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節(jié)
我們謝過老漢,按照他所指示的方向前行,果然在繞過土丘后看見一處寬敞的土壩,上面的建筑是簡易的谷倉,不過已經(jīng)荒廢有幾個孩童在廢棄的谷倉捉迷藏玩耍,秋雨中孩童也不知道秋意冷,遠處的大人氣急敗壞的招呼著他們回去。 很快我們就在一處谷倉里面找到一塊裸露在外面殘破的土磚,我拿在手中看了半天,是明代燒制的地磚,多用于鋪路很尋常的東西,看土質(zhì)這里曾經(jīng)被挖掘過,不過沒有復(fù)原修建,想必這里曾經(jīng)的古建筑并沒有太深遠的意義。 “這里曾經(jīng)的確有一座城隍廟,而且規(guī)模及其龐大?!?/br> 聲音從我身后傳來,一路上少言寡語的古嘯天沉穩(wěn)的對我說,我連忙回頭看著他,古嘯天從地上拾起一塊殘破的明轉(zhuǎn)感慨萬千的說。 “很多年前,很多年……我都已經(jīng)不記得了,這個地方我隨他來過?!?/br> “魏雍曾經(jīng)也來過這里?!”我吃驚的站起身看著古嘯天。 “這里曾經(jīng)有一座城隍廟,但遠不是你們?nèi)缃窨匆姷倪@番景象,這里曾經(jīng)宮闕殿宇,壯麗森嚴,一晃多年這里也歷經(jīng)滄桑?!?/br> 古嘯天一邊說一邊走出谷倉,秋雨滴落在身上蕭殺無比,我們跟在古嘯天身后,他像是在記憶中追尋過往的點滴,然后停在一處荒草叢生的地方,蹲下身子用干癟的手撥開草叢。 “今唯二碑及石人石馬僅存而已”。 我們尋聲望過去,在草叢中露出一塊破缺的石碑,上面的字也殘破不齊,依稀能辨認出隍廟兩個字,旁邊有斷頭斷身的石人石馬,看到這里我們都明白,這里曾經(jīng)果真有座城隍廟,按照古嘯天的描述,這里昔日郁蔥王氣接邱壇,云繞乾坤得大觀,該是有多輝煌壯觀,而如今此時已是荒碑欹蔓草,石馬臥幽宮。 看到這里古嘯天臉上的表情明顯比我們?nèi)魏我粋€人都要惆悵,我或許能體會到他現(xiàn)在的心情,放眼望去,這曾經(jīng)輝煌一時的城隍廟在這秋風(fēng)細雨中,好象一幅生動的水墨畫卷,遠處那一簇簇蒼松翠柏,野花蔓草,隨風(fēng)雨搖曳,沙沙作響,如述說歷史的興衰,那一對對石人石馬、殘碑斷碣,任風(fēng)雨侵蝕,潸然淚下,象泣訴悲慘的遭遇。 我本被這秋雨中的頹敗之景所感悟,但看了片刻忽然一愣,嘴慢慢張開,秋雨路面泥濘,我茫然的向前走了幾步,不下心跌倒在地上,蕭連山把我扶起來,我都來不及管沾染在身上的濕泥,抬起手丈量這周圍。 “哥……怎么了?”蕭連山看我表情突然震驚疑惑,好奇的問。 我沒有回答他,轉(zhuǎn)身找了一處較高的谷倉,跌跌撞撞的登上頂端,站在谷倉之上,任憑秋雨淋濕全身,我慢慢移動身體環(huán)顧四周。 “我在金陵遇到你的時候,你是因為發(fā)現(xiàn)金陵有王氣,所以好奇才登船觀天象,所以我們不期而遇?!蔽液鋈蝗粲兴嫉膶ι砗舐勛空f。 “對啊……話說起來,若是我不好奇,就不會登上你的船,也不會吃你螃蟹,然后……就沒然后了啊?!甭勛柯N著嘴角邪笑很無奈的樣子?!霸趺矗阋仓滥闾澢肺伊?,呵呵?!?/br> “你說過金陵王氣已斷千年。”我沒時間和聞卓開玩笑,一本正經(jīng)的問。 聞卓看我表情知道我如今定是想到什么,收起玩世不恭的笑容很認真的回答。 “帝王,你問這話就有些搞笑了,當初可是你派人鞭山斷海,滅了這金陵蘊藏的王氣,今兒你還問我,呵呵,我都不知道該怎么回答你?!?/br> “我真派人……不對,嬴政真派人斷了金陵王氣?”我皺著眉頭詫異的問。 “好好的你怎么問起這個,風(fēng)水堪輿之術(shù)我最不在行,不過關(guān)于金陵風(fēng)水我倒是有些耳聞,金陵,史稱六朝古都,舊時也稱秣陵,其金陵,秣陵的地名,本身就與風(fēng)水有關(guān)?!