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節(jié)
日子就這么一天一天地流逝著,轉(zhuǎn)眼間便已是三月初一,在給事中劉祎之以及禮部各有司衙門緊鑼密鼓的忙乎中,“孝敬皇帝”的陵寢已選定了地址,鄭、汝、青、徐等十州民壯也已陸續(xù)抵達了近三萬之眾,景山之巔的工地已是全面開了工,或許是因著此番建陵寢有工錢可拿的緣故,工程進展極快,絕少有聞抱怨者,諸般事宜可謂是順遂得很,與此同時,朝中也是一派的寧靜,太子離奇死去的風波似乎就此過去了一般,再無人提起,只是這等寧靜顯然有些詭異,概因一個最重要的話題居然無人提起——立太子! 太子乃儲君,社稷之根本,自古以來便是國之頭等大事,興廢皆非同小可,但凡涉此,朝堂必爭議不絕,可此番卻是怪了,太子都已死去了二十余日,朝中居然無人提起此事,不止朝臣們保持緘默,便是那些外地來奔喪的王爺、刺史們對此也全都不置一詞,更奇怪的是無論高宗還是武后對此事居然也是絕口不提,倒是民間各種流言不絕于耳,說啥的都有,尤其是那些來趕考的舉子們更是熱議連連——沒法子,太子不定將下來,這喪事便不算完,恩科也就沒法照常進行,這眼瞅著原定的大比日期就要到了,可朝堂里卻渾然沒半點動靜,舉子們不急才怪了,可惜皇帝不急,“太監(jiān)”便是急死也沒轍,除了等待之外,誰也沒敢在這等微妙時分跳出來找事。 寧靜復寧靜,這日子看起來似乎能就此寧靜到永恒,不過么,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暴風雨前的寧靜從來都是短暫的,隨著一代名相閻立本的死,這等寧靜終于是被徹底敲成了碎片,倒不是因閻立本位高權(quán)重,也不是因其年高德昭,而是因閻立本上了本《臨終請命》,還是明章拜發(fā),強烈呼吁冊立潞王李賢為太子,如此一來,立儲君這么個禁忌話題便就此被撕開了一大道口子,滿朝文武再也無法裝聾作啞地避而不談了,一場立儲風潮瞬間便席卷了整個朝堂,滿城風雨中,臥病在床的高宗不得不下了詔書,令百官明議立儲之事。 高宗既已下了旨,那甭管樂意還是不樂意,議上一議,表個態(tài)度都是免不了之事了的,然則這態(tài)似乎不那么好表,倒不是高宗子息眾多之故,實際上,在武后的“英明領(lǐng)導”下,高宗同志的后宮空虛得驚人,居然除了皇后之外,連個妃子都沒有,子息自然也就多不到哪去,比起太宗那十幾個兒子、三十多位公主的浩大陣容來說,高宗攏共也就只有八子三女,顯然是有些寒酸了的,更可憐的是庶長子、前太子李忠以及“孝敬皇帝”那個倒霉蛋都被武后給生切了,剩下的六子中前三個都是庶子,此番一回朝奔喪,就只上了幾柱香,便被高宗打發(fā)回了任所,毫無疑問,大位自是沒那三個庶子的份兒,剩下不過就是李賢兄弟三選一,事情看起來好像是簡單了罷,實際上恰恰相反——李旭輪那個毛都還沒長齊的小屁孩就不說了,哪怕武后一黨暗中上竄下跳不已,可著勁地扇著風,朝臣們卻是誰也沒真當一回事兒,說來說去,也就是李賢、李顯二選一罷了,可問題偏偏就出在了這上頭。 