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荀靖之最終也沒能射出第四箭,徒勞地卸下力氣收了弓。對方已經(jīng)沒了影子,他不必再繼續(xù)強撐下去,后知后覺地嘗到了喉中涌上的血氣。第五岐。 第五岐。 第、五、岐。 當(dāng)上將軍府中眾人順著虎吼趕到后花園影春簃附近時,只看到了荀靖之一個人,白虎倒在血泊中,頸上被一箭貫穿,只剩胸腔依舊不停地起伏抽搐。 侍衛(wèi)提著燈籠,確認(rèn)白虎無力反抗后用長棍架住虎身靠了過來,查看之后發(fā)現(xiàn)白虎身上插著兩支雕翎箭,其中一箭穿喉而過。 影春簃中一時無人敢說話。只需兩箭……老虎令人害怕,而暴死的老虎令人害怕手持弓箭的高平郡王。高平郡王的臉色不好,慘白得嚇人。 郡王性子冷淡,終究不是容易親近的人。 “郡王,”有人大著膽子喊了荀靖之,“老虎已經(jīng)死了?!彼f完不敢抬頭,偷偷觀察著荀靖之——人人皆知高平郡王年少時曾被送入道門,身負(fù)無雙劍術(shù),只憑一把刻意寶劍就能走過尸山血海,可是現(xiàn)在只不過面對著一只死了的白虎,卻顯得茫然無措,令他不解。白虎總不會比尸群更加兇猛…… 荀靖之隱瞞了刺客的事情,壓下一口涌上喉間的腥血,道:“府中侍衛(wèi),戒心太少,該罰?!闭f著將侍衛(wèi)的弓和箭筒扔給了身邊的人,一旁端著巾帕銀盆的丫鬟走來行了禮,請他梳洗整理。當(dāng)手指碰到銀盆中的溫水時,荀靖之才察覺出冷暖來。“別來無恙”,這四字讓他如墜冰中。 不止身形,那個刺客連聲音都像極了第五岐。第五岐……死在了乾佑九年的幽州大亂中。劍在人在,劍斷人亡,荀靖之在狂尸群中找了半個月,最終找到了好友的斷劍。 對荀靖之而言,或許也是對全天下之人而言,乾佑不是一個好年號,乾佑九年不是一個好年。 先帝莊宗改元乾佑后,初年,室韋南下犯邊,連屠大許十一城,城中肝髓涂地,尸體橫陳,因長久無人收殮生出了一種極其兇惡的尸疫,染疫者脈息全無渾如死人,周身脹爛惡臭,也與腐尸無異,卻可以奔跑撕咬,好食活人血rou。三年,室韋之亂雖平,尸疫卻未能盡除,漸漸傳入神州,在第九年,終于引起了中原大亂。 乾佑九年,莊宗薨逝,許朝西北爆發(fā)兵亂,東北尸疫失控,盧朔二州接連失守——北方兵亂尸疫齊作,不到兩月,長安陷落。太子死守社稷,自焚于太極宮。先帝第三子齊王在長安陷落前已經(jīng)離京,南下到建業(yè)時驚聞噩耗,在江表門閥世族的擁立下,就地登基當(dāng)了皇帝。 乾佑九年,除卻天下興亡之事,尚在道門的荀靖之沒能等到他的好友第五岐。 作者有話說: 開坑大吉!! ———— 手動排雷: 1文章不是一篇打怪爽文哈,看的時候需要一點耐心。陰謀交織,伏線略多,第四卷大規(guī)模引爆。 2有喪尸,會打喪尸,但是主要不是打喪尸的爽文。 如果要給文章幾個核心詞,我認(rèn)為其中一個核心詞是“內(nèi)斗”,人群的自我消耗: 前朝亡于兄弟相殺的內(nèi)斗, 本朝因武家、門閥、皇權(quán)爭奪權(quán)力內(nèi)斗而崩裂, 人利用喪尸和人內(nèi)斗。 3涉及微量佛教元素,主要是佛理方面的。沒人修仙,神仙不存在,現(xiàn)實背景。天不救人,人要自救~ 上·相逢意氣 第2章 入道1 二選一,必須選 一個人可以有許多個名字,譬如一人,隨母親姓荀,本名靖之,小名八郎;道名奉玄,為清涼山人清平吉所?。槐碜秩陮?,為南渡的孝宗所賜。 荀靖之,汝寧,八郎,奉玄真人……總不過是一個人罷了。名字多經(jīng)歷便多,經(jīng)歷多了,倒壓得人喘不過氣來。 隆正八年冬月十四,莊宗長女壽安皇太女一胎誕下二子,母子平安。在一眾宮人的報喜聲中,莊宗將二孫分封為扶風(fēng)郡王與清河郡王,卻憂心忡忡——國師的奏表上說,壽安皇太女命中只有一子,若生下兩子,兩子將有龍虎相爭的命劫,其中一子必會因為另一子而殞命。 清河郡王只不過比扶風(fēng)郡王晚出生半刻,卻因為一道難辨真假的讖言,成了多出來的兒子。 命數(shù)可畏,稚子無辜。莊宗憐愛孿生兄弟中的幼子,取“日靖四方”中的“靖”字親自為清河郡王賜名,與女兒壽安皇太女商議后,皇太女留下了長子彰之,莊宗則將幼子靖之接到太極宮中親自撫養(yǎng)。靖之本是莊宗眾孫中排行第七的孫子,為了避開不祥的命數(shù)之論,莊宗一直以“八郎”稱呼荀靖之,又特意下令,太極宮中不可出現(xiàn)“七郎”這一稱呼。 隆正十五年千秋節(jié),小靖之與哥哥彰之在甘露殿宮宴上第一次相見,二人一見如故,兄友弟恭。然而不知是命數(shù)還是偶然,宮宴散去后,小靖之忽發(fā)高熱,連日不退,臉上漸漸顯出了死相。 壽安皇太女的親弟弟、莊宗的第二個兒子——向來無意政事、一心雅好山水的齊王荀崇煦,也就是后來的孝宗,看著憔悴的jiejie和瀕死的外甥,心下不忍,騎馬狂奔去了堂庭山。 堂庭山又稱方外之山。許朝開國皇帝在登基前,曾受堂庭山隱機觀觀主邀約,步行上山到觀中飲茶三盞,因此躲過一場兵亂大劫,于是建朝后發(fā)下一道圣旨,下令山中諸事由堂庭山道門自行處理,官不可擾、軍不可侵,凡上山者,必須解劍下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