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河南之害,首在藩王!
李家商隊又往前走了幾十里路,眼看著天色漸漸暗下來了,于是在一片樹林旁停下,把所有車輛圍成一個大圓圈,作為今晚的宿營地,而后砍柴汲水、埋鍋造飯! 同時派出幾名家丁,到附近查看一下,是否有什么危險! 大災(zāi)之年,盜賊多如牛毛,小心一點總是沒錯的。 飯菜很快弄好了,薛羽、李巖與家丁們一起席地而坐,享用同樣的食物,絲毫沒有搞特殊化! 正吃的歡實呢,項管事突然走了過來,神色略微有點不自然。 “兩位公子,負(fù)責(zé)巡邏的人回來說,樹林里面藏著不少人!” “哦,是什么人?” “不太清楚,鬼鬼祟祟的,恐怕是沖著咱們的糧食來的!” …… 商隊一路走過來,途中也遇到過幾次小毛賊,都是想偷搶糧食的,不過李家商隊人數(shù)眾多,又帶著防身的武器呢,很容易就給打發(fā)掉了。 如今又有一伙人,大晚上的躲在樹林中,行蹤還鬼鬼祟祟的,十之八九也不是善類! “羽哥,你我兩路包抄過去,將賊人一網(wǎng)打盡如何?” “也好,先下手為強,不過要摸清對方的底細,千萬不要錯傷了無辜,營地里也要留下人,提防賊人的調(diào)虎離山之計!” “好,就這么辦!” 或許是經(jīng)常偷看《水滸傳》的緣故,李巖外表斯文有禮,骨子里卻喜歡打打殺殺,聽說附近有賊人埋伏,不禁喜上眉梢,還把腰間青鋒劍拔了出來。 薛羽就沉穩(wěn)的多了,想的也更加周全,不過真要動起手來,他卻是最嗜血的一個! 接下來,把人手分成了三股,項管事帶著一股人,負(fù)責(zé)留守營地,保護車上的糧食! 薛羽、李巖各帶一股人,手持著刀槍棍棒,悄悄的向樹林深處合圍了過去,那里有火光閃爍,賊人們也在埋鍋造飯,而且周圍未設(shè)崗哨! 看來是一群沒經(jīng)驗的小毛賊,應(yīng)該不難對付的,趁其不備,出其不意,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然后生擒活捉,送到官府治罪! ………… “沖啊,生擒賊人,不要放跑了一個!” “山賊來人,嗚嗚!” “慢動手,到底誰是賊???” 眾人沖到了近前,才發(fā)現(xiàn)鬧了一個大烏龍,原來躲在樹林深處的,根本不是什么賊人,而是一伙子災(zāi)民! 大約有百余人,男女老幼皆有,一個個衣衫襤褸、瘦骨嶙峋的,正在生火煮飯,再往他們的鍋里看,一點正經(jīng)糧食也沒有,都是野果、野菜、草根之類的。 突然沖出來這么多人,還都拿著刀槍棍棒,可把災(zāi)民們給嚇壞了,還以為遇到了山賊呢,大人們嚇的瑟瑟發(fā)抖,小孩子們哇哇大哭! “兩位大王,我們都是災(zāi)民,身上一點值錢的東西也沒有了,實在沒法孝敬你們! 你們要想殺人出氣,就請殺了小老兒吧,還請放過無辜的婦孺,求求你們了,求求你們了!” …… 一名須發(fā)皆白的老者走了出來,跪在地上,一邊苦苦哀求,一邊不斷磕頭,腦門都給磕破了。 薛羽、李巖等人很尷尬,本是來捉拿山賊的,結(jié)果被當(dāng)成了山賊,這叫什么事啊? 幸好比較謹(jǐn)慎,沒有上來就一通亂打,否則傷了這些人,那就錯上加錯了! “老丈請起來,不要害怕,我們不是山賊,是過路的客商,這都是一場誤會!” “你們真不是山賊?” “真的不是!” 