立儲的規(guī)矩說起來似乎很簡單,不外乎立嫡、立長、立賢三條而已,可實際上卻不是那么回事兒,大多數(shù)情況下,立儲都是帝王們與朝臣們博弈的結(jié)果,哪怕是一向強勢的太宗李世民,在立儲之事上,也不得不聽取朝臣們的意見,放棄了最想立的吳王李恪,最終立了李治這么個軟蛋,很顯然,因著高宗的一貫孱弱,朝臣們的意見顯然是在立儲一事上的話事權(quán)比起太宗時要大上不老少,面對著擁立之大功,朝臣們早就紅了眼,私下里也不知盤算過多少回了,就盼著高宗下那么道立儲的旨意了,隨著閻立本那絕命書一上,但凡夠資格上本章的朝臣們登時全都活絡了起來,串聯(lián)的串聯(lián),聯(lián)署的聯(lián)署,忙得不可開交,打算擁立李賢的有之,準備保薦李顯的也有之——前者主張的自然便是立嫡立長,后者么,卻是認定立嫡立賢,兩派之間雖都尚不曾正式上本,可私下里卻是爭持了好幾回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誰都說服不了誰,眼瞅著或?qū)Q戰(zhàn)于朝堂之際,一道本章的橫空出世有如驚天霹靂一般打破了雙方的平衡——越王李貞與韓王李元嘉、魯王李靈夔、霍王李元軌等在洛陽的十三位親王、郡王聯(lián)名上了薦本,保舉英王李顯為太子,此本章一出,朝野為之震動,一時間擁立英王之聲甚囂塵上。 麻煩終于還是來了,盡管李顯早前便有所預料,可還是被李貞這突如其來的一記重拳打得有些子郁悶,他可不相信李貞此舉是真的要保薦自己入東宮,其之所以這么干,完全是為了攪渾水罷了,別有用心是毫無疑問之事,揉碎了來分析,便有著四種可能性: 其一,假設(shè)李顯真想著入住東宮,勢必要跟李賢來個你死我活的廝殺,朝局勢必就此大亂,若是李顯勝出的話,無疑是高宗朝以來最強勢的太子,在這等情形之下,高宗為了保證朝局的平衡,勢必要引入平衡的勢力,路只有兩條,一者,繼續(xù)倚重武后,讓武后去跟李顯打擂臺,這本是當初高宗在李弘與武后之間玩的舊把戲,現(xiàn)實證明行不通,換句話說,李弘冤死之后,高宗已不敢再絕對信任武后了,故此,高宗斷然不會選這條路走,如此一來,也就只有引進李貞這么位強援來平衡朝局了,在這等情形下,李貞要想趁勢把握大局未必就沒有可能。 其二倘若是李賢勝了的話,為保證儲君之位穩(wěn)固,李顯勢必就得去外地之官,如此一來,在朝中并無太雄厚基礎(chǔ)可言的李賢顯然不可能制衡得了武后,高宗為了求穩(wěn),也還就只有拉住李貞這個選擇。 其三,倘若李顯與李賢相持不下的話,朝局的動蕩不休一樣能給李貞帶來絕大的好處——太宗早有旨意在前,若有謀東宮者,兩棄之!光憑著這一條,李貞便可聯(lián)合武后,趁著朝局僵持之際發(fā)難,將李賢兄弟倆全都趕出朝去,剩下的李旭輪自然也就安安穩(wěn)穩(wěn)地進了東宮,當然了,為了保證李旭輪的順利成長,有著擁立之大功的李貞也就可以趁勢留在朝中主持大局,其與武后相互配合之下,不難把持住朝堂,至于后頭雙方要怎樣爭斗,那都可以到時再看了的。 至于最后一種可能性么,那便是李顯真的無心太子大位,一心一意就是想著輔佐李賢——此種可能性在李貞想來,無疑是最小的,畢竟儲君之位的誘惑實在是太大了些,古今多少皇子,又有幾個不想上位的,越是有能力的皇子,就越是想登上帝位,不過么,真要是出現(xiàn)了這等情況,李貞那頭一樣可以暗中耍上一把,投向武后那一頭,從而與李賢兄弟倆形成對抗之勢,這等情形下,無論是高宗還是武后想來都是樂見的,總而言之,李貞上了這么個本章之后,便幾乎立于不敗之地,不管朝局如何變幻,他都能從中謀得利益,所差的只是利大利小的問題罷了。 