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9章
小賀氏在一旁不由眼圈一紅,忙用帕子捂住眼角。 沈瑾也十分難過,見沈源還在安撫老安人,便向小賀氏打了個手勢,請她出來說話。 小賀氏會意,跟出來外間,沈瑾便將張家的事簡單說了。他這就要上京了,沈源被關進祠堂,家里面只剩下個小賀氏,必須要讓小賀氏知道張家怎么回事兒,萬一張家回來才好應對。 小賀氏跟聽書似的,張家竟和沈家有這么多糾葛。不過有了張四姐可能通倭這把柄,她也不懼張家人再上門來鬧。 沈瑾說罷,又鄭重一揖道:“兒子不日便要啟程,祖母與父親全賴太太照料?!?/br> 小賀氏忙道:“一家人,原就是我份內的事,大爺怎的這樣客氣。大爺不用惦記松江的事,我必將家里打點妥當,將老安人照管好。” 瞧著沈瑾面露疲態(tài),小賀氏心下一軟,忍不住道:“多謝大爺,罰銀時沒算我的嫁妝田產。這些日子不便變賣田產,等過些日子這事淡了些,我就悄悄去賣了田折了銀子大爺在京也不易,有什么需要花銷的,盡管寫信回家里來……” 沈瑾擺手道:“兒子不敢居功。且那原就是太太的,太太不要變賣,太太的嫁妝箱籠都在倭亂里丟了,也只剩下這些田產,太太留著傍身吧。兒子總還有俸祿,京中宅子里也略有些銀兩,待回京送些回來作家用?!?/br> 小賀氏還待再說,沈瑾已經拱手告罪,往前面去了。 小賀氏望著那雖滿身疲憊卻依舊身姿挺拔的背影,搖頭嘆了口氣,虧得子不肖父,沒擔當的沈源好歹養(yǎng)了個有擔當的好兒子。 第五百七十四章 啟程歸京 沈家三子通倭案業(yè)已結案,雖然倭寇上岸還有許多疑點,章家疑似“通匪”、賀家疑似“通倭”等等,但以欽差那日在堂上結語看來,松江倭亂的案子應該算是告一段落,余下是要帶人犯、人證回京再審的。 算著日子,兩位欽差大人也該回京了。 沈理、沈瑞沒想到,見到王守仁,卻得到了他們“暫不回京”的消息。 “人犯、人證這幾日就由錦衣衛(wèi)千戶所出人押解回京了?!睕]有外人,王守仁也不隱瞞,道:“我與張公公留下來等京里消息,或是回京,或是往太湖一趟?!?/br> 太湖? 寧王的私兵!沈瑞立刻想到了這點,忙問道:“可是要動手?”話一出口,又覺得不太可能,“朝廷上能不能應?” 文臣一般都信奉“兵者兇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遇到動刀兵之事,往往瞻前顧后百般思量。而朝廷上各部也會因各種出征事宜扯皮,很難很快得出發(fā)兵結論,往往拖到黃花菜都涼了。 更不要說有“靖難之役”在前,朝廷不會輕易動藩王。畢竟先皇駕崩沒幾個月,新皇才十五歲,容易動蕩。 “已經通過錦衣衛(wèi)的渠道密報皇上了?!蓖跏厝士刹皇悄爻梢?guī)死等的人,“想朝中讓出兵怕是不成,今年大同那邊一直都不太平,閣老們不會允許再起兵事的。” 也不是今年不太平,是哪年都沒太平過。 沈瑞心里嘆了口氣,邊患一直是明代朝廷一個沉重的包袱。 沈理也點頭道:“如今國庫也正吃緊,不會輕起兵事?!?/br> 王守仁道:“雖是如此,但太湖水匪必得盡快剿滅。他們剛剛搶了一注回去,若拖上一陣子,錢財變成了糧草兵器船只,只有更不好打。還有裹挾回去的百姓,現在就算暫時被逼入伙也是心里不服,朝廷大軍一到十之八九會立時倒戈,但若拖久了便很難說了?!?/br> 沈瑞同意這個觀點,因問道:“朝廷不出兵,老師準備從哪里弄一支大軍?” 莫非是錦衣衛(wèi)?沈瑞不是瞧不起錦衣衛(wèi),只是固有印象,覺得錦衣衛(wèi)緝捕審訊是好手,這行軍打仗,尤其是水上作戰(zhàn),委實沒什么優(yōu)勢。 王守仁不覺好笑道:“你當我從哪里能拼湊一支大軍?” 沈瑞干笑兩聲,心道:后世史書上,您可是募集烏合之眾以少勝多的行家。 但后世可沒有“太湖剿匪”這一段,到底是自己的蝴蝶翅膀煽起歷史漣漪,還是太湖剿匪行動被朝廷否決,壓根就沒有進行? 他不免更關注王守仁的下一步行動,不自覺緊張的盯緊王守仁。 王守仁更覺好笑,也不賣關子,直接道:“皇帝下令從南京兵部出簽,調這邊的人手剿匪。南京兵部尚書王軾為人最是淳厚剛直,遇事不避勞險,所至有聲。頭幾年平叛貴州,他是居功至偉。若得他援手,平蕩太湖不在話下?!?/br> 沈理聽罷,也盛贊這位王軾王尚書。 沈瑞對這位大人物并不熟悉,他之前就算關注過朝堂,也是那些青史留名的閣老,至多再關注一下塞外韃子,并沒關注過西南邊陲,更別說是幾年前的戰(zhàn)事。 不過既然能被王守仁、沈理盛贊,又是能在貴州那樣地形復雜的地方取得大捷,顯然是個厲害角色,得其襄助,想來太湖剿匪會順利很多。 沈瑞見王守仁談及剿匪,臉上都閃著光彩,想到老師能這樣快就一展抱負,實在替他高興。 轉而由太湖群匪劫掠松江想到宗房失蹤的小棟哥和沈琦被擄走的妻兒,沈瑞心下又是一黯,向王守仁道:“老師,弟子有一事相求……” 說著就簡單講了小棟哥和沈琦妻兒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