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頁
最妙的是,有朱祐樘在,到時候她大可從宮里脫身出來,天下之大,何處去不得?紀淑妃如今還如同凡人一般生活在京畿附近呢! 想通了這一點,九焰不由大大的松了一口氣。 既然已經(jīng)做出決定,便應(yīng)該通知朱祐樘一聲。九焰原本想親自進宮去說,然而不知為何,心下忽然不自在起來,猶豫片刻,還是利用系統(tǒng)給朱祐樘發(fā)了個消息便罷了。 “你能想通就好了,余下的事都不必擔心,我自會安排好?!敝斓v樘回答。 九焰有些不解。既然已經(jīng)做了決定,還有什么事情需要安排? 待得康平侯夫人那邊送來的老宮人開始教導(dǎo)她采選的規(guī)矩時,她才知道,原來就算想入宮,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據(jù)說采選光是初選就有三輪。第一輪讓入選淑女們站成一排,然后淘汰身材太高、太矮、太胖、太瘦之人,只留下高矮適宜、纖儂合度者。 第二輪檢驗耳、目、口、鼻、發(fā)、膚、腰、領(lǐng)、肩、背共十項,只要其中一項不合格,即被淘汰。 第三輪則是讓淑女們開口說話,選出聲音悅耳動聽、音量不高不低,語速不急不緩者。 光是這三輪,便能夠淘汰掉大半?yún)⑦x的淑女。九焰忽然有些明白為何要在全國范圍內(nèi)采選了,否則根本不夠這么挑的。 而這些都不過時最淺顯的,之后復(fù)選還會檢查身體私密部位,有缺陷者便會淘汰。 九焰倒是不擔心自己有缺陷,可她卻是決不能容許那些太監(jiān)宮娥們在自己身上動手動腳的!當真如此,她寧愿第一輪便落選。 不過,幾日之后,便聽聞太子向皇太后進言,說是如今圣躬違和,他身為人子,不忍為了自己的事情,大肆鋪張。因此希望能夠減少入選淑女名額,節(jié)省人力物力。 皇太子孝感動天,太后自然無有不允。于是再次降旨,言每年入選之淑女通常多達幾千人,最終能夠進入復(fù)選最后一關(guān),入住宮中的,卻僅有五十名。因此曉諭各地官府,十三省只需各自選送兩位淑女入京即可,其余二十四人,由兩京分別選送。 大明朝南北兩京為政治中心,絕大多數(shù)官員也都任職于此,如此,既節(jié)省了人力物力,也保證了最終選送的淑女之中,還是官家女子更多。 這五十人入京之后,便會入住宮中,之前的那些步驟,自然就省略了。 雖說官府選送時,仍舊會進行一定程度的挑選,卻并不會那么細致。尤其是九焰這樣,得康平侯夫人、皇后和太子三重關(guān)注的,更是不會有人為難她。 九焰聽到這份旨意,才總算放下了心,也覺得朱祐樘希望她入宮,并非只是一句空話,而是當真已經(jīng)做好了所有準備。 能被人如此放在心上,九焰自然也是歡喜的,越發(fā)覺得自己之前的決定沒有錯。 還不知道九焰早已改變主意的金氏憂心忡忡,“沒有了初選復(fù)選,焰兒你就算有心想要落選,怕是也沒有那么容易了?!?/br> 在宮中住一個月,早晚都有人盯著,反而不能有一點錯處,否則便是言行有失,于名聲不利。最好的是平平安安過一個月,最后未曾被選中,發(fā)還回家。那就全靠運氣了。 “娘?!本叛孢@才想起自己還未跟金氏說過自己的打算,連忙安慰道,“算了,女兒已經(jīng)想清楚了,若是真的選上,入宮也沒什么不好。至少能光耀門楣,讓爹娘臉上有光。” “胡話!光宗耀祖,這些事自有你兩個弟弟去做,豈能讓你一個女子承擔?”金氏道。 “我也只是這么一說,選不上就罷了,能選上,也不是什么壞事。聽說太子殿下豐神如玉,又聰慧絕倫,不看身份背景,也是一等一的良配。” “那倒是。”否則金氏當初也不會動心了。不過好容易被說得熄了這個念頭,卻又忽然被告知女兒可能選上,一時之間,她的心情復(fù)雜之極。 相較之下,九焰就寬心多了。 雖說后面還有終選,但是既然朱祐樘說一切交給她,九焰便完全不擔心。這幾年來,朱祐樘對宮中上下的掌控,遠非從前可比。 再說,皇后畢竟不是他的生母,選太子妃的事,定然是要經(jīng)過他同意的。 九焰沒有再進宮,反倒是朱祐樘經(jīng)常用系統(tǒng)發(fā)消息給她交流,感覺十分新鮮。用文字交流,和面對面的說話完全不同。有許多話可以反復(fù)斟酌再出口,也有些話面對面不好說,用文字反而更易表達。 不知道是不是她的錯覺,九焰總覺得,雖然這段時日都未曾見面,她與朱祐樘之間,反而顯得更加親近了。 或者說,她對朱祐樘的了解更多了。從字里行間,從他自己所敘述的那些事情之中,她似乎漸漸勾勒出了一個完全不同與自己腦中印象的朱祐樘。 他已經(jīng)不再是個孩子,而是一國皇太子,如今還暫攝政事,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極有威嚴,令人敬服。他有才華,有遠志,最重要的是有相應(yīng)的能力,躊躇滿志的一步步往前走。 印象中那個弱小的、會拉著自己的衣袖說“焰兒別走”的朱祐樘,漸漸被打碎重建,變成一個更加貼近現(xiàn)實,也更加生動鮮活的朱祐樘。 不像是自己看著長大的孩子,倒像是剛剛才結(jié)識的新朋友。 成化二十年八月還發(fā)生了另一件事。 皇帝朱見深病榻之上,終于打起精神,處理掉了一直等在驛館之中的汪直。最終汪直被貶往南京,一代幸臣就此沉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