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大朝會(解釋章)
書迷正在閱讀:meimei如此多狡、牽絲(下)、超英的陰陽師房東[綜英美]、[西幻]我爸和我爹是死對頭、[綜英美]都鐸王冠、一胎三寶,蜜婚總裁輕點寵、網(wǎng)游之潛行吧巫師、我的飛船炸了、[綜漫]求你讓我狗帶行不行、[綜漫]非人類秘史
古代稱臣見君為朝,君見臣為會,合稱朝會。古代朝會有兩種,一為大朝,指皇帝于元旦、冬至及大慶之日御正殿受群臣朝賀;一為常朝,指皇帝于平時召見文武官員,處理政務。前者屬于禮節(jié)慶賀性質(zhì),后者屬于日常公務性質(zhì)。常朝中因御殿的時間不同而有早朝、午朝之分;因覲見的人員身份不同而有皇太子、諸王朝、諸司朝覲、藩屬來朝等區(qū)別。 每逢歲首舉行“大朝會”,是始于西周的一種禮儀規(guī)格最高的朝儀,秦漢直至明清,歷代承襲不衰。 “大朝會”即百官朝見天子?!吨芏Y·春官·大宗伯》載:“春見曰朝,夏見曰宗,秋見曰覲,冬見曰遇,時見曰會,殷見曰同?!边@便是對“大朝會”的解釋。諸侯、百官朝見天子的時辰是早晨,故稱之曰“朝”。天子接見諸侯、百官的政治目的是“圖天下之事”,同時詢問地方的治理情況,謂之“圖考績”,類似今天對各級官員的“績效考核”或曰“目標管理”。在周代,天子詢問諸侯國內(nèi)的治理情況,諸侯需作詳盡匯報,故諸侯朝見天子亦稱“述職”,相當于今天領導干部一年一度的“述職報告”。這“述職”一詞西周時便有?!睹献印酚休d:“諸侯朝天子曰述職,一不朝則貶其爵,二不朝則削其地,三不朝六師移之?!笨梢姟按蟪瘯奔仁且环N禮制,也是天子對諸侯的一種約束。 秦始皇統(tǒng)一全國后,根據(jù)鄒衍“五德終始說”,認為秦主水德,按“五行”水行配亥月(十月)與子月(十一月),故頒令以十月為歲首,“大朝會”定在新年亥月初一即正月旦舉行。為擴大元旦“大朝會”,體現(xiàn)皇帝臨朝時的莊嚴肅穆與盛大氣派,秦朝修建起富麗堂皇的朝宮前殿,名曰“阿房宮”。此后,凡大秦重大國事,如議帝號,立郡縣,車同軌、書同文等均在此朝堂前殿頒布。 西漢前期沿用秦朝舊歷,亦以十月為歲首。漢興之初,劉邦與大臣們不懂朝儀,遂命秦朝舊吏叔孫通參酌秦法制訂漢朝的“大朝會”儀式。朝會地點初在長樂宮,后改未央宮。漢高祖七年長樂宮建成時,在此舉行的“大朝會”記載于《史記·叔孫通列傳》。朝會在天色微亮時由禮官引文武百官依品級進入殿門。宮殿中陳列著車騎兵衛(wèi)及各色旗幟、儀物,禮官傳言“趨”,文武百官即整齊有序地依次疾步前行,東西向分班排列。劉邦則在一片鐘鼓禮樂聲中,由內(nèi)侍簇擁著乘輿臨朝。此時,百官自諸侯王以下至六百石官吏皆以次奉賀(貢獻禮物)。禮畢置酒,以尊卑次起上壽。朝會后劉邦大喜過望地說:“吾乃今日知為皇帝之貴也?!?/br> 《漢官典職儀式選用》列舉參加“大朝會”的人員為“……公、卿、將、大夫、百官各位朝賀。蠻、貊、胡、羌朝貢畢,見屬郡計吏,皆見,……宗室諸劉會,萬人以上?!笨梢姖h朝時參加朝會的多達萬人以上。這些人從全國各地趕赴長安參加“大朝會”,近則走上十天半月,遠則便是數(shù)月計,這應該是一筆數(shù)額巨大的“差旅費”。 漢武帝時改易正朔,以正月為歲首,“大朝會”相應改至正月初一舉行。此后,歷代相沿襲。東漢時的歲首“大朝會”,皇帝幸德陽殿臨軒受賀,公卿將相大小百官及地方各州郡長吏、諸少數(shù)族酋長、使臣均奉貢進表拜賀。當時,地方州郡的朝貢之物按轄地人口計,每人每年六十三錢獻給朝廷,曰“獻費”。 漢代的“大朝會”中還有一項“年終考計”制度,地方州郡的“一把手”或主要僚屬需帶上“計簿”(“統(tǒng)計報表”),到宰相府上報年度的“地方政績”,名曰“上計”。也就是說,你得上報一下轄區(qū)去年的gdp與財政收入,讓朝廷從中考量你這個地方官是“稱職”還是“不稱職”?至于那“統(tǒng)計報表”中究竟有多大的“水份”,大概只有天曉得。這一“上計”,有時還由皇帝親自出馬“受計”,就是直接聽取地方官吏的匯報。此制到隋唐時稱為朝集,漢時的“上計吏”亦更名為“朝集使”。 宋代之后,各王朝仍仿效前朝行“大朝會”之禮。北宋元旦朝會時,百官朝服依品階班立,各路舉人解元亦隨同冠服位列,由“朝集使”更名的諸州“進奏官”則各執(zhí)方物入獻。明代“大朝會”則由錦衣衛(wèi)陳設鹵簿儀仗,教坊司陳列大樂,禮儀司陳列諸國文書、賀表、貢物,還設糾儀御史糾察百官,監(jiān)督那些站久了愛打瞌睡或交頭接耳聊私的。待時辰一到,皇帝升座,鼓樂齊鳴,百官跪拜致賀,行禮如儀。禮畢則群呼萬歲、萬萬歲。清代的“大朝會”在氣勢宏偉的太和殿舉行,其儀制大體仿自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