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長壽道:“已經(jīng)回來了,張家在家的都捆了,帶回來在后院柴房里關(guān)著,說明日再審。張家老大不在家,張家老二本就在城外,就捆了她兩個媳婦與一個沒當差的小孫子,老爺那邊田升、鄭姨娘身邊茉莉、槿院的小梅都是田家人,一個也沒落下?!?/br> 沈瑞聞言,不有驚悚。 這田婆子一個仆婦,這關(guān)系網(wǎng)張的倒是開。要是這家人真存了歹心的,同時發(fā)作,也能讓人喝一壺。 他皺眉道:“小桃、小杏與田家有沒有關(guān)系?” 田婆子連鄭氏身邊都安排了人,他這里應(yīng)該也不會落下。 長壽搖頭道:“她就兩個孫女,外孫女年歲小,還不到進來當差的時候。又因早想著將田升塞到二哥這里,也沒有預(yù)備其他人手……” 宗房,上房。 太爺看著徐氏,嘆了一口氣:“二房擇嗣你們自己拿主意,老頭子都不會多事,不會去戳你們的心?!?/br> 徐氏起身,屈膝福了福:“謝謝太爺了?!?/br> 太爺也有兒孫,曉得能被二房選為嗣子是好事,可按照二房素日行事此事萬沒有旁人插嘴余地,便也避嫌,岔開話道:“明日族中女眷定會過來拜訪你,當年多與你打過罩面……孫氏身份,總要有個說法……” 第一百章 羊狠狼貪(三) 聽了族長太爺這話,徐氏略帶感傷道:“敏娘與二房的關(guān)系除了婚約之事不好提,孫老爺生前同先翁生前情比手足之事倒是無需瞞著。她要強,當年怕也存了怨氣,這些年才對二房避而遠之。為尊者諱,當年的事,我做媳婦的也不好評說……只是為了此事,先翁一直到死都不肯原諒先姑,直到咽氣前還說對不起敏娘。先姑也不是不悔,否則也不會先翁走了幾個月就郁郁而終?!?/br> 當年孫氏婚配之事,本就是族長太爺?shù)昧司┏嵌咳珷斖懈兑皇职k,自是曉得其中緣由。 說起來,不好計較對錯,只能說孫氏與二房無緣。 孫敏是浙南巨賈孫夢生老生女,又是獨女。孫敏十來歲時,孫夢生已經(jīng)年逾花甲,發(fā)妻已喪,便想要將這個女兒托付給至交老友三太爺。一是因與三太爺?shù)慕磺樯?,舍得將萬貫家財都做了嫁妝,而不是便宜旁人;二是孫家后繼無人,將女兒嫁到外頭怕自己故去后后女兒吃虧。 三太爺與孫老爺淵源頗深,向來視其為兄長,自是愿意結(jié)為姻親,兩人就定下婚約。 因?qū)O家到底是商家,又無女性長輩在堂,孫敏就被送到京城,就被三太爺接進二房教養(yǎng)。 孫老爺因年老體力不支,漸漸結(jié)束了南邊生意,開始在直隸置產(chǎn),就等著孫氏及笄嫁女。 三老太太出仕宦之家,書香之族,死活看不上商戶出身的孫敏。對于丈夫私自給次子定下婚約,大為不滿。即便孫敏被接進二房,也沒有得三老太太所喜。 三太爺接孫氏到家里,本是為了讓三老太太親自教導(dǎo)孫敏,可三老太太不聞不問,一應(yīng)事務(wù)都推給已經(jīng)進門長媳。于是,孫敏便由徐氏帶大。 等到孫敏及笄,二老爺十六歲,已經(jīng)中舉,且在讀書天分上,比大老爺更勝一籌。 三老太太偏著次子,不愿他以后失了妻族助力,便私下與國子監(jiān)祭酒家交換庚帖,給二老爺聘了自己外甥女。 三太爺知曉,自是勃然大怒,自然要退了祭酒家親事。 三老太太為了次子前程,以死相逼,就是不肯退親,鬧得三太爺寫下休書,夫妻兩個眼看就要決裂。 二老爺雖也覺得三老太太不承認沈?qū)O兩家婚約,給自己另定親事背信棄義,可到底是自己生母,又是拳拳愛子之心,總不能看著父母反目,便去孫家負荊請罪。 孫老爺知曉此事,去了二房,勸了三太爺一番,隨后兩家取消親事,孫敏也被接了出來。 三老太太本想要認孫敏為女兒,添些嫁妝,與她再說一門親事,被三太爺爺罵了一頓,此事不了了之。 三太爺打聽了松江族中子弟一番后,便親自往松江寫了信過來,托族長太爺做媒,將孫氏說給了四房沈源。 等到孫敏出嫁,三太爺雖沒有親自陪著孫老爺南下,長子又是職官不得輕離,卻將長媳派了出來為孫敏打點出嫁事宜。孫敏的陪嫁,多是徐氏一手cao辦。 孫老爺本已定好在京中養(yǎng)老,又因年近古稀,福地都已經(jīng)選好,就與三太爺福地相鄰,之前這幾年同二房也是通家走動。發(fā)生了這樣事后,他雖沒有與三太爺反目,到底有些惱三老太太與二老爺作為,便又回到南邊。 直到去世后,孫老爺讓人將靈柩送到京城安葬。直隸留下的產(chǎn)業(yè),并沒有留給女兒,雖沒直接贈給三太爺,卻點名饋贈給徐氏,以酬謝她當年對女兒的教養(yǎng)與照看。 這份饋贈雖豐厚,徐氏并不肯收。她教養(yǎng)孫氏幾年,不過是受三太爺吩咐行事,并不覺得自己當受這么份大禮。況且孫老爺有親女在,這些本當留給孫氏。 三太爺卻叫長媳收下,提及孫老爺無嗣,孫氏遠嫁,日后祭祀之事照看不到,就交給長子長媳。 這萬貫家財贈下,總不會只為了有人掃墓? 徐氏便猜到孫老爺在京中置辦這些產(chǎn)業(yè),本就是打算以嫁妝的名義贈與沈家。兩家親事雖生變,可孫老爺還是沒有改變初衷,這才另行給孫氏置辦嫁產(chǎn),京中產(chǎn)業(yè)依舊托付給三太爺打理。之所以指名給自己,應(yīng)是對老太太與二老爺前事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