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老安人越老越糊涂,只想著借此下新媳婦的面子,卻忘了賀氏如今已經(jīng)是沈門之婦,與沈家“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新太太下午從老安人屋子里哭著走的,正房里大白天就攆了婢子又叫了水,晚飯后老爺去老安人房里鬧了一場。 這一日下來,新聞一條接一條。 四房世仆盡管背后說起賀氏都帶了幾分不屑,覺得養(yǎng)女就是養(yǎng)女,即便頂著千金小姐的名頭,行事也太沒規(guī)矩,比尋常小門小戶里的小娘子還不知羞;不過心里卻對賀氏頗為忌憚,這新太太年紀雖小,卻肯放下身段收攏人,這才進門幾日,就將老爺攏在身邊,幫她出了幾次頭。 沈瑾房里幾個婢子,都是沈家家生子,自是也有消息門路。 等到沈瑾撂下書本后,就有人上前低聲稟了。 當然,中間那條“叫水”的新聞隱下了,那不是婢子當說的,也沒有兒子過問老子房事的道理。 沈瑾并不曉得這些事都由他而起,不免皺眉。 想著那新太太看著柔弱安分,并不像挑事的人,難道又是老安人故意為難 沈瑾直覺得心亂如麻,腦子里立時成了漿糊,煩躁得不行。 老安人到底怎么想的?家和萬事興,非要一家人鬧得四分五裂才安生? 還有自己那老爹,即便要替新太太撐腰,可也不當這般不留余地。這家里上下尊卑,真是亂了套了…… 第一百九十七章 利之所在(五) 次日,沈舉人早早起了。 想著沈洲那溫文儒雅模樣,他對著鏡子,就覺得自己這一身裝扮不順眼起來。 他身上穿著的,是為了成親專門請人縫制的儒服,看著這簇新簇新的,總覺得帶了村氣。 沈舉人撂下鏡子,就去了書房,將衣箱里的衣服都翻出來,尋了一件只下過一次水的八成新儒服換上,身上才自在些。又覺得頭上儒巾顏色淺了,顯得不穩(wěn)重,有尋了深色的換上。 他自然不會跟鄉(xiāng)下老財主似的,帶了金戒指或是金簪為飾,君子如玉,他就尋了塊羊脂白玉的喜上眉梢牌,掛在腰帶上。 沈洲與他是同庚,不過大他幾個月,可卻是十六歲的舉人、二十歲的進士,如今又是在頂頂清貴的翰林院任侍讀學士;自己十六歲時也是秀才功名,第一次下場鄉(xiāng)試,落地不說,接下來又連落第四回,年過而立才中了鄉(xiāng)試;禮部會試,他不是沒想過,也曾兩次上京,可每次都名落孫山。到了第三次,他已經(jīng)沒有勇氣上京。 自己一事無成,面對功成名就的沈洲,沈舉人心里如何能不唏噓? 想當年他少年時,十五歲過院試,曾被族人譽為少年才子。松江幾個有名望的人家,也有人從中傳過話,可是那些人狗眼看人低,因當時四房落魄寒薄,便只想要將旁枝庶房之女許給他。 不管如何,他是四房小宗宗子,娶妻豈能馬虎? 后來族長太爺做媒,說了孫氏,即便是商籍,可嫁妝豐厚,行事穩(wěn)妥,是沒有一處不好的。 孫氏性子溫和柔順,長得又好,自己當時真心歡喜……要是沒有張老安人鬧了一出又一出,使得他們夫妻決裂,也不會引得他心煩,不能專心在讀書上 想到這里,沈舉人對張老安人的埋怨不禁又多了幾分。 這一日沈洲宴請沈舉人所在,并不是在宗房老宅,也不是在外頭酒樓茶館,而是在宗房大老爺一處別院。 宗房大老爺是沈家宗子,未來的族長,不會跟沈舉人似的弄個脫籍妓女“金屋藏嬌”,不過是個清凈之所,偶爾有不方便在家招待的朋友,就到這里吃酒。 沈洲之前跟宗房大老爺提要尋處幽靜說話之地,宗房大老爺就提供了這處別院。 沈舉人早年同宗房走的近,與宗房大老爺交情亦深厚,倒是曉得這個地方,并不需要宗房這里安排人另行引路。 帖子上約好的時間是巳正(上午十點),沈舉人怕去得早了,讓人小瞧;又怕去了遲了,顯得沒規(guī)矩。就估摸時間,巳初過了就到了,卻沒有立時進去,而是在街口尋了個茶館,消磨了兩刻鐘才慢悠悠溜達過去。 沈洲與宗房大老爺已經(jīng)來了,坐在廳上吃著。 茶湯清澈,味道香醇,正是今年明前龍井。 宗房大老爺有一故交是茶商,這往來送禮的龍井茶都是專門私制的,同外邊常見的龍井茶不可同日而語。 沈洲是個愛茶的,慢慢品著,只覺得茶香沁入心扉。 宗房大老爺見狀笑道:“味道是不是極佳?要不要淘換塊茶園給你?” 沈洲笑著搖頭道:“不過口舌之欲,可不費那個心” 鹽茶向來是重利,好的茶園哪里好容易弄到手的? 這天下沒有白吃的筵席,禮下于人必有所求。即便有茶商想要借著宗房大老爺搭上沈家二房,沈洲也不想為兄長攬這個麻煩。 自家又不差那幾個銀錢,何必去cao那個心? 自己兄長順順利利升到六部尚書位上,比什么都好;除非是不挪地方,否則升不了京官,除了去做從二品的布政使,可還有一種可能,去南京六部吃茶 到了那時候,想要致仕養(yǎng)老都不容易。 被發(fā)配南京六部的尚書、侍郎們,除了年紀尚輕等著機會的,其他的就盼著早日原品級致仕?;剜l(xiāng)教導兒孫,也比在南京六部吃茶混日子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