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節(jié)
吳襄又問:“敵軍數(shù)萬,而你只有數(shù)十騎,為何敢以卵擊石?” 吳三桂說:“是因為勇氣。”接著便把他當年用火燒散斗毆的兩頭牛的故事說出來了。 吳襄認真地聽著。 六、祖大壽被迫舉城投降,吳三桂守寧遠一片孤城 皇太極稱帝前后,數(shù)次入關侵擾,掠奪大批人畜財物,卻不敢立足于內(nèi)地,除了清兵所到之處受到明朝百姓的紛紛反抗外,其主要原因是明軍仍然控制著山海關以及關外錦州之地。山海關是屏蔽北京的要塞,而錦州乃是山海關的門戶。 為徹底摧垮明朝政府,皇太極打算拔除錦州這個釘子。一六四零年,清兵攻打錦州,錦州明軍守將是祖大壽,祖大壽率軍極力抵抗,殺死清軍將領數(shù)人,殲滅清軍半數(shù)。一六四一年一月,皇太極又派努爾哈赤之子多爾袞率兵攻打錦州,又失敗。 皇太極大為震怒,決心不惜一切代價攻克錦州。一六四一年四月又派鄭親王濟爾哈朗,武英郡王阿濟格,貝勒多鐸等往代多爾袞圍攻錦州。他們帶來了大批八旗兵和許多門攻城的大炮。他們用大炮猛烈攻擊錦州,錦州因此變得搖搖欲墜。 祖大壽立即向明朝政府告急。明朝政府極為驚慌,最后派洪承疇率領八總兵步騎十三萬救援錦州。洪承疇為人謹慎。因此他步步為營以守為戰(zhàn),不敢冒進,只在錦州城南十八里的松山西北立營。崇禎皇帝見洪承疇遲遲沒有動作,又下密詔,命洪承疇速戰(zhàn)前進,以解錦州之圍。洪承疇不得不有所動作,便把糧草囤在錦州西南三十里的杏山和塔山的筆架山,然后自己率六萬人開路先進,余軍繼之,騎兵環(huán)松山三面,步兵駐城北乳峰山。 皇太極見形勢對己方極為不利,便親率大軍于九月十九日離開沈陽,二十三日到達錦州前線。皇太極根據(jù)先鋒所探消息,當機立斷決定把自己所有的兵力用來打擊明朝援軍。因為錦州當時依然被自己的軍隊圍著,只要自己能夠切斷明軍的援軍,錦州將不攻自破。于是,皇太極陳兵于松山和杏山之間,首先切斷明軍糧道,擊敗塔山護糧明軍,奪得明軍筆架山的糧草。 吳三桂當時率部駐扎在乳峰山,見明軍糧草被皇太極所奪,真是心急火燎。明軍將士更是人心惶惶。吳三桂進退維谷不知所措,進攻清兵吧,此時人心不穩(wěn),軍心不齊。況且自己并非大軍統(tǒng)帥,一切行動得聽洪承疇的。撤退吧更糟,士氣低落的明軍將會潰不成軍! 吳三桂已經(jīng)意識到這場戰(zhàn)斗所帶來的后果,便急招楊天、陳三強等人來商量。為了慎重起見,吳三桂并沒有將自己的兵士傾巢而出,而大部分兵士仍然駐扎在寧遠。 吳三桂問楊天怎么辦?楊天說現(xiàn)在我軍軍心動搖人心不穩(wěn),其責在于洪承疇延誤戰(zhàn)機。我看是敗局已定,公子得為自己保存實力!吳三桂說我也是這樣想的,不過戰(zhàn)局未定,形勢尚未分明,我們只可見機而作。 正在此時,洪承疇命令乳峰山的明軍撤到松山。吳三桂暗自嘆氣,此時撤退,無異自毀其巢。他對楊天、陳三強說,等下撤退,你們與我一道只管突圍,能逃得性命便行。 可是,當他們的兵力剛到達乳峰山和松山的中間,便遇到清軍的伏擊。本來已經(jīng)是軍心動搖的明軍此時見清兵鋪天蓋地而來,早已嚇破了膽,潰不成軍地往海邊退縮。剛好碰上大海漲潮,明軍淹死不計其數(shù)。 吳三桂率兵也在其中,見海灘上都是明軍的尸體,悲痛欲絕。再環(huán)顧左右,卻已不見楊天和陳三強。心里一急,眼淚就流出來了。他大聲疾呼楊天和陳三強的名字,除了大海的潮水一陣一陣地拍打著海岸之外,四周再無人聲。 吳三桂抑制住悲痛,率領數(shù)十名兵士奔往杏山。到達杏山之后,吳三桂仍無良策,如果戰(zhàn),自己兵力有限,且無法再與洪承疇匯合。不戰(zhàn),自己舅父又被圍困在錦州之中。想起舅父平時對自己的愛護和教誨,吳三桂實在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 吳三桂思前想后,決定不惜一切代價要解救錦州。因為他明白,自己此時如果不能給錦州解圍,讓錦州淪陷的話,那寧遠勢必成為一座孤城,失去犄角之勢,自己憑什么守城?于是他打算奔往寧遠,再傾全部兵力而來作孤注一擲。 