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沖突
記憶中深刻的無非就是那件事。 蘇秀梅入門晚黃海燕半年,第一胎也是女兒,和劉青同歲,第二胎是個兒子,比四萬大一歲多,小名叫牛頭。 牛頭卻不牛,而且很疼四萬,有一次抱起四萬時,四萬手就扯著他手上的銀手鐲不放手。 銀手鐲是牛頭第一次回他外婆家他外婆給外甥的見面禮,也談不上多貴重,就一直戴在他手上。 牛頭和名字一樣,牛頭牛腦的,早就嫌那個手鐲戴在手上礙事,看到堂弟不放手,就拿下來給四萬帶上。 這本是兩個小兒的無心之舉,可是蘇秀梅不干了,非說四萬偷了手鐲,咒罵了許久,說什么黃海燕自己娘家是窮鬼,還貪心她媽給外甥的見面禮,外婆就是摳,也得隨便給點,弄個鐵釘綁在草繩上掛在脖子上也好過這樣丟人現(xiàn)眼。 蘇秀梅說了許多怪話,黃海燕能接受自己被妯娌欺負,但她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被妯娌欺負。 從那以后,黃海燕很多年都沒理蘇秀梅,要不是這個沒皮沒臉的自己上門,估計妯娌倆能一輩子不講話。 想到這劉燁吞下原來想拒絕的話,一拍大腿決定了,“那就帶上幾天?!?/br> 想了想,他還是多說一句,“孩子帶這貴重東西不好,要是有些小孩子哄去事小,就怕傷害到孩子。” 那天聽商洛宇念叨什么德不配位,必有災殃,這話其實挺有道理的。 黃家人那么有錢,可是幾個孩子身上均無一點飾物,就這樣,村里人也不敢小瞧他們。 黃海燕一開始不太高興,想了想也是,點點頭又多說一句,“劉青就不用拿下來了,她都初三了?!?/br> 初三,十五歲,是個大姑娘了。 說到讀初三,黃海燕又小聲地問劉燁,“我回家可是聽我三嫂一直說向東和向梅小學畢業(yè)都要去讀白水州中學讀書,你說要是我問問二嫂,讓劉青也去白水州讀高中,不知道行不行?” 劉燁不滿地一翻白眼,這婆娘,怎么想出一出又一出的,他連送孩子去縣里讀書都不敢想,也不想想,讓劉青去市里讀書,得花多少錢呀。 “不去,我們家劉青那么會讀書,在哪里讀書都會讀書,何必花那冤枉錢?!?/br> 要知道劉青的成績在中學里,一直是年段第一,別的不說,單是她拿回來的獎學金,就夠她一個人花費的。 “可是我三嫂說了,說大城市的教育資源和我們這里完不同,學校里還有社團什么的,還有什么秀,孩子想學唱歌就學唱歌,想學跳舞就學跳舞,畫畫也有,學好了還能去省城和京都參加比賽,象一曦那樣,不象我們這里,什么都沒有?!?/br> 黃海燕說到這一臉的失落,當初她和大姐可羨慕二哥能讀書呢,哪怕是得天天割豬草她也愿意去讀,可惜母親根本不同意,要不是二嫂教幾個侄兒她跟著聽了一些,連豆腐都不會賣。 所以哪怕前面三個都是丫頭,她也打定主意要供孩子多讀書,能讀大學就讀大學,研究生也行,能飛到哪里就去哪里,一定不要象她這樣,一輩子窩在這窮鄉(xiāng)僻壤里。 黃海燕這么多年 “四萬他媽,我們不和其他人攀比,都說寧為雞頭,不為鳳尾,我們家小青這樣在學校里能第一名,去白水州只怕什么都沒有,孩子自尊心會受打擊的。” 劉燁眼看妻子越說越來勁,趕緊勸阻,他有四個孩子,如果舉盡力供了一個,接下來怎么辦,尤其四萬,可是最小的。 “你這么說還不如向東呢,向東可是說過,他如果在鎮(zhèn)上讀中學,高三考試的時候哪怕是第一二名,最多也就是一本吊尾巴二本頭,你也知道,我們鎮(zhèn)那個中學比我娘家那個中學教學質(zhì)量還差,兩三年了連個一本都考不上,這樣的雞頭有什么用?難道一輩子呆在這破地方當一只土雞?” 黃海燕氣得把手上的袋子往桌上一摔,也不管袋子里裝的是她剛才最珍貴的黃金長命鎖了,環(huán)視著幾乎可以稱得上家徒四壁的房間,灰心極了,她這輩子就這樣毀了,難道三個女兒也要走上她的老路? 黃海燕一發(fā)脾氣,劉燁就蔫了,他下意識地縮了縮手腳,討好地對黃海燕笑了笑,“我也不是反對,就是有很多困難,你想想呀,孩子去白水州讀書得花多少錢呀?我們哪有那個本事供她,而且老二老三讀書也好,要不我們每天多做幾板豆腐,我送去其他鎮(zhèn)賣賣,多攢幾年錢,再讓她們姐妹去讀書……” 黃海燕剛想點頭說好,又反應了過來,過幾年劉青都高中畢業(yè)了,去讀個屁。 黃海燕急得一瞪眼,正想發(fā)火,可是想到丈夫說的這些話,渾身沒力氣。 沒錯,孩子讀書得花多少錢呀,可不是她這個家庭能供的。 夫妻倆相顧無言的時候,劉青打開門進來了。 她剛才看到從外婆家?guī)Щ貋淼哪切~rou,想進去問mama,要怎么處理,聽到mama說讓她去市區(qū)讀書,不由地一陣歡喜。 可是后來又聽到爸爸,她一急,就推門進來了。 劉青這幾天也一直在琢磨這件事,為什么向東和向梅可以去市區(qū)讀書,她就不行? 兩次到崇仁里,她可是發(fā)現(xiàn)了,外公對她們不錯,外婆卻很冷淡,但是二舅母和表姐,對她們幾個很不錯。 “爸,媽,我想去市里讀書,我表姐也說過,市里老師水平高,同學也互相監(jiān)督學習,不象我們班的同學,只顧著玩。” 黃海燕一聽內(nèi)心一陣心酸,這年紀的孩子誰不想玩呀,可是劉青卻從沒有玩的時間,她們夫妻一個打工,一個賣豆腐,回家還有田地一大攤事呢,家里的事都是劉青帶著兩個meimei做的,做飯洗衣服拖地板,還得帶四萬。 學校在十公里地外的鎮(zhèn)上,每天走路需要花費四五個小時兩地來回,村里的人家都用電動車接送孩子,唯獨劉青一個人踩著自行車來往。 從村里往鎮(zhèn)上很多下坡路,倒是省事,可是回家時上坡路都得下來走,孩子讀完書肚子餓得很,還得走回來,回來后還得帶著meimei做飯喂雞養(yǎng)豬。 村里的很多孩子都吃不了這個苦,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唯獨自己的孩子堅持下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