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jié)
《七零年代小美人》 作者:三春景 文案: 她沒想到 七零年代她還能靠臉吃飯! 男主視角簡介: 看到她,就像月亮看到太陽 于是,他的世界天光大亮 ps.男主重生,兩輩子喜歡一個人,這輩子彌補上輩子的‘錯過’。本質日常小甜文,女主負責美和甜... 內(nèi)容標簽:天作之合穿越時空重生 主角:毛思嘉┃配角:孫繼東 一句話簡介:年代小甜文 立意:特殊年代里的生活日常 第1章 1967年西歷十月剛過半,按照舊歷節(jié)氣正在寒露,地處祖國北方大地的首都已經(jīng)是深秋到初冬。 毛思嘉鎖上門后拉著一輛竹制童車從緊湊的院兒里走了出來,打眼瞧見的就是胡同里水泥鉛灰色、泥土黃色、裸.露磚紅色、白石灰色、標語紅色組成的世界。單調(diào)——但對于生活在這個時代的居民來說,他們是很難察覺這一點的。 毛思嘉有的時候會覺得自己在看一部紀錄片,還是黑白色的。 最近的墻根邊兒上是兩位喊大天的大媽,都是一色‘婦救會主任頭’,耳后用兩枚半拃長的黑色發(fā)卡別住。身上穿著一看就知道是家里縫制的棉襖,雖說天兒不算冷,但年紀大了怕得病,往往都提前上身了。 其中一個正對著毛思嘉這邊,見毛思嘉從他們那院兒里出來,立刻搭了句:“哎,思嘉出門買東西???” 問是這么問,其實并無多少問的意思,眼睛已經(jīng)瞟到思嘉拉著的童車,和童車上搭著的麻袋了。 毛思嘉點點頭,細聲細氣道:“李奶奶好!我這是——我家要買白薯?!?/br> “哦——”李奶奶笑著點點頭,又閑說了幾句,到底沒繼續(xù),人家有正事兒呢! 現(xiàn)在是一天的上午十點鐘,上班的去上班了,中午飯又還沒有開始做,胡同相對清閑。就是這清閑時候,胡同的窄巷子是最好玩兒的。 不止有沒工作的、有工作的但就在居委會的大爺大媽,還有小孩子。自從去年開始‘停課鬧革命’,小孩子不用去學校了,自然就到家門口鬧——大孩子不稀得這個,家長對他們的管束少,他們玩兒的東西也多,早和小伙伴到處犯壞去了。 “有破鞋換洋火!” “磨剪子磨刀,磨老太太后腰!” “馬蘭開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 路過倆抻皮筋的小姑娘,口中幫著小伙伴念‘馬蘭開花’的童謠。小男孩要么唱順口溜,要么拿著木頭玩具槍玩游戲。還有一個滿臉皺紋的老大爺,身上補丁撂補丁,做破鞋換火柴的生意。 1967年,肯定是不許私人做生意的。但這種比無產(chǎn)階級還無產(chǎn)階級的老人家以物換物,基本上不會有人上綱上線,默認這和撿破爛兒的差不多。 只不過這個生意恐怕不好做——這年頭的衣裳都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鞋子自然也不例外。都是要壞了好幾次,修了好幾次,直到不能再穿了,還拆開成鞋底、碎布等,‘廢物利用’呢! 破鞋換洋火的‘敗家子’不是沒有,但走完整條胡同也不見得能遇見一個。 等到思嘉消失在巷子口,喊大天的另一個大媽才興致勃勃地打聽:“哎呦,這是毛司機家的丫頭吧?一兩年不見,出落的真好!” 李奶奶呵呵一笑:“嗨,這您都不知道啊?虧您還三天兩頭來咱們胡同呢!不是我吹噓,滿北京找找看,也不見幾個這么標志的丫頭——早前兩天,還有人向我打聽這丫頭?!?/br> “這誰??!毛司機家這小姑娘年紀忒小...” “誰說不是啊!”李奶奶一拍大腿,顯然是極為贊同的:“不過思嘉這丫頭個子高,看上去和十五六歲的姑娘也不差什么...