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節(jié)
[1]子魚反對人牲,見《左傳·僖公十九年》。 [2]陳子亢反對人殉,見《禮記·檀弓下》。 [3]孔子說“為俑者不仁”,見《禮記·檀弓下》;“始作俑者,其無后乎”,見《孟子·梁惠王上》。 [4]周在克商之前“大國畏其力,小國懷其德”,見《左傳·襄公三十一年》。 [5]張蔭麟先生甚至認(rèn)為,武王伐紂取得成功,另有兩個(gè)原因。一是“紂克東夷而隕其身”,二是“昔周饑,克殷而年豐”,也就是武王利用了饑餓的力量,因掠奪糧食而發(fā)動(dòng)戰(zhàn)爭。見《中國史綱》。 [6]周公說“我道惟寧王德延”,見《尚書·君奭》。 [7]衛(wèi)和宋是殷和商的音變,見楊寬《西周史》。 [8]《周書·康誥》:“孟侯,朕其弟,小子封。惟乃丕顯考文王,克明德慎罰;不敢侮鰥寡,庸庸,祗祗,威威,顯民,用肇造我區(qū)夏,越我一二邦以修我西土。惟時(shí)怙冒,聞?dòng)谏系?,帝休,天乃大命文王。殪戎殷,誕受厥命越厥邦民,惟時(shí)敘,乃寡兄勖。肆汝小子封在茲東土。” [9]“德”在卜辭中被借用來表示“失”,見《古文字詁林》第二冊第470頁。 [10]何尊,1963年陜西寶雞賈村塬出土,現(xiàn)藏寶雞市博物館。 [11]《詩·商頌·那》:“猗與那與,置我鞉鼓。奏鼓簡簡,衎我烈祖。湯孫奏假,綏我思成。鞉鼓淵淵,嘒嘒管聲。既和且平,依我磬聲。於赫湯孫,穆穆厥聲。庸鼓有斁,萬舞有奕。我有嘉客,亦不夷懌。自古在昔,先民有作。溫恭朝夕,執(zhí)事有恪。顧予烝嘗,湯孫之將?!?/br> 第三章 [1]東征將士的回憶,見《詩·豳風(fēng)·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錡。周公東征,四國是皇。哀我人斯,亦孔之將。既破我斧,又缺我銶。周公東征,四國是吪。哀我人斯,亦孔之嘉。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周公東征,四國是遒。哀我人斯,亦孔之休?!?/br> [2]《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昔周公吊二叔之不成,故封建親戚以蕃屏周?!?/br> [3]比如姜太公的齊國,就長期有兩個(gè)姬姓的“上卿”,一個(gè)叫“國子”,一個(gè)叫“高子”,號稱“二守”。 [4]實(shí)際上,國原本叫邦,比如“邦交”,比如“邦有道”或“邦無道”。后來,由于避漢高祖的諱,許多文獻(xiàn)中的“邦”都改成了“國”。因此,叫“邦”,叫“國”,叫“邦國”,都沒錯(cuò)。 [5]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制度,可能要到西周中后期才成熟。 [6]王社、國社、侯社,見《禮記·祭法》。 第四章 [1]妾為女奴,見《古文字詁林》第三冊第152頁;女奴通稱為妾,見《左傳·僖公十七年》。 [2]季孫氏的這個(gè)家臣叫南蒯,事見《左傳·昭公十二年》。 [3]“封略之內(nèi),何非君土;食土之毛,何非君臣”,見《左傳·昭公七年》。 [4]周天下破產(chǎn)的過程和結(jié)果,是中華史第五卷要講的事。 第五章 [1]事見《左傳·昭公十四年》。 [2]詳見拙著《閑話中國人》。 [3]關(guān)于這一點(diǎn),李澤厚先生《美的歷程》有非常精彩的論述。 [4]父母的年紀(jì),必須掛在心上,還得“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見《論語·里仁》。 [5]君臣“和敬”,宗族“和順”,父子“和親”,見《禮記·樂記》。 [6]鄉(xiāng)飲酒禮在清道光二十三年因經(jīng)費(fèi)原因被廢。 [7]溱,讀如真。溱水源出河南密縣。洧,讀如委。洧水即河南雙洎河。洎讀如既。《詩·鄭風(fēng)·溱洧》:“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蕑兮。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zèng)之以勺藥。” 第六章 [1]自稱“天下之王”的古亞述國王叫沙姆?!ぐ⑦_(dá)德。 [2]請參看張建、袁園《巴比倫文明》,北京出版社200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