事情顯然是有些棘手了,說實話,李顯還真是沒料到李貞會如此狠戾地來上這么一手——在李顯原本的預想中,李貞出手是肯定之事,不過么,那應該是在朝議開始之后,方才露出猙獰,但卻萬萬沒想到李貞居然會掐在朝議之前來上這么記狠的,愣是令李顯很有種被人偷冷子暗算了一記的惱火,只是惱火歸惱火,應對還是得謹慎而為之的,李顯絲毫都不敢大意了去。 本來么,朝中有了武后這么個狠毒的家伙在,就已經(jīng)令李顯不敢不小心應付了的,若是再多上李貞這么個老謀深算的家伙,那樂子著實小不到哪去,李顯不相信就李賢那點本事能應付得了這兩只老狐貍的夾攻,一個不小心之下,不單李賢自己要倒霉,只怕李顯也得跟著吃掛落,換而言之,那便是若無法將李貞擠出朝堂的話,李顯就得考慮是否要自己親自披掛上陣,借助著這股擁立潮流順勢一舉登頂,只是如此一來,他李顯便得由暗轉(zhuǎn)明,與武后、李貞之間的搏殺將會是慘烈之局,弄不好整個社稷都得就此陷入風崩離析之狀況,而這又是李顯百般不愿見到的局面。 麻煩不僅是來了,而且還大了,饒是李顯智算過人,面對著這從政以來所遇到的最復雜之局面,一時間也有種老虎吃天,無從下嘴之感,盡管他很清楚最佳的結(jié)果便是既能將李賢拱進東宮,又能將李貞排擠出朝堂,問題是該從何著手做起,卻令李顯頗犯躊躇的,只是時間不等人,是該到了下決心的時候了…… 第三百一十一章魚與熊掌 “丁管事,殿下可在府上?” “丁總管,我等前來請見殿下,還請代為通報一聲。” “老丁啊,你也太不夠意思了,不就是通稟一聲么,這都不肯?” …… 十三王的聯(lián)名奏本一上,英王府門前可就鬧騰上了,無數(shù)的官吏乃至舉子們蜂擁著便殺到了英王府,求見的求見,送拜帖的送拜帖,一大早便將英王府門前整成了個菜市場,生生鬧得負責門房事宜的丁權(quán)成了個連軸轉(zhuǎn)的人形大陀螺。 “諸位,諸位,我家殿下昨夜偶感風寒,實是無法迎客,還請諸公海涵則個,待得我家殿下大好之時,自會與諸公一敘。” 來者都是客,更別說如今朝局微妙,丁權(quán)哪敢輕易得罪了來訪的一眾人等,只能是不停地作揖告罪不迭,奈何來人實在是太多了些,走了一撥又來一撥,始終就沒個消停的時候,任憑丁權(quán)嗓子都喊啞了,這人/流就沒怎么見少過,這等時分,丁權(quán)最羨慕的怕就是那些把守后門的兄弟們了。 李顯好武,故此,英王府的后門也就與諸多王府大不相同,不是開在后花園處,而是開在了演武場的一側(cè),時時刻刻都有王府侍衛(wèi)們牢牢地把守著,不僅如此,外頭的小巷處還設(shè)了兩道的崗哨,等閑人自是無法靠近半步,哪怕此時的前門已是鬧翻了天,可后門處卻依舊是安靜如常,若要說有甚不同的話,那便是英王府大總管高邈極之難得地出現(xiàn)在了巷子口的崗亭處,正不停地翹首遠眺著后街的拐角處,似乎在等待著甚重要人物的出現(xiàn)一般。 