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0章
如此漢獻帝劉協(xié)在安邑躲藏了一陣子,后來終于找到機會回到了洛陽。 也才有了曹老板得到消息后立刻前往洛陽面見獻帝,借口洛陽殘破不堪,糧食奇缺,最終把漢獻帝轉(zhuǎn)移到許縣,在許縣建立了新的都城,將獻帝牢牢控制在自己的手中號令天下的機會。 對此袁紹后悔么? 很快他就后悔了,因為曹老板迎接獻帝的好處很快就顯現(xiàn)了出來,在那之后曹老板借天子以自重,很快便掠取了豫州的大片土地,關中的許多割據(jù)勢力亦是紛紛前來歸附,使得曹老板在短期之間便得到了巨大的好處。 袁紹悔恨不已的同時,竟要求曹老板將獻帝送往鄴城交給他。 曹老板又不是傻子,當即回絕了袁紹的要求,還借用獻帝的名義下詔斥責袁紹:“當初勤王的時候不見你來,成天想著結(jié)黨營私攻伐他人,現(xiàn)在你倒想起老子來了,老子不去!” 袁紹心里那個氣呀,明知是曹老板在搞鬼,卻也只能上書為自己申辯。 而更氣人的還在后面。 這事沒過幾天,曹老板便又以獻帝的名義封自己為大將軍,而任袁紹為太尉,改封鄴侯。 太尉雖然也是三公之一的重臣,但地位卻在曹老板的大將軍之下,袁紹知道曹老板這是在故意惡心他,遙想曹老板各方各面都比不上他,如今卻在他頭上吆五喝六,袁紹倍感屈辱的同時立刻上表不受封賞。 就這樣。 袁紹最終錯失了這個最重要的政治籌碼,也為后來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之前看到這段歷史時,吳良只覺得袁紹缺乏政治智慧與頭腦,又剛愎自用聽不進他人的意見,這樣的人注定是不可能成大事的……相信很多人也是相同的看法,甚至對袁紹有些鄙夷。 但如今看到羽檄中的內(nèi)容,吳良卻覺得此事恐怕并沒有那么簡單。 袁紹雖然沒有聽取沮授的意見迎接獻帝,挾天子以令不臣,但一定想到了迎接獻帝究竟有著怎樣重要的意義。 否則。 袁紹又怎會發(fā)出羽檄命令張梁前去安邑暗殺漢獻帝劉協(xié)? 他雖不愿迎接獻帝,但也同樣不愿獻帝落入他人之手,因此才會有這樣的舉動。 那么如果暗殺成功的話,事態(tài)又會如何發(fā)展下去呢? 吳良仔細分析著。 那時的獻帝年紀尚小,因此還沒有留下子嗣,而其他的劉氏成員也沒有人能夠名正言順的繼承天子之位,屆時天下便群龍無首,難免陷入更大的亂局之中。 這種情況之下,所有的割據(jù)勢力都將開始開始內(nèi)耗。 而袁紹作為此時勢力最為龐大,甚至對任何一個割據(jù)勢力都有碾壓優(yōu)勢的人,既可以作壁上觀坐收漁翁之利,亦可以主動出擊逐個消滅吞并那些勢力進一步壯大自己,同時在將這些實力收拾掉之后,亦可以“漢室已無天子”為由名正言順的登基稱帝,而不必受天下人譴責咒罵,豈不美哉? 再者說來,作為關東盟軍的“盟主”,袁紹親眼見證了前一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董卓的下場。 彼時董卓被天下人唾罵,又被天下人征討。 有這樣一個前車之鑒在,袁紹不可能沒有任何觸動。 何況作為當初帶頭討伐董卓的關東盟軍的“盟主”,卻做出似董卓一般的事情,這未免有些打臉了,身為“四世三公”后裔的袁紹難免有些包袱,害怕因為此舉敗光了汝南袁氏的人品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反之,再看看曹老板那頭。 曹老板一生沒有稱帝,難道是他沒有野心不想稱帝么? 并不是! 正是因為他采用了“挾天子以令不臣”的策略,哪怕后來打敗了袁紹掃平了中原,曹老板亦是換來了不臣的罵名,非但險些因“衣帶詔”事件落得董卓一樣的下場,就算是進爵國公、加封九錫亦是受到了諸多士族的反對,甚至就連陪他一路走來的荀彧都站到了他的對立面。 這種情況下,曹老板倒是想稱帝。 他敢么? 因此若是如此考慮,袁紹不迎獻帝也未必便是錯誤的。 作為當時擁有碾壓優(yōu)勢的人物,他并不需要假借獻帝的名義去鉗制其他勢力,便很有機會成事,將獻帝留在身邊反倒會帶來許多不必要的害處,成為他實現(xiàn)野心的一把枷鎖。 而對于勢力相對較弱的曹老板來說,獻帝卻是他要崛起不得不借用的政治力量,至于可能后面帶來的一些副作用……生存下去不斷壯大才有機會,只能走一步算一步,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而看到這封羽檄之后。 吳良終于洞悉了袁紹的想法。 他根本不是沒有政治智慧,沒有政治智慧的人根本不可能想到派人暗殺獻帝此等百利而無一害的計策。 只可惜他的計劃并未成功,否則也就沒有后來曹老板迎獻帝的事了。 至于為何沒有成功…… 吳良扭頭意味深長的看向了左慈。 “?” 左慈則被吳良看的心中發(fā)毛,不由面露疑惑與不安之色。 這個影響到袁紹通盤計劃的關鍵人物可能就是左慈。 就算吳良沒有在這個時候來到晉陽城,左慈卻是必定會到的,也必定會被張梁扣下助其探索那么地下秘境。 而歷史上的左慈最終還是擁有了“尸解仙”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