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印象蒙古
書迷正在閱讀:如歌似夢、御前男朋友、[綜韓劇]夢醒時見你、年下小狼狗、膽小鬼、犬狼、以地為床、反派今天乖了嗎(快穿)、異位面見聞、仙界供應商
第一章 印象蒙古 沒有俄羅斯的廣袤雄渾,沒有中國的繁復美景,身處兩大強鄰之間的蒙古卻獨有草原之國的美麗風情。杭愛山的神性象征和色楞格河的哺育之恩令世世代代的草原民族眷戀不休,阿爾泰山脈的黃金傳奇和戈壁沙漠的滄桑壯美不知埋藏著多少動人的故事!哈拉和林與烏蘭巴托猶如兩枚古代與現(xiàn)代的身份標簽,北部的邊境要塞蘇赫巴托爾與南部的“外蒙小香港”扎門烏德又據(jù)守扼要之地。印象里的蒙古熟悉而陌生,總與強鄰之國有著割舍不斷的密切關系。 內(nèi)陸之國 什么叫內(nèi)陸國?若是一個國家的周邊全被鄰國的陸地領土包圍,它就可以稱作內(nèi)陸國。截至2012年,全世界一共有44個內(nèi)陸國,亞洲有12個,最大的內(nèi)陸國是位于中亞地區(qū)的哈薩克斯坦,國境線總長度超過了1萬千米。蒙古國是僅次于哈薩克斯坦的世界第二大內(nèi)陸國,國境線總長度約8200千米。 ◎地理、風貌與氣候 蒙古國簡稱蒙古,在蒙古語里的意思是“永恒之火”。這個國家地處東亞腹地,位于蒙古高原的北部,東、南、西三面均與中國接壤,北面與俄羅斯的西伯利亞為鄰,中蒙邊境線長約4676千米,蒙俄邊境線長約3543千米。它的東端是毛德泰哈木爾,西端是瑪尼特山,南端是奧日寶格嘎熟寶日陶勒蓋,北端是蒙古薩彥嶺。國土的總面積為156.65萬平方千米,從東到西最長處為2368千米,從南到北最寬處1260千米。 受干旱和土地荒漠化影響,蒙古的養(yǎng)駝業(yè)規(guī)模呈縮小趨勢。在畜牧業(yè)專家的建議下,蒙古一些養(yǎng)駝省份近年來采取獎勵措施,鼓勵牧民養(yǎng)雙峰駝,并為牧民舉辦駱駝節(jié)等活動。 從地理狀況來看,蒙古是一個多山國家,可以分為山地、草原、山地化草原、沙漠化草原、沙漠等幾種地貌。西部山地區(qū)域矗立著多座雪山,中部及北部主要分布著茂密的森林和遍體披綠的山脈,東部綿延著廣闊的亞洲草原,南部是戈壁和沙漠地帶。若以數(shù)據(jù)表明,山地面積約77.7萬平方千米,占到國土總面積的1/2;戈壁沙漠面積約40萬平方千米,占到國土總面積的1/4;湖泊面積1.6萬平方千米,僅占國土總面積的1%。 蒙古的世界之最 蒙古有海軍?沒錯。這個與海隔絕的內(nèi)陸國家不但擁有海軍,還因此獲得了一項“世界之最”——世界上有海軍的國家不少,但是有海軍的內(nèi)陸國家可就少之又少了,其中規(guī)模最小的就是蒙古海軍。蒙古海軍的全部家當包括三條船、兩門炮、一臺發(fā)動機和7名成員,而且那三條船里僅有一條“蘇赫巴托爾號”拖船可以下水作業(yè)。這支“迷你海軍”除了運送貨物以外,平時沒有任何軍事行動。 該國境內(nèi)排列著三大山脈:位于西部的阿爾泰山脈呈西北一東南走向,平均海拔3000米;位于中部的杭愛山脈呈西北一東南走向,平均海拔3000米;位于東部的肯特山脈呈東北一西南走向,平均海拔2000米。整個地勢自西向東逐漸降低,大部分地區(qū)的海拔高度界于1000~1800米之間,最低點是553米的呼赫湖盆地。 高峻的山脈、遼闊的戈壁與沙漠占去了大部分國土,相比之下,蒙古的水資源并不豐富。該國境內(nèi)分布著大大小小3800條河流,河流總長度約有6.7萬千米,主要有位于北部和中部地區(qū)的色楞格河、鄂爾渾河、克魯倫河和科布多河等50多條河流。此外,這個國家還擁有3500個湖泊和7000多處泉眼,大多分布在西北地區(qū);主要湖泊有烏布蘇湖、庫蘇古爾湖、吉爾吉斯湖和哈拉烏蘇湖,南部地區(qū)的河流和湖泊比較少。而且,蒙古的水資源分布很不均勻,許多河流與湖泊都要靠春、夏、秋三季的雨水補給。 由于遠離海洋,深處內(nèi)陸,再加上地勢高聳處于群山環(huán)抱之中,蒙古形成了強烈的內(nèi)陸性氣候。國內(nèi)大部分地區(qū)都屬于大陸性溫帶草原氣候,季節(jié)變化比較明顯,冬季漫長,從10月直到第二年的4月,常伴有大風雪;夏季短暫,只有兩三個月,而且晝夜溫差較大;春秋兩季比較短促。全年溫差很大,最高氣溫可達到40c,最低氣溫可低至-50c。全年降水非常稀少,年降水量約在120~250毫米,且有70%都集中在每年的7~8月。全年日照充足,無霜期不長,大約在6~9月間,只有90~110天,但整個冬季幾乎全是晴天,首都烏蘭巴托及附近全年就有220~260個晴天。 ◎國家象征、體制與區(qū)劃 經(jīng)過千百年的漫長發(fā)展,這個位于東亞腹地的草原國家于20世紀轉(zhuǎn)身邁入現(xiàn)代蒙古,迎來一個嶄新的發(fā)展時期,并重新設定了蒙古的國旗、國徽、國歌等國家象征標志。 蒙古的國旗呈長方形,長寬比例為2:1,紅、藍、紅三個垂直并列的長方形各占1/3。象征著長生天的藍色居中,在象征進步與繁榮的紅色部分內(nèi)側(cè),自上而下繪有由黃色的火焰、太陽、月亮、三角形、長方形和太極圖組成的金色“索永布”圖案。 國徽為圓形,以圣潔的白蓮為底座,以無極的萬壽紋章為邊飾,以象征長生天的蔚藍色為底。中間繪有“索永布”和神駿馬,下方繪有代表大地的絕色山岳紋章和蘊含永世昌盛的吉祥時輪。 國歌由著名作家森丁·達姆丁蘇仁作詞,作曲家貝·達木丁蘇倫和勒·莫勒道爾吉譜曲。這首歌謳歌了長生天護佑的蒙古國崇尚獨立與和平,表達了與世界各國團結(jié)合作的美好愿望。 1992年,蒙古通過了第四部憲法,國內(nèi)開始實行有總統(tǒng)的議會制。憲法規(guī)定:作為國家元首,總統(tǒng)的任期是4年,最多可連任一屆。國家最高權利機構(gòu)是國家大呼拉爾(議會),國家大呼拉爾為一院制議會,由76名議員組成,每屆任期4年,凡25歲以上擁有選舉權的公民均有資格參選。政府是國家權利最高執(zhí)行機關,政府成員由國家大呼拉爾任命。 蒙古國徽和國旗 奧尤陶勒蓋銅金礦擁有世界最大的銅礦蘊藏量,也是蒙古國迄今為止最大的礦業(yè)開發(fā)項目,為此工作的人員達到1.8萬人,圖為其廠區(qū)一部分。 經(jīng)過幾十年的有序發(fā)展,蒙古現(xiàn)已成為一個多黨制國家,國內(nèi)大約有20個政黨,主要政黨有蒙古人民黨、蒙古民主黨、蒙古公民意志共和黨等。 與此同時,蒙古在行政區(qū)劃方面也有了新的變動。目前,全國境內(nèi)分為首都和21個省。首都烏蘭巴托設有區(qū)和分區(qū),其他城市只設有區(qū)。