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關于文字的討論!
“成祖文皇帝時候,翰林院學士-沈度的書法,秀潤華美、正雅圓潤,被文皇帝授予‘我朝羲之’的稱號,后士子爭相效仿,逐漸成為了標準書體,稱之為館閣體,或者臺閣體! 大明朝,上到內閣、六部、都察院、大理寺,下到各省、州、府、縣的所有公文,一律要用館閣體來書寫。 縣試、府試、鄉(xiāng)試、會試、殿試的考卷,也要用館閣體來書寫,若是書法一項不合格,縱然文章寫的天花亂墜、地涌金蓮,也不會被錄取的!” …… 小樓中,李巖一邊講解著,一邊手持狼毫筆,刷刷點點,很快寫出了一篇《千字文》。 《千字文》屬于啟蒙性讀物之一,語句平白,合轍押韻,背誦起來非常容易,可是寫起來并不容易,因為里面的一千個字,沒有一個是重復的! 換而言之,一個能默寫《千字文》的人,也就算是個識字人了,基本的文字交流絕無問題。 再看李巖寫出的字,規(guī)劃整齊,筆畫優(yōu)美,真猶如行云流水一般,看著就那么的舒服! 另一邊,薛羽也在寫字,卻是東倒西歪、大小不一,就像剛剛啟蒙的五歲小兒寫出的字一般,那是相當?shù)碾y看?。?/br> 小小一根毛筆,就像有千斤重量,只寫了一小會兒,就累的手腕酸痛了,臉上也冒出了汗水! 沒辦法,后世人寫字,大都是用鉛筆、圓珠筆,或者鋼筆,練毛筆字的人少之又少了,偶爾有幾個練的,也是當做興趣愛好,無法用于工作當中! 薛羽長這么大,還是第一次寫毛筆字,不出丑才怪呢! “羽哥,你這個字寫的,真是……嘔!嘔!” 看著薛羽寫出的字,李巖的小臉瞬間變成了豬肝色,胸口幾個起伏,差一點把牛奶吐了出來。 連忙用力拍打,這才強行壓下去,真是被惡心到了! 幾天交往下來,薛羽給他的感覺是,滿腹經(jīng)綸、談吐不俗,應該受過高深的教育才對,為何寫出的字這么難看呢? 難道說,他以前的授業(yè)恩師,只是教他讀書了,卻沒有教他寫字嗎? “巖弟莫怪,我出身貧寒,根本沒法進私塾讀書,只能偷偷的坐在外面,聽里面的老儒講課,肚子里這點學問嗎,大都是偷學來的! 也沒錢買筆墨紙硯,只能拿著樹枝、石子在地上寫字,這毛筆還是第一次拿呢!” 說話間,薛羽拿起一枚石墨當鉛筆用,在宣紙上寫了幾個字,果然結體嚴整、古樸厚實,與之前的字有天壤之別! 沒辦法,身為穿越者的事情,不能跟任何人講,只能找個借口遮掩了。 “原來如此,羽哥身處逆境之中,猶不失向學之心,竟能坐在私塾外面,學來了滿腹經(jīng)綸,悟性之高、毅力之堅,小弟佩服至極!” 李巖不明真相,立刻被感動壞了,躬身行了一禮,再不敢笑話薛羽寫的字難看了。 同時暗暗想著,如果自己處于那樣的環(huán)境中,能否靠著偷聽、偷看,學來滿腹經(jīng)綸呢? 答案是否定的。 如此一來,對薛羽更加佩服了,簡直成了人生偶像! “這些個字啊,筆畫繁多,結構復雜,實在是太難寫了,如果有一天,我大權在握的話,非把這種復雜的文字廢除掉,換成另一種結構簡單,好記好寫的文字不可!” 要想在這個空間生存,就必須學會使用毛筆、寫繁體字,因此薛羽堅持練習著,相信自己一定可以練出一手漂亮的書法! 不過嗎,繁體字太難書寫了,不禁讓他想起了,原來空間學的簡體字,不經(jīng)意的感嘆了幾句! 說著無心,聽著有意,李巖不禁臉色大變,頻頻的搖著頭:“羽哥此言差矣,文字者,先賢所造,祖宗所傳,我華夏千古文明皆蘊含在這字里行間,又豈能隨便的更改呢!” …… “文字為何不能改呢,三代以前,古人在動物骨骼、以及龜甲上刻字,可以稱之為甲骨文! 商、周時期,在青銅器皿上鑄字,可稱之為銘文! 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諸侯國因不相統(tǒng)一,而形成‘言語異聲,文字異形’的情況,秦國用大篆,六國亦各有文字! 甲骨文、銘文、大篆、小篆……皆是我華夏文字,可其書寫方式,卻有著天壤之別,字數(shù)從少到多,結構卻從繁到簡,這不就是更改祖先文字嗎? 若是祖先因循守舊,文字一成不變的話,巖弟就不是手持毛筆寫字,而是拿著一把小刀,在烏龜殼上刻字了,刻的還是鬼畫符一般! 因此上,文字不是一成不變的,只要易記易寫,有利于開啟民智,傳播我華夏文明,改一改,又有何妨呢?” 薛羽寫毛筆字不行,可說起文字的歷史來,那就口若懸河、滔滔不絕了。 這些知識點對后世人來說,可能不算什么,可對于李巖來說,卻無異于一場精神大地震! 震的他目瞪口呆,腦海中一片空白,而后又生出許多疑問:“請問羽哥,既然文字一直在簡化,為何秦朝以后的文字,卻沒有太大的變化了呢?