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午門跪諫
上千名大臣。 身著官服,跪在地面上,烏壓壓的一片,形成了一幅蔚為壯觀的一幕。 遠處,站在午門之上的李二,臉色鐵青地看著自己身旁的房玄齡杜如晦等一眾重臣。 “陛下,這些都是他們的要求?!?/br> 這時候,候君集腳步匆匆地自臺階小跑著上來,然后,連忙將手上的一封用血寫就,上面還按著無數個血手印,還有數百個簽名的奏折,給遞到了李二手上。 “哼,不就是勸朕收回成命的嗎?朕決不!” 李二看都沒看,啪的一下,將這奏折給扔到了地面上,隨之,但見到這篇長長的奏折,直接地順著午門之上的垛口,墜落到了午門外的地面上,瞬間,看到這一幕,跪在地面上的一眾大臣們,紛紛嗚嗚地高哭了趕來。 仿佛,死了爹媽似的。 午門跪諫。 皇帝與大臣們的博弈,就此展開。 歷史上,這種博弈,發(fā)生過無數次,各有勝負,大臣們用這種近乎自殘的方式,來威脅皇帝答應他們的請求。 看似相當忠心。 還在史書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可是,實際上呢? 這卻是大臣們,用群體性的示威,來讓皇帝屈服,不可否認,歷史上真的有為了百姓利益,如此做的,但是,大多數的情況下,午門跪諫這種事情。 往往都是大臣們,在逼近皇權讓步。 逼迫皇帝收回成命。 此時,在聽說李二竟然要求他們五姓七宗全部遷到長安的那一剎那。 所有屬于五姓七宗的官員們,都幾乎要瘋了。 原因無他。 離開了自已的家鄉(xiāng),離開了賴以生存的土地,離開了自已家鄉(xiāng)百姓的擁護,縱使是這些個世家,再怎么的厲害,那也終究免不了一個下場,那就是,逐漸的衰落。 想到這,這些個人怎么愿意? 所以,在一眾有心人的串聯之下,五姓七宗們,給李二來了一個群體性示威行動! “陛下,臣的右武衛(wèi)軍,已經集結完畢,要不,臣帶著大軍下去,把這些個家伙,全部給殺光妥了?” 這時候,程咬金殺氣騰騰地站了出來。 一旁,房玄齡輕輕搖頭。 示意他閉嘴。 “用刀的話,那豈不是要在史書上給朕留下一個跟秦始皇差不多的名聲?人家秦始皇焚書坑儒,不過殺了幾百個書生,就已經遭到萬世之唾棄了,朕要是把這些當官的殺上幾百個,那還了得?” 李二搖了搖頭。 他冷哼一聲,朝一旁的杜如晦道。 “杜愛卿,你下去跟他們交涉,告訴他們,朕意已決,讓他們立刻退卻,朕既往不咎,如此不肯退卻,那就別怪朕不客氣了!” “是,陛下?!?/br> 杜如晦連忙點頭。 隨之,便走下了午門。 朝遠處的群臣們走了過去。 “皇上有旨,讓爾等退卻,聽明白了嗎?” “杜丞相,皇上不答應我們的請求,我們就斷然不會退去!” “對,不會退卻,哪怕死在這也不肯!” “對,就是如此!” 一眾大臣們骨頭頗為的硬,說道。 “好好好?!?/br> 杜如晦連說了三個好字。 隨之,又咧嘴一笑,朝在場的一眾人說道。 “既然如此,本官將會同吏部天官趙起,將爾等給盡數的革職了!” “革職便革職,我等還怕不成?” “對,我等身為大唐官吏,豈會畏懼這個?” “不怕是吧?” 杜如晦笑了笑。 “那我再跟爾等透個底,三天后,貞觀元年的科舉,將會如期地舉行,屆時,你們革職了多少,陛下就從里面,再重新的取多少的進士進來,讓他們填補你們的空缺,各位同僚,可要想好??!” “這這……” 聞言,所有的大臣們,齊齊地懵逼了。 此時的他們,就好似是后世罷工的人似的。 眼瞅著要成功了。 可惜的是。 老板轉頭,又去招募了另一批的工人。 而他們呢? 如果再鬧下去,那就意味著失業(yè)。 而且,這可不僅僅失業(yè)那么簡單啊。 那是要丟官啊。 一時間,所有的官員們面面相覷。 隨之,便只見到,有些個膽小的,害怕丟了官職的,已經起身,然后,有灰頭土臉的小心翼翼逃離現場,生怕遠處的李二陛下,注意到他們。 而這個時候 當有了第一個離開。 那便有了第二個,第三個。 片刻的工夫,偌大的午門處,便只剩下了三百多個硬骨頭。 “哼,一群小人?!?/br> 這些人,正唾罵著離開的同伴。 可惜的是,遠處的李二,已經不打算跟他們多說了。 他朝身后看了一眼。 “吏部尚書趙起何在?” “臣在?!?/br> 人群里,當即便走出了一個看起來頗為精干的中年人。 “下去記錄名單,一律革職!” “是,陛下?!?/br> 趙勝連忙點頭。 隨之,便走下了午門。 而李二,則是冷笑著,望著那些個大臣。 “哼,這些世家,猖狂了多少年了?還想繼續(xù)猖狂下去?朕絕不容忍你們,朕身為大唐天子,還奈何不得你們?” 三百多名官員,在片刻功夫,被直接的革職查辦,有些個,甚至還有大理寺會同刑部,去審查他們身上是不是還有貪污腐敗的案子在身。 而官員們大抵都不怎么干凈的。 這一查,就不要緊了。 自然的,又少不得要砍上十幾顆腦袋,再流放上幾十個人的。 而這,則不過是李二的殺雞儆猴罷了。 經歷了此事,那些個原本屬于五姓七宗,對于李二的詔令十分不滿的大臣,眼下哪里敢再有半點的猖狂?是紛紛地夾起尾巴,老實做人了。 而與此同時,聚集在長安城里。 準備參加這貞觀元年科舉的一眾平民書生們。 聽聞此事后,卻是大喜過望。 朝廷一口氣少了三百多個官員。 那就意味著。 朝廷里,空了三百多個位置,也就是說,他們中進士,然后成功的入仕途為官的幾率,也大了許多。 一時間,這些平民書生們是紛紛摩拳擦掌,預備在科舉之時,好生地做題,爭取中進士,然后成為一名光明的封建主義大唐官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