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485.與民爭利
人參的產(chǎn)地主要在上黨和遼東,如今遼東尚屬于化外地區(qū),和中原的聯(lián)系較少,因此上黨人參幾乎是整個中原唯一可以批量采摘人參的地區(qū)。 而此時人們已經(jīng)認識到了人參的效用,已有了用人參入藥的方子,人參的需求不成問題,守著這么一個金山,上黨居然還為財政發(fā)愁,簡直是不可思議。 田邑雖然是個能吏,但是偏重于農(nóng)業(yè),商業(yè)意識不強,在糧食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的時代,這種重農(nóng)抑商的意識其實是可以理解的。 飯還沒吃飽就想著做買賣,不太符合社會的需求。 皇帝認為,重農(nóng)抑商雖然是主流思想,但是仍舊可以因地制宜地發(fā)展一些商業(yè)。比如上黨,或許就可以利用人參貿(mào)易解決一下糧食問題。 這里面的內(nèi)在邏輯是,人參作為一種稀缺的高效藥材,普通百姓恐怕吃不起,能用得起的多是有錢人,也就是各地的富戶和豪強,而這些人手里是有余糧的。 皇帝已經(jīng)開始琢磨如何用人參把社會上的余糧吸引到上黨。 田邑對此幾乎是一竅不通,皇帝知道不能指望他來做這件事,便召來了隨駕的中書謁者鄭青。 鄭青是鄭深之子,像他的父親一樣,很有才能。當初鄭氏遷到河西,鄭青成了全族在河西的主事之人,在那樣的時局之下,他竟然能在河西五郡之內(nèi)開展商業(yè)經(jīng)營,使家族的財富大大增值,可見他是一個有商業(yè)頭腦的人。 果然,鄭青聽到了皇帝的初步設(shè)想之后,立即拿出了一整套的人參經(jīng)營方案。他提議將人參改為官營,由政府組織人員采摘、處理、保存和售賣,只把零售環(huán)節(jié)交給藥商,交割方式主要是以糧食換取。對于其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鄭青都設(shè)想得比較周到。 皇帝道:“你的方案看似周詳,但是有一點沒有想周全。如今上黨郡中靠人參維持生計的人很多,官府一下子把這生意全拿過來,那些原本賴此為生的百姓怎么辦?他們失去了生活來源,你說他們會怎么想?百姓會怨朕奪了他們的生計,豈不是讓朕背負罵名?” 鄭青嚇得趕緊伏地請罪,“臣沒有慮及此事,有負陛下的信任,臣死罪!” 皇帝道:“人參貿(mào)易不能做成與民爭利之事,要做到助民生財,國家和百姓都能得到利益,這叫雙贏,懂嗎?” 皇帝即位之初,免天下賦稅兩年,當時他的攤子不大,官員隊伍人不多,主要任務(wù)是養(yǎng)活赤眉幾十萬大軍。當時長安城中尚有余糧,若是精打細算,可以支撐大軍四五個月的食用,其余主要的來源有幾項,最大最直接的來源當然是屯田所得。除此之外,豪強為了換取護身符,擠入長安朝廷,也多有貢獻?;实塾稚朴诶碡?,多方開源,籌集錢糧,大大緩解了財政壓力。 當時他的財政政策中還有一項重頭戲,那就是官山海。 這一招最早是春秋名相管仲提出來的。齊桓公想要富國,想加征人頭稅和財產(chǎn)稅,當即被管仲否決了。 管仲認為稅收是有形的,直接加稅會招致民眾的不滿,理想中的法子是“取之于無形,使人不怒”,要做到這一點,“唯官山海為可耳”。 這種開創(chuàng)性的法子不僅使齊國迅速富強起來,而且墊定了國家經(jīng)營的理論基礎(chǔ),其影響一直延續(xù)到幾千年后。 在管仲之后,不斷有財政專家對他的理論進行踐行和完善,漢武帝為了籌措對外擴張的經(jīng)費,更是將其發(fā)展到了極致。 官山海最主要的內(nèi)容是鹽鐵專賣。在武帝之后,嘗到了甜頭的漢政府一直保留這種政策,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鹽鐵專賣的弊端越來越大,所謂的“取之于無形,使人不怒”已經(jīng)不存在了,相反,它“與民爭利”的本質(zhì)已經(jīng)赤裸裸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簡單來說,國家壟斷經(jīng)營一直實行下來,必然導致產(chǎn)品價格高、質(zhì)量差。