是巷子底孫老大家的親戚,參加孫老大兒子的婚禮不就見著了嗎?立刻非人家小姑娘不娶,寧愿多等幾年...別說,人家可是大學生,進了政府當科員哩!” 雖然這兩年的風氣,知識分子很容易出事,但中國自古以來對讀書人都是要高看一眼的。 “那這事兒成了嗎?”另一位大媽顯然很有八卦的心。 李奶奶撇撇嘴:“哪能?。∫彩堑?,毛家那小姑娘才十三歲,就算是舊社會,也少見這個年紀就說這事兒的...咱們都新中國了,可不能這么封建!” 說到這話茬上,八卦就說不下去了,轉而開始順應時勢,歌頌起新中國來。 毛思嘉可不知道自己成了別人的閑話,不過就算知道了,也只會無奈地笑笑。來到這個時代十三年,這個時代的一些不同,她已經(jīng)習慣了。 說出來毛思嘉的經(jīng)歷是不會有人相信的——她其實來自五十多年后的2019年! 曾經(jīng)的毛思嘉自小父母雙亡,和寡居的奶奶在某小城相依為命。寡居的奶奶年輕時是舞蹈演員,父母也從事和藝術相關的工作,頗有積蓄,正是這些讓祖孫兩個人生活上并無太大困難。 本來毛思嘉從小只需要按照奶奶的規(guī)劃,學習跳舞,然后進好的舞蹈學院,做最好的舞蹈演員(奶奶曾經(jīng)的夢想),這就可以了。但在奶奶也去世之后,毛思嘉最終放棄了這條路——其實她并不熱愛跳舞,過去只是在滿足奶奶的期望而已。 她的愛好是學習語言,研究其中的規(guī)律、演變、奧秘...她第一次知道這個世界上有一種學者叫‘語言學家’的時候非常興奮...她這才知道自己喜歡的東西也是可以成為事業(yè)的! 奶奶去世之后她就轉入了普通高中,打算參加普通高考,先報考個外語專業(yè)再說。而她穿越到這個世界,更像是一個說不清楚的意外...大三的時候她在圖書館自習,前一秒還在啃專業(yè)書籍,后一秒就成為了醫(yī)院里呱呱墜地的嬰兒。 也幸虧她是一個嬰兒,這給了她足夠長的時間接受這個突如其來的變故...而她現(xiàn)在,已經(jīng)徹底適應這個特殊年代‘毛思嘉’的生活了——她們兩個有著一樣的名字,一樣的臉,或許這不是意外,這就是另一個世界的自己吧... 毛思嘉的家在鬧市口南街東邊的一個小胡同里,真的很小很小。她從胡同里拐出來,大街上沒走幾步路,又拐進了另外一條胡同。胡同里面有胡同,最終停在了一家糧店跟前。 放在后世,商店開在這種地方,最多只能讓人說一句‘酒香不怕巷子深’,說不準別人背后該嘀咕這老板有毛病。但在這個計劃經(jīng)濟的年代,大家的衣食住行全都是供給制,甚至某些物資只能到戶口對應的合作社采購,也就沒有人會覺得店鋪偏僻了。 這個時候為了保證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光靠西單之類的大型百貨商店肯定不夠,也不方便。而首都的規(guī)劃是一千四五百戶居民對應一家糧店、副食品店、煤店...這些統(tǒng)稱為合作社! “思嘉姐,這邊兒!”有一個小男孩兒拼命向思嘉招手。 這是思嘉的同學、好朋友,也是同一個胡同住著的于欣的小弟弟,小名叫豆子。 眼下正是糧店供應白薯的時間,也就這幾天了,過期不候,所以家家戶戶都著急來采購白薯。家里人口多的人家不用著急,摸黑起床開始排隊,差不多的時候有家人來接班兒,什么事兒都耽誤不了,也不會多累。 毛思嘉家里就不行了,統(tǒng)共就一家三口,爸媽還都是職工,有些事情就被完全交給毛思嘉這個‘停課鬧革命’的半大少女了。 而她今天的計劃是給家里做大掃除的...再說了,摸黑一個人來排隊,一個女孩子始終是有些不安全的——這個時候和21世紀不太一樣,社會氛圍是緊張的,看起來大家都不敢出格。但事實是,就是這種情況下,亂象才更多! 