甭勛靠戳丝次亦嵵仄涫碌膶ξ艺f。“金陵依山傍水,北有長江之險,南有蘇杭之富,鐘山龍蟠,石頭虎踞,山川秀美,歷來被傳頌為形勝之地。” “這個我倒是也有耳聞,在古籍中也曾有過這方面的記載,最早要追溯到春秋戰(zhàn)國諸侯爭霸的時候,據(jù)說楚威王滅掉了鄰近的越國,其后便在如今的紫金山和幕府山中埋下了金子,目的是以鎮(zhèn)王氣。”我來回走了幾步揉著額頭若有所思的喃喃自語。“因為紫金山山頂常有紫云縈繞,猶如王者之氣,楚威王埋金,就是要鎮(zhèn)住這里的王氣,從此就有了后來的金陵之稱?!?/br> “你的確斷過金陵的王氣?!惫艊[天聲音很平穩(wěn)的在一旁說。 我回頭去看他,在我們這幾個人里面,或許只有他最了解真相,古嘯天面無表情心如止水的說下去。 “你曾派人鑿?fù)ǚ缴剑瑪喾綁?,再引淮水入長江,泄其旺氣,其目的是破掉金陵的王氣,這引淮水入長江之舉便又引出了一條秦淮河,此后,金陵就又有了秣陵之稱。秣即抹,暗示此地曾經(jīng)的王氣被一抹而除?!?/br> “正因為金陵斷了王氣,所以即便金陵是六朝古都,可沒有一個朝代是長命的?!甭勛奎c點頭很肯定的回答。 ☆、第二章 華蓋三峰 我搖頭在秋雨中來回走動,身體已經(jīng)被秋雨浸透,可一點感覺也沒有,皺著眉頭自言自語,嬴政當時已經(jīng)泰山斗天,三界之中除羋子棲無人能敵,他若真醉心權(quán)利試問有誰能奪他江山。 金陵王氣是祥云拱紫微,大有紫氣東來之意,但金陵風(fēng)水雖佳可并非帝龍之地,所以金陵歷代不出帝王,嬴政法力之高又豈會不知,他斷金陵王氣一定還有其他用意。 “是四方結(jié)界!”古嘯天重重嘆了口氣,緩緩的說?!拔衣犖河赫f過,四方結(jié)界若有王氣蘊集早晚會被沖破,因為安平公主雖冠絕天下,但沒帝王之命,若得到王氣拱佑會染帝命?!?/br> “羋子棲……是為了不讓羋子棲擁有王氣。”我恍然大悟的深吸一口氣?!百嗔私鹆晖鯕猓@樣一來羋子棲即便再厲害也不過是玄門第一人,她身無帝命想要亂世也難心想事成。 “……”聞卓眉頭一皺走到我身邊詫異的問?!拔覀兪莵碚颐魇牧甑模煤玫脑趺从殖兜浇鹆晖鯕馍狭??” “難道你現(xiàn)在還沒有意識到一個問題嗎?”我一本正經(jīng)的反問。 “什么問題?” “朱元璋共患難不共富貴,登基后誅殺功臣可以說無所不用其極,到最后甚至連理由都懶得找,隨便一句連坐,一個藍玉案他就足足殺了二十多萬,可見這人生性多疑殘暴不仁,為了皇權(quán)簡直不擇手段?!蔽一仡^看聞卓樣子很認真。 聞卓點點頭,不過很無所謂的攤手回答。 “人性皆貪,何況是至高無上的皇權(quán),能坐到他那個位置,為了鞏固權(quán)力,做這些也合情合理……這,這有什么問題?” “你好好想想朱元璋的性格,就如同你所說的那樣,他是一個極其在乎皇權(quán)的人,從他修建明十四陵就不難看出,他對大明江山社稷有多看重,而且生性多疑,或許除了他自己,他從來就沒相信過任何人。” 蕭連山撓著頭走過來,憋了半天像是怕說錯話。 “哥,嬴政是不是真斷了金陵的王氣啊?” “廢后,玄門之法難道還有假的啊?!甭勛繘]好氣的回了他一句。 “那就不對了,你們之前說金陵沒王氣即便號稱六朝古都,可沒有一個是長命的,但是……”蕭連山憨直的看著我們樣子一本正經(jīng)?!暗敲鞒瘒季驮诮鹆臧。瑸槭裁疵鞒苎永m(xù)幾百年呢?” “朱元璋雖然把國都定在金陵,可是后來朱棣清君側(cè)謀朝篡位后遷都京都,應(yīng)該是沒受到影響。”聞卓給蕭連山解釋。 “連山問的剛好就是我現(xiàn)在想不明白的地方。”我搖搖頭揉著額頭走了過去意味深長的說?!凹幢阒扉w都京都,避開斷了王氣的金陵,可還是有一件至關(guān)重要的事,同樣會危急大明江山社稷。” “什么事?” “大明皇陵!” “皇陵?!”