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高澄三巡河北的時候,瀛州牽扯出貪腐窩案。 高歡側(cè)室韓智輝之兄,韓軌麾下府佐幕僚及左右近200余人獲罪,僅長史張曜一人清廉獨免。 瀛州刺史韓軌被送往晉陽,長史張曜升任行滄州事。 由滄州調(diào)任瀛州之人,正是太武帝拓拔燾之后,臨淮王元孝友。 獲封王爵這種好事原本輪不到元孝友頭上,因為他還有一位備受時人贊譽的兄長,元彧。 爾朱榮死后,爾朱兆攻入洛陽,時任尚書令的臨淮王元彧,在拜見爾朱兆時,辭色不屈,被其士卒毆打致死,元孝友因此襲爵。 兄長元彧因守節(jié)被毆而死這件事,對元孝友造成巨大的沖擊,猶如一池陳醋,浸軟了他渾身骨頭。 在高氏掌權(quán)的大背景下,元孝友認(rèn)定出身宗室就是自己的原罪。 為了洗刷這一罪責(zé),更是為了保命,元孝友謹(jǐn)小慎微,打定主意要當(dāng)高澄的貼心小棉襖。 所謂貼心,倒不是學(xué)崔季舒給小高王找寡婦,而是他積極推行高澄頒布各項政令,貫徹落實高澄所抄襲的《施政綱要》,將其視作自己的行為準(zhǔn)則。 在高澄巡視滄州時,更是卑顏屈膝,堂堂宗王,以奴仆自居,盡心侍奉。 鑒于元孝友如此強烈的求生欲表現(xiàn),本就不打算盡誅元氏男丁的高澄,怎么也要保他一世富貴。 在高氏逐步加緊對地方的控制這一背景下,若不是用心賣力的舔,哪有元孝友如今身為唯一宗室刺史的榮光。 元孝友時常與洛陽親友通信,請求朋友為他轉(zhuǎn)送高澄在朝堂上的講話,并將其記錄為《高澄語錄》,據(jù)說那本冊子片刻不離身,還時常拿出來與僚佐共同參詳,領(lǐng)會其中深意。 高澄在滄州時就曾要來這本冊子查看,果然幾乎自己每一次公開發(fā)言都記載在內(nèi),其中還夾雜著許多元孝友自己的閱讀理解。 面對元孝友的這些行為,哪怕是高澄這么一個穿越者,明知其中有表演的成分,也不由為之動容。 若非元孝友已有王妃,高澄甚至想要嫁個庶妹過去,當(dāng)作表率,以安宗室人心。 臨去瀛州前,高澄對元孝友好一番安撫,肯定他在治理地方所獲成績的同時,也勉勵他用心治理,將來必有回歸中樞擔(dān)任要職的一天。 然而在小高王去往瀛洲后,因遷入六千戶州郡兵煮鹽,利益受損的滄州人不敢對高澄有所怨言。 便把怒火撒向元孝友,對他諂媚之舉多有鄙夷,以‘高氏犬’譏之。 元孝友聞之,與幕僚笑道: ‘能為大將軍看門護院,受其驅(qū)使,何其幸也,我當(dāng)祭祖以告,先祖亦與有榮焉?!?/br> 說罷,居然真的焚香祭祖,得意洋洋地與先祖訴說高澄對自己的贊許。 北魏大噴子拓拔燾若泉下有知,也不知對這個玄孫是什么感想。 但小高王在聽說這件事后,確實感覺到渾身舒爽。 元孝友對于州人譏諷不以為意,但高澄還是上了心,恰逢瀛州貪腐窩案爆發(fā),于是讓元孝友轉(zhuǎn)任瀛州刺史。 當(dāng)然,滄州鹽利過于巨大,元孝友不敢貪,但他也因為種種行為,在滄州不復(fù)威信,與張曜對調(diào),也是對元孝友的一種保護。 小高王從不虧待自己人。 元孝友受此激勵,對來自洛陽政令更是用心,這不,時間才到三月,元孝友就走遍瀛州各郡縣。 在視察各縣為科舉縣試所做準(zhǔn)備之余,也親自向民眾推廣宣傳,動員士族子弟參與科考,也讓當(dāng)?shù)毓賳T在考試期間為貧寒學(xué)子準(zhǔn)備住食。 而各縣縣學(xué),更是元孝友走訪調(diào)查的重中之重。 對于貫徹中央政令,推行教化之人,元孝友不吝夸贊,而郡縣官員若是沒有按照《施政綱要》行政,則會遭受嚴(yán)厲訓(xùn)斥。 元孝友厚顏無恥的諂媚事主,只因為他姓元,面對小高王的滔天權(quán)勢,自保而已,不代表他就是一個廢物點心。 在另一時空,史書對元孝友的評價是少有時譽,為政溫和,以法自守,頗有政績;然性無骨鯁,善事權(quán)勢,為正直者所譏。 也就是說這家伙打小就聰明,當(dāng)官后奉公守法,有政績,可惜在權(quán)勢面前是個軟骨頭,被正直之人譏諷。 然而元孝友身為元魏宗室,在沒能力改變高氏篡魏這一大局的情況下,這樣的做法也確實符合他自小展露的智慧。 畢竟誰也不會想到能碰上一個高洋,殺盡關(guān)東元氏男丁,他一個早就出了五服的宗室,哪怕降爵為公也不能幸免。 所幸這一世元孝友遇到的是小高王,不會去找大聰明問什么光武帝為何能光復(fù)漢室。 瀛州所發(fā)生的事雖是特例,不具備多少代表性,畢竟這關(guān)東也只有他這一個元姓刺史。 但畢竟高澄的身份擺在這里,河南,不提被他心腹牢牢把控的州縣,就連荊州刺史侯景也在過問科舉縣試的準(zhǔn)備事宜。 河北以及高歡控制的河?xùn)|地區(qū),各地也都在積極為縣試做準(zhǔn)備。 而拷貝小能手宇文泰也在關(guān)西準(zhǔn)備為第一次縣試?yán)_序幕。 因竇泰、厙狄干踐踏渭北,導(dǎo)致渭北荒廢了春耕,但最為重要的渭南,因東魏補給問題,以及竇泰等人擔(dān)心遭伏,得以幸免,這也讓宇文泰長舒一口氣。 渭水不足以為屏障,就如同不會有正常人拿黃河當(dāng)天險,賀拔岳當(dāng)年與尉遲菩薩隔渭水對峙,兩方人馬可涉水而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