所以她找了好朋友于欣,若她家有空閑的哥哥弟弟,替她排一段時間的隊伍——這必然是有的,于欣家里是個大家庭,除了年貨采購,其他時候做什么都人口富余,于是很爽快地把最小的弟弟豆子派給了毛思嘉。 豆子自己也樂意。 果然,毛思嘉過去換了他的位置,先塞給了他一包玉米花,然后又拿出一沓窩的整整齊齊的煙盒,里面都是紅雙喜、大中華的煙盒子。對于玩煙盒的男孩子來說,可以說是極大的誘惑了。 “姐!思嘉家!您就是我親姐!”豆兒把玉米花和煙盒全都給揣兜里了,一邊倒退著小跑,一邊給毛思嘉‘表忠心’,笑嘻嘻地跑遠了。顯然排隊是很無聊的,他早就想去找小伙伴玩兒了。 玉米花這時三分錢一包,對于條件相對較好的首都居民們來說不算貴,但它不經(jīng)吃,相對于水果糖之類的,是小孩子們比較‘奢侈’的零食了,偶爾才會吃一次。至于煙盒就更不用說了,是這時孩子和半大孩子的玩具,就和女孩子收集糖果紙一樣。 紅雙喜和大中華都是現(xiàn)在的極品好煙,這樣的煙盒是能讓男孩子們?nèi)シ镜?!其實毛思嘉家里唯一抽煙的毛爸也不抽這么好的煙,他一般抽北海牌,好一點兒的也就是香山、紅葉這些。這些煙盒是從毛爸單位上一些叔叔那里得到的,都是長途貨車司機,很多在抽煙上面非常大方。 隊伍不緊不慢地向前移動,不到一個小時就輪到思嘉了。她拿出提前準備好的糧本、五斤糧票、零碎鈔票,遞給臨時搭的棚子后面的售貨員——棚子里是堆成山的白薯。 其實這就是紅薯、番薯,每年這個季節(jié)就會供應一次,居民定量購買,買回家去儲藏起來。另外,其他時候一般不再供應這個。 毛思嘉家是三口之家的‘小戶’,按照規(guī)定,四口人及以下的家庭,只可以購買五斤糧票的白薯——每斤糧票可以購買五斤白薯,所以就是二十五斤。 大約是三口之家比較少見,售貨員多看了思嘉一眼,但很快低下頭數(shù)錢、收票、寫本兒了。然后讓身邊的同事替毛思嘉把白薯裝上,這個時候毛思嘉帶來的麻袋和竹制童車就派上用場了。 扎緊麻袋口,白薯壓在童車上,這就是一個購物車了,專對付白薯、糧食之類的采購。這在如今的首都很常見,也算是一種民間智慧。 毛思嘉這邊推著童車要走,眼睛習慣性地往糧店旁的副食品店看了一眼,發(fā)現(xiàn)墻上掛了小黑板。 有認識的人看到了毛思嘉,招呼道:“思嘉,明天有雞蛋、豆腐供應——嚯,竟然還有帶魚!你來排隊嗎?” 毛思嘉想了想,出乎意料地搖了搖頭:“這事兒再看吧!” 第2章 中國人口眾多,以中國的土地養(yǎng)活中國的人口始終是一個非常大的難題。在建國接近二十年之后,雖然已經(jīng)沒有了‘□□時期’那種極端物資緊缺,相對而言還是緊缺的。 來自后世的人會覺得毛思嘉現(xiàn)在所處的這個時代就是票和本當家作主的時代,沒有票和本就什么都沒有,而有票和本就什么不用發(fā)愁了。這是一個總體上來說沒問題的結論,但也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就毛思嘉在這個時代生活的經(jīng)歷,沒有票和本上的定量也不是就沒辦法了。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不同的物資不可同日而語。像是rou,大眾第一感覺rou是需要rou票的,但事實并非如此。 全國來看,rou是缺乏的,但是具體到某一個時刻、某一個地區(qū)又不是這樣了。如果是豬rou產(chǎn)地,生豬出欄量的高峰時期,豬rou也是可能在當?shù)丶爸苓叧鞘蟹簽E成災的。別說運出去了,考慮到這時的運輸水平等因素,本地只能被迫消化掉難以承擔的豬rou量。 