巳時剛過,一輛沒有任何標志的馬車便已從后街的拐角處轉(zhuǎn)了出來,慢悠悠地駛到了崗亭處,高邈不等馬車停穩(wěn),便已急匆匆地迎上了前去,親自伸手卷起了車簾子,一聲輕咳之后,一身便裝的狄仁杰已彎腰下了馬車。 “小的見過狄公,前門煩雜,累您從后門走,實是抱歉了,殿下已在書房等候多時了,您里面請?!?/br> 身為李顯身邊最聽用之人,高邈自是清楚狄仁杰在李顯心目中的地位,這一見狄仁杰下了車,趕忙陪著笑臉地寒暄道。 “無妨,高公公請?!?/br> 狄仁杰雖不曾親眼見到英王府正門的鬧騰勁,可單憑想象,他也能猜到個八九不離十,畢竟如今李顯乃是呼聲最高的東宮人選,趕著來拍馬屁的人當然少不到哪去,狄仁杰自是也不想與那幫子趨炎附勢之輩撞在一起,自不會在意高邈這等秘密行事的風格,這便淡淡地笑了笑,一擺手,抬腳便向著王府的后門行了去,由高邈陪著,一路穿堂過巷,不數(shù)刻便已到了書房所在的院子,只是剛轉(zhuǎn)過院門處的照壁,狄仁杰便即頓住了腳,面帶微笑地聆聽著書房里飄來的琴曲之聲。 “狄公……” 這一見狄仁杰突然不走了,高邈不禁有些奇怪,可也不敢隨意動問,又等了好一陣子,見狄仁杰還是沒反應,不得不小聲地喚道。 “嗯?!?/br> 狄仁杰沒有出言解釋,只是點頭輕吭了一聲,整了整衣裳,大步向書房行了過去,一轉(zhuǎn)過門口處的屏風,入眼便見一身白衣的李顯正手撫琴弦,一派悠然自得狀地彈著,狄仁杰不敢多看,疾步走上前去,躬身行禮道:“下官見過殿下?!?/br> “狄公來了,坐罷?!?/br> 李顯手一劃,一串尾音嗆啷而響,一曲已是終了,而后笑著將琴推開,虛虛一抬手,很是客氣地招呼了一聲,自有侍候在旁的書童忙活著奉上了沏好的香茶,而后全都退出了房去,只留下主賓二人相對而坐。 “狄公,十三親王聯(lián)名上本一事想來您都已是知曉了的,對此可有甚教孤者?” 李顯等了一會兒,見狄仁杰光顧著品茶,似無開口的意思,不得不出言問了一句道。 “殿下的心亂了。” 狄仁杰將手中的茶碗往幾子上一擱,不動聲色地看著李顯,淡淡地應道。 “嗯?” 一聽此言,李顯的眉頭不由地便是一挑,可也沒出言追問,只是輕吭了一聲,以探詢的目光凝視著狄仁杰,一派等其作出解釋之狀。 “曲為心聲,殿下所奏之《陽春白雪》固然高妙異常,奈何卻是曲高而和寡,加之殿下于此等時分竟閉門謝客,若非心亂不能決,又豈會如此?” 狄仁杰笑呵呵地一捋胸前的長須,不緊不慢地給出了答案。 “嗯,確如狄公所言,孤心中頗有疑慮,自昨日午后得知十三王聯(lián)名上本之事,孤已是思忖了良久,卻尤未能決之,還請狄公為小王剖析一、二,唔,這么說罷,而今之局勢,依孤看來,當是……”李顯請狄仁杰過府,便是要征求其之意見,自是不會有甚保留可言,這便將所思所想一一道了出來,末了,有些個不確定地問道:“如能讓潞王進東宮,而又能不令越王當于朝,乃最佳之局面,只是孤卻不知該從何行了去,若不能,孤自進東宮似也無不妥,總好過平白遭覆巢之禍罷,不知狄公對此可有甚見教否?” “孟子曰: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兩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可也,且不知殿下之魚與熊掌為何哉?” 