蕭連山一怔不明白我話中意思,聞卓在旁邊忽然眼睛一亮,看他的樣子應(yīng)該是知道我在想什么。 我告訴聞卓我們曾經(jīng)在樂山大佛下找到朱元璋父母皇陵的事,從林林總總的事情看,朱元璋是極其深信風(fēng)水玄學(xué)之人,而且身邊又有堪輿高手指點,否則他也不會從放牛娃登基稱帝。 另一方面,朱棣即便遷都避開斷了王氣的金陵,可朱元璋的明孝陵就在金陵,蕭連山問我這和明孝陵又有什么關(guān)系,難道是皇陵風(fēng)水不好? 我搖頭,曾經(jīng)到過金陵當時還在糾結(jié)朱元璋留下的明十四陵線索,一度以為那些器物會埋藏在明孝陵之中,所以特意去明孝陵看過。 明孝陵墓地山清水秀,起伏跌宕,北面以東西延綿的鐘山為依靠,陵墓處于最高的中峰之下,至獨龍阜玩珠峰處結(jié)xue,周圍山水相繞,形成了對xue場的拱衛(wèi)、懷抱的朝揖之勢,xue場與周圍的自然環(huán)境高度和諧,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而明孝陵全為巨磚筑成,下有石碉須彌座,宛如一座大城門樓。門前為石橋金水橋,正前方山腳下入口處有巨大石獸按南北相對分成兩行,陵墓既有皇家陵寢的威武渾壯,又與山水景色融為一體,而且設(shè)計的含蓄蘊藏,匠心獨運,含而不露,令人無不贊嘆。 從堪輿角度上講,明孝陵的風(fēng)水足以支撐和延續(xù)大明兩百年基業(yè),朱元璋葬在明孝陵后世子孫也會受益匪淺,可是風(fēng)水中最重要的是觀氣,觀xue不觀氣再好的風(fēng)水xue也沒用。 金陵斷了王氣,在此地下葬后世難出帝王! 而且朱元璋生性多疑,何況又深信風(fēng)水玄學(xué),他不可能不顧及這一點,傳聞中朱元璋龍御歸天的時候十三城門同時開放,發(fā)喪抬棺出城,葬書記載當時是,而發(fā)引,各門下葬,朱元璋一個任何人都不相信的帝王,會安安分分讓天下人都知道他葬在明孝陵? 而且這本來就是掩耳盜鈴的事,各門下葬本來就是為了掩人耳目,兜了一大圈最后還是埋在明孝陵根本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事。 “你……你是想說什么?”聞卓應(yīng)該是知道我在想什么,只不過我這個推斷他令他都有些震驚。 我很沉穩(wěn)的回頭看看聞卓和蕭連山,淡淡一笑。 “朱元璋自始至終都沒有埋在明孝陵!明十四陵……事實上真的有一座明十四陵,和什么九天隱龍決并沒有多少關(guān)系,是真正的皇陵,明太祖朱元璋下葬的地方?!?/br> “真正的明十四陵?!”蕭連山目瞪口呆的看著我。 “那才是大明真正的寶藏,也是朱元璋最為放心的地方,甚至不惜耗費財力瞞天過海修建一座掩人耳目的明孝陵,其目的就是為了隱藏這座真正的曠世皇陵?!蔽疑钗豢诓换挪幻Φ幕卮稹!斑@是一處任何人都想不到的地方,秦一手把最后一部分九天隱龍決的法力藏在里面當然也是最為安全的?!?/br> “那……那這座明十四陵在什么地方?”蕭連山激動的問。 谷倉下面孩童嬉笑的聲音打斷了我的思路,秋雨已停歇,孩童又偷偷跑出家門來這里玩耍,可能是見我們陌生,爬上谷倉頂?shù)囊粋€孩童怯生生的看著我們。 我笑著蹲在孩童面前,蕭連山貪吃身上永遠都放著各種各樣的吃的,來臥龍湖的路上還買了一包咸水鵝,我讓他拿給我,遞到孩童的面前。 “吃一塊回答我一個問題,怎么樣?” 聞卓的笑對女人有極強的殺傷力,還在我似乎對孩童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親和力,孩童吞著口水望著我手中的咸水鵝點頭,我示意他先吃一塊。 然后指著遠處正面的山問。 “這座山你知道叫什么?” “望天龜。”孩童脫口而出,眼睛還是盯在我手中的咸水鵝上。 