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中華民國OR中華帝國
書迷正在閱讀:主播被迫營業(yè)日常、[綜漫]抽卡嗎抽卡嗎、陛下她不想翻牌子、美人兒、[綜]廢后不易、兩個小孩過家家(高干)、重生之農(nóng)女學霸、[綜童話]穿成辛德瑞拉的惡毒繼姐、重生妖嬈男神,夜少的專屬美人、我的左手有丹爐
隨即令隨軍的欽天監(jiān)選定黃道吉日,決定在這年(永歷5年,公元1651年)二月中旬在桂(林舉行禪讓大典。 從永歷帝手中接過皇帝玉璽之后,眾人三呼萬歲,行三跪九拜大禮之后,文武重新站成兩列。 開國最重要的是國名、國都,以及分封家人。 其時西方傳教士早已經(jīng)到達中土,很多儒生多看過《坤輿萬國全圖》,其時中國雄踞東方,西方傳教士為了討好中國讀書人,將中國畫在世界地圖中央。 在1647年大敗滿清肅親王豪格之后,西方傳教士安思文、利類思進入自己幕府,楊軒常常與對方談話,也讓其制作世界地圖,如此大家對整個世界并不陌生。 按照楊軒的心思,主要官員也知道世界之大,中國地處世界中央,為了應天圓地方之說,莫不如直接叫中國,不但霸氣,而且還朗朗上口為佳。 多數(shù)人頷首沉思,有的更暗自點頭,本以為大家沒有問題正準備頒布國號之際,都監(jiān)軍錢邦豈連連搖頭,出列說道:“陛下,中國,中國雖然朗朗上口,當年大明初建之際,洪武爺爺曾準備定國號為大中,但因為種種不如意而就此作罷。 過去歷朝歷代所定國號,多源于對方封地,如大漢、隋朝、大唐、宋朝無不如此。 自那以后,元朝取自易經(jīng)中的大哉乾元,萬物資始。 皇明最初想以大中為國號,后來取自韓山通韓林兒大明王,明王轉世,如此方定名皇明。 陛下定國號為中國,雖然淺顯易懂,但這中國如何釋義,還望陛下明示。” 想了前世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個國號,楊軒笑了笑,看著眾人道:“各位,我們地處中原,承襲華夏,這中可解釋為中華,如此彰顯我們一脈相承,萬世一宗的道理?!?/br> 眾人一聽,臉露微笑,紛紛頷首不已。 但令人驚訝的是,解釋完中字之后,楊軒滿臉緊繃,不愿細說。 眾人一再催促,楊軒臉色稍稍放松,看著眾人道,這個國字如何解釋,大家可集思廣益,自己在擇其一二定奪。 眾人七嘴八舌的,但顯得非常謹慎,特別是很多將軍更是如此,根本不敢發(fā)言,堂中說話的,多為那些飽學之士,大家引經(jīng)據(jù)典,一展胸中所學。 眾人侃侃而談,楊軒心花怒放,但令人意外的是都監(jiān)軍錢邦豈連連搖頭,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 見對方如此,楊軒心中頗有怨氣,笑道:“都監(jiān)軍,你也是進士及第,飽學之士,你說說,如果界定中國這國字?!?/br> 錢邦豈拱了拱手,出列道:“陛下,大明末期,外有遼東建奴之亂,內(nèi)有流寇之禍,天災不斷,民不聊生。 陛下起于草莽之間,在大明覆滅之際以只手之力重燃光復之望。 我朝建國以后,雖有前朝遺老遺少心中不忍,但自古以來改朝換代得位之正者,大概也只有大漢、皇明堪予我朝相提并論?!?/br> 錢邦豈進士及第,為政較為保守,過去常常與自己唱反調(diào),想不到對方居然說出如此言語,楊軒內(nèi)心頗為高興,練練頷首稱是,眾人也高聲叫好。 錢邦豈顯得頗為得意,輕輕嗓子繼續(xù)說道:“陛下起兵以來,革除前朝弊政,還政于民,事事以民為先。 這幾年各地祥瑞不斷,陛下稱帝早已經(jīng)是天下民望,昨日眾人擁立之際,陛下更是與諸大臣共同定出為政四大基本原則。 此情此景,唯有一字,方可道出我朝初衷,唯有一字,方可作為我朝名號?!?