21個省是指后杭愛省、巴彥烏勒蓋省、巴彥洪格爾省、布爾干省、戈壁阿爾泰省、東戈壁省、東方省、中戈壁省、扎布汗省、前杭愛省、南戈壁省、蘇赫巴托爾省、色楞格省、中央省、烏布蘇省、科布多省、庫蘇古爾省、肯特省、鄂爾渾省、達爾汗烏勒省和戈壁蘇木貝爾省,這些省設有縣。 雖然擁有遼闊的土地,但由于復雜的歷史和地理成因,這片土地上擁有的人口總數(shù)并不多。根據(jù)2015年最新數(shù)據(jù),蒙古的人口總數(shù)僅為302.5萬。而且該國是個民族相對單一的國家,人口主體為蒙古族人,其中的喀爾喀蒙古族大約占全國人口的82%,其他的干嘎、土爾扈特、布里亞特等蒙古族,以及哈薩克族、俄羅斯族等十幾個少數(shù)民族,大約占到全國人口的18%。 位于首都烏蘭巴托東側(cè)的蒙古圣山——肯特山,又稱不兒罕山??咸厣绞敲晒诺蹏陌l(fā)源地。 根據(jù)以上人口與民族情況,蒙古把官方語言和全國通用語言定為喀爾喀蒙古語,但不限制使用其他少數(shù)民族的語言。同時還把喇嘛教定為蒙古國的國教,在全國居民中,超過90%的民眾信奉喇嘛教,另外還有大約4%的民眾信仰伊斯蘭教。 作為一個草原國家,農(nóng)牧業(yè)一直是蒙古國的傳統(tǒng)經(jīng)濟產(chǎn)業(yè)。最近幾十年以來,由于國內(nèi)大力推行經(jīng)濟改革和積極開展“綠色革命”,種植業(yè)也得到了較好的發(fā)展,糧食已基本實現(xiàn)自給。蒙古國的工業(yè)發(fā)展同時呈現(xiàn)出良好的發(fā)展態(tài)勢,采礦和燃料動力工業(yè)、輕工業(yè)和食品工業(yè)形成了支柱型產(chǎn)業(yè)。這個國家現(xiàn)在的主要出口物品有礦產(chǎn)品、畜產(chǎn)品、紡織品等,主要進口物品有石油、汽車、機器設備等。 蒙古的旅游資源也比較豐富,按照不同地域,全國劃出了15大旅游區(qū)。其中著名的自然旅游資源有烏布蘇湖、庫蘇古爾湖、博爾汗博代瀑布、塔本博格多雪山等,著名的歷史人文旅游資源可以分為遠古巖畫、匈奴墓碑、突厥碑銘、蒙古宮殿遺址等。如果有機會前往這個內(nèi)陸國家,那些自然美景與人文美景必然會帶來許多意料之外的驚喜。 主山脈阿爾泰山 歐亞大草原是世界上最大的草原,它西起匈牙利、烏克蘭,東至蒙古和中國東北,連通了兩大洲的溫帶草原、稀樹草原和疏灌叢地帶。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阿爾泰山脈如同一道橫亙而起的脊梁,撐起了大草原的偉岸雄姿。 ◎龐大的山脈 也許是因為桀驁不馴,阿爾泰山脈不樂意受限于任何一個國家的地理版圖,而是無比恣意地舒展開來,呈西北一東南之勢斜斜跨過中國、蒙古、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四個國家的國境線。這座龐大的山脈綿延出去2000多千米,位于蒙古境內(nèi)的部分屬于北段山脈。 阿爾泰山脈中的湖泊 阿爾泰山脈是一座典型的斷層山,整座山脈從西北向東南逐漸由寬變窄由高至低,高山地區(qū)擁有明顯的冰蝕地形和現(xiàn)代冰川,斷裂層之間擁有一些呈串珠狀分布的斷陷盆地。從山麓向上,山地植被呈現(xiàn)出明顯的垂直分布帶:1100米以下為山麓草原帶,1100~2300米為森林帶,2300米以上為山地草甸帶與亞高山草甸帶。在阿爾泰山脈與唐努山、杭愛山之間形成的大湖盆地周圍,水草豐茂,景色優(yōu)美,畜牧業(yè)比較發(fā)達。 阿爾泰山脈還是整個北冰洋水系的制高點,西南的濕冷氣流為它帶來了豐沛的雨雪,雪水順坡而流,在南麓匯成了額爾齊斯河一鄂畢河,在北麓匯成了葉尼塞河。此外,山脈一帶又擁有不計其數(shù)的湖泊、瀑布、河流以及大大小小的支流。 ◎溝溝有黃金 在蒙古語里,“阿爾泰”的意思是金色山脈。此處盛產(chǎn)黃金、寶石與銅礦、鐵礦,古諺語曾稱“阿爾泰山七十二道溝,溝溝有黃金”。從中國的漢朝年間直到清朝年間,無數(shù)淘金者懷著關于財富的夢想,不遠千里輾轉(zhuǎn)而來,在附近建起城邑并展開有序的淘金計劃,清朝時期甚至有“金夫逾萬,產(chǎn)金逾萬,列廠十區(qū),礦工數(shù)萬”的記載。由于道路艱難,環(huán)境險惡,也有很多不幸者在前來的途中便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與淘金者不同,游牧民族更喜歡把這里視為祖祖輩輩生存的家園,因為阿爾泰山脈擁有西伯利亞地區(qū)最富饒的山地泰加森林和最絢麗的高山草甸、草原。那些逐水草而居的先民們趕著羊群和駱駝緩緩走過,把腳下這片賴以生存的土地視為幸福的天堂,匈奴人、柔然人、突厥人、回紇人、蒙古人也都以阿爾泰山脈為依托,向著遼闊的遠方縱馬奔馳。 “庫剛”發(fā)現(xiàn) 2006年,一支德國考古隊于蒙古境內(nèi)的阿爾泰山脈有了轟動性的發(fā)現(xiàn):在海拔2600米的山區(qū)地帶,人們從永久凍土層里發(fā)掘出一座古老的墓xue,它被稱作“庫剛”。庫剛的墓室里有一具大約2500年前的騎士木乃伊,騎士身穿一件皮衣,頭戴一件華麗的頭飾,在冰凍環(huán)境里保存完好。人們推測這座庫剛建于公元前4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里面的騎士木乃伊很可能屬于能征慣戰(zhàn)的塞西亞民族。 阿爾泰山脈中的高原草甸 ◎自然風光與歷史遺跡 阿爾泰山脈不但擁有悠久的歷史、古老的先民,還擁有絕美的自然風光。除此以外,這里保存的文化古物也令人驚嘆。很久以前,阿爾泰山脈就發(fā)掘出大量舊石器時代的古物,突厥人、維吾爾人和蒙古人都在此地留下了鮮明的印記。在金山一阿爾泰山一帶還遺留著一批屬于5世紀游牧部落首領的墓群,那些墓群大大小小共有100多座,墓中埋葬著不少藝術珍品。另有一些罕見的巖畫分布于山崖之間,那些巖石線條粗獷風格古樸,題材大多是當年游牧民族的一些戰(zhàn)斗與捕獵行為,人稱“巖壁上的敦煌”。 就像一座取之不竭的寶庫,不管是黃金礦藏、優(yōu)良牧場,還是充沛的水力資源、美麗的自然風光、珍貴的人文古跡,阿爾泰山脈一直在向周邊四國無私奉獻著自身所擁有的龐大財富。 位于蒙古境內(nèi)的阿爾泰山風光 杭愛山 內(nèi)外流區(qū)分界線 在蒙古語里,“杭愛”的意思是水草豐美、森林茂密,能以此命名的地方必然草木青青、水流不斷。杭愛山確實是一座遍體披綠,水意盎然的山脈,它就像一條綠色的長龍,蜿蜒于蒙古國的中部,恰好將國內(nèi)的內(nèi)流區(qū)和外流區(qū)分隔開來。 ◎分水嶺與記功地 杭愛山位于阿爾泰山脈的東面,大致呈西北一東南走向,平均海拔為3000米左右,主峰鄂特岡騰格里峰海拔4031米。這座龐大的山脈跨越了扎布汗省、前杭愛省和后杭愛省,長度約為700千米。從整體來看,杭愛山起伏不大,山勢較為平緩,北坡分布著茂密的森林,南坡分布著草原牧場,山區(qū)周圍河流縱橫,生長著大面積的白樺和西伯利亞杉。蒙古的一些主要外流河如色楞格河、鄂爾渾河均發(fā)源于杭愛山的北麓,兩條河流一路向北,最后注入俄羅斯境內(nèi)的貝加爾湖。蒙古內(nèi)的大部分河流均為內(nèi)流河,只有不到20%的河流為外流河,杭愛山無意中形成了內(nèi)流區(qū)和外流區(qū)的一道天然分水嶺。 杭愛山脈最著名的特爾金白湖 在中國古代,人們早先把這條山脈稱作燕然山,后來又根據(jù)音譯將其稱作杭海山、康孩山或杭愛山。公元89年,來自北方草原的匈奴軍隊屢次sao擾邊境,東漢名將竇憲、耿秉等人率軍將其擊敗,俘殺了一萬多人。戰(zhàn)斗結(jié)束后,兩位將軍登上燕然山,欣然刻石記功。在唐宋時期,王維在《使至塞上》中寫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范仲淹在《漁家傲》中寫道:“燕然未勒歸無計”,史料中的這幾處“燕然”均指杭愛山。 海拔4031米的鄂特岡騰格里峰是杭愛山的最高峰 ◎曾經(jīng)的于都斤山 在蒙古歷史上,杭愛山也稱于都斤山。從最初興起的匈奴部落直到13世紀成吉思汗建起的大蒙古國,北方民族一直與這條山脈維系著某種神秘的聯(lián)系。 3世紀前后,匈奴部落形成強大的聯(lián)盟,曾多次在于都斤山和鄂爾渾河畔舉行過隆重的祭天儀式。突厥興起時,突厥人將汗國牙庭設在了于都斤山一帶。當東西突厥被唐軍陸續(xù)擊敗,于都斤山一度成為突厥遺部的精神象征,后來又成為突厥人復國的象征。不少古代突厥文石碑上還銘刻著對于都斤山的溢美之詞,比如《毗伽可汗碑》中寫道:“我曾出兵到過很多地方,沒有比于都斤山再好的地方,統(tǒng)治國家的地方就是于都斤山?!迸c匈奴、突厥一樣,回紇人也起源于于都斤山及鄂爾渾河流域。強盛之時,回紇人在鄂爾渾河畔還建起了回鶻城、富貴城等數(shù)座城池。 龐大的大蒙古國對這條山脈依然情有獨鐘,在建國早期,蒙古人以鄂爾渾河流域和于都斤山一帶為中心統(tǒng)治著大半個世界。蒙古人現(xiàn)在仍然喜歡把杭愛山主峰鄂特岡騰格里峰稱作“于都斤·騰格里·烏拉”,有些傳說也提到大地女神“于都斤·額客”就住在杭愛山和鄂爾渾河的彎曲處。 很難解釋彪悍勇武的歷代草原戰(zhàn)士為何會對杭愛山懷有無比深厚的感情,在精神層面上,這條山脈已成為他們的某種神性象征。 日落時分,杭愛山脈中美麗的白湖。 廣袤的戈壁沙漠 荒漠是指荒涼的沙漠或原野,世界上的大荒漠有的灼熱似火,有的寒冷徹骨,有的溝壑縱橫,有的沙礫滿地。如果不算南極洲,地球上的荒漠大概能占到陸地面積的30%。戈壁沙漠屬于荒漠的一種類型,它一般地勢平坦,起伏不大,覆蓋地表的并非層層細沙,而是大面積的巖層礫石。 ◎亞洲最大的沙漠 戈壁沙漠同時又是地圖上的一個特定地理名詞,這片地區(qū)處于中亞腹地,橫跨中國和蒙古兩國,簡稱大戈壁。大戈壁的多數(shù)地區(qū)都不是沙漠,而是裸露的巖石,整個面積非常廣大,而且呈現(xiàn)出很不規(guī)則的形狀。它的北邊抵達阿爾泰山脈和杭愛山脈,東邊連接大興安嶺西麓,南邊到達阿爾金山、北山和陰山,西邊與天山相鄰。據(jù)大致估算,大戈壁從北到南長約800千米,從西南到東北長約1610千米,總面積約在130萬平方千米。它不僅是世界上最北面的沙漠,也是亞洲最大的沙漠、世界第四大沙漠,屬于世界上巨大的荒漠與半荒漠地區(qū)之一。 蒙古國內(nèi)戈壁沙漠中的野駱駝和沙丘 哈茨蓋特巖畫 在蒙古的戈壁沙漠中分布著許多珍貴的巖畫,比較有名的當屬哈茨蓋特巖畫。這里的巖畫題材非常豐富,有羚羊、野山羊、野馬、駱駝、紅鹿、老虎等動物,有帶輪子的手推車、簡陋的蒙古包,還有獵人狩獵的場景,以及狼群獵殺紅鹿的場景。人們推測此處巖畫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 雖然“戈壁沙漠”是指沒有水的地方,實際上這片廣袤的土地擁有很多鹽水湖,而且還有不少地下泉水從巖石和和沙丘中不斷溢出。 由于大戈壁所處的緯度位置較高,再加上海拔也較高,故而此地氣溫比較低,年溫差和日溫差也相當大,冬天的氣溫可低至-30c~-20c,夏天的氣溫又可升至40c以上。地理環(huán)境和氣候條件決定了大戈壁地帶很不適合人類居住,只有一些野生動物把它視為自己的家園,比如野駱駝、蒙古野驢、詹蘭羚羊、捷爾倫羚等哺乳動物,以及旱獺與囊鼠等嚙齒動物。不過在蒙古歷史上,這片土地一直占據(jù)著顯著的地位,因為它既是大蒙古國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又是絲綢之路沿線幾個重點城市的所在地。 ◎復雜的地質(zhì)成因 如此廣袤的不毛之地是如何形成的?地質(zhì)學家給出了一個獲得普遍認可的觀點。在最近200萬年以來,該地區(qū)一直處于不斷上升中,氣候也變得越來越干燥。地表原本沉積著一些比較疏松的巖體,后來在漫長的歲月中不斷被風化剝蝕,變成了大小混雜的碎屑物質(zhì)。 這些碎屑物質(zhì)從山上崩解,在山下慢慢堆積起來。當山區(qū)發(fā)生洪災,它們被沖往較遠的山麓地帶,形成了大面積的沖積平原。由于洪水的能量由強漸弱,一些大塊巖石堆積在山口附近,從山口向外,巖石變得越來越小,最遠地方分布的便是拳頭大小或指頭大小的小塊巖石。再經(jīng)過長年累月的日曬雨淋,以及風力的剝蝕,小塊巖石的棱角漸被磨圓變成了礫石,慢慢形成了面積廣大的戈壁地貌。到了干燥的季節(jié),在大風的作用下,另一些更細小的砂和泥則被帶上了天空。泥土飛向千里以外,砂粒落在了附近,最終形成了今天的大沙漠。 蒙古在戈壁沙漠中修的中央公路 美麗的色楞格河 不得不承認,造物主在創(chuàng)造世界的時候總是匠心獨具。在一方土地上,往往既會安排山的雄奇?zhèn)グ叮矔x予水的千嬌百媚。山環(huán)水繞,相依相伴,似乎是這塵世里最自然、最和諧的一幕景象,倘若杭愛山與色楞格河心有靈犀,恐怕也會悄然默許吧。 ◎穿越兩國的母親河 不論何種事物,一旦以“母親”的名義冠名,便會令人心生景仰之情。作為蒙古的母親河,色楞格河即享有如此殊榮。 色楞格河發(fā)源于杭愛山北坡、庫蘇古爾湖以南,它的源頭由伊德爾河和木倫河匯合而成,而后一路流向東北,在蘇赫巴托爾與鄂爾渾河匯合。