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4章
“臣昨日聽周瑜說起漠北之行,得知有商朝遺民在漠北極遠之處,可能藏有連山、歸藏之類的墳典。臣以為,可派孔融隨使者北行,研究其語言、典籍,取回遺珠?!兑住纺肆?jīng)之首,三易更是三代之象征,若能取回連山、歸藏,則不僅《易》可完璧,亦是大漢王道必興之征兆。” 劉協(xié)聽得有點懵,好一會兒才反應過來,隨即又意識到周瑜在搞什么花樣。 不得不說,這一招請君入甕玩得很高明,用一個可信度存疑的會議為誘餌,直接釣上了孔融。 他只是有些奇怪,張昭難道不知道那些事嗎? 他也不想想,他從渤海趕到趙國就累得不行,孔融快六十歲的人了,跑到幾千里以外的極寒之地找什么商朝遺民,是不是有些太夸張。 “你確定孔融愿往?漠北可不是中原,一年有半年是冬天,冰雪覆蓋,物資又奇缺。年輕人或許能支撐得住,他一個年近花甲的書生……” 張昭一聽“書生”二字就覺得刺耳,忍不住說道:“陛下,孔融雖是書生,胸中卻有浩然之氣,放眼天下,哪里去不得?” 劉協(xié)被張昭噎了一句,也覺得無趣,索性點頭答應。 “就依你?!?/br> 第九百九十九章 難兄難弟 張昭強烈要求劉協(xié)安排孔融去漠北。 態(tài)度之堅決,讓劉協(xié)無法拒絕,只好勉為其難的答應了。 說完孔融的事,張昭開始匯報渤海這一年的發(fā)展情況。 總體而言,就八個字:開局艱難,前途無量。 所謂的開局困難,主要是指人口損失太大。具體而言,就是百姓遷出的太多,遷入的太少,不足以補償戶口的損失。 如今渤海可謂是地廣人稀,戶口只有全盛時的十分之一。 說到這些時,張昭有些心虛。 戶口損失如此之大,根本原因之一就是他不僅不肯推進度田,反而將之前已經(jīng)完成的度田又恢復了。大量百姓剛得到了土地,辛辛苦苦進行了耕種,卻又被一紙命令收回,很多人對此怨言極大,一怒之下遷出了渤海。 渤海因此遭受的戶口損失遠超戰(zhàn)爭。 說得難聽點,他心中的德政,在那些遷出的百姓眼中就是不折不扣的惡政。這些人大多分散在周邊的甘陵、河間、平原,對他的名聲造成了難以低估的影響,也讓他承擔了巨大的壓力。 但張昭覺得,困難只是一時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德政的益處會慢慢體現(xiàn),世人會知道他的良苦用心,還他一個公道。 夫子曾說過,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普通百姓見識短淺,不理解他的用心,只由時間來證明。 劉協(xié)聽完,默默點頭?!皯艨诓蛔愕膯栴},你打算如何解決?” “請陛下放心,如今遷入渤海的人越來越多,其中不少還是中原人。臣估計開春之后會有更多,春耕之前,渤海的戶口可以再增加五成?!?/br> 劉協(xié)點點頭,費了好大力氣才忍住笑。 “當真如此?” “臣不敢欺君?!睆堈褔烂C地說道:“臣起程之前,累計將遷入的就有近千戶,約有一萬口?!?/br> 劉協(xié)滿意地點點頭。 他滿意的不是渤海的吸引力,而是韓遂移鎮(zhèn)中原的威懾力。 中原大族應該是感受到了壓力,擔心郡縣會強制度田,所以提前遷出,去他們的樂土——渤海。 這樣的人越多,將來中原度田的阻力就越小,閑置的土地也會讓更多的百姓能夠得到足夠的耕地。 這才是他派韓遂進駐中原,監(jiān)領兗豫二州的根本目的。 既然開了渤海這個口子,就要充分利用,將那些心存僥幸的人都趕到渤海去,加快中原度田的步伐。 與羅馬的接觸比他預期的更早,他必須加快速度,做好與羅馬爭鋒的準備。 因此,他對張昭的心虛視而不見,反而安慰了幾句,表示張昭需要的話,他可以幫忙。 比如安排一部分黑山軍或者青徐黃巾殘部進入渤海。 黑山軍正打算全部出山,而青徐黃巾殘部也有投降的打算。天下將定,沒有人再愿意在山里苦熬。 張昭嚇了一跳,委婉的拒絕了。 有戶口固然是好事,但黃巾殘部太難管了,還是離他們遠一點。 劉協(xié)也沒有堅持,與張昭交換意見后,就讓他告退了。 具體的事,司徒府會去問責,不需要他和張昭計較。 —— 九月中,貴人馬云祿臨盆,生下一子,重十四斤六兩(1漢斤=250克)。 得益于馬云祿強悍地的體格,以及堅持不懈的適當運用,生產(chǎn)非常順利。從胎動到結束,也就是半個時辰。 嚴陣以待的太醫(yī)們長出一口氣。 上次皇后難產(chǎn)給他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心理陰影。馬云祿雖然不是皇后,但她在天子心中的地位絲毫不弱于皇后,他們不敢有絲毫懈怠。 馬云祿的順產(chǎn)也證明了適當運動的好處,從側(cè)面說明皇后伏壽難產(chǎn)和她平時運動太少有很大關系。 為了證明這個觀點,華佗還寫了一篇文章,統(tǒng)計了近千名婦女生產(chǎn)的情況調(diào)查,證明適當運動對生產(chǎn)的意義,發(fā)表在邸報上。 調(diào)查結果表明,懷孕期間有適量活動的婦女難產(chǎn)的概率要比養(yǎng)尊處優(yōu)的婦女低將近一半。 當然,活動也不能太劇烈,否則流產(chǎn)的機率將大幅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