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只是有些話能對沈瑞說,有些話卻是不好說。 徐氏心里轉了一圈,就從沈孫兩家太爺的交情講起。 三太爺既將孫太爺視為恩親,那恩情指定不小,確實也是如此。 當年三老爺與家人族人決裂,獨自北上,出發(fā)沒幾日就病倒。 船行運河之上,船家自然怕晦氣,就將他們主仆攆下船。正趕上江匪作亂,上岸劫掠,三太爺幾乎送了性命。恰逢孫太爺路過,救了三太爺一命。 這就是兩家交情之始。 后來三太爺遠離族人,立足京城,幾次被人為難,還曾被官場對手擠出京,又是孫太爺屢次援手,出錢出力,為三太爺籌劃,才使得三太爺得以重返京城,升了小九卿,后來又官至通政史,位列大九卿。 三太爺與孫太爺相交四十余年,相比骨rou,后見孫太爺年逾古稀,后繼無人,膝下只有一稚齡之女,就勸他到京中養(yǎng)老。 孫太爺這才陸續(xù)結束南邊生意,帶女兒孫敏進京。 因孫家是老父弱女,三太爺主動提及兒女親事,為次子求娶孫敏,又接了孫敏進沈家教養(yǎng)。 至于二老爺悔婚那段,徐氏也沒有隱瞞:“等到你母親將及笄,兩家打算正式議親。二老爺已經十六歲,中了舉人,二太太是他與你大伯的姨表妹,表兄表妹的兩下生出情愫來。先姑溺愛次子,便私下與喬家又訂婚約……” 而后三太爺要休妻、二老爺去太爺處“負荊請罪”,一直到孫氏遠嫁、二老爺會試落第后成親分家,徐氏都沒有隱瞞,一件件是說了。 最后說到孫太爺的暴斃與三太爺的抱憾而終…… 因沈瑞先前已經想到孫氏與二老爺婚約的可能性,所以對于婚約這段并不算意外,令他詫異的是孫太爺與三老爺感情之深厚,怎么有超越骨rou之情的意思? 當年三太爺已經位列九卿,長媳又是相府千金,次媳出身也不當太差,卻不顧門第之別,直接為次子定下商賈出身的孫氏。 二老爺的悔婚與三老太太對次子的縱容,倒是更符合人之常情。 兩家到了這個地步,即便是幾十年的交情,也該漸行漸遠。 可是孫太爺依舊信賴沈家,將獨女婚嫁托到三太爺手上;即便不是兒女親家,也將京城產業(yè)借答謝徐氏名義饋贈沈家。 三太爺這里直接舍了二老爺這個兒子,后因孫太爺之死毀哀過甚,不到半年就死了;到死也沒原諒三老太太,夫妻兩個最后分葬。 這兩個老爺子倒是“有情有義”,可卻是將這份“義”凌駕在在骨rou之情 人都有私心,可這兩個老爺子面對老友的時候,好像更是為對方著想的多 沈瑞聽了,莫名覺得古怪,忍不住開口道:“大伯娘,這兩位老爺子是不是還有別的交情在?” 徐氏聞言,似笑非笑地看了沈瑞一眼,道:“什么交情?” 沈瑞道:“例如契兄弟之類的……” 孫太爺籍貫溫州府,閩浙之地向來男風盛行,民間私下結為契兄弟的男子并不少見。 三太爺北上時,是弱冠少年;孫太爺年長十余歲,這個么…… 徐氏本想要斥責沈瑞言語輕浮,可是見他一面正經的模樣,顯然并不是說笑,而是真的在琢磨這個可能性,哭笑不得道:“莫要想七想八,沒有這回事 兩人本是外姓人,即便有救命之恩在,可情逾骨rou,也曾引得人遐想,三老太太就是其中之一。 可徐氏冷眼旁觀,并不覺得這兩位老爺子是好男風的。 三太爺有妻有妾,孫太爺身邊妾室侍婢也沒斷過,兩人交往親近歸親近,卻不是那種關系。 沈瑞聽了徐氏的話,就將這個可能性劃去。 雖說為尊者諱,可徐氏連沈家悔婚這些事都說了,別的自然也不會特意瞞著。 想了想孫太爺與三太爺的年紀,沈瑞不由想到昨日在昌平沈家墓地看到的二太爺衣冠冢。 二房二太爺比三太爺大九歲,當年松江城外遇倭寇時,只知被砍殺,卻并不曾找到尸首。 這二太爺與三太爺差九歲,孫太爺與三老爺差十來歲,這似乎也能貼邊。加上三太爺命長子、長媳為孫太爺充孝子孝婦,披麻戴孝。 “伯娘,兩位老爺子真不是親生骨rou?”沈瑞想到這里,開口問道。 后邊的話,他本可以不問,然后心安理得地接受大老爺夫婦的照拂;不過那樣的話,說不得多想的就是大老爺夫婦。他稍有不是處,就會被人看成是“攜先輩恩情”任性。 徐氏嘆氣道:“你大伯與我也這般問過先翁,先翁卻不置可否,除了去了的先人,誰也不曉得答案到底是什么……” 要是孫太爺就是當年的二太爺,為何不重回沈家?孫敏怎么能嫁回沈家? 要是孫太爺不是二太爺,那除了大家熟知的“救命之恩”之外,還有什么大家不知曉的關系? 沈瑞覺得自己沒弄明白,反而越發(fā)糊涂了。 不過逝者已矣,不管孫太爺到底是何身份、與三太爺到底是何關系,現在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沈瑞該如何面對二老爺、二太太。 “二太太要是曉得我娘姓孫,可會反對我過繼?”沈瑞猶豫了一下,還是開口問道。 徐氏搖頭道:“你是我們這一房的嗣子,我與你大伯的事還輪不到她插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