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高澄接過一看,原來是工部。 “去了工部便要向辛尚書虛心求教,以師事之?!?/br> 尚書令高隆之早就卸去了工部尚書一職,由另一位理工科的大才,文武雙全的辛術(shù)擔任。 高孝瑜短時間內(nèi)已經(jīng)做好了心理建設:好歹不是禮部,而且父皇歷來也挺重視工部的。 聽得高澄叮囑,高孝瑜趕緊應是,退到殿下。 高澄又對殿下的高孝璋道: “戶部崔尚書雖風評不佳,但追隨為父近二十年,勤勤懇懇,盡職盡責,你當待之如叔父,不可輕慢?!?/br> 高孝璋乖巧應下,他也不會真因崔季舒曾經(jīng)拉過皮條,而有輕視之心,再說,能為父皇拉皮條,兩人關(guān)系親密,不必多說。 九歲的高孝琬是第三個走上御階抓鬮的,兩位兄長拿走一個戶部,拿走一個工部,給自己剩下吏、禮、刑、兵四部,分到吏部、兵部自然都是好去處,吏部主管文官升遷,兵部主管武將升遷,都與人事相關(guān)。 至于刑部,由于二哥母族大臣宋游道旺盛的精力,以及見人就咬的瘋狗性子,對于官員來說,尚書左丞衙門的威懾力可比刑部大多了,又有陸cao掌管都察院,這刑部雖在名義上掌管刑名,夾在尚書左丞衙門與都察院中間,卻跟個受氣的小媳婦,刑部尚書封述也不是什么大才,高孝琬自然不想往刑部湊。 四個部門,兩優(yōu)兩劣對半開,高孝琬略帶一絲緊張的抽出一個紙團,打開來看,險些叫出身來。 高澄看他一臉壓抑不住的喜意,隱約也猜到了,接過一看,果然是吏部。 他將紙團給眾人看了一眼,斗大的吏字寫在其上,高孝璋頓時沒了抽到戶部的喜悅,高孝瑜更是覺得工部爛透了。 “你去了吏部,不得干涉人事變動,要好生向老崔尚書學習?!?/br> 高孝琬連聲應是。 最后上來的是老四高孝瓘,他在剩余三個紙團中隨意抽取一個,攤開來看,上邊寫了一個禮字。 對此,高孝瓘倒是看得開,他本就無心與三位哥哥爭奪,將紙團遞給了父親。 高澄接過后,笑道: “瓘兒抽到了刑部,往后可要多讀點律法書籍?!?/br> 說著,將紙團盡數(shù)收了起來。 第四百一十九章 開府 康熙晚年曾出現(xiàn)所謂掌部阿哥,即被看重的皇子各自兼管六部之一。 這并非一項常規(guī)、正式的政治制度,有且僅出現(xiàn)在康熙九龍奪嫡時期,有利也有弊。 對于高澄來說,沒有兵權(quán)的兒子都是值得信任的好兒子,無疑較外人更能放心。 他可以把兄弟當豬養(yǎng),卻不能讓兒子們也變成廢材。 小高王自己當然是希望能活得長久,但天有不測風云,若生萬一,將來繼承人還得在他們之間挑選。 兄弟、侄兒再有能力,到底是不如自己親生兒子,這一點,蕭衍、蕭正德這對義父子,倆叔侄的故事便是明證。 高澄將四個兒子放去六部具體學習,讓他們熟悉上至整個政府,下至各部司的運行,既是歷練,無疑也是一種考校,真的做好了,他甚至愿意改實習為掌部,讓他們與六部尚書共同管理。 知人善用不止對于外人,兒子稱職也該得到褒獎。 而通過考核他們在六部之間的功過,來確定誰才是最適合的繼承人選,無疑更勝于只關(guān)注這幾個戲精在自己面前展露聰明才智,與他每天演什么父慈子孝。 實踐出真知,也只有這樣的安排,才能真正摸清楚他們的斤兩,哪怕背后是有高人指點,才做出好大的成績,但是能夠認清下屬賢愚,聽取正確意見,這也是一種本事。 當然,高澄派遣諸子入六部歷練,對于國家來說是件好事,但對于高孝璋等人來說,無疑是殘酷的。 參與六部實務,給了他們提拔心腹,經(jīng)營勢力的機會,讓儲位的爭奪更加激烈。 可無論他們在六部任職期間,培植多少黨羽,籠絡多少朝臣,沒有兵權(quán),都是無用功。 康熙朝八阿哥胤禩便是例子,縱使?jié)M朝稱德,四海頌賢,也敵不過康熙拿著滿是疑點的斃鷹事件借題發(fā)揮。 而兵權(quán),恰恰是高澄抓得最緊的一點,就如高孝瓘抽取了禮部,高澄卻指禮為刑,真有人運氣爆棚,能夠抽到管理將領(lǐng)升遷的兵部,高澄也能另選一部,作為安置,他才是這場游戲的規(guī)則制定者,擁有最終解釋權(quán)。 之所以有這樣的安排,也與高澄的心態(tài)轉(zhuǎn)變有關(guān),過了年,他便要滿三十了,在南北朝這個三十多歲即可稱老公的時代,著實不能再說是年輕人。 二十多歲時覺得自己時間長久,無所顧忌,上了三十,總得為將來打算。 人是矛盾的,高澄當然希望自己兒子們和睦、友愛,但他與父親高歡一同開創(chuàng)的高齊政權(quán),在其心中的重要性遠勝于所謂父子親情。 為了挑選最出色的繼承人,才會將兒子們置身殘酷的修羅場,錘煉他們之余,讓諸子瘋狂內(nèi)卷。 這樣的做法,有愧于諸子,無負于國家。 一如康熙朝,九子奪嫡殘酷爭奪中,最終被挑選的雍正也確確實實是最合適的掌舵者,在位十三年,勵精圖治,把自己活生生累死,讓國家得以重回正軌。 當然了,雍正攤上一個敗家兒子,號稱十全老人,這正軌也沒能走多遠,又給出了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