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古代女子學習紀事
“和嬤嬤,咱們今日學什么?” “姑娘莫急,不如把這幾日學的針法鞏固一遍,今日老奴教你如何在一副刺繡中將那針法連貫起來?!?/br> “一副刺繡若要繡的真切,從頭到尾只用一種針法是不可行的,定要幾種聯(lián)合使用,且這在刺繡當中,針法的走向也是十分的有講究,待姑娘將之前那些基礎(chǔ)的針法融會貫通,能夠繡出一副像樣子的花樣子來,老奴再教你一些復雜的繡法。” “那些復雜的繡法也不過是錦上添花,叫著繡出來的東西更真切漂亮罷了?!?/br> 蘇渺聽后連連點頭,好似聽懂了和嬤嬤所說的話。 蘋果取來蘇渺慣用的一套工具,與著和嬤嬤便面對面一起做起了準備工作,和嬤嬤遞給她一個用線條畫好的花樣子。 “姑娘也不用想著換線,只用著一種顏色,將線條理順了,繡法貫通了即可?!?/br> 為了方便教學蘇渺,繡到哪里換什么繡法,和嬤嬤要跟著蘇渺一起繡,不過不同于蘇渺的是,蘇mama是直接用著彩線修的,繡出來的鳥更活靈活現(xiàn)。 老手新手便是不同的,和嬤嬤每繡完一部分都會停手,指導蘇渺,待蘇渺快繡到另一個部位前,和嬤嬤就又拿起繡針飛快的穿梭,不過偏刻就繡好了該部分,繼續(xù)指點蘇渺。 二人一老一少,一個認真學,一個認真教,和氏偶爾進屋看看蘇渺的學習情況,屋里的氣氛是十分的相宜。 考慮到蘇渺的情況,這次練手,和嬤嬤只打算叫她銹只小麻雀,樣子小些,簡單些。 但蘇渺直繡到太陽西垂,兩眼昏花才勉強收了尾針,這種簡單的單面繡,還不分色彩只聯(lián)系繡法的,叫著和嬤嬤這樣的老手,估計不過幾刻鐘就能繡完。蘇渺繡了半晌,卻還將那繡作,繡的烏壓壓一坨黑,就像黑煤球一般毫無章法,毫無美感。 端看和嬤嬤的彩色麻雀,那是如同畫出來一般的精致。 和嬤嬤看著蘇渺手活兒,幾個深呼吸之后才重新找回自己的笑容和聲音,“姑娘,別急,您要堅信勤能補拙。” 蘇渺是個聰慧的人兒,但是她在刺繡一事情上似乎不曾開竅過,學了這么久也就比那剛捏針的強些,一旁看著的蘋果沾了幾回針線都比蘇渺強。 蘇渺看著自己的作品也是勉強點了點頭,可能這個軀殼中的rou體接受了21世紀的教育,已經(jīng)定了格,再進行重新塑造就顯得比較艱難。 如果像現(xiàn)代社會的十字繡那般將針法走向均標注清楚,她所做的工作就是填充,說不定她還能繡的不錯,這種只描了樣子,具體走向靠經(jīng)驗發(fā)揮的活,她不是很能做的來。 蘇渺深知自己還是適合不費腦式填鴨機械的工作。 蘇觀和的二個子女均是聰慧的,和嬤嬤經(jīng)常教授他們的任先生那里聽到夸耀,顯然任先生在教授兩個孩子的過程中獲得了非常大的滿足感。 和嬤嬤在教授蘇渺前曾聯(lián)想過那種感受,既然小姐是如此的富有智慧,那么在針線的學習上估計也就只需要她的點到即止吧! 教好了姑娘,姑娘繼承了她的衣缽,她有了不錯的傳人!想想就覺得激動,這就是和嬤嬤培養(yǎng)出和氏之后的另一個人生巔峰??! 但是如今的現(xiàn)實卻叫著她因為想象掛起的姨母笑漸漸變成程式化安慰性的微笑。 這樣的學習過程漸漸變成對蘇渺和對她的精神折磨。 和嬤嬤抬眼看看時辰,夏日天黑的晚,卻也是到時辰去吃飯了?!肮媚锊蝗艚袢站蛯W到此時,明日繼續(xù)?!?/br> “可行!”趕緊脫離這樣的令人尷尬的氛圍和環(huán)境吧! 快步走到廳堂,和氏與蘇觀和還有蘇于修早就安坐在那里了,夫妻二人整徐徐談?wù)撔┦裁?,和氏臉上帶著罕見的喜色?/br> 蘇渺好奇問了一句,這才得知是她的小舅舅寄來了一封家書,寫了眾人在北城如今的京城的生活情況。 “你小舅舅在信上說,那北城氣候干燥,你外祖父外祖母如今雖還有些不適應但沒有兩年前剛過去那般難受了?!?/br> 這幾年大周朝變化很大,歷經(jīng)兩個朝代的國度變更事宜終于在兩年前完成了,由曾經(jīng)的金陵城遷都至陪都北城,而金陵則由京城變?yōu)榕愣肌?/br> 一系列忙碌和兵荒馬亂,畢竟是整個朝廷班子都要搬過去,期間還發(fā)生了不少不大不小的內(nèi)戰(zhàn),有人想趁此機會做些什么事情,卻均被早已有了應對之策的如今的大周朝的領(lǐng)頭人們一一化解。 其中開平王領(lǐng)著自己的大兒子護駕有功還被圣上大型封賞了一回,因著開平王算是已經(jīng)升到頭了,升無可升,所以圣上對他更多的就只是言語褒獎和物品賞賜了。 在五成兵馬司任職的和大舅和謙在內(nèi)亂時期保護一方城內(nèi)人民的安全,還救了被趁火打劫的皇后母族家,被皇上封賞圣旨了,雖然還沒有離開五成兵馬司,但也算完成了由小兵到頭目身份的轉(zhuǎn)變,一時和家的身份也水漲船高,倒從從前的小門小戶越為京城中中等偏末的有些名頭的人家了。 這段時間還發(fā)生了一件事,就是在遷都的那一年秋闈,昏迷的老程國公四子完成了由武轉(zhuǎn)文的壯舉,雖沒有位列頭三名,但也是二甲中排行頭幾的人物,一時間驚動了城中人,因著勛貴人家多蒙蔭進朝為官,也不是說這些人家沒有想考取功名的人。 但是因為嫡脈子孫資源多誘惑多不用太求科舉路上的上進的情況擺在那里,所以正兒八經(jīng)貴公子出身的人物在科舉中一舉過了春秋闈,還能獲得二甲名詞的人物實屬少數(shù)??!更何況了解情況的人都知道,這程老國公四子在科舉一路也算得是半路出家??! 和小舅和須之前因為年紀輕,資歷淺剛進國子監(jiān)沒多久,下場沒把握,于是沒去參加那次的科考,準備在三年后再報名科考。 蘇渺算日子,秋闈也不過是今年秋天的事情了,沒幾個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