狄仁杰靜靜地聽完了李顯的陳述,但卻并沒有直接給出個答案,而是搬出了孟子語錄,笑著反問了一句道。 “魚與熊掌?這……” 李顯一聽狄仁杰如此說法,不由地便是一愣,狐疑地看了看狄仁杰,見其絲毫沒有進一步解釋的意思,眉頭立馬便皺了起來,霍然而起,低著頭在書房里來回踱起了步來。 于李顯來說,熊掌只有一個,那便是大唐之社稷,至于魚么,卻有著不少條,不管是武后還是越王李貞又或是太子之大位,其實都不過是魚而已,為了能最終掌控大唐江山,其余一切李顯其實都可以暫時棄之不理,這一點李顯心中自是有數(shù)得很,只是這當口上,一切都不是那么確定,萬一要是魚兒鬧騰得過歡,李顯也未見得便能最終撈得到熊掌,再說了,在熊掌一時不可得的情況下,也未見得不能先撈上幾只魚來罷,很顯然,狄仁杰所言的魚與熊掌怕指的不是這些玩意兒,那又究竟指的是甚來著?李顯沉思了良久,還是不太明白狄仁杰言中所指,不得不站住了腳,無奈地聳了下肩頭,探詢地望向了品茶不語的狄仁杰。 “殿下可記得申生重耳之典故否?” 面對著李顯的疑惑,狄仁杰還是沒有直接解釋,而是從旁提點了一句道。 “這……” 李顯好歹也算是飽讀了史書之輩,自是知曉申生亡于內(nèi),而重耳生于外的典故,更清楚重耳之所以能成就一番霸業(yè),不單是其本身能力過硬,而是其離朝之際,幾乎囊括了晉國所有的重臣,否則的話,又哪來后頭的春秋霸主可言,只是一時半會卻想不明白這典故與眼下的局勢有甚瓜葛來著,人不由地便想得有些子煩躁了起來,可一見狄仁杰再次閉緊了嘴,顯然是不愿再多做解釋了,李顯無奈之下,只好耐著性子細細地琢磨了起來。 “呼……,孤明白了,多謝狄公指點!” 李顯到底不是尋常之輩,這一細想之下,終于徹底明白了狄仁杰所言之意,心中頓時大定,長出了口氣之后,對著狄仁杰深深一躬,煞是誠懇地謝道。 “殿下明白便好,那便莫讓潞王殿下等得急了。” 狄仁杰并非是故意不想解釋個中蹊蹺,而是此等大決斷之事,唯有李顯自己想透徹了,方能應對從容,若不然,一個不小心之下,便是萬劫不復之禍,故此,狄仁杰不能,也不敢為李顯剖析得過于明晰,最多也就只能提點一下罷了,此際一見李顯神情釋然,狄仁杰心中懸著的大石頭總算是落了地,坦然地受了李顯的禮,而后,再次出言提醒了一句道。 “哦,哈哈哈……,狄公所言甚是,想來孤那六哥怕是一夜都不曾合眼罷,若是再熬將下去,指不定這廝便要做傻事了,也罷,孤這就去其府上走一遭,唔,其余諸事便交托給先生了?!?/br> 李顯對李賢的為人可謂是了若指掌,哪怕李賢自昨日起便不曾露過面,可李顯卻知曉其一準是如熱鍋上的螞蟻一般在自家府上胡思亂想著,這一聽狄仁杰如此說法,李顯忍不住便哈哈大笑了起來。 “殿下請便,其余諸事下官自會料理妥當?!?/br> 狄仁杰站了起來,對著李顯一躬身,語氣斷然地作出了保證。 “那好,事不宜遲,孤便先行一步了。”李顯素來是行動派,一旦有了決斷,向來不會拖泥帶水,朝著狄仁杰還了個禮之后,便即高聲斷喝道:“高邈,備車,孤這便要潞王府一行!” “諾!” 