔥蔥,整個揚州府仿佛都更有生機了一般。 “船運及時,鈔關(guān)又無人肆意阻攔,都是府臺大人的恩典?!?/br> 柳賀與一眾官員至碼頭時,見得水上一片繁忙景象,官員們下意識地就開始夸贊柳賀。 柳賀一擺手:“諸位大人,究竟是不是本官的恩典,本官心中還是有數(shù)的,漕事與鹽運皆是我揚州府要務(wù),本官在此提醒各位大人,若今夏再有水患,這堤若是修得不夠結(jié)實,水若是淹了一戶百姓,各位大人倒時可不要怪我柳某人無情?!?/br> 官員們自然都是應(yīng)聲。 看過碼頭后,柳賀又去鈔關(guān)附近轉(zhuǎn)了一圈,自上回鈔關(guān)與鹽運司衙門鬧過之后,戶部大約是覺得面上無光,將負責鈔關(guān)的那位員外郎撤換了,王煥倒是仍在都轉(zhuǎn)運使的位子上一動不動,柳賀因而意識到,鹽運上的水果真有些深。 “府臺大人,茱萸灣處又有人在販賣私鹽,本月已查實了數(shù)起?!?/br> 柳賀闔上文書:“再細細去查?!?/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