這個價高不是高一點半點,而是可能比正常高出十倍幾十倍,壟斷么,人家掌握定價權(quán),說值多少就值多少。鹽專營慢慢地讓窮苦百姓吃不起鹽。而談起質(zhì)量,就是管你什么市場需求,人家愛造成什么樣就造成什么樣,小p民沒的選。鐵專營導致百姓買不到合適的鐵制農(nóng)具,干脆還是用木制的好了。 如果不理解為什么一項理論上十分完美的政策在施行中會完全變了味,簡單對比一下后世的壟斷巨頭中某油和中某化就大致了解了,賣著高價油喝著全國人民的血還享受著國家補貼,對國際油價跟漲不跟跌,漲價如拉稀般順暢,降價如便秘般費勁,倚仗的不就是國家賦予的壟斷經(jīng)營權(quán)力么? 但是漢朝的鹽鐵專賣到底還是真的為朝廷賺了大錢,漢武帝時,全國鹽鐵收入占了財政收入的一半,有力地支持了武帝擊匈奴和開西域的政策推行。這一點比起后世總是哭窮向國家伸手要錢的某些壟斷企業(yè)強得多了。但二者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古今壟斷行業(yè)的從業(yè)人員待遇都很高。 與后世不斷提及國企改革一樣,在漢昭帝時,社會上也有強烈的改革呼聲。朝廷組織了一次關(guān)于國進民退還是國退民進的大爭論,各地的賢良文學、社會賢達數(shù)十名齊聚長安,到朝廷來為民間大聲疾呼。這些人不負重望,把民間問題和盤托出,提出要廢除鹽鐵專賣,還利于民。 當時漢武帝手下最得力的財政專家桑弘羊仍然在朝,官居御史大夫,那些被抨擊的財政政策很多都是他制定并推進實行的。社會賢達們的呼聲尤如刀劍一般刺向了他,桑弘羊奮起反擊,雙方唇槍舌劍,你來我往,辯論場如同戰(zhàn)場,刀光劍影,血rou橫飛。 桓寬把這場桑弘羊舌戰(zhàn)群儒的大辯論記錄下來,并整理成書,這本《鹽鐵論》幸運地流傳后世,讓后世的人有幸觀瞻前人經(jīng)濟思想的碰撞。細看《鹽鐵論》可以觀察到,各朝各代的經(jīng)濟困局個個相似,后世的幾乎所有問題在前朝都有相應(yīng)的折射。 桑弘羊是財政專家,比民間人士專業(yè)一百倍,理論上可以一打多,打爆各位賢良文學。但是按桓寬在《鹽鐵論》中的記載,賢良文學占了上風。這個記載相當可疑,因為桓寬自己就是賢良文學隊伍里的一員。 在爭論中,賢良文學們不斷重復著“不能與民爭利,要以德服人”之類的廢話,桑弘羊的核心觀點只有一個:財政需要。 廢除鹽鐵專賣,哪兒有錢“外攘夷狄”、“雖遠必誅”?不這么搞,朝廷根本就玩不轉(zhuǎn)。 每個朝代進展到一定的程度,隨著政府官員隊伍的不斷膨脹、官僚日益腐敗和戰(zhàn)爭等大消耗意外情況的發(fā)生,種種因素堆積在一起,都會產(chǎn)生類似的財政問題。 朝廷需要錢彌補開支缺口,不管是鹽鐵專賣還是鑄造大錢,總而言之是為了圈錢,因為不圈錢就要破產(chǎn),這就像是吸毒,有很強的依賴性,沾上了就戒不掉。 這場大爭論之后,朝廷象征性地廢除了酒類專營,算是對民間情緒的一個安撫,占比重最大的鹽鐵專賣還是雷打不動。 后來“柔仁好儒”的漢元帝曾經(jīng)試圖“以德服人”,宣布廢除鹽鐵官營,可是三年過后,陷入財政危機的漢元帝顧不得德不德的了,又灰頭土臉地將其恢復。 如今劉鈺想要將人參官營,其實也是一項特定的“官山?!眱?nèi)容,當然也是“與民爭利”。但是按照鄭青的法子,相當于從百姓手中明搶,吃相太難看,顯得沒風度。 劉鈺卻想把蛋糕做大,讓大家都增加收入。他的理想模式就是,把薅羊毛包裝成理發(fā),讓羊被薅了還得湊到主人身邊蹭一蹭撒個嬌,表達一下感謝。 這就要研究百姓的需要了,急民之所急,想民之所想,才不會遭到反對,那么百姓目前需要什么? 按照田邑的說法,百姓采了人參,不會加工處理,人參容易變質(zhì)腐爛,沒了藥效,所以他們擔心人參砸在手里賣不出去,只好急著出手,因此而賣不上價,難以致富。 針對這些問題,皇帝和鄭青商議,決定不參予采摘環(huán)節(jié),原本以采參為業(yè)的百姓可以繼續(xù)。政府包攬收購,價格要比之前有一定的提高,讓百姓覺得占了便宜,條件是他們只能將采來的人參賣給政府。