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荀彧卻一點(diǎn)也不失望。 相反,他非常激動,甚至是狂喜。 天子雖說不敢奢望大同,但他并非不愿,而是擔(dān)心自己不能。 作為一個少年天子,剛剛大破李傕,親手砍下李傕首級的少年天子,如此謙虛謹(jǐn)慎,試問天有幾人能及? 若是袁紹立下如此大功,他會這么謙虛嗎? 若是曹cao立下如此大功,他大概會賦詩一首,豪氣干云吧。 這不是英主,誰是英主? 這不是圣王,誰是圣王? 如果這樣的英主、圣王還不能成就王道,那王道還有成就的可能嗎? 荀彧心中涌起一股沖動,躬身一拜。 “陛下,臣不才,愿為陛下驅(qū)使,共成大同?!?/br> 劉協(xié)笑了,將手中的長刀遞給王越,跨過地上那條線,雙手輕扶荀彧。 “荀君若肯相佐,大同未必能至,太平卻必可期。只是論道容易,行道艱難,還望荀君能與我披荊斬棘,一路同行?!?/br> 第二百零三章 雛鳳清聲 吃完早餐,荀彧起程,趕往安邑城。 荀攸將他送到營外的官道邊。 “有話就說吧?!避鲝狭塑嚕砗靡路??!霸俨徽f,我可就走了?!?/br> 荀攸輕聲嘆息。“叔父,你不覺得天子手段高明嗎?” “你覺得我被他騙了?” “你得到想到的答案了嗎?你確定他是你希望輔佐的明君?” 荀彧曲指輕叩車軾,思索片刻?!肮_(dá),何伯求為何而死?” 荀攸目光微閃。“憂憤而死。” 荀彧搖搖頭。“憂憤只是其表,絕望方是其心。弱冠以來,他就無心仕途,四處奔走,所為者何?不過是君子執(zhí)政,上輔明君,下安黎民。袁紹身負(fù)四世三公之望,又兼有黨人遺澤,本是執(zhí)政的不二之選??墒敲鎸Χ?,袁紹卻一走了之?!?/br> 荀攸張了張嘴,話到唇邊,化作一聲嘆息。 他與何颙最為親近,亦師亦友,對何颙最后的心態(tài)最為清楚不過。 何颙的絕望,并非始于入獄,而是袁紹逃離洛陽之時。 “黨人汲汲以求的,是改朝換代嗎?”荀彧轉(zhuǎn)過頭,打量著荀攸。“黨人追求的是王道,是君臣相安,是天下大同。愿行此道者,皆是同道。不行此道者,便是儒門之?dāng)?,我輩之仇,人人得而誅之?!?/br> 荀彧深吸一口氣,又緩緩?fù)鲁觥!安还芩帐裁矗膊还芩钦l?!?/br> 荀攸垂下了頭,拱手施禮?!凹热皇甯感囊庖讯ǎ俏揖筒毁樠粤?。只是河?xùn)|形勢復(fù)雜,趙公多病,你要注意休息,不可太過勞累。” 荀彧瞅瞅荀攸,忍俊不禁?!靶辛?,我會小心的。倒是你,兵兇戰(zhàn)危,切不要大意?!?/br> 荀攸揚(yáng)揚(yáng)眉?!斑@點(diǎn)我倒是不擔(dān)心。天子治軍頗有章法,用兵又謹(jǐn)慎,我只是擔(dān)心他好戰(zhàn)。立足未穩(wěn),便有意驅(qū)逐匈奴。將來國力強(qiáng)盛,豈不是要學(xué)秦皇漢武,開拓四夷。如此,何來太平可言?” 荀彧贊同荀攸的看法?!肮_(dá),此正是你我用力之地。勉之,三十年后,且看大同?!?/br> 荀攸挑眉欲語,隨即又笑道:“但愿如此。” —— 荀彧趕到安邑城中,進(jìn)入太守府的時候,趙溫正大發(fā)雷霆。 太守府的掾?qū)僭陔A下站著,一個個拱著手,垂著頭,如泥雕木偶,一聲不吭。 三個人被扒了下裳,趴在一旁,正在施行杖責(zé),臀背已經(jīng)見了血。 他們卻咬著牙,一聲不吭。 見荀彧進(jìn)來,趙溫擺擺手,示意荀彧上前。 “文若,你來得正好。”趙溫氣喘如牛。“我都快被這些蠢材氣死了?!?/br> 荀彧拱手道:“趙公暫歇雷霆之怒,莫要?dú)鈮牧松眢w?!?/br> “與其整天面對這些蠢材,不如氣死,一了百了?!壁w溫大聲說道:“詔書說得明白,要在兩天將詔書傳各縣、鄉(xiāng)亭。兩天過去了,一點(diǎn)動靜也沒有。怠慢至此,他們心里還有朝廷嗎?” 荀彧轉(zhuǎn)身看看階下的掾吏,頗有些意外?!笆翘熳蛹为勞w青父子,勸百姓捐助的詔書?” “你也知道?” 荀彧點(diǎn)點(diǎn)頭。 他聽荀攸說過這道詔書,當(dāng)時便覺得執(zhí)行起來不太樂觀。 如今看來,果然不出所料。 但這不是太守府的掾吏不配合——事實(shí)上,他們不配合是意料之中的事——而是趙溫沒有足夠的行政經(jīng)驗(yàn),低估了這些掾史的膽量。 趙溫為人慷慨,意氣甚壯,以公卿子弟入仕,仕途一帆風(fēng)順,卻沒有足夠的郡縣施政經(jīng)驗(yàn),不清楚郡縣的掾吏有什么樣的手段對付上官。 太守也好,縣令長也罷,如果得不到本地掾吏的配合,所謂命令和詔書的待遇一樣,只能掛在墻上,根本不可能貫徹施行。 荀彧雖然也沒做過太守、縣令長,但他曾被潁川太守——南陽人陰修辟為主簿,在郡中為吏,深知其中門徑。 他敢于接受天子的挑戰(zhàn),來協(xié)助趙溫,代理河?xùn)|太守,也正是因?yàn)橛羞@樣的履歷。 “趙公,我有一策,或能施行?!?/br> “說來聽聽?!?/br> “故太守王文都(王邑)身體有恙,歸鄉(xiāng)養(yǎng)病,路途遙遠(yuǎn),路上不免需要人照顧。這些人中想必有他辟除的故吏,一日為君臣,便有君臣之義。不如讓他們送王文都回鄉(xiāng)吧,全其忠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