從蘇赫巴托爾繼續(xù)向北,進入俄羅斯以后,在烏蘭烏德和塔陶羅沃兩地出現(xiàn)兩個較大的轉(zhuǎn)折,最后經(jīng)過一片三角洲地帶,注入了浩瀚的貝加爾湖。 從蒙古杭愛山的源頭直到俄羅斯的貝加爾湖,色楞格河蜿蜒流淌了1000多千米,流域面積將近百萬平方千米,一路上吸納了大大小小無數(shù)支流。它既是蒙古國最大的一條河流,也是水量最充沛的一條河流。這條河流在蒙古境內(nèi)的流長約有600千米,右岸有哈努伊河和鄂爾渾河注入,左岸額吉河注入。自河口至蘇赫巴托爾一段,在每年4~5月的解凍期內(nèi)可以通航,到了10~11月以后,河流開始進入結(jié)冰期。在俄羅斯境內(nèi),色楞格河又流經(jīng)數(shù)百千米,沿途吸納了奇科伊河、希洛克河、烏達河、吉達河和捷姆尼克河。 從世界版圖上可以看到,沿河而下的著名城市有蒙古的蘇赫巴托爾市,俄羅斯的烏蘭烏德和色楞格斯克。在色楞格河流域一帶,不僅生活著蒙古的喀爾喀蒙古族和少數(shù)漢族,還有俄羅斯的布里亞特蒙古族、俄羅斯族、鄂溫克族等民族。 ◎貝加爾湖的過濾器 與蒙古境內(nèi)許多河流不同,色楞格河雖然也靠地下水、雪水和雨水補給,但大部分水量仍然來自地下泉水。因為這個原因,即便進入干旱期,色楞格河的水量也比較豐沛。一旦春天來到,冰消雪融,河水時常暴漲,尤其在夏季降雨以后,更會溢出河槽,淹沒大片的草地牧場。20世紀30年代,蘇赫巴托爾即因此而遭遇了一場特大水災。 當色楞格河流經(jīng)三角洲地帶,水流帶來了大量的泥沙和污物。由于三角洲濕地一帶生長著大面積的水生植被,無意中形成了一層層“過濾器”,“過濾器”將許多泥沙和污物成功截流,令河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凈化”。色楞格河在最后注入貝加爾湖時,水中的污物已經(jīng)大為減少。 水生植被過濾下來的那些泥沙和污物,年年淤積起來,不斷擴大著三角洲的面積,使其漸漸呈現(xiàn)為一片巨大的扇狀濕地。30多年以前,人們測量得知,三角洲的面積大約為500平方千米。但在30多年以后的今天,這片扇狀濕地已經(jīng)增加了大約60平方千米,正在逐步向湖中蔓延。 如果色楞格河擁有思考能力,大概也不會想到在臨近終點時竟然得到一次脫胎換骨的“凈化”吧?希望這種“凈化”能夠像她惠及蒙古一樣,繼續(xù)造福俄羅斯的貝加爾湖。 色楞格河是蒙古國內(nèi)最大和水量最充沛的一條河流 色楞格河上的鐵路橋 礦產(chǎn)與自然資源 蒙古擁有豐富的礦產(chǎn)資源,礦產(chǎn)的蘊藏量居世界前20位。截至目前,國內(nèi)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和確定了80多種礦產(chǎn),分別位于800多個礦區(qū)和6000多個采礦點。同時,這個國家的自然資源也有不小的優(yōu)勢,比如土地資源、水資源、森林資源和野生動物資源。 ◎礦產(chǎn)資源 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水資源是蒙古政府面臨國內(nèi)荒漠化面積逐漸擴大時必須考慮的問題之一。 在燃料礦物方面,蒙古蘊藏著大面積的煤、石油和油頁巖。煤的儲量大約在500億~1520億噸之間,分布地點已探明了幾百處,如塔本陶勒蓋、哈爾塔爾巴嘎泰、阿其特諾爾等地,一些著名的大型煤礦有巴嘎諾爾煤礦、沙林格爾煤礦、新烏斯煤礦、塔旺套勒蓋煤田等。石油的儲量約40億~80億桶,主要產(chǎn)油區(qū)有東方省、南戈壁省、東戈壁省大湖谷地區(qū)和中央省,共有20多個大型油田。 在金屬和非金屬礦物方面,蒙古的銅、鐵、黃金、螢石均有豐富的儲量。該國的銅儲量居于亞洲第一,銅礦產(chǎn)地集中在鄂爾渾、色楞格、克魯倫、巴彥洪高爾、汗呼和等地,著名的額爾登特大型銅鉬礦被列入了世界十大銅鉬礦之列,其他還有奧尤陶勒蓋銅礦、查干蘇布拉格銅礦等。 蒙古的黃金儲量約有3100噸,黃金礦床180多個,可分為脈金礦、散金礦和沙金礦。 主要產(chǎn)金區(qū)位于中央省的扎瑪爾地區(qū)和色爾格林縣,著名的金礦有保羅脈金礦、塔福德金礦、布木巴特巖金礦等。 其他擁有豐富儲量的礦產(chǎn)還有高達2800萬噸的螢石礦、2億噸的磷礦,以及鉬、鋅、銀、鎢、汞、錫、石墨、云母等,這些礦產(chǎn)資源使蒙古國在化工原料、建筑材料等方面具有了巨大的開發(fā)潛力。 ◎自然資源 與礦產(chǎn)資源一樣,蒙古的自然資源也擁有廣闊的開發(fā)前景。這個國家擁有非??捎^的土地資源,森林覆蓋地約為9%。其余為水資源用地、居民生活用地和交通運輸用地。 蒙古的水資源雖然不甚豐富,但因為地廣人稀,完全能夠滿足居民的日常用水和工業(yè)用水。據(jù)了解,蒙古大小河流的年平均徑流量為390億立方米,其中大多數(shù)都為內(nèi)流河。湖泊的水資源量達到1800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為120億立方米。 從森林資源來看,蒙古的森林主要分布在肯特、庫蘇古爾、杭愛、蒙古阿爾泰、汗呼赫山脈地區(qū),森林總面積為1530萬公頃,其中森林覆蓋區(qū)為1400萬公頃。在那些高大的綠色植物里,占有主角地位的有落葉松、雪松,以及樺樹、楊樹、紅楊樹等。另一些低矮植被主要有蒙古茅草、科爾金斯基茅草、戈爾嘎諾夫旋花、格魯保夫針葉棘豆、胡楊、山川柳、沙棗、芨芨草等。 在廣袤的森林、草原和荒漠地帶,棲息著大量野生動物。據(jù)統(tǒng)計,蒙古境內(nèi)約有60種哺乳動物、50多種魚類和90種鳥類。同時,這個國家擁有17種珍稀哺乳動物,比如戈壁熊、野驢、野馬、野駱駝、野山羊、角鹿、海貍、豹、貂等。此外,還有將近30種瀕危動物,如天鵝、鵜鶘、雪雞、皂雕、鱘魚等。 猶如一座上天賜予的天然寶庫,蒙古的礦產(chǎn)資源和自然資源為人民帶來了巨大的財富。 在開發(fā)啟用這些資源的同時,蒙古政府也正在積極推行多種保護措施,力求在現(xiàn)代經(jīng)濟與環(huán)境保護之間找到一個最佳平衡點。 蒙古荒野保護區(qū)內(nèi)開滿鮮花的草甸和落葉松木材 軍事與外交政策 從地理版圖來看,蒙古夾在中俄之間。身邊的兩個國家無論是經(jīng)濟,還是軍事都不弱,蒙古將如何自處?在和平與發(fā)展為時代主題的今天,中俄兩國與蒙古是競爭與合作并存的關系,這一點從蒙古的軍事與外交方面即可見一斑。 ◎軍事力量:小規(guī)模的精干部隊 蒙古軍隊全稱蒙古人民軍,創(chuàng)建于1921年,目前在役總兵力約有2萬人,包括邊防部隊5000人,內(nèi)衛(wèi)部隊900人,建筑部隊1500人,民防部隊500人,另有預備役部隊13.7萬人。 這支武裝力量由國防部和公安部兩個系統(tǒng)組成,國防部下轄作戰(zhàn)部隊、通信部隊、航空部隊和各省軍事處、烏蘭巴托和達爾汗兩個衛(wèi)戍區(qū)軍事院校等,公安部下轄邊防部隊、各省公安處等。 蒙古的地面部隊擁有650多輛戰(zhàn)車,裝甲偵察車、步兵戰(zhàn)車和裝甲輸送車840輛,牽引炮、火箭炮、迫擊炮和反坦克炮將近1000門??罩胁筷犛忻赘?21戰(zhàn)機、mi-24武裝直升機、運輸機等60多架,地空導彈300部。 蒙古軍隊是一支精干的職業(yè)部隊,正從冷戰(zhàn)時期的重型部隊向現(xiàn)代化軍隊轉(zhuǎn)型,當前比較缺少現(xiàn)代化裝備,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期里也極少參戰(zhàn)。自1999年起,這個國家開始派遣特種部隊成員奔赴西撒哈拉、剛果、阿富汗等熱點地區(qū),世界各國從此得以一睹蒙古軍隊的風采。 進入21世紀以后,蒙古除了繼續(xù)與俄羅斯保持傳統(tǒng)軍事交流以外,還和美國、印度及北約等國家和組織展開了多次軍事演習活動。2003年,蒙古與美國舉行了首次“可汗探索”雙邊軍演;2005年,蒙古人民軍參與了北約在科索沃的維和任務;2009年,蒙古、美國、印度、韓國和柬埔寨派軍在烏蘭巴托進行“可汗探索”多國維和軍事演習;2010年,蒙古向阿富汗派駐軍隊;2012年,蒙古派遣維和部隊奔赴蘇丹執(zhí)行聯(lián)合國維和任務;2014年,蒙古又與美國、韓國、日本、法國等23個國家進行“可汗探索”多國聯(lián)合軍演;2015年,當“可汗探索”多國聯(lián)合軍演于蒙古再次舉行時,中國也首次派兵參演。 在美國參加演習的蒙古士兵 頻繁的聯(lián)合軍演不僅使參演的各國軍人達到了更高的戰(zhàn)術水平,更為蒙古軍隊帶來了更大的益處。正如蒙古軍某參謀長所說:“聯(lián)合軍演提高了蒙古士兵的訓練水平,也提高了蒙古的國際聲譽?!?/br> ◎外交政策:從周旋兩國到“永久中立” 自建國以來,蒙古長期受到蘇聯(lián)政權的控制。蘇聯(lián)政權解體以后,這個國家開始有機會獨立解決本國問題。最近20多年以來,它漸漸與中俄兩大鄰國建立了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 蒙古國本來就是一個地緣政治極其特殊的國家,一方面要堅定地選擇民主化和市場經(jīng)濟道路,另一方面要堅持“多支點”“平衡”的外交政策。它借助自身優(yōu)勢,頻頻周旋于中俄兩大國之間,努力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同時,對于中俄來說,蒙古的廣袤領土一直是個緩沖平臺。成為緩沖平臺的蒙古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總統(tǒng)額勒貝格道爾吉不得不對強大的鄰居懷著復雜的心態(tài),他曾說:“與中國和俄羅斯打交道很難,而我們要同時與這兩個國家周旋。” 永久中立國 什么是永久中立國?永久中立國是指將永久中立奉為國家政策的國家。無論在和平時期還是戰(zhàn)爭時期,它們都將奉行中立政策。在全世界將近200個國家中,目前已有7個國家宣布成為永久中立國,并得到了國際上的普遍承認,其中的典型代表是瑞士,其他6個國家分別是奧地利、瑞典、芬蘭、愛爾蘭、哥斯達黎加和土庫曼斯坦。 蒙古國家大呼拉爾(議會)是國家最高權利機關,可提議討論內(nèi)外政策的任何問題。 在巧妙的周旋之下,蒙古多年以來一直與鄰國保持著睦鄰友好、均衡等距的關系。2015年,三國關系出現(xiàn)一個微妙的變動。當年10月,總統(tǒng)額勒貝格道爾吉在第70屆聯(lián)合國大會上宣布,蒙古國將實行“永久中立政策”。 對此,蒙古外交部部長普日布蘇倫親自做出了解釋。他說,從20世紀90年代至今已經(jīng)25年,蒙古一直實行中立的外交政策,現(xiàn)在只是于法律層面上宣布了“永久中立國”而已。在中俄兩個大國之間,“我們一直保持平衡、中立的外交政策,這種政策還會繼續(xù)下去”。 不管蒙古的這一舉措是否能夠得到世界各國的承認,它已經(jīng)指明該國的發(fā)展方向仍然是和平、均衡、等距離、多支點外交政策的拓展和延伸。 2015年出席金磚國家峰會的蒙古總統(tǒng)額勒貝格道爾吉 “草原之都”烏蘭巴托 蒙古是個名副其實的草原國家,作為這個草原國家的首都,烏蘭巴托自然享有“草原之都”的美名。烏蘭巴托位于蒙古高原中部,肯特山南端,鄂爾渾河支流圖拉河的北畔,市區(qū)里既有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也有零星分布的傳統(tǒng)蒙古包。不同的建筑風格彰顯出這座城市的復合之美。 ◎漫長的發(fā)展史 在蒙古歷史上,第一個有文字記載的都城是創(chuàng)建于1639年的烏爾戈,蒙古語為“宮殿”之意。烏爾戈位于達庫倫僧院,地處距離烏蘭巴托400多千米的后杭愛省內(nèi)。該僧院是蒙古佛教領袖第一位活佛哲布尊丹巴一世扎納巴扎爾的住所,當時扎納巴扎爾只有5歲。這座都城的建筑均用毛氈制成,便于在水草枯竭的季節(jié)里四處遷徙。據(jù)史料記載,烏爾戈沿著鄂爾渾河、色楞格河、圖拉河一帶至少遷徙了25次。在遷徙過程中,它曾幾度更名,派生出多個奇奇怪怪的官方或非官方名字。 1913年時烏蘭巴托城的全貌 在紀念成吉思汗誕辰800周年的音樂會上,身著傳統(tǒng)蒙古服裝的人們歡快起舞。 1778年,庫倫于現(xiàn)今的位置上定址,取名為氈城。后來,這座城市改稱大庫倫,意即大營地或大寺院,由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活佛統(tǒng)治。但是當時的清政府把外蒙古劃為一個省級行政區(qū),該省區(qū)的首府城市是烏里雅蘇臺。 1911年,蒙古宣布“自治”,將大庫倫定為“首都”,同時更名為京都庫倫,意即都城營地。經(jīng)過十幾年的動蕩變遷,它于1924年更名為烏蘭巴托,意思是“紅色的英雄城”。這次更名是為了紀念共產(chǎn)主義的勝利,烏蘭巴托從此成為“自治”蒙古的正式“首都”。 