高邈雖不明白李顯為何要在這等微妙時分前去潞王府,可卻絕不敢多問究竟,緊趕著應答了一聲之后,自去張羅著諸般事宜,原本尚算寧靜的英王府就此忙亂了起來…… 第三百一十二章忽悠李賢 “……哎呀,哎呀,殿下饒命啊,哎呀,疼死我了,哎呀,殿下饒命啊……” 潞王府書房外的院子中,數(shù)名王府侍衛(wèi)正揮舞著粗大的棍棒,使勁地敲打著一名倒了霉的書童,但見亂棍之下,鮮血四濺,慘嚎聲響得凄厲無比,其情著實令人不忍目睹,然則書房里的李賢卻無一絲的憐憫之心,不僅不寬恕,反倒不時地嘶吼著:“打,重重地打,廢物,一點小事都辦不好,廢物!” 三月的天其實還是有些涼的,哪怕天時已近了午,可因著陰雨連綿的緣故,氣溫著實高不到哪去,尋常人等穿上數(shù)件衣袍,兀自微寒,然則李賢身上只著一件單袍,卻依舊是滿頭滿臉的大汗,雙眼里血絲密布,臉龐扭曲得猙獰可怖,鼻息粗得有如牛喘,一邊在房中急速地轉(zhuǎn)著圈子,一邊嘶吼個不休,哪還有半點賢王的氣度,渾然活脫脫一只熱鍋上的螞蟻。 李賢很生氣,他也確實有著生氣的理由,本來么,都已準備好進東宮當太子了,卻沒想到居然冒出了十三位親王聯(lián)名保李顯的事兒,這令李賢措手不及之余,也因此陷入了惶恐之中,只因他很清楚真要是平手相爭的話,他絕不是李顯的對手,縱使李顯已是三番五次地給出了承諾,可李賢卻不敢保證李顯不會變卦,要知道太子可就是半君了,這一君一臣地,便是一天一地之別,將心比心之下,李賢又怎么心安得了,偏生在這當口上,李賢還真沒膽子去找李顯問個究竟的,也就只能獨自生這悶氣,自得知十三親王聯(lián)名上本之事后,李賢便已是滴米未進,一夜不曾合上過眼,待得知曉英王府前訪客如云的消息之后,李賢更已是到了崩潰的邊緣。 不甘心,李賢是十二萬分地不甘心,只是不甘心又能如何?一想起自個兒手下那么點人馬,一股子無力感便不可遏制地涌上心來,事到如今,李賢實在不曉得下一步該行到何處去了,可不管怎么說,要他放棄太子之位,那是萬萬不可能之事,而今之計,或許唯有舍命搏上一回,方有一線之希望了,一想到這,武后那張陰冷的臉突然在李賢的腦海中一閃而過,登時便令李賢不由自主地打了個哆嗦。 “來……” 放手一搏的希望固然渺茫,可再怎么著也比束手待斃來得強,一想到東宮里那把金交椅,李賢是啥都顧不得了,猛然站住了腳,嘶吼著便要下個決斷,可就在話剛剛出口的那一瞬間,卻見張徹急匆匆地從屏風處竄了出來,其動作之突然,登時便令李顯嚇了一大跳,話便就此嘎然而止了。 “稟殿下,英王殿下已到了府門外?!?/br> 作為李賢身邊最聽用之人,張徹自是清楚李賢發(fā)起火來有多可怕,這一見李賢紅著雙眼瞪了過來,張徹哪敢怠慢,緊趕著一躬身,急慌慌地稟報了一句道。 “哦?”一聽是李顯到了,李賢的第一個反應便是要向外沖去,然則剛行到屏風處,卻又遲疑地站住了腳,沉吟了片刻之后,斜眼看了看一臉緊張地跟在身旁的張徹,咬著牙道:“去,請老七自行到此好了?!?/br> “是,奴婢遵命。” 李賢這句話里明顯透著古怪,要知道往常李顯可是沒少來潞王府,每回來了,李賢就算再忙,那也都得要迎出大門去的,可此時竟讓李顯自行入內(nèi),這可是接見下屬的做派來著,自由不得張徹不為之狐疑萬分的,只不過張徹卻不敢隨便發(fā)問,只能是恭敬地應了諾,急急忙忙地便向著大門處趕了去,不數(shù)刻,便即陪著李顯行進了書房之中。 哈,這廝還真是能裝,有趣!