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權(quán)正列等三人,輪流將兩件瓷器看了一遍,花費了很長的時間。 沈瑜耐心的等著他們小聲的交談,看到三人似乎有了一點爭執(zhí)。良久之后,三人商量出了結(jié)果。 樸正烈走過來,對沈瑜說道:“沈先生,我們對這兩件瓷器做了初步的鑒定。首先恭喜您,兩件瓷器都是真的。青瓷方瓶是19世紀的瓷器,沒有問題。我們給它的估價是5萬~8萬美刀。” 沈瑜聽到這個價格,眉頭略皺了一下,這個估價可是遠遠低于他的預(yù)計,買到瓷器之后,他大量的查閱了類似的資料,了解了此類青瓷方瓶的市場價值。 他用緩慢的語速問道:“權(quán)先生。我能問一下,幾位做出這樣的判斷,是有什么依據(jù)嗎?” 也許是察覺了沈瑜話語中的生硬味道,權(quán)正烈直接說道:“目前,此類瓷器在市場上出現(xiàn)的并不多,現(xiàn)有的例子中,可以供參考的幾乎沒有,所以只能給出一個大概的估價?!?/br> 沈瑜察覺對方的說法很含糊,沒有再繼續(xù)討論,又問道:“另一件青花瓷器的估價是多少?” 樸秀珍說道:“青花瓷器應(yīng)該是18世紀的工藝品,這件瓷器造型大方雅致,所以,我們給它的估價是20~30萬美刀。” 沈瑜聽到這個價格,臉色恢復(fù)平靜,說道:“我知道了,感謝幾位專家的建議,我想,我可以把這件東西帶回去了。如果需要,我可以付鑒定費用?!?/br> 他站起來,準備將兩件瓷器裝回木箱。 沈瑜的反應(yīng),讓幾個人愣了片刻。 馬克急忙走了過來:“沈先生,您不打算在嘉世進行拍賣嗎?” 沈瑜說:“我需要多去幾家拍賣行咨詢。這樣的估價,我不會拿來拍賣?!?/br> 馬克看了看幾位專家,這三個人面色都有些不太好看。 薩拉問道:“沈先生,您不要著急,估價只是預(yù)估的價格?!?/br> 馬克也說:“沈先生,我知道您也是個收藏家。我們會尊重您的意見?!?/br> 沈瑜的動作放緩,看著三位專家說道:“這兩件瓷器的價值遠遠超過剛才的估價。我相信三位專家的眼光,可是,給出這個價格,是在讓人難以理解。我甚至猜測,幾位是刻意壓低價格嗎?” “不,絕對不會有這樣的事?!瘪R克說道。 被一個年輕人如此評價,樸正烈的臉色不好看。他站起來說到:“沈先生,請注意你的言辭。嘉世拍賣行能夠成為一流拍賣行,絕不是靠這點小手段?!?/br> 沈瑜說:“嘉世拍賣行底蘊深厚,但它不是你一個人做成的?!?/br> 薩拉看到談話語氣不對,急忙說道:“幾位,大家坐下,不要激動?!?/br> 馬克說道:“是的,我們可以慢慢商量?!?/br> 沈瑜感覺火候差不多了,也重新坐了下來。 薩拉說道:“沈先生,我想聽一聽你的意見?” 沈瑜說:“青瓷方瓶是19世紀,朝鮮王朝時期的瓷器。 造型雅致,平的方形底座,上升到有角度的肩部和錐形的方形頸部,以方形口結(jié)束。用有光澤的藍色透明釉裝飾;腳輪緣未上釉,帶有窯砂。從種種細節(jié)判斷,它并不是突兀出現(xiàn)的物品。 如果幾位不愿意去找資料,我可以直接說出。參考《翡翠的光輝和水的清澈:阿塔麗收藏的高麗陶瓷》,鈕約哈德出版社,1992年版。 書里記錄了一個同類的瓷器,并且指出高麗陶工制作方形瓷瓶的方法,一種理我的論認為,工匠用四個單獨的模具來形成每一面,將它們壓在一起,然后添加頂部和底部。另一種理論認為,陶工將粘土塑造成一個掏空的立方體。” 他看著幾位專家,說道:“同類作品在拍賣場上,非常受特殊收藏家的喜歡。幾位的估價,與同類瓷器的市場差值相差太遠?!?/br> 第349章 高麗瓷器也很貴,估價波折 沈瑜說完他的判斷之后,工作室內(nèi)出現(xiàn)了片刻的寂靜。 權(quán)正烈和樸秀珍對視一眼,咳了一聲,對沈瑜說道:“沈先生,你說的這些判斷,我們也能夠認同,但是,瓷器的市場價值還要取決于欣賞它的顧客?!?/br> 馬克站出來打圓場:“幾位先生,我們可以說說另一件瓷器,最后再得出結(jié)論?!?/br> 沈瑜點了點頭,說道:“幾位可能知道我是華國人。華國的瓷器中有一類特殊的事情,是專供宮廷,也就是皇室使用的,稱為官窯。同樣,高麗瓷器中也有這么一類。” 馬克看沈瑜的講述吸引了眾人注意,悄悄拿出手機,發(fā)出了信息。 沈瑜看到了他的動作,繼續(xù)自己的陳述。 “這件朝鮮王朝18世紀的瓷器,尺寸巨大,高57.7厘米,直徑44.3厘米。 他指著瓷器的紋樣說道:“瓷器的龍紋用的是五爪龍,這種圖案出現(xiàn)在專為朝鮮王朝(1392-1910年)皇室制作的藝術(shù)品上。 從現(xiàn)存資料來看,十五世紀晚期,當(dāng)陶工開始用鐵棕色釉下彩作畫時,三爪龍被用作一種流行的裝飾裝置。當(dāng)龍被畫出抓住一顆珠寶的姿勢,第四只爪子被加了進來,這種圖案與文化、傳說、以及神話有關(guān)系,也在瓷罐的證明起到作用。 在世宗國王統(tǒng)治時期(約1418-1450年),高麗宮廷在光州下游建立了自己的窯中心,這是一個理想的地方,靠近粘土山,有森林為窯提供燃料,有水用于運輸。隨著各種搬遷,一個官窯聯(lián)合體在這個地區(qū)運作,直到1884年,他們被私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