從20世紀40年代開始,俄羅斯人按照典型的俄羅斯風格在此建起了許多劇院建筑和政府建筑,同時他們還破壞了當?shù)夭簧俟爬系拿晒派杭八聫R。如今,這座城市的建設方興未艾,一批著名的現(xiàn)代建筑正在相繼立起,比如成吉思汗廣場、政府大廈、歌劇院、美術館、中央郵局等。另一批古典建筑也得到了較好的恢復和保護,比如博格達汗宮、喇嘛廟、博物館等。 ◎位于群山與草原中 烏蘭巴托處于內(nèi)陸地區(qū),海拔1351米。城市兩面是連綿起伏的座座青山,一條源于博格達山腳下的圖拉河蜿蜒流過,主要城區(qū)坐落于圖拉河北岸,它的東西兩面俱為遼闊的草原,也是城市發(fā)展的未來走向。這一帶屬于典型的大陸性高寒氣候,冬季漫長寒冷,氣溫最低可低至-40c;夏季短暫炎熱,氣溫最高可至39c。全年日照充足,早晚溫差較大,年平均降水只有280毫米,一年中的大部分時日都是晴天。 從建城之始到今日國都,烏蘭巴托經(jīng)過了300多年的漫長蛻變。如今,這座都城終于發(fā)展成蒙古的第一大城市,蒙古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交通、工業(yè)與科技中心,蒙古政府最高領導機構(gòu)和國際組織駐蒙機構(gòu)大都設在此地。同時,它也是一座具有濃郁草原風貌的現(xiàn)代城市。 烏蘭巴托距離中國邊境700多千米,距離俄羅斯邊境500多千米,總面積為4700多平方千米,常住人口達到百萬以上。市內(nèi)被劃分為9個區(qū)121個小區(qū),9個區(qū)分別是巴彥祖爾赫區(qū)、巴彥格勒區(qū)、宋給納海爾汗區(qū)、青格爾泰區(qū)、蘇赫巴托爾區(qū)、汗烏拉區(qū)、納來哈區(qū)、巴嘎諾爾區(qū)和巴彥杭蓋區(qū)。這里居住著許多民族和種族,其中大部分為蒙古人,少部分為哈薩克人、杜爾伯特人;此外,還有一些巴亞特、達里崗嘎、烏梁海、扎格欽、達爾哈德、圖爾古特、烏格勤德、烏干圖等族。由于大多數(shù)居民都是年輕人,烏蘭巴托被列入世界上人口最年輕的城市之一。 ◎全國的中心城市 烏蘭巴托城市面貌 作為草原之都,烏蘭巴托是全國有名的中心城市。在經(jīng)濟方面,國內(nèi)大部分工廠企業(yè)集中在此,一邊重點開采市區(qū)附近的煤礦資源,一邊積極發(fā)展各種輕工業(yè)和食品工業(yè)。其中的明星企業(yè)當屬烏蘭巴托市地毯廠,該廠出品的純羊毛地毯多次獲得萊比錫國際博覽會獎牌,此外銷量看好的產(chǎn)品還有裘皮服裝、山羊絨和駝絨制品等。 在文化教育方面,烏蘭巴托是國內(nèi)首屈一指的教育中心,全市居民的文教程度遠遠高于國內(nèi)其他各地。據(jù)統(tǒng)計,全國共有8所高等院校,烏蘭巴托即擁有7所,比如官方的蒙古國立大學、蒙古藝術大學、蒙古科技大學、蒙古農(nóng)牧業(yè)大學,以及多個私立高等院校,此外還有100多所綜合性中等學校。 在交通運輸方面,烏蘭巴托成為全國的樞紐城市,該市建起了以公路和鐵路為主,以空運為輔的立體交通網(wǎng)絡。全市交通網(wǎng)絡四通八達,北京一莫斯科國家鐵路干線通過烏蘭巴托,貫穿了蒙古南北。它不僅在蒙古經(jīng)濟建設中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而且還成為連接中、蒙、俄三國并繼續(xù)延伸的亞歐大陸橋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外,烏蘭巴托還建有一套通往國內(nèi)各省市的密集公路網(wǎng)。 位于市區(qū)附近的成吉思汗國際機場是蒙古國內(nèi)最大的國際航空港,也是唯一一座國際航空港。每天有定期航班通往北京、莫斯科、伊爾庫茨克、首爾、大阪、法蘭克福、伊斯坦布爾等地,也有不少航班通往全國各地的省會城市。 ◎著名的旅游城市 身為草原之都,烏蘭巴托并非只有一個身份,在成為國都的同時,它亦是全國聞名的一座旅游城市。 成吉思汗廣場是必游景點,矗立著成吉思汗坐像、蘇赫巴托爾騎馬銅像、國家宮、蒙古國家歷史博物館、中央塔、文化宮等。廣場四周分布著另一些著名景點與大型建筑,西面有蒙古國家博物館、自然歷史博物館、扎納巴扎爾美術館;北面有興仁寺博物館、蒙古服裝中心、婚禮宮殿、蒙古藝術家展覽館、國家游樂園;東面有蒙古國立現(xiàn)代美術館、戲劇博物館等。附近的甘丹寺地區(qū)分布著甘丹寺、976美術館、野生動物館、巴德馬埃加寺、巴怙拉仁波切廟。城市南郊還分布著博格達汗宮博物館、翟山紀念碑、佛陀公園等。 既然是旅游城市,節(jié)慶活動自然必不可少。烏蘭巴托的節(jié)慶活動具有很多看點,最負盛名的當屬那達慕和成吉思汗誕辰紀念。那達慕在每年7月中旬舉行,開幕式上的威武儀仗隊與摔跤、賽馬和射箭三項傳統(tǒng)競技年年吸引著無數(shù)游客。成吉思汗誕辰紀念于每年11月上旬舉行,屆時,成吉思汗廣場上會舉行非常隆重的慶祝活動。 其他具有民族特色的大型節(jié)慶活動還有查瑪面目舞蹈、冰上打羊拐比賽、建城節(jié)等。建城節(jié)尤為值得一提,它是專門為了紀念烏蘭巴托創(chuàng)城而定的節(jié)日。在每年10月的最后一周,人們都會在文化宮、國家歌劇和芭蕾舞劇院舉辦一場盛大的音樂會。 烏蘭巴托是一座充滿著巨大反差的新興城市,城市里既有活躍的商機,也有悠遠的佛音,既有身著阿瑪尼的時尚青年,也有身著傳統(tǒng)蒙古袍的游牧民,既有放蕩不羈的反傳統(tǒng)文化也有風情濃郁的傳統(tǒng)表演。無論如何,這座千變?nèi)f化的草原之城總會給每一位游客帶來巨大的驚喜。 “外蒙小香港”扎門烏德 如果沒有蒙古縱貫鐵路這條生命線,它至今仍然只是戈壁沙漠中一個微不足道的小村莊。當那條連接俄、蒙、中三國最重要的鐵路干線貫通以后,小村莊猶如被注入了新鮮血液,很快便于偏遠之地呈現(xiàn)出一片盎然生機——人們把蒙古的扎門烏德稱作“外蒙小香港”。 ◎邊境上的“道路之門” 夜幕下安靜的扎門烏德火車站 這條鐵路于1949~1961年間建成,大部分都位于蒙古國境內(nèi)。從烏蘭烏德站引出后,它在蒙古國內(nèi)沿線經(jīng)過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經(jīng)濟中心和軍事要地,如蘇赫巴托爾、達爾汗、烏蘭巴托、賽音山達、扎門烏德等。 不少人會把西伯利亞大鐵路和蒙古縱貫鐵路相互混淆,其實二者很好區(qū)分,前者是橫貫俄羅斯東西的鐵路干線,后者是縱貫蒙古的鐵路干線。