李顯一行進書房,入眼便見李賢正好整以暇地端坐在幾子后頭,手捧著本線裝書,似乎看得投入已極,渾然就像是沒察覺到李顯的到來一般,那等用功的樣子倒也還真像一回事兒,只可惜那雙通紅的眼卻暴露出了李賢極之不安的內(nèi)心,實是令李顯很有種大笑一番的沖動。 “六哥當真好氣性,泰山崩于前而不改色,小弟嘆服矣?!?/br> 這一見李賢在那兒裝模作樣,張徹的臉色立馬便精彩了起來,張了張嘴,正要上前稟報之際,李顯已一伸手,將其攔了下來,手一揮,示意張徹自行退下,而后緩步走到了李賢對面,隨意地坐了下來,笑呵呵地出言打趣了李賢一句道。 “喲,七弟來了,呵呵,為兄偶見佳文,實不忍釋手,未曾遠迎,還請七弟莫怪,來人,上茶!” 被李顯這么一打趣,李賢自是無法再裝將下去,這便將手中的書往幾子邊一擱,干笑著解釋了幾句。 “茶就不必上了,六哥還是趕緊更了衣,與小弟一道進宮去好了。” 李顯哪會不知李賢如此拿捏之用心何在,左右不過是在以之宣示他方是二王聯(lián)盟中的主事者罷了,卻也懶得跟其多計較,也懶得多繞彎子,這便笑著站將起來,比了個“請”的手勢道。 “進宮?這……” 李賢正暗自猜疑李顯此時到來的用意何在,冷不丁一聽李顯竟如此提議,登時便有些子傻了眼,茫然無措地看著李顯,呢喃地不知所謂了起來。 “時候不早了,再遲父皇怕是要午休了,走罷,路上再議不遲?!?/br> 李顯故作神秘地擠了下眼,笑瞇瞇地出言催促道。 “好你個七弟啊,都這時候了,還有心鬧騰,啥事不能先說個清楚,罷了,罷了,算為兄怕了你了?!?/br> 李賢狐疑地打量了李顯好一陣子,見李顯只是淡淡地笑著,卻始終不肯說破緣由,心中不免有些子慌亂,猶豫了片刻之后,還是沒敢拒絕李顯的邀請,無奈地搖了搖頭,苦笑著埋汰了李顯一句,自去更衣不提。 “七弟,說罷,究竟所謂何事,莫叫為兄打啞謎了?!?/br> 李賢到底性子急,心里頭不怎么藏得住事,方一上了馬車,還沒等車簾子落下,便已迫不及待地出言追問了起來。 “好事,六哥自己看好了。” 李賢急,李顯卻是半點都不急,笑呵呵地看了李賢好一陣子,看得其都快發(fā)毛了,這才一抖手,從寬大的衣袖中取出一本已蒙了黃絹的折子,雙手捧著遞到了李賢的面前。 “七弟,你,你……,這叫為兄如何擔待得起,為兄,為兄……” 李賢的好奇心早已被李顯吊起了老高,這一接過折子,立馬便翻將開來,飛快地瀏覽了一番,面色瞬間便漲得通紅,激動得簡直難以自持,概因這本章上所載文字雖多,歸納起來就一個意思,那便是李顯全力舉薦李賢為太子。 “六哥,小弟早就說過了,一眾兄弟里就只有六哥可配那東宮大位,他人要想染指,小弟定不與之干休!”不待李賢感慨個所以然出來,李顯已是面色一肅,一派誠懇萬分狀地賭咒了起來。 “七弟,難為你了,為兄,為兄定不會忘了七弟的援手之恩的,只是,唔,只是八叔他們……” 李賢激動得哆嗦不已,好一陣子之后,方才稍稍緩和了下來,客氣了幾句之后,突地想起了十三親王聯(lián)名上本之事,面色瞬間便又陰沉了下來。 “六哥,小弟早就說過了,八叔是個變數(shù),嘿,不必擔心,此事乃是父皇授意所致,其用心良苦啊,考驗的不只是六哥,還有小弟?!崩铒@哂然一笑,給出了個令人駭然不已的答案。 “啊,這,這是從何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