/br> 眾人沒有注意楊軒臉色微變,大家高聲叫好,紛紛要求錢邦豈說出心中國號。 錢邦豈得意洋洋,重新跪下道:“陛下,微臣以為當以中華民國為我朝名號,中華者,道出我等本華夏民族,萬事一宗。 孟子曾言,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民國者,以民為本之國家,當為我朝立國之根本。 陛下,微臣建議,我朝當名為中國,全稱為中華民國。” 不聽還好,一聽到中華民國這個名號,想到滿清滅亡之后軍閥割據(jù),抗日戰(zhàn)爭烽火,以及解放戰(zhàn)爭之中生靈涂炭,楊軒顯得目瞪口呆,拿在手中的茶幾居然掉落地在案幾上,發(fā)出一聲清脆的聲音。 眾人面面相覷,大家不解的看著上面的皇帝,按照大家心思,中華民國多美好的名字,陛下應該高興才是,怎么看起來一點都不喜歡呢? 楊軒豁然站起,良久重新坐下,再次站起,最后做下,長嘆道:“民國民國,人民之國,立意雖好,但非千年之功,難以達到啊?!?/br> 錢邦豈跪下道:“陛下數(shù)百年不出圣人,若勵精圖治,當可實現(xiàn)天下大治,達到天下大同啊?!?/br> 顧炎武也出列奏道:“陛下本副榜舉人出生,投筆從戎,以匡扶天下為己任。 這數(shù)年以來,雖然天下大亂,但陛下以仁政為本,若勵精圖治,當可實現(xiàn)天下大治啊。” 眾人一聽高聲叫好,楊軒則臉色鐵青,重新回到座中不知道如何是好。 任饌進士出生,歷史上多依附于孫可望,善于揣摩上意,看陛下神色如此,本感覺不對,突然臉色一亮,出列說道:“各位所言中華民國,大概也有明朝之意,意為我朝秉持皇明之續(xù)吧? 陛下本寒門書生,天下打亂之際投筆從戎,驅八大王,敗豪格,入湖光,下兩廣,如此豐功偉績,在爾等眼中不過皇明之續(xù)。 各位,大明末期宦官當權,外有建奴之禍,內(nèi)有流寇之亂,思宗煤山上吊,弘光璐王相繼為韃子擄走,隆武帝邵武帝喪生于亂軍之中,就連那末帝永歷帝不知恢復,只知東躲西藏,最后禪讓我朝。 各位先生,難道在爾等眼中,我朝當繼承皇明如此窩囊之氣嗎?” 眾人大驚,錢邦豈嚇得跪在座前,連聲此非本應,懇請治罪。 任饌內(nèi)心大喜,從行列中走出,看著跌坐在地上身體顫抖的錢邦豈,繼續(xù)指責道:“陛下,錢邦豈包藏禍心,在這朝堂之上說什么民為重,君為輕,社稷次之,如此置陛下于何地,如此置陛下子孫于何地?” 錢邦豈渾身發(fā)抖,但現(xiàn)在已經(jīng)無可辯駁,連連叩頭請罪。 以民為本,民重君輕本來天經(jīng)地義,但如果出現(xiàn)臺灣那種民粹遠非國家民族之福。 現(xiàn)在正值十七世紀中葉,在遙遠的英吉利亞正陷入資本主義內(nèi)戰(zhàn),若國家過早陷入民粹之中,如同英王查理一世,法王路易十六,如此國家陷入內(nèi)亂,受苦受難的還是普通老百姓。 想到這里,楊軒從座中站起,走下臺階,看著眾人道:“各位,我本秀才及第,有幸中得副榜舉人。 布衣之時,朕與諸卿一般讀過四書五經(jīng),認為民為重,君為輕,社稷次之,天經(jīng)地義。 但大家想想,一個家庭需要頂梁柱,一個國家也需要由自己君王,很多事情君王有君王的考慮,老百姓有老百姓自己的難處,如果稍稍不如意,大家就揭竿而起,老百姓陷于水火之中,如此遠非孟子本意。 各位愛卿,別的不說,單說未來北伐,必然艱險異常,困難重重,若稍稍遇到困難,一些人就以民重君輕思想要求朕停止北伐,各位愛卿,若真的到了那個時刻,大家說說朕到底應該聽這少數(shù)大臣的,還是不聽呢?” 眾人一聽,紛紛搖頭,錢邦豈也叩首道;“陛下英明,微臣愚鈍,遠沒有想到如此之遠啊?!?