蒙古縱貫鐵路在俄羅斯的烏蘭烏德與西伯利亞大鐵路接軌后,通向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與莫斯科。 扎門烏德由此成為蒙古縱貫鐵路的一個小小亮點,小城隸屬于東戈壁省,距離首都烏蘭巴托550千米。在蒙古語里,扎門烏德的意思是“道路之門”,這個名字如實反映了它的重要地位。扎門烏德位于蒙古與中國的交界地帶,緊鄰中國邊境的二連浩特口岸,兩地相距僅有9千米。早先,此地曾是北方游牧民族通往中國內(nèi)地商隊的一支重要通道,現(xiàn)在已成為蒙古南部邊境最大的口岸車站,同時亦是中蒙兩國之間重要的過境物資轉(zhuǎn)運站之一。 ◎火車站與廣場 交通要道對于人類居住地的影響極為重要,可能令一座城市淪為荒棄之地,也可能令一座村莊蓬勃發(fā)展。扎門烏德以前就只是一座荒涼的小村莊,在蒙古縱貫鐵路的帶動下,這座小村莊呈現(xiàn)出一派盎然生機。幾十年過去,它如今已成為蒙古對中國最大的陸路口岸,全城總面積為46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僅有1萬,下設兩個行政村與若干國家機關、駐市單位、聯(lián)檢單位、企事業(yè)單位等。 扎門烏德最醒目的地標建筑是位于小城南端的扎門烏德火車站。如果游客稍稍留意,便會發(fā)現(xiàn)這座建筑意趣盎然:它的尖塔部分為俄羅斯東正教風格,平頂部分為中國北方民居風格,穹頂部分又為蒙古包建筑風格。 火車站雖然規(guī)模不大,但對于邊境小城扎門烏德來說,它已經(jīng)是全城最壯觀的建筑景點?;疖囌緩V場順理成章地成為全城人氣最旺的地方,這座廣場僅有千余平方米,一組臺階將其對半隔開,臺階上面屬于火車站,臺階下面是臨時停車場。廣場的對面建有一座開放式公園,公園里矗立著一座民族英雄蘇赫巴托爾的紀念碑。廣場的周邊建有幾座歐式小高樓,均為旅館和超市。 與蒙古國內(nèi)的城市相比,扎門烏德的商業(yè)氣息非常淡薄,但在荒涼偏僻的戈壁沙漠里,在隔離久遠的兩國邊境線上,這座小城已具備了基本的商業(yè)配套設施,銀行、超市、旅館、飯店一應俱全?;诖艘?,人們善意又慷慨地將它稱作“外蒙小香港”。 顯然,扎門烏德的交通地位要遠遠高于商業(yè)地位。它是蒙古通往中國的重要鐵路口岸,同時也是中國連接東歐各國的重要咽喉。經(jīng)由該處的北京至莫斯科國際旅客列車,比繞道滿洲里走西伯利亞鐵路縮短了1000多千米。僅憑此項優(yōu)勢,扎門烏德便有足夠的底氣在中蒙兩國交通史上留下自己清晰的名字。 古帝國首都哈拉和林 “哈拉和林”的本意是黑圓石,但在蒙古歷史上,它卻象征著一個國家的興衰盛亡。這個名字在游牧民族的一處駐足之地悄悄崛起,既見證了大蒙古國四方來朝的榮耀時刻,也經(jīng)歷了分崩離析、國毀城亡的悲情歷程。雖然哈拉和林留給后世的最終只是一片荒蕪廢墟,可是誰也無法抹殺它曾是蒙古帝國首都的光榮歷史。 哈拉和林遺址內(nèi)額爾德尼昭寺遺存的佛塔 ◎帝國的見證者 自古以來,鄂爾渾河流域一直是北方游牧民族的青睞之地,人們在此修筑了不少城鎮(zhèn)。當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以后,繼續(xù)率領勇猛的騎兵部隊征伐四方。1220年,他在以前屬于克烈部和回紇部落的這片土地上,設置了一處軍事供給基地。 大銀樹 據(jù)說蒙哥在位時期,蒙古大軍從匈牙利抓獲了珠寶匠威廉和雕刻家紀堯姆,兩人在哈拉和林建起一株精美絕倫的“大銀樹”。大銀樹其實是一尊樹狀的銀制噴泉,銀樹的根部有四只銀獅子,每個獅子嘴里藏有一根管子,可以噴出白色的馬奶,四只獅子中間又擺有四個盆子。樹干里面藏有四根管子通向樹頂,每根管子上端是一條鍍金的蛇,從管子里會分別流出葡萄酒、馬奶、蜂蜜酒和米酒。當銀樹頂端那個拿著喇叭的天使發(fā)出指令,醇美的飲料即會傾瀉而下,流入下方的四個盆里。 成吉思汗去世后,他的兒子窩闊臺從亞洲和歐洲抓獲或招攬了一批商人、高僧和能工巧匠,將基地擴建成一座巍峨的王都,并于1235年定名哈拉和林。這是一座具有中原漢族建筑風格和北方游牧民族草原生活特色的城市,城內(nèi)建有大汗居住的萬安宮,萬安宮外設有兩個居民區(qū),一是附有市場的回民區(qū),二是盡皆工匠的漢人區(qū)。此外,這里還有許多官員府宅及一批宗教建筑。 13世紀中葉,隨著大蒙古國的日益強盛,哈拉和林迅速發(fā)展成世界的中心。從東歐的萊茵河畔到中原的黃河岸邊,從寒冷的俄羅斯草原到灼熱的阿拉伯半島,歐亞大陸的大部分地區(qū)都臣服于這座王都的權利和威勢之下。大汗的一道道詔令從此發(fā)出,快速傳向奔戰(zhàn)于歐亞兩洲的蒙古大軍,與此同時,羅馬教皇的傳教士、南宋朝廷的使節(jié)團、波斯商人的駝馬隊、高麗王國的進貢者又紛紛匯聚而來。 繼窩闊臺之后,貴由和蒙哥兩位大汗也坐鎮(zhèn)哈拉和林管理龐大的帝國。在此期間,哈拉和林的畜牧業(yè)、農(nóng)業(yè)、商業(yè)、手工業(yè)、宗教、教育、科技和政治外交均得到快速發(fā)展,成為當時大蒙古國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中心。 就在哈拉和林盡情享受身為帝國之都的無上榮耀時,歷史的洪流將它推入了低谷。忽必烈在上都(位于今中國內(nèi)蒙古錫林郭勒盟正藍旗)繼位后不久,欲將帝國勢力一路南擴,弟弟阿里不哥則據(jù)守北方的哈拉和林自稱大汗,兩兄弟之間爆發(fā)了一場王權之戰(zhàn)。這場戰(zhàn)爭以阿里不哥的失敗而告終,忽必烈隨后建立元朝并遷都大都(今北京),哈拉和林失去了都城地位,漸漸淪為一個地區(qū)性的中心。 14世紀中葉,四大汗國形成割據(jù)之勢,元朝漸漸走向了衰落,后來隨著明朝的興起,它被趕出中原回到了北方草原。心有不甘的元朝廷退居哈拉和林,并以此為國都建立了北元政權。哈拉和林雖然重新?lián)碛械蹏嫉拿?,卻再也難以恢復昔日的榮耀。1387年,明軍攻克哈拉和林,毀滅了這座都城。在其后幾十年里,即便經(jīng)過數(shù)次重建,哈拉和林仍然擺脫不了被遺棄的悲慘命運。16世紀后期,在土謝圖汗部首領阿巴岱汗的全力籌建下,人們從這座廢城中運走不少石料,在它的附近建起了一座額爾德尼昭寺。 ◎外城與宮城 哈拉和林遺址位于今蒙古國境內(nèi)前杭愛省西北角,主要由外城和宮城兩個部分組成。外城呈不規(guī)則的長方形,周圍建有高大的城墻,南北段長1500米,東西段有的長五六百米,有的長1100米,整個外城的周長為5000多米。 