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5章
說到江西與寧王,沈瑞又不免說起了之前何泰之說的張鏊那些事。 楊廷和淡淡道:“朝中委實有不少人喊著迎劉謝兩位閣老回朝。” 他并未說下話,但是表情也已說明了一切——那是萬不可能的。 皇上不喜劉謝兩位閣老,難道現(xiàn)下內(nèi)閣里的幾位就喜歡? 誰愿意這幾位老前輩回來指導工作呢? 尤其還有一位王華,當初可是被劉謝聯(lián)手阻撓,終孝宗一朝也未能入閣。 現(xiàn)今不報復回來已是雅量,想讓他拉拔一把那也是萬萬不可能的。 至于張鏊,楊廷和不以為意,別說他不姓謝,就算是謝閣老的親兒孫,不過七品官,在京中也掀不起什么浪來。 不過楊廷和還是囑咐了沈瑞讓他先將張鏊這件事向小皇帝報備一下,防著其別真?zhèn)€勾結(jié)藩王帶累了沈家。 這等事沈瑞自原也不會瞞著不報。 翁婿兩人說了一番御前奏對細節(jié),又談了山西山東布局,期間不斷有客來訪,不乏朝中要員,長隨也不得不硬著頭皮在密室外稟報。 想想府門外停著的那些車馬,便知楊廷和的繁忙程度,沈瑞亦有公務在身,不能久留,便婉拒了楊家留飯,辭了岳丈舅哥出來。 今日王華內(nèi)閣值守,沈瑞便徑自去忙差事,擬過幾日王華休沐再抽空去拜見,再就山東水師學堂建設爭取王華的支持。 只是他這一忙起來,便又沒了空閑功夫,而王華亦是忙碌異常,一直未曾休沐。 這幾日朝堂上大局已慢慢落定。 李東陽推薦的楊一清,只加了太子少保,賜金幣,到底沒有調(diào)任京中,轉(zhuǎn)了左都御史,依舊總制三鎮(zhèn)軍務。 楊廷和推薦的靳貴,只從吏部侍郎升為吏部尚書,也未能入閣。 王華推薦的禮部尚書費宏倒是入閣了。 何鑒從落馬到起復不過幾個月功夫,已從南京兵部尚書變成了兵部尚書,不曉得當不當算因禍得福。 同樣被從南京召回的梁儲則最是出人意料。 原本眾人都道是皇上召他回來官復原職吏部尚書的,不想竟晉了華蓋殿大學士,入閣輔政。 梁儲入閣后頭一份奏疏,便是說的他歸京路過河南所見受災情況,請朝廷盡快派得力之人賑災,否則入冬之后,災情會越發(fā)不可收拾,不知道要凍死餓死多少百姓,又有多少人落草為寇禍害地方。 而他推薦的賑災人選是,山東布政使司參政,沈瑞。 第六百八十六章 朱闕牙璋(二) “梁儲慣會體察圣意,不過作個孤臣姿態(tài),不會是真?zhèn)€將你推去河南的?!?/br> 閣老府內(nèi)書房里,王華端坐書案后,端著茶盞慢條斯理品著茶,口中語氣雖云淡風輕,卻是滿含嘲諷。 梁儲原就不屬于任何一位閣老麾下,皇上直接召他入閣便有讓他制衡其他閣老意思。 梁儲果然深諳帝心,甫一到京就先把沈瑞提溜出來往泥潭里丟,順利將自己擺到王華、楊廷和對立面上,做足了姿態(tài)。 且沈瑞近來參與抄家亦是風頭正勁,敢拿沈瑞出來說,更顯出他幾分剛正不阿來,也能攏一波人心。 王華雖在武宗一朝才得以施展抱負,對壽哥是忠心耿耿,但正是滅了閹黨意氣風發(fā)時,被皇上這一手弄得也很是氣悶。 這火自然不能沖皇上發(fā),也只能盡數(shù)撒在梁儲身上。 尤其梁儲要推沈瑞往河南,也讓王華氣憤異常。 沈瑞不止是王華喜歡的小徒孫,亦是王華所欣賞的那類能臣,王華是特別認可沈瑞在山東的所作所為的,所以才會鼎力襄助各項工程。 此番沈瑞提及想回山東,王華雖覺得朝局動蕩、空位極多,他現(xiàn)下歸京也能大有作為,但考慮到沈瑞所言沈家姻親故舊皆高官,也確實太打眼了些,且從仕途的長久規(guī)劃來看,回山東能主政一方要更好。 他日經(jīng)營出山東來,既是大明的大幸,也是沈瑞的大功績,誰也奪不走掩不了的大功績。 憑這一項,將來在朝中得什么高位都順理成章,再沒人能置喙。 哪成想梁儲這廝跳出來攪合了這么一下! 旁人或許對河南境況不十分了解,模模糊糊聽說受災了有流民云云,身為內(nèi)閣次輔的王華卻是再清楚不過,河南現(xiàn)下的情形已是不妙。 大旱少糧,流民成匪,又有蠢蠢欲動的宗藩,這災如何賑能讓朝廷滿意? 皇上分明是要沈瑞留任京中的,梁儲還這番做戲,這派了別人去,將來賑災事弄得一塌糊涂,叫人說“當初派了沈瑞去就好了”,憑白被捎帶上得罪了人不說,反襯得他梁儲有先見之明似的! 更糟的是若這次賑災不成,下次是不是就要派沈瑞去了,彼時河南情況會不會比現(xiàn)在更不好收拾! 沈瑞也是同樣沒想到梁儲這番舉動。 因他與梁儲并無仇怨,相反,因著當初正德三年春闈貢院失火案中,梁儲曾在殿上直接言明已評過卷紙,叫破楊慎為會元、戴大賓第二、沈瑞第三的名次,拒絕劉瑾焦芳毀卷作廢的提議,末了重錄考卷也出力甚多,算得是于沈瑞有恩的。 梁儲又是會試考官,是沈瑞正經(jīng)的座師。 這些年沈瑞逢年過節(jié)一直都是禮數(shù)周到,即使是他外放、梁儲被劉瑾排擠去南京,這節(jié)禮也從沒斷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