李巖的小模樣俊美,親和力比較強,由他出面解釋了一番,總算把事情說清楚了,又見災(zāi)民們太可憐了,樹林深處也不安全,于是請他們一起回到營地,下令重新造飯! “來人啊,多蒸一些米飯,讓他們?nèi)汲燥柫?!?/br> “慢著,不要蒸米飯,熬上幾鍋稀粥給他們喝,每人最多喝兩碗,千萬不要給多了!” “羽哥?” “這些人餓的太狠了,不能吃太多東西,否則撐壞了腸胃,會鬧出人命的!” “還是羽哥想的周到,你們還不快去做飯!” “是,公子!” 車上有的是糧食,家丁們一起動手,汲水淘米、砍樹劈柴,架上大號的鐵鍋,很快升起了十幾道炊煙…… 稀粥熬好之后,依次分給災(zāi)民們,就像薛羽之前吩咐的,大人兩碗,孩子一碗,先讓他們潤一潤腸胃,以免撐壞了身體! 等災(zāi)民們喝過粥,略微恢復(fù)了幾分元氣,薛羽、李巖這才二次上前,與為首的白發(fā)老者交談起來。 “老人家,你們是那里人啊,為何流落至此?” …… “回兩位公子爺?shù)脑?,我們是河南?鞏縣-劉家莊人氏,小老兒劉有田,是莊子里的莊頭! 今年開春以來,老天爺一滴雨水也沒給,地里的莊稼顆粒無收,實在交不上稅賦了,這才拖兒帶女,背井離鄉(xiāng),想要到外省去求一條生路! 出來沒幾天,干糧就吃光了,靠著沿街乞討,挖草根、扒樹皮一路堅持走過來,今天實在走不動了,要不是碰到兩位好心的公子,大家伙恐怕就要餓死在樹林里了!” 劉老漢很是健談,也頗懂一些禮數(shù),顯然是見過世面的人! 可一番對話下來,反而讓李巖更加的糊涂了。 “交不上賦稅了,朝廷不是下了旨意,減免河南百姓一年的賦稅嗎?” “唉,朝廷的賦稅是免了,可是福王府的田租沒有免啊!” “你們是?” “沒錯,我們都是福王府的佃戶!” 福王就藩之時,萬歷皇帝賜給了兩萬傾的莊田。 但是福王并不滿足,又通過各種手段,不斷兼并窮苦百姓的土地,短短幾年時間,其莊田數(shù)量就翻了好幾倍。 不客氣的說,河南一個府的田地,差不多都歸福王所有了,生活在上面的百姓,自然就變成福王府的佃戶了。 之前說了,為了賑災(zāi),朝廷下令,減免了河南省一年的賦稅! 可這道命令,對于福王的莊田是無效的,佃戶們該上交的田租,一點也不能少,遇到了王府里納妃、生子、過壽之類的喜事,還得額外有一份孝敬才行! “小老兒居住的村莊,就是福王的私人莊園,有土地兩千多畝,桑樹四千多株,還有一大片山地! 每年上交的田租銀,比朝廷規(guī)定的賦稅高出兩倍有余,還要上交絲綢、牲畜、水果、木炭、蔬菜……各種各樣的土特產(chǎn)! 要是風(fēng)調(diào)雨順的年份,全莊上下起早摸黑、辛苦勞作,還能勉強的把這些東西交上去! 可是今年,王府里面喜事不斷,王爺一連納了三位側(cè)妃,還生了兩個兒子,各種孝敬幾倍的增加啊,偏偏又遇到了旱災(zāi),糧食顆粒無收,樹木旱死無數(shù),莊子里就是砸鍋賣鐵,也湊不齊今年的田租了! 福王府的管事帶人強行逼繳,結(jié)果逼死了十幾條人命,大家伙實在沒法活了,這才出來逃難啊!” 說話間,劉老漢解開衣衫,只見身上遍布鞭痕,都是福王府的惡奴們鞭打的,下手相當(dāng)之重! 原因也很簡單,劉家莊上交的田租,其實只有一部分入王府的庫房,另一部分則由負(fù)責(zé)收租的大小管事以及惡奴們瓜分了。 層層克扣,欺上瞞下,這是千年不變的規(guī)矩! 劉家莊交不上田租,管事、惡奴們也就沒了進項,自然是要下死手了。 “該死的,從上到下,統(tǒng)統(tǒng)都是該死的,大明二百多年的基業(yè)……爛掉了! 再這樣下去,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了!” 聽完講述之后,李巖小臉氣的通紅,牙齒咬的咯咯作響,現(xiàn)在他徹底明白了,薛羽路上講的那些事情。 一個福王,就把這么多百姓折騰的家破人亡了,而在河南地面上,可不止一位藩王?。?/br> 周王一系,朱元璋第五子朱橚的后代,就藩于河南開封府! 唐王一系,朱元璋第二十三子朱桱的后代,就藩于河南南陽府! 趙王一系,明成祖朱棣的第三子朱高燧的后代,就藩于河南彰德府! 鄭王一系,明仁宗朱高熾第二子朱瞻埈的后妃,就藩于河南懷慶府! 崇王一系,是明英宗朱祁鎮(zhèn)的第六子朱見澤,就藩王于河南汝寧府! 徽王一系,是明穆宗朱載垕第四子朱翊镠的后代,就藩于河南鈞州府! 潞王一系,是明穆宗朱載垕第四子朱翊镠的后代,就藩于河南衛(wèi)輝府! 加上福王在內(nèi),整整八位藩王,他們的私人莊田數(shù)量,占據(jù)了河南省田畝數(shù)的十之七八! 藩王們的莊田不減免賦稅,那么朝廷減免賦稅的命令,就等于是一紙空文了,百姓們依舊身處水深火熱之中,不出來逃難才怪呢! 河南之害,首在藩王! …… “羽哥,咱們該做點事情了!” “是啊,該做點事情了!” 吃完飯后,人們都去休息了,李巖、薛羽卻是輾轉(zhuǎn)反側(cè),難以入睡,都在想著心事! 一個想的是,如何才能拯救河南的百姓們? 另一個想的是,如何才能拯救全天下的百姓們? …… 第二天早晨,隊伍繼續(xù)西行,災(zāi)民們繼續(xù)東逃,雙方就要告辭了。 “項護院,分出五車糧食來,送給劉老漢一行人,當(dāng)做路上的口糧!” “啊,公子,這些糧食是要運到洛陽出售的!” “聽我的,分出五車來!” “這個嘛……” 李巖仗義疏財,要送糧食給災(zāi)民們,項護院與家丁們卻猶猶豫豫,誰也不愿動手。 大災(zāi)之年,米貴如珠,這五車糧食運到洛陽,起碼能賣幾百兩銀子呢,這可不是一個小數(shù)目,豈能輕易的送出去呢? 雖說命令是李巖下的,可這位小公子才十四歲,恐怕做不了這個主吧? 事后李老爺若是責(zé)怪,還不是護院、家丁們的倒霉,故而沒人敢執(zhí)行命令! 李巖身為公子,又不能親自去趕車、搬糧食,那也太有失體統(tǒng)了! 眼看事情僵持住了,一旁的薛羽發(fā)話了:“不必?fù)?dān)憂,分出五車糧食就是了,若是李老爺追問起來,一切責(zé)任由我承擔(dān)!” “是,薛公子!” 薛羽是李家的大恩人,李精白按照約定好的,要將一半家產(chǎn)相贈! 雖然薛羽推辭不受,可李精白還是命令老管家,把家產(chǎn)一分為二,立下了薛、李兩本賬冊,這件事項護衛(wèi)也是知道的。 如此算來,薛羽也是半個主人呢,分出五車糧食自不是問題了,項護院帶領(lǐng)家丁們遵命行事了。 劉老漢等人感激不盡,又跪在地上一陣叩謝,這才趕著糧車上路了,頻頻回首,熱淚盈眶! 而有了這次經(jīng)歷之后,施舍的事情就一發(fā)不可收拾了…… 第二天,李巖又施舍出去五車糧食! 第三天,十車! 第四天,二十車! 第五天,四十車! 第六天,隊伍來到了嵩山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