這個時候當然不會再有定量的說法,rou票也就蕩然無存了。 甚至這個時候要促銷豬rou,不然的話這些豬rou就得砸在手里!此時這類資產(chǎn)都是國有資產(chǎn),這就叫國有資產(chǎn)虧損,誰都不敢擔這個帽子——于是‘愛國豬rou’就出來了,即鼓勵老百姓買豬rou、多買豬rou,買的這種豬rou就叫‘愛國豬rou’,不少政府干部還會被強行攤派。 這可不比后來有冰箱,塞在冷凍室里總不會浪費...很多人都是很不情愿買‘愛國豬rou’的。 而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也是基本不限制豬rou購買,只除了某些特別緊缺的時期,臨時調(diào)整才會限購——不過就算不限購,大家口袋里的錢也只有那些,不可能天天吃rou。 還有油,這個倒是全國基本都限購,首都也不例外,但是有一種油叫做‘議價油’。每人每月半斤的素油還不夠吃,就可以買這個油。比限量范圍內(nèi)的半斤能貴出一半,但用此時收入來看,也不是吃不起。 當然,有票有本也不代表什么。很多東西說是有供應量,實際上是很難遇上的。按照此時的定價,牛rou、羊rou都比豬rou便宜,別以為這個時代的人缺油水就會覺得豬rou比牛羊rou好吃,其實大家還是更喜歡吃牛羊rou。 最簡單的例子,牛rou燉土豆和豬rou燉白菜都是此時首都人民喜歡的硬菜,但是前者就是比后者高出一個檔次! 然而大家平常還是更多吃豬rou,牛羊rou極少有機會品嘗。有定量是沒錯,但rou鋪沒有來貨,不就白搭么! 熟人說的雞蛋、豆腐、帶魚,都算是相對稀缺的供應,提前知道消息,只要不是極端貧困的家庭,都會積極過來排隊。毛思嘉家里條件好,這也算是認識的人都知道的,這次她說這事兒還要再看,確實比較少見。 晚上家里開晚飯,毛思嘉就和毛爸毛媽說了這件事。 聽思嘉說了這事,毛媽先笑了:“哎!當什么事兒呢!明天你和你爸看電影去吧,到時候找你弟去跑腿?!?/br> 這里說的‘弟弟’不是同父同母的親弟弟,而是思家的幾個表弟。 毛思嘉一家人在胡同里是很有名氣的,都說他們是電影里走出來的一家人。毛思嘉自己就不說了,毛媽沒嫁人的時候就是出了名的一朵花...在毛思嘉看來,毛媽長得有些像《山楂樹之戀》時期的周冬雨,清純又脆弱,讓人只想把她好好保護起來。 當然,這是一種錯誤的認知,實際上毛媽是挺強勢的性格,家里毛爸和毛思嘉都聽他安排。 而當初能摘下毛媽這朵鮮花的毛爸,也不是一般人。早些年他是部隊的一名小連長,解放北京之前,戰(zhàn)斗中受傷了。隨著部隊進入北京,之后退役、分配工作——他在部隊的時候就是少見的汽車兵,于是直接分配到了汽車運輸公司。 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汽車運輸公司的一個組長了。 這個時候的汽車司機,那可是很牛的! 而除了工作出眾,毛爸的長相也很出眾。大約就是照著如今電影中的正派人物長的,身材挺拔、濃眉大眼、高鼻梁——當初他一個無父無母的湖南放牛娃,參軍之后能學習開車,成為‘汽車兵’,就是因為首長對他印象好! 別說那個時候的人樸實、不看臉,實際上無論什么時候都是看臉的!兩個人同樣的條件,偏向長得更好的,這種事太正常了。 毛爸笑著指了指自己進門時提進來的網(wǎng)兜:“小嘉去把梨給洗了——明天不只去看電影,還要去探望老首長。上回跑東北,帶回來那些虎骨酒我用了很好,得分老首長一半。老首長骨頭上的毛病比我還多,用得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