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節(jié)
老爹說:十倍。 呂不韋又問:珠寶生意呢? 老爹說:百倍。 呂不韋再問:扶植一個國王呢? 老爹說:無法估算。 如此巨額利潤,當(dāng)然值得一干。問題是,把呆賬變成奇貨,可能嗎? 可能。 前面說過,異人是安國君的兒子。此時的安國君,已被立為太子,遲早成為秦王。但安國君的二十多個兒子當(dāng)中,沒有一個是嫡長子。換一個角度來看,即安國君的任何兒子,都可能立為太子。 呂不韋打的就是這個算盤。換句話說,如果他能讓異人成為安國君的接班人,就等于扶植了未來的秦王。這可是一本萬利的期貨生意。 關(guān)鍵在于,立嫡立儲,誰說了算? 從法理上講,當(dāng)然是安國君自己。但能夠左右安國君的,卻是華陽夫人。華陽本是安國君的寵姬,此刻又被立為夫人,安國君對她寵愛有加,言聽計從。因此,只要她一句話,異人立馬就能咸魚翻身,身價百倍。 那么,怎樣才能讓華陽夫人想起并接受異人呢? 算賬。 這筆賬其實很好算,因為華陽夫人自己沒兒子。也就是說,安國君百年之后,接班做秦王的,反正只能是別人的兒子。不過,如果這位公子被自己認(rèn)領(lǐng),華陽夫人不就等于有兒子了嗎?在“自己的兒子”和“別人的兒子”之間選儲君,夫人還用得著猶豫嗎? 但,既然是領(lǐng)養(yǎng),華陽又為什么一定要選異人?因為呂不韋讓她明白,只有異人,只有那個孤苦伶仃無依無靠的異人,才可能像孝順親娘一樣孝順?biāo)P㈨樢膊皇怯械?,是有利。沒有華陽,異人無法上位;有了異人,華陽后顧無憂。一方需要靠山,另一方需要保險,互利雙贏,生意成交。安國君也與華陽夫人盟誓,決定立異人為嫡。 然而趙國卻不肯放人。 呂不韋只好又去幫趙國算賬。呂不韋說,秦國如果定要屠趙,是不會在乎一兩個公子的。這時,你們把異人扣在手里,等于拿了張空頭支票,甚至是燙手的山芋。相反,如果現(xiàn)在高抬貴手,異人將來當(dāng)然會以德報德,你們也等于拿了有價證券。有價證券和空頭支票,要哪個? 趙王立即禮送異人回國。 終于回到秦國的落難公子異人,被呂不韋這個稱職的中介包裝上市。他甚至安排異人穿著楚國的服裝去見華陽夫人,結(jié)果華陽喜出望外,高興地對異人說:為娘我就是楚人。兒啊,以后你就叫“楚”吧! 從此,異人更名為楚。 公子楚的運氣很好。公元前251年,昭襄王去世,安國君繼位,是為孝文王。孝文王僅僅在位一年,就告別人世,子楚順利接班,是為莊襄王。 呂不韋的運氣更好。三年后,他一手扶植起來的莊襄王也撒手而去,繼位的是王后趙姬的兒子。趙姬原本是呂不韋的女人,被異人看中要去,后來成為莊襄王后。但趙姬從呂不韋屋里轉(zhuǎn)手到異人床上時,據(jù)說已有身孕。因此也有人說她的這個兒子,其實是呂不韋的。 這事恐怕只能存疑。但可以肯定,趙姬這兒子繼位時還是少年,秦國的大權(quán)便落到了呂不韋的手里。呂不韋本已封侯拜相,此刻又尊為相國,號稱仲父,權(quán)傾朝野,名重一時。他甚至仿效孟嘗、平原、信陵、春申四大公子的做法,大養(yǎng)其士,并讓這些士人為他編寫了一部百科全書式的著作,號稱《呂氏春秋》。 呂不韋成功了吧? 當(dāng)然。