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2章
好在皇帝沒有讓他返回京師,而是以閣相身份留在真定,輔助皇帝謀劃幽燕。 王霖望著宗澤,在他的前世,不到六十歲的年紀還不能退休,可這個年月的這般年紀,已經(jīng)看起來垂垂老矣。 王霖嘆了口氣道:“汝霖公,朕調(diào)你回真定,一則是朕身邊需要你這樣一位老成謀國的閣相輔佐,二則是擔心你的身體?!?/br> 宗澤躬身道:“陛下英明神武,老臣能追隨圣君開辟一代偉業(yè),乃人生之幸事。請陛下放心,老臣不親眼看到我大燕光復(fù)燕云故地,洗雪百年國恥,絕不會閉眼?!?/br> “征伐未必在疆場。宗相老成,智謀雙全,有宗相、李相吳相國相在,我大燕就能江山永固,不動如山。” 宗澤笑道:“陛下能拒絕諸國上天可汗尊號,足見陛下為千古明君,歷朝歷代君主都不能及也。請陛下放心,老臣不惜殘身,定要為江山社稷死而后已!” 宗澤又道:“雁北之地,交于韓良臣和吳玠吳嶙之手,以劉延慶和張俊為輔,當大定矣。 劉延慶此人雖懦弱,卻顧全大局,戰(zhàn)陣之中,不舍袍澤,也算是我大燕難得之大將。雁代交于他,可保我大燕疆土無虞。 只是張俊其人貪婪好色,陛下雖以李久安制之,卻仍不可小覷?!?/br> “大燕用人之際,可容其小節(jié)缺失,用其長處。宗相放心,朕心中有數(shù)?!?/br> 宗澤點點頭,他是點到為止。 他也非背后議論人非的人。 王霖笑吟吟的目光突然望向了宗澤身邊的宗穎,道:“宗將軍也為軍中之龍,文武雙全,宗相何不放宗穎去軍中歷練一二?” 宗穎的統(tǒng)兵之能其實在軍中也是有口皆碑。 但宗穎之能淹沒在其父的光環(huán)之下。 加上宗澤不愿意舉薦自家兒子。 雖然號稱舉賢不避親,但宗澤為人剛正,認為宗穎才能雖具,卻不可因己而青云直上。 所以宗穎目前只是普通軍中郎將之職。 聞聽皇帝此言,宗澤微微有些遲疑。 畢竟父子連心,他壓制了兒子十多年,還要繼續(xù)壓制下去么? 王霖目光深邃道:“宗相,目前大燕用人之際,當舉賢不避親!朕意,當以宗將軍為兵部郎中,出任韓世忠副將?!?/br> 宗澤輕嘆一聲,回頭掃了兒子一眼。 他這個兒子心性沉穩(wěn),卻也有一番熱血報國。 如今終于等的云開見月明,機會來了,被皇帝欽點。 宗穎心中振奮,面色卻極平靜,他跪拜在王霖面前,輕道:“臣愿為大燕效死!” 王霖自登基以來,提拔人才無數(shù)。 如岳飛,張浚,韓世忠,劉琦,楊沂中……甚至說起來,李綱、宗澤這些閣相,也為王霖一力薦拔。 “宗將軍,你去韓世忠?guī)は侣犆W谙嘣谡娑?,自有朕照顧,不必擔心?!?/br> 宗穎淚流滿面,叩首道:“吾父子深受陛下隆恩,當以死報之!” …… 秋高氣爽,真定城里城外越加繁盛。 但宗澤面上卻還殘存一絲隱憂。 皇帝要引誘蒙古鐵騎來犯雁北,扎下了口袋陣。他本想親自指揮這場曠世難遇的聚殲大戰(zhàn),可皇帝卻突然調(diào)他來真定,將整場戰(zhàn)役的指揮權(quán)交給了韓世忠。 韓良臣經(jīng)過數(shù)戰(zhàn),已經(jīng)展現(xiàn)出不俗的軍事才能,但在宗澤眼里,還是太年輕了些。 韓世忠能壓得住西軍悍卒,完成皇帝的苦心謀劃么? 他卻不知,此一戰(zhàn),是王霖刻意提升韓世忠在西軍中威望的一戰(zhàn)。 畢竟,與劉延慶父子、張俊相比,韓世忠被王霖一路薦拔至今,也是皇帝心腹之一。 西軍掌控在韓世忠手里,王霖才能放心。 見皇帝久久凝望著遙遠的北方,宗澤知道那不是金國的上京,而是蒙古人的漠北王庭,不兒罕山。 宗澤心中凝重,忍不住就開口低道:“陛下,目前我大燕金人為大敵,以光復(fù)燕云為目標,若是再與蒙古人開戰(zhàn),老臣心中始終憂心忡忡……” 王霖嘆了口氣道:“宗相,漠北胡患自秦漢時就為中原心頭大患,歷經(jīng)千年而不絕。胡人亡我之心不死,其實與金人并無二致。 目下,我大燕與金人維持著相對平靜的戰(zhàn)略平衡,金人不會再輕啟戰(zhàn)端。趁此良機,我大燕也只能以戰(zhàn)養(yǎng)戰(zhàn),一來滅蒙古士氣,揚我大燕國威,二來……朕謀求的是蒙古良馬!” “漠北胡人,遲早要解決。與其等其統(tǒng)一各部,發(fā)展壯大,不如朕主動出擊,為日后封狼居胥,打下堅實基礎(chǔ)!今后,縱然朕無力定鼎漠北,也會為后世子孫開一片新天! 所以,此戰(zhàn),必勝!敗不得!” 王霖目光炯炯,威勢四射。 宗澤率眾臣躬身施禮,再無多言。 皇帝這是已經(jīng)下定了決心,要為后世開太平!絕后患! 這便是千古圣君的偉大氣魄了! “小乙,命人取筆墨紙硯來!” 第489章 封狼居胥,有朕,亦有諸位! 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 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近萬。 太行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 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王霖當眾在真定城樓上洋洋灑灑,一闕清平樂問世。 皇帝最近詩興大發(fā),經(jīng)常會有佳作問世,所以身邊早就伺候著記錄起居注的近臣和謄抄皇帝詩詞的翰林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