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跪禮。 這個沒辦法,面前的是永樂大帝,該跪就得跪。 在宋朝時,臣子見皇帝是不用跪的,元朝要跪,朱元璋當了皇帝后,覺得跪禮可以保留,這樣能彰顯天子之尊嘛。 黃昏要融入歷史,就得暫時接受這些封建陋習。 行禮伏首。 等待著朱棣說話。 許久,朱棣才輕聲道:“黃昏,按照妙錦所言,你是黃觀的侄兒,怎的你叔母畏罪而攜家眷投河,你卻獨活了下來?” 黃昏有些緊張。 面對君王誰不緊張,何況這是永樂大帝,不緊張才是怪事。 控制住緊張情緒,不輕不重不卑不亢的道:“嚴格來說,草民已死,不過到陰曹地府走了一圈,閻王覺得草民無罪枉死,還可以再拯救一下,且陛下的江山也需要草民這樣的人才,所以又回來了?!?/br> 朱棣:“……” 沒好氣的道:“免禮罷?!?/br> 黃昏起身。 這才敢抬頭,卻不能直視——這是規(guī)矩。 臣子不能直視君王。 也有例外,比如諫官勸諫天子時,要是情緒來了,別說直視,罵都敢——當然,直視天子每個朝代都有,罵天子還是大宋朝居多。 宋朝不殺文臣,所以宋朝的讀書人都是牛氣沖天的,天子反而極為受氣。 眼角余光微微打量。 朱棣身材頗為雄壯,留有短須美髯,極有鋼鐵直男的氣質(zhì),雙眉濃長鼻子挺直,雙眸深邃明亮,賣相極佳。 這就是朱棣。 永樂大帝。 活的! 第10章 永樂好忽悠 朱棣其實是有些驚訝的,黃昏那一番話看似胡言亂語,作為初次覲見君王的臣子而言,犯了輕浮不正的大忌諱。 即使是對不太親近的長輩,這番話也很是不妥。 但極有技巧。 以迷信的手法說他無罪,實則也在說黃觀及其家眷無罪,隱晦辯駁的同時,又很是沒有節(jié)cao的自我吹捧。 同時故意留下一個臺階給朱棣。 朱棣若是不爽,大可以借這個妄言亂語將黃昏趕出去,若是覺得還行,也可以趁機下臺,免了黃昏被株連的罪。 是個聰明人。 而且極為謹慎、穩(wěn)重,一點也不似十五六的少年,更像是飽經(jīng)世事的而立之年。 朱棣笑了。 輕輕挪了挪手上的那張折子,放旁邊那一撂上,問道:“聽妙錦說,你在安慶城和她相遇,敘舊之時,曾言說我會定年號永樂?” 斜乜了一眼那張折子。 這是今日那些“識趣”文臣送上來的折子,早早的便擬定了一些年號留待年底備用,以昭告天下,其中并無“永樂”。 倒是有趣。 即位詔書都還沒寫,年號先出來了。 黃昏心中大罵。 徐妙錦這憨憨,嘴上無毛辦事不牢,這種事怎么能告訴朱棣。 事已至此,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道:“永樂不好?” 朱棣沉吟半晌,“永樂年號,前涼桓王張重華曾以此為年號,共八年;南漢循州反賊張遇賢以此為年號,共兩年;宋反賊方臘以此為年號,共兩年?!?/br> 你讓我用這種不祥年號? 黃昏心里一咯噔,有些扎心,暗想就算我不說,你最終還不是選定了永樂。 怪我咯。 面上不動聲色,“何謂永樂?” 朱棣面無表情,不言不語,倒要看你如何舌綻蓮花。 黃昏繼續(xù)道:“永樂者,大明王朝‘永世安樂’也,沒有什么年號比這有更好的寓意,什么天佑、嘉佑在永樂面前,都不值一提,難道不好嗎?” 朱棣就說兩字:“不祥?!?/br> 黃昏:“……” 你朱棣是個迷信的人嗎? 騙鬼。 深呼吸一口氣,不行,要想在大明創(chuàng)業(yè),必須把這位風投老板的馬屁拍好,擺出一副仰慕神態(tài),大袖一揮,“殿下之神武千古僅有,前溯千年不輸漢武,后望千年,何人可居右?難道在殿下心中,僅自詡類如那三人么?” 這話其實有點違心。 永樂很牛,但還沒牛到千古第一人的分上。 朱棣眼睛一亮,心中微悅。 這話有意思。 想來也是,我堂堂朱棣,大明燕王,如今更是大明天子,馳騁沙場何等神武,將來一番豐功偉績,直追秦皇漢武,豈會壓不住這區(qū)區(qū)永樂年號,成了方臘之流? 笑話! 千穿萬穿馬屁不穿。 朱棣明知黃昏在拍,還是覺得渾身舒爽。 于是覺得永樂這兩字聽著分外賞心悅目。 暗想年號就它了? 黃昏看著朱棣嘴角的微微笑意,知道闖過了這一關(guān),暗暗松了口氣,哪知又聽朱棣道:“你還說,我會修一本全書?” 現(xiàn)在剛?cè)胫髯辖?,屁股都還沒坐熱。 盛世修書亂世修典。 現(xiàn)在哪會去修書,黃觀這侄兒怎的胡言亂語,說定年號為永樂,也便罷了,畢竟有猜中的幾率,盡管這幾率微渺到不可計。 可現(xiàn)在就說自己要修書,簡直滑天下之大稽。 我自己都不知道。 黃昏看朱棣的神情,心里有些懵逼,我擦,《永樂大典》是永樂元年年開始編修沒錯,可此刻朱棣的表現(xiàn),完全沒有這方面的意思,不像是造反之前就有這種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