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第1裝甲師
害怕是正常的,就別說是這些剛從和平社會進入戰(zhàn)爭狀態(tài)的新兵了,老兵包括舒爾卡在內每打完一場仗后心里都會有一陣陣寒意……真到生死關頭的時候,沒人能坦然面對,如果有那基本是因為崩潰而選擇放棄了。 從這方面來說,戰(zhàn)士們其實并不關心戰(zhàn)斗的勝利和失敗,或是戰(zhàn)局對自己有利不利,他們更關心的是自己在下一場戰(zhàn)斗中能否活下來。 舒爾卡認為這時候應該說些什么,比如提升士氣之類的話,不過他卻沒有這個機會,因為這時只聽“轟”的一聲巨響,接著外頭就一片炮聲。 “下車!”舒爾卡大聲下令。 這是搭載汽車的常識……汽車毫無防護力,即便是敵人的步槍都能將車廂打個對穿,一發(fā)炮彈就能將整輛車炸上天,而且它還是個很好的目標。 所以,如果不想跟汽車一樣被炸成零件狀態(tài)的話,汽車上的戰(zhàn)士隨時都要做好跳下車分散的準備。 在跳下車時舒爾卡心里是處于半崩潰狀態(tài)的。 因為他心里清楚,像這種完全沒有警告就爆發(fā)的戰(zhàn)斗很有可能是進入了敵人的陷阱……就像之前所說的,主力部隊前有偵察部隊,偵察部隊沒有發(fā)現(xiàn)敵人,這就意味著敵人是放過了偵察部隊。 那么,掉進敵人的陷阱的結果,就是敵人可能已經用機槍封鎖住后車廂了,步兵跳下車廂的那一刻很可能就是機槍收割生命的時候。 因此,舒爾卡雙腳還沒落地就在地上打了個滾翻到公路的另一邊……舒爾卡這個動作并不熟悉,以至于在打滾時還閃到了胳膊,在之后幾天的時間里只要一動就生疼生疼的。 事實證明舒爾卡有些多慮了,機槍聲并沒有響起,也沒有大批的炮彈覆蓋汽車……只有兩輛t26被炮彈擊中冒起了煙,其中一輛幾秒鐘后就發(fā)出一聲爆響整個變成了零件狀態(tài)。 “反坦克炮!”舒爾卡聽營長韋尼亞科夫在不遠處大喊一聲“一營,跟我來!” 說著韋尼亞科夫一揮手槍就帶著部隊朝側翼炮聲傳來的方向掩了上去。 雖然蘇軍指揮官的素質普遍較差,但韋尼亞科夫大尉的這個選擇卻是對的。 反坦克炮的主要目標是坦克,它相對于坦克的優(yōu)勢在于有更開闊的視野和更婑的炮身,而且還可以隱藏在戰(zhàn)壕里并輔上偽裝。 這使反坦克炮能先一步發(fā)現(xiàn)坦克而坦克卻很難找到它的位置,尤其是在這雨天。 所以,更好的對付它的方法就是步兵的沖鋒。 但很快舒爾卡等人就發(fā)現(xiàn)這并不是個很好的選擇,因為從側翼進攻的敵人不是埋伏的反克炮而是羅馬尼亞第1裝甲師…… 舒爾卡在韋尼亞科夫大尉的帶領下挺著刺刀往前沖,沖著沖著就感覺不對勁,速度也漸漸慢了下來,因為他們聽到了坦克“隆隆”的馬達聲。 “停下!”韋尼亞科夫大尉大聲命令,接著又示意所有人趴下…… 等了一會兒,就見雨幕中出現(xiàn)幾輛坦克模糊的影子,接著又是幾輛,其后跟著一隊隊敵人往前推進。 “見鬼!”韋尼亞科夫大罵一聲,然后下令“撤退,全部撤退” 士兵們馬上就從地上爬起來掉頭就跑,包括舒爾卡在內。 舒爾卡甚至都以為自己和戰(zhàn)友們都要完蛋了,因為那可是敵人坦克,“隆隆”幾下就能追上他們然后幾排機槍子彈就能將他們打得亂七八糟了……雖說不能將他們擊潰,但至少可以將一營殺傷大半。 但讓人意外的是,戰(zhàn)局卻沒有像舒爾卡想像的這樣發(fā)展,舒爾卡一行人有驚無險的逃回了公路,蘇軍甚至還有時間調幾輛坦克上來并配合反坦克炮沿著公路組成了一道防線。 后來舒爾卡才知道這是因為從側翼發(fā)起進攻的是羅馬尼亞第1裝甲師。 羅馬尼亞是中歐的一個“小協(xié)約國”,是歐洲最重要的采油國,但這也導致其工業(yè)十分落后……這也就是所謂的“資源陷阱”。 “資源陷阱”指的并不是自然資源少,反而是自然資源尤其是石油較多的國家。 這些國家只需要在地上挖個坑就能將流出的石油賣錢,于是百姓就不會選擇去其它工廠做工了……畢竟石油來錢容易也使工人工資更高。 其后果就是,除了石油之外沒有工業(yè)能發(fā)展起來。 羅馬尼亞也是如此,于是只能從別的國家進口裝備。 坦克主要是來自法國,最初是雷諾ft輕型坦克,不過因為過于老舊此時只用來維護國內治安。 參戰(zhàn)時其第1裝甲師分別是第1坦克團裝備r2坦克(進口自捷克的35t),第2坦克團裝備雷諾r35(進口自法國)。 這原本沒什么問題,兩個坦克共一百余輛坦克,其中r2坦克共有126輛,r35坦克共有75輛(其中34輛是德軍占領波蘭時繳獲交給羅馬尼亞)。 也就是總數(shù)兩百輛坦克,即便其性能較差,但從側翼突襲第131摩托化師還是很有可能成功,畢竟第131摩托化師只有一百多輛坦克,而且絕大數(shù)都是性能不怎么樣的t26。 問題就在于羅馬尼亞裝甲部隊的速度太慢了,他們并不適合用于突襲。 這完全是受法國的影響……從法國進口坦克當然就得接受法國的戰(zhàn)術思想,于是坦克與蘇聯(lián)一樣是分散在部隊中配合步兵使用的。 更致命的還是,此時的英、法等國還認為坦克既然是配合步兵作戰(zhàn),那么速度就是一種浪費,更高的速度只會使步兵跟不上。 于是,r35坦克在公路上的最高時速只有20公里,越野最高時速只有14公里。 時速14公里,而且還是最高……這就是自行車的水平,何況這還是在雨天的泥地里。 這也是為什么舒爾卡等人迎面碰上了還來得及逃跑的原因。 “準備戰(zhàn)斗!”舒爾卡聽到韋尼亞科夫大尉大聲命令,戰(zhàn)士們紛紛依托著公路旁的小溝舉起了步槍,反坦克炮則往炮膛里塞進了炮彈做好發(fā)射準備。 坦克跟隨兵也將命令傳達到坦克內,坦克一輛接著一輛的將黑洞洞的炮口轉向公路側翼的雨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