他早期的投資,已經(jīng)獲得巨額回報,而且名利雙收。據(jù)說,《呂氏春秋》完成后,呂不韋下令將書稿和獎金一并懸掛在秦都咸陽的城門之上,揚言只要有人能增刪改動一個字,就獎賞千金。 為中華文化貢獻(xiàn)了“奇貨可居”和“一字千金”兩個成語的呂不韋,這時達(dá)到了他事業(yè)的巔峰。這個巔峰是不可企及的。此后,盡管仍然會有商人參與政治,或借助政治從事商業(yè),卻沒有任何人超越呂不韋。 與此同時,呂不韋自己也從風(fēng)光無限迅速墜入萬丈深淵。新秦王即位后十年,呂不韋被免去相國職務(wù)。又過了兩年,他被迫在自己的封地服毒自殺。 他真是白賺了那么多錢。 把呂不韋逼到絕境的,就是趙姬的兒子,那個生父可能是莊襄王異人,也可能是文信侯呂不韋的男孩子。他的名字叫嬴政,是秦王國最后一任國王,也是秦帝國第一任皇帝。正是他,終結(jié)了戰(zhàn)國,也終結(jié)了先秦,開始了新的時代──帝國和王朝的時代。 沒錯,他就是秦始皇。 但,這將是另一個故事。 這是什么時代 賭棍、騙子、食客、商人,各色人等次第亮相,粉墨登場,演繹出五光十色轟轟烈烈的悲劇和喜劇。參與演出的人,其實還有很多。比如自薦的毛遂,刺秦的荊軻,救趙的信陵君,都為讀者耳熟能詳。于是我們不禁要問:戰(zhàn)國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時代? 賭徒的時代。 沒錯,時代跟人一樣,也是有個性的。因此,如果把春秋和戰(zhàn)國比作人,那么,春秋是貴族,戰(zhàn)國是平民;春秋是君子,戰(zhàn)國是小人;春秋是英雄,戰(zhàn)國是賭棍。只不過,戰(zhàn)國的賭棍往往也有血氣和血性,甚至同時也是豪俠。豪俠之賭,即為豪賭。那一份豪情和俠義,依然令人神往,讓人心儀。 比如馮。 馮當(dāng)然不好說是賭徒,卻也是個敢押寶的。他為孟嘗君收買人心,就是做期貨,也是賭。實際上他的延長貸期和焚燒債券,并未得到孟嘗君的授權(quán)。而且,如果后來孟嘗君沒被免職,這筆投資也體現(xiàn)不出回報。因此,當(dāng)馮豪情萬丈大燒其薛邑債券時,他不是在賭嗎? 但,馮又是仗義的。 孟嘗君罷相后,他門下那三千食客都如鳥獸散,跑得一干二凈,留下的只有一個馮,幫助他東山再起的也只有馮。因此,復(fù)位后的孟嘗君便對馮說:那幫小人要是還敢回來,我一定把口水吐到他們臉上。 馮立即俯身下拜。 孟嘗君大驚失色:先生難道要替那些家伙謝罪嗎? 馮說,不!臣是要替君上的不當(dāng)言論謝罪。君上應(yīng)該知道,有生有死,是天之常道;嫌貧愛富,是人之常情。那些趕集逛商場的,早上蜂擁而入,晚上不屑一顧,難道因為喜歡早晨厭惡夜晚?不,是因為他們要的東西到晚上就沒有了。因此,請不要責(zé)怪那些人的離去。6 這可能是馮所做最仗義的一件事,但他講的道理卻是利,他對孟嘗君的忠誠也表現(xiàn)為利。這就跟春秋大不相同。春秋開口閉口是禮,戰(zhàn)國開口閉口是利。這一點,只要比較《國語》和《戰(zhàn)國策》,就一目了然。7 在這里,我們分明看到了戰(zhàn)國的時代特征。 什么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