我又指著東面的山問叫什么,孩童回答百鳥林,而南面的是叫黑蛟峰,最西面的是大蟲山。 我把整包咸水鵝交給孩童,摸摸他的頭讓他獨自去玩,然后站起身的時候,看見聞卓微微張著口。 我淡淡一笑,走到蕭連山面前,他的樣子應(yīng)該還在惦記拿包我送人的咸水鵝,我摟住他的肩膀很隨意的說。 “這土壩看似荒蕪,實則不是,這里有有東、中、西三峰,在風(fēng)水上稱華蓋三峰,而以中峰最尊,土壩恰好處于中峰之下,從我們站的地方向北看,那群山成弧形,弧口朝南,往山勢緩緩下降至這里,此為玄武低頭。” “望天龜!”蕭連山也反應(yīng)過來,那孩童剛才說這山的名字?!靶淇梢钥闯墒菫觚敗!?/br> 我點點頭不慌不忙接著對蕭連山說。 “土壩東北山中有水流出,蜿蜒盤旋,宛如開屏之羽,都匯入我們剛才所看到的臥龍湖,風(fēng)水中這被稱為朱雀翔舞。” “百鳥林……” “對,百鳥林其實有百鳥朝鳳之意。”我心氣平和的點頭繼續(xù)接著說。“而我們東面,山脈往南延伸為多座小山,綿延不斷,此為龍砂,蛟龍,蛟龍,黑蛟峰實則是風(fēng)水中所說的青龍蜿蜒?!?/br> “我知道了,大蟲山,大蟲指的是老虎?!笔掃B山有些領(lǐng)悟的說。 “不錯,土壩之西的那條山脊,地勢低于黑蛟峰,是虎砂,風(fēng)水中為白虎馴服?!?/br> 說到這里我停頓一下,心中有些莫名的興奮,指著四周肯定的說下去。 “這荒廢的土壩卻四象俱全,前后有序,xue位可謂藏風(fēng)聚氣,是名副其實的風(fēng)水寶地,南北對應(yīng),尊卑昭然,十分得體?!?/br> “哥,你到底想說什么?” 我拍著蕭連山的肩膀,淡淡一笑平靜的告訴他。 “連山,你一直叫我哥,從來也沒送過什么給你,今天你就好好記住這地方,我就把這里送給你?!?/br> “送給我,就這土壩?!” “別不識好歹了,感謝謝恩吧?!甭勛繙\笑著走到蕭連山身邊?!盎柿赀x址無不考慮龍、砂、xue、水、明堂、近案和遠朝的相互關(guān)系,一塊皇家風(fēng)水寶地要背后龍山重崗、開屏列帳,陵區(qū)負陰抱陽,避免冬季寒風(fēng),左右護砂,環(huán)抱拱衛(wèi),溪水分流,藏風(fēng)聚景,近案似幾,遠朝如臣,遙相呼應(yīng)?!?/br> 聞卓一抬手指著我們站立的腳下笑嘻嘻對蕭連山說。 “帝王把一座曠世寶藏送給你,你的腳下站立的不是土壩,而是真正的明十四陵,朱元璋就埋在下面。” ☆、第三章 蛛絲馬跡 蕭連山遲疑的愣在原地,再看看腳下好半天也沒反應(yīng)過來,瞠目結(jié)舌的問了一句,朱元璋就埋在這荒蕪的地方?我笑著點頭,這倒是和朱元璋的性格一樣,明太祖不愧是帝王,到最后還是悟出什么叫務(wù)實,這里沒有虛榮的封土層,也不及明孝陵輝煌龐大的十之一二,沒有神道沒有石碑,正如同蕭連山說的那樣,這里除了荒蕪剩下的還是荒蕪。 不過有誰會想到朱元璋會把自己的皇陵修建在這地方呢,一代真正可稱為暴君的明太祖看來并不糊涂,生性多疑以至于他不會相信任何人,所以他絕對不會按照常規(guī)安安分分大張旗鼓葬在天下人所知的明孝陵之中。 可朱元璋卻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命是天注定的,他生在這城隍廟之中,死也回到這里,或許在他心中這里才是最令他安心的地方,與其說是落葉歸根,還不如說朱元璋臨死之前還和天下人開了一個玩笑。 萬世根本! 我想起來鳳陽時候在古城樓上看見的那四個字,朱元璋也有張狂的一面,他其實早就告訴天下人自己葬在什么地方,他出生在這城隍廟,是大明建國之根基所在,而他最后葬于城隍廟,也奠定了大明風(fēng)雨飄渺的近三百年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