/br> 楊軒點了點頭,繼續(xù)說道:“各位愛卿,朕本一介寒士,民重君輕當然也是朕的理想,但在這世上常常天不如人愿啊。 各位,我等向老百姓宣傳民重思想的同時,切忌太超過了,切忌陷入民粹思想之中。 各位,別的不說,單說萬歷末年雖然有薩爾滸之敗,但國庫充實,只要君臣用命不需要數(shù)年就可蕩平遼東建奴之禍,還天下太平。 但那東林黨林沽名釣譽,根本不念及國家之艱難,強行要求取消商賦,如此國庫空虛,不但沒有錢力招兵買馬平定遼東建奴之禍,沒有錢力救濟地方天災**,而且還大量裁減驛卒。 而到思宗之際,國庫空虛,為了緩解財政危機,如此方強征三餉,飲鴆止渴,此一夫陜北作亂,竟成天下大寇。 追根溯源,就是那些東林黨人沽名釣譽,取消商賦,就是太過民粹啊?!?/br> 錢邦豈過去與東林黨人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現(xiàn)在聽再次提起東林黨之禍,汗流浹背,跪在地上連連稱是。 楊軒長嘆道:“各位愛卿,大家都知道治大國如烹鮮,很多事情常常事與愿違。 朕已經(jīng)將以民為本作為立國之根本國策,也有民重君輕的思想,但大家還是需要實事求是,真正做到民重君輕難上加難。 朕思索再三,任饌所慮不無道理,中華民國名號雖好,但與事實不符,反而助長社會民粹,如此反而不好。 實事求是,國號中華帝國,以以民為本,實事求是,依法治國,漢人優(yōu)先為國策,如此方方上上之選啊?!?/br> 眾人見狀,紛紛口頭稱是。 國號之后為年號,以過去每個皇帝稱帝以后都搞出一個年號,有的時候一個皇帝還有兩個,三個年號,如此非常難記。 前世主角雖然理科出生,但也酷愛文史,雖然如此,若別人提起那個皇帝年號,來回換算,不但難以推出具體你安好,而且往往出錯。 作為當代人,當然比較推崇公歷年號,但這畢竟以耶穌誕生年月為起點,如果簡單照抄,當然不妥。 最能夠代表中華文明的當屬兩人,一個是黃帝,一個是孔子。 若以古代圣賢開元,當以皇帝,孔子優(yōu)先,若非二人不足以開元。 黃帝出生年月,稱帝年月難以考證,雖然民國時期搞出一個黃帝年號,但還是頗為不可取。 孔子則不同,歷史記載非常完善,決定以孔子誕生年月開始紀元,孔子出生的公元前551年則記為孔誕元年,現(xiàn)在永歷五年(公元1651年)則為孔誕0年 年號之后,為都城,考慮到前世首都爭議,決定先將武昌作為行在,在哪之后再行決定。 封王后朱淑潁為皇后,王妃馬鳳玉、劉蓮兒為嬪妃,長子楊文為輔國公,次子楊武為鎮(zhèn)國公。 在那之后,副都監(jiān)軍陳計長出列,上奏第一本文,那就是如何善待明室宗親。 楊軒最初不以為意,按照自己估計,大概就像民國那樣,頒布一個大明宗室優(yōu)待條例,對大明主要宗親封侯就可以了,誰料到古代居然有二王三恪的說法。 自從漢朝以來,中國講究以禮治國,非??粗馗鞣N政治倫理,自堯舜禹以來,各個朝代為了彰顯本朝正宗,無不加封前朝王室宗親,如此方有二王三恪的說法。 最正統(tǒng)的二王三恪,也就是要封前二代后裔為二王,封前三代后裔則稱為三恪(賓)。 如歷史上曹丕稱帝之后,封漢獻帝劉協(xié)為山陽公,封蜀漢后主劉嬋為安樂公。 唐朝建立以后,封恭帝楊侑為酅國公,行隋正朔,車騎服色,一依舊章,以北周后裔介國公。 明太祖封元皇孫買的里八剌為崇禮侯 楊軒思索再三,決定效法古代朝廷,封永歷帝朱由榔為內(nèi)江公,允許其其封地奉明正朔和服色,建明宗廟以奉明祀,每年撥千元銀幣以作為其俸祿。 下令尋找崇禎帝的后人,若還健在的則封以為侯爵,每年賜予一千元銀幣俸祿。 封魯監(jiān)國朱以海為魯侯,富順王長子朱平檙為富順侯,以安定大明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