簡化文字,有利于天下蒼生,為何秦漢、隋唐、宋元以來,沒有那位大儒賢士,對文字進行簡化呢?” “這個問題嗎,就比較復雜了,不是三言兩語能說清楚的,咳咳……說了半天,真有點口渴了!” “羽哥,稍等,我這就去泡茶!” 為了滿足求知欲,李巖立刻行動起來,點燃了紅泥小火爐,燒水、沏茶,還親自給端了過來,殷勤的不得了呢! 薛羽連喝了三杯,這才慢慢的講述起了,文字簡化的歷史,以及中間出現(xiàn)的問題…… 夏、商、周時期,實行的是分封制度,在中華大地上有無數(shù)的大小諸侯國,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習俗、文化,以及屬于自己的文字! 那個時候,同一個字,可能有幾十種、甚至上百種不同寫法,彼此又互不相認,交流起來非常困難。 不過嗎,有一弊,必有一利! 文字的寫法繁多,其變化的空間也大,同樣一個字,由不同的人書寫,可能多寫兩筆,也可能少寫兩筆,進而衍生出一種新的寫法! 反正文字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誰也不能說,新出現(xiàn)的寫法就是錯的,只能說又多了一種寫法! 人都是有惰性的,一個字能少寫兩筆,就決不會多寫兩筆,因此隨著寫法不斷變化,文字結構也在逐漸的簡化,認識、書寫起來也就更容易了。 之后始皇帝橫空出世,兵吞六國,統(tǒng)一天下,進而統(tǒng)一了度量衡、統(tǒng)一了文字! 從此以后,全國各地的百姓們,固然生活習俗,說話口音有異,卻使用著同一種文字,交流起來毫無問題,國家隨之凝聚成一個整體,想分也分不開了! 始皇帝統(tǒng)一文字,固然是功德無量的事情,可是有一利者,也必有一弊,文字有了統(tǒng)一標準,其變化性也就減小了。 比如一個‘馬’字,爺爺寫是十筆,兒子寫是十筆,小孫子寫肯定還是十筆! 如果小孫子突發(fā)奇想,把‘馬’字少寫了兩筆,那就是錯別字了,就會受到父親、爺爺?shù)膰绤柤m正,沒準還會打幾下屁股,而后乖乖的恢復十筆的寫法! 如此一來,文字結構難有變化,簡化起來就更難了。 話又說回來了,文字簡化是文明發(fā)展的必然趨勢,雖然放滿了速度,卻并沒有停下來! 秦漢以后,人們?yōu)榱藭鴮懛奖?,還是自然而然的簡化著一些文字,被稱之為‘俗體字!’ 比如六朝時期一些碑刻中,就出現(xiàn)了不少俗體字,隋唐時期就更多了,以至于影響到著名的書法家,如歐陽詢、顏真卿的書法作品里,就有很多俗體字! 由此可見,文字一直在簡化著,只是速度非常緩慢,而遇到最大阻力呢,不是不識字的人,偏偏就是那些讀書人! 道理也很簡單,幾千年以來,文字一直掌握在少數(shù)讀書人手里,而讀書人的社會地位非常高,可以通過科舉入仕,成為國家的統(tǒng)治者! 而大多數(shù)讀書人,是不希望同類的數(shù)量增加,只會盼著減少! 因為數(shù)量越少,科舉競爭越小,自己當大官的機會就越大! 如果讀書人多了,科舉競爭變得激烈,自己恐怕一輩子難有出頭之日了。 這種情況下,如果有一個人提出,全面的簡化文字,降低學習難度,進而增加讀書人的數(shù)量! 這個人,肯定會受到大多數(shù)讀書人的反對,沒有了讀書人的支持,文字又如何全面簡化呢? 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兩千年時間中,雖然出現(xiàn)了篆書、隸書、行書、楷書、草書,但這只是書法的變化,而不是文字的變化! 因此上,秦朝的‘馬’字十筆,明朝的‘馬’字還是十筆,沒有任何的簡化! …… “聽兄一席話,勝多十年書,小弟真是受教了,如果有朝一日,羽哥手握天下大權,推行簡化文字的話,小弟愿助一臂之力,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李巖是個有大智慧的人,很快弄明白了其中關系,又低頭沉思片刻之后,立下了一個宏愿! “好,咱們擊掌為誓,一起努力,造福蒼生!” “啪!啪!啪!” “哈哈!” 三擊掌之后,薛羽、李巖對視一眼,都仰頭大笑起來,人生路上多一個同伴,堪稱快意之事??! …… “羽哥,小樓三層,收藏了很多奇石,小弟帶你參觀、講解一番如何?” “給我講解奇石,好??!” 在書法見解上,李巖又遜色了一籌,但他不是輕易認輸?shù)娜?,又領著薛羽上了三樓,想在自己最擅長的奇石收藏上,找回一些面子來! 可惜的是,等待著他的,又是一次狠狠的蹂躪,在石頭上面的造詣,當今天下,薛羽自認第二,恐怕就沒人敢認第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