然而皇太極像早已估計到龜縮在杏山的吳三桂一定會逃往寧遠,又在松山和杏山之間的高橋設下埋伏,等待明軍。 吳三桂率部逃往寧遠之時,在高橋中了清兵埋伏。明軍接二連三的敗退,早已如驚弓之鳥?,F(xiàn)在又遭清兵伏擊,更是聞風喪膽。吳三桂奮力殺敵,拼命突圍,才只身逃回寧遠。 吳三桂回到寧遠后,想重整旗鼓,再救錦州,無奈傷亡太大。如果要解救錦州,寧遠也很危險。 此后,洪承疇只剩下殘兵敗將一萬多人,被清軍圍困在松山城內(nèi)。洪承疇組織五次突圍,皆未成功,明朝發(fā)來的救兵又逡巡不前,洪承疇見進無門,退無路,只好困守在松山城內(nèi)。到一六四二年三月,松山城內(nèi)糧盡援絕,副將夏承德降清為內(nèi)應,引清兵入城,洪承疇被俘。 被圍困已久的錦州城內(nèi)更是人困馬乏,城中早已無顆糧充饑,士兵們殺百姓煮熟填腹,搞得人心惶惶怨聲載道。 祖大壽之所以苦苦支撐,是在等待朝廷的援軍到來。但他見到松山杏山的明軍失敗之后,心中再無一絲希望。又見城中百姓面無人色,倒地不起,心中的斗志便再無半分。于是,祖大壽率眾投降。 吳三桂得知舅父舉城投降,知他是迫于無奈。吳三桂大哭三日,此后便悶悶不樂。郭云龍和孫文煥見吳三桂如此,知他因受打擊太大,便竭力地幫他管理軍隊,以待他恢復元氣。后來又得知是因為救援洪承疇的明軍逡巡不前致使洪承疇被俘,而洪承疇的被俘致使自己舅舅投降,吳三桂心中便對朝廷有了些許失望。 皇太極降伏了祖大壽,便勸祖大壽去信勸吳三桂投降。祖大壽婉言拒絕,因為他知道自己外甥的性格,不想落個人鬼不是。皇太極便親筆執(zhí)書,令張存仁去招降吳三桂,吳三桂不肯。 吳三桂雖然對朝廷有些失望,但沒有投降之意。何況此時的父親還在北京,被崇禎皇帝抓捏在手中。他知道自己投降的后果,他不想做個不忠不孝之人。 而此時的農(nóng)民起義軍已成氣候,在李自成有力的攻擊下,明朝許多城鎮(zhèn)淪陷。崇禎皇帝內(nèi)外交困驚恐已極,暗使兵部尚書陳新甲、馬紹前去與皇太極談判。但事情敗露,全朝嘩然。崇禎皇帝為了推卸責任,處死了陳新甲。 皇太極見議和不成,又派貝勒阿巴泰率領清兵入關,攻陷薊州,深入畿南,轉(zhuǎn)至山東,連破八十余城,殺明宗室魯王。 寧遠便成了一座真正的孤城。 一六四三年皇太極因腦溢血突然死去,皇太極兒子福臨即位,改元順治。 而此時的福臨只有六歲,由兩個叔父多爾袞和濟爾哈朗輔政。此時清朝主要是休養(yǎng)生息,疏理朝政。 這恰恰也給了吳三桂一個發(fā)展的機會。 吳三桂見明朝搖搖欲墜,農(nóng)民軍氣勢洶洶,而清軍又虎視眈眈,便知來日之局不可逆料。因此,趁此機會迅速休整、擴充自己的隊伍。 吳三桂躊躇滿志地對郭云龍和孫文煥說:“休生養(yǎng)息,以待來日?!?/br> 第五章 驚聞艷名 一、出身于窮苦貨郎家的陳圓圓被賣進了蘇州梨園 奔牛鎮(zhèn)是江蘇武進的一個小鎮(zhèn)。 鎮(zhèn)雖小,卻依山傍水,房舍錯落有致,漁舟小巧,閣樓玲瓏,如詩如畫,更具東南水鄉(xiāng)的風味和神韻。 陳圓圓就出生在這個小鎮(zhèn)上。 陳圓圓父親姓邢,是個走街串巷叫賣為生的小貨郎。父親見圓圓小小年紀生得聰明伶俐,人又長得目清眉秀的,心中大為歡喜。因此,在外出叫賣時,總要帶著她一起去。 于是,奔牛鎮(zhèn)石板鋪就的街街巷巷里不時有個清脆動聽的童聲在流響。 “針線橡皮指甲紅啰……” 隨著圓圓的這一聲軟呼,老婆婆,小女孩,大姑娘,小媳婦便會從各色各樣的門框里走出來,向圓圓爹的貨擔涌去。 大家一見圓圓長得清清秀秀人見人愛,忍不住用手在她的臉上輕輕一捏地說:“小姑娘的嘴真甜!” 圓圓睜著好看的眼迷惑不解地看著女人們又向各個方向離去之后,便問爹爹:“阿姨說我的嘴巴很甜,我怎么一點也沒有感覺到???” 父親笑了笑,看著一臉天真滿臉稚氣的女兒,他心里有著說不出的快樂,忍不住弓下身把女兒摟在懷里拼命地親了幾下才說:“阿姨是說你的話好聽呢!” 圓圓更加癡迷不解,傻乎乎地問:“說話好聽就是嘴巴甜么?爹,那你嘴巴甜不甜?” 父親哈哈大笑,然后說:“爹的嘴巴才不甜呢!爹說話粗聲粗氣的,難聽死了!” 圓圓說:“那你就不會吃顆糖么?吃了糖,嘴就甜,嘴一甜,說話不就好聽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