哈拉和林遺址 即使淪為廢墟,人們?nèi)匀荒軓某鞘懈窬稚峡闯銎鋷в忻黠@的中原地區(qū)傳統(tǒng)風格。兩條大街交匯在城市中央形成十字形,順勢通向四座城門。十字街頭的東南部有一座五六百平方米的遺址,屬于當時的手工作坊和商業(yè)店鋪,其他的建筑遺址大多都難以辨認。據(jù)史料記載,那時候的古城建有漢人區(qū)、回族區(qū),以及一批宗教建筑,但是現(xiàn)在誰也無法確認它們的準確位置。 哈拉和林遺址中的金色佛塔 由窩闊臺興建的萬安宮是哈拉和林遺址的重點部分。它位于外城的西南處,宮殿圍墻呈不規(guī)則的方形,長約255米,寬約220~255米,中間遺有五座臺基。中央臺基高約2米,臺基上留有中央大殿的遺址,周圍四個臺基的建筑均面向中央大殿。 萬安宮的主體建筑包括覲見大廳、側(cè)樓和大門殿。覲見大廳的墻壁經(jīng)過了修葺,地板上鋪著綠色瓷磚,地面部分留有支撐大廳的64根花崗石柱基,此地還出土了許多紅綠色的板瓦、筒瓦和瓦當,人們推測那是大廳頂部的建筑材料。大門殿長約30米寬約15米,是宮城的入口處。在覲見大廳和大門殿之間砌有一座寬敞的平臺,據(jù)說美麗的“大銀樹”以前就設在此處。它的南側(cè)是一座石龜,石龜?shù)谋巢坑蟹叫吻锌凇T诠土诌z址的周圍,一共發(fā)現(xiàn)了四座石龜,它們均是用來銘刻圣旨碑文的臺座。 靠近大廳左右兩面的是側(cè)樓,考古隊員們在此發(fā)掘出許多金銀首飾、錢幣與貴族們才能享用的銅鏡。由此可以斷定,側(cè)樓一帶曾是王公貴族們的住宅或倉庫。 蒙古國家歷史博物館中的萬安宮模型 除了萬安宮以外,哈拉和林還建有一批宗教建筑,史料中介紹那是“十二座屬于各種不同民族的廟宇,兩座伊斯蘭教寺院,一座基督教教堂”。此地還出土了大量的佛像雕塑、壁畫等與佛教相關的遺物。 ◎鄂爾渾峽谷文化景觀 哈拉和林遺址納入了規(guī)模更龐大的鄂爾渾峽谷文化景觀,并于2004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chǎn)。 整個鄂爾渾峽谷文化景觀的總面積約有132平方千米,包含鄂爾渾河兩岸遼闊的牧地,以及一批可以追溯到6世紀的考古遺跡群。除了哈拉和林遺址以外,這里還有回紇汗國的都城遺址、窩闊臺夏宮、匈奴三連城以及匈奴單于的墳墓等。 哈拉巴拉嘎斯是回紇汗國時期的古都遺址。在8世紀中葉至9世紀中葉,回紇汗國取代了突厥崛起于這片草原,活動范圍包括今天的中國北部和蒙古國全境。當它滅亡以后,在鄂爾渾河畔流下了零星痕跡,其中就有哈拉巴拉嘎斯古城遺址。這片遺址面積不大且破壞嚴重,僅有一些土臺與踏道,它的附近還有一片巴彥朝格圖遺址。人們推測,巴彥朝格圖遺址可能是哈拉巴拉嘎斯古城外圍的軍事防御建筑,或者是烽火臺。 窩闊臺夏宮曾是一座輝煌的宮殿,只是現(xiàn)在蹤影全無,遺址上隨處可以見到孔雀藍琉璃墻磚。匈奴三連城在建城之初是三座東西并列的大型古城,現(xiàn)在僅能看到幾座高起的筑臺。 這些林林總總的古跡遺址雖然留給后人很少的信息,但它們暗示出多個游牧民族在北方草原上的關聯(lián)性,同時也展現(xiàn)了鄂爾渾峽谷在中亞歷史上的重要性。尤其是哈拉和林遺址,作為鄂爾渾峽谷文化景觀的代表者和大蒙古國歷史的見證者,真實反映出當時蒙古帝國在商業(yè)貿(mào)易、軍事、政治、宗教方面的發(fā)展狀況??梢哉f,它是蒙古帝國留給后世的一件珍貴遺產(chǎn)。 鄂爾渾峽谷內(nèi)的景觀 邊境要塞蘇赫巴托爾 自它而始,這條河流才有了一個光輝的名字;雖然貴為母親河,色楞格河也不妨感謝一下蘇赫巴托爾。自它而始,鄂爾渾河才與其匯流向北,義無反顧地共同奔向貝加爾湖。蘇赫巴托爾顯然未意識到自己是一處多么重要的轉(zhuǎn)折點,仍然習慣性地以邊境要塞和新興城市的身份矗立在俄蒙兩國的邊界。 蘇赫巴托爾市的郊區(qū)與俄羅斯交界,使得它成了一座邊塞要鎮(zhèn)。 ◎邊境線上的首府城市 因為色楞格河,這一片省區(qū)才得名色楞格省。色楞格省位于蒙古的中北部,東面接壤肯特省,南面接中央省,北面交界俄羅斯,是全國面積最小的省份。這片省區(qū)的煤礦、鐵礦與森林資源比較豐富,工農(nóng)業(yè)均居全國首位,擁有蘇赫巴托爾、達爾汗、額爾登特等人口比較稠密的新興城市。蘇赫巴托爾同時又是首府城市,位于該省最北點,距離首都烏蘭巴托大約300千米,蒙古縱貫鐵路由此通向俄羅斯。由于地處兩國交沖,蘇赫巴托爾在俄蒙邊境線上具有重要的戰(zhàn)略地位。 這座城市與民族英雄蘇赫巴托爾密切相關,不僅與之同名,而且還與那位英雄的故鄉(xiāng)毗鄰。蘇赫巴托爾出生于買賣城,買賣城曾經(jīng)是中俄進行貿(mào)易活動的一個中心,后來毀于一場大火,人們遂在附近建起了另一座城鎮(zhèn)阿爾丹布拉格。在蒙古革命期間,人民黨領袖蘇赫巴托爾和喬巴山在蘇軍的支持下,最先攻克了此地,接著又以此為中心向全國推進,最終建立了蒙古人民革命政府。 ◎以領袖的名字命名 與很多國家一樣,蒙古革命取得勝利以后,使用了一些革命領袖的名字來為省市或街道、廣場命名,蘇赫巴托爾市亦由此得名。這座城市由于身居色楞格河畔,早在1925~1926年間即被建為一座航運碼頭,后來當蒙古縱貫鐵路通車,蘇赫巴托爾遂借勢而起,很快發(fā)展成為蒙古境內(nèi)一處水陸交通線上的重要樞紐城市和商業(yè)中心。 就在蘇赫巴托爾崛起之時,它所在的色楞格省也迅速成為全國的工農(nóng)業(yè)重點省區(qū)。良好的經(jīng)濟環(huán)境助力這座首府城市走出了一條新興之路,該城相繼建起了一批木材加工廠、面粉廠和熱電站等,城郊一帶又開辟了重要的游牧地帶,推動著畜牧業(yè)和耕作業(yè)齊頭并進。 如今,蘇赫巴托爾以蒙古國內(nèi)一座新興城市的名義再度獲得了關注,但此舉并不意味著它的戰(zhàn)略位置受到忽視。只要身處俄蒙邊境,這座城市就會一直被視為重中之重。 杜蘭漢的制弓技藝 蘇赫巴托爾附近有一座小城杜蘭漢,杜蘭漢的制弓作坊是蒙古國內(nèi)僅存的三家同類作坊之一。這里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制作材料,一對野山羊或馴鹿的角,筆直的竹子,甚至是魚的內(nèi)臟,只要經(jīng)過匠人的巧妙組合,便能制成精美的弓箭。制作弓箭的過程非常緩慢,大約需要耗時四個月才能做成一張弓,即便經(jīng)過統(tǒng)籌安排,一年下來最多也只能完成100套。據(jù)大致估算,這里售出的一套弓箭(1張弓與4支箭),價格在1200元人民幣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