這樣雖然銷售渠道單一,但是好在穩(wěn)定,好在價格高過從前,百姓們不僅增加了收入,而且再不用擔心人參砸在手里。 這一波cao作,可以包裝成皇帝憐上黨百姓貧苦,為他們解決人參銷售問題,大概可以怒刷一波好感。 上黨人參雖然是稀缺藥材,但是銷售局限于本地,價格長期處于低位?;实厶醿r收購,看似支出更多,其實這點提價對于想從中賺大錢的皇帝來說只是九牛一毛,這只是塑造他仁君形象的形象工程而已,是為了順利推進“人參專賣”而做出的一點小小的讓利而已。 皇帝以鄭青為“參糧官”,組織人員開展技術(shù)攻關(guān),解決人參的加工和儲藏問題。這個工藝皇帝只知道大概,但是這經(jīng)已足夠了,有了這個大概,攻克技術(shù)關(guān)只是時間問題。 最終的銷售環(huán)節(jié)也是由官府負責,想要人參的商人,必須要以糧食來換,這樣可以逼著外地的藥商運糧過來。 當然這只是大概的思路,其中還有非常多的細節(jié)需要考慮,皇帝把這些都交給了鄭青,讓他一力承擔。皇帝自己則擔起了另一個做大蛋糕的關(guān)鍵任務(wù):打廣告。 這是打開銷售渠道,推高人參價格的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 這件事由皇帝來做最合適不過,因為古往今來從來都是上行下效,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集權(quán)社會永遠是從上向下的傳導作用更強。 于是不久就有一種說法開始流傳,說皇帝之所以精力那么充沛,就是因為他平時擅長養(yǎng)生,以上好的人參進行滋補,所以從來不覺得累,甚至傳說,皇帝年紀輕輕就有數(shù)個子女也與吃人參有關(guān)。 這一次走烏嶺道,累倒了十幾個年長的大臣,皇帝命隨駕的太醫(yī)前去看望診治,太醫(yī)開的藥方之中,大部分都有上黨人參的成分,大臣們吃過一陣子之后,普遍覺得精神健旺了許多。 這種情況的產(chǎn)生有兩種可能。 一種是熱情的太醫(yī)上門復診,不停地說這藥里面加了料,就是使皇帝陛下龍精虎猛的人參。這東西最是滋補,吃了會使人精神健旺,然后親切地問:“您是不是也覺得精神健旺了許多?”一般這種不斷的啟發(fā)式提問都比較洗腦,健忘的老臣們大多會忘了自己從前的狀態(tài),覺得“咦,好像確實感覺比昨天有精神了,人參真好,這藥真是靈!” 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人家漢朝的人參確實是沒有任何添加物的純天然野生藥材,真材實料,藥效兇猛,吃了很快就見效,絕非后世那些各種處理過的中藥材可以相比。 朝中大臣們都是有錢人,是人參消費的潛在客戶,皇帝相信,等到他們離開時,會想多買一些人參帶回去的,前提時帶回去不腐爛。 這個問題只花費了二十天就被鄭青技術(shù)團隊解決了。人參專賣可以正式啟動了,“參糧官”走馬上任,開始辦公。 這件事越過了上黨太守田邑,讓他有點不舒服,但是這是皇帝親自交辦的事兒,“參糧官”是皇帝近臣,是尚書令的兒子,可以直接向皇帝匯報,更可以隨時向他在朝廷中的老子打小報告,田邑絲毫不敢怠慢,只能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給予配合。 何況皇帝陛下說了,除掉運營費用之外,其他人參專賣的收入全部留在上黨,做大軍的軍糧。田邑想到十萬大軍駐上黨的場景,心中又不由得激動起來,或許這事兒辦成了,他也能在戰(zhàn)場上有所建樹,為國家再立大功。 總而言之,目前這件事并沒有受到什么抵觸,上黨郡從太守到百姓,都對此持擁護態(tài)度。 皇帝在長子縣停留了一個多月,滿懷信心地要為上黨打造支柱產(chǎn)業(yè),沒想到這時侯得到消息,劉秀突襲常山郡,游擊將軍常子都大敗,太行山游擊隊損失慘重。 大勝后的劉秀順著太行山東麓南下,看這個意思是要向西麓的劉鈺示威,他好像隔著太行山挑釁道:“有本事過來打我呀!” 劉鈺向東望著高峻的太行山,突然伸出中指向天,“有能耐過來跟我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