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漁樵耕讀(四)
第二十八章漁樵耕讀(四) 武家族人,可以說在大理國是以誠樸寬厚而聞名的,但他們也不乏農(nóng)民特有的狡黠。 在與他們的青露米交易中,千萬不要妄想利用他們的敦厚貪占小便宜,那樣會吃大虧的。 他們往往會抓住你在交易中的過錯,看起來像是認死理,不再和你交易了。 其實是在折騰你,讓你找人說和,主動提高價格,當然還是可以交易的! 他們和大多數(shù)農(nóng)民一樣,易于滿足,小富即安。但其中的大智慧,卻是很少有人能理解的!就算有人能理解,但做起來更難! 武家人在大理國的官場都是盡職盡責,看起來像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樣子,絕對的人畜無害! 但大理國每一次各大家族的重新洗牌,武家都是被拉攏的對象,是最后利益的獲得者之一! 武家在大理國朝廷,除了雷打不動的大司農(nóng)之位以外,也有不少人在大理國朝中為官。 因為武家人長得五大三粗,氣勢非凡,防御力了得。又深得段氏皇族的信任。因此,皇宮的御林軍總管,大都是武家人擔任。他們都是盡職盡責,調(diào)動軍隊,進出皇宮,只認令牌不認人! 今年武家的靈稻長勢喜人,看來產(chǎn)量不會太低,眼看就要開鐮了。 武家的秋收,是要舉行“開鐮”儀式的。這個儀式并沒有形成具體的日子,而是由武家的長老根據(jù)稻谷的長勢確定。沒有“開鐮”之前,武家人絕對不能收割! 由于今年武家也邀請了夏蕓過來做客,他們的“開鐮”儀式,就定在夏蕓到來的這一天。 秋陽高照,稻香醉人。在武家宗堂前面的大地坪里,上千武家族人積聚在這里,人人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在等候“開鐮”儀式的舉行 在武家宗堂的門前,擺著一張長長的桌子,正中坐的是武家族長武施獲,其小兒子“四太歲”武勤勵立于背后,兩邊就坐的是武家各大長老。 地坪的盡頭,是一塊成熟的青露米稻田,在田邊擺著一張供桌,桌上擺上了三牲和五谷做成的各種糕點以及香燭等。 當武勤勵把夏蕓和飄飄迎過來的時候,“開鐮”儀式已經(jīng)舉行到了高潮,在武家大長老的引領(lǐng)下,族人們都跪在地下虔誠地祭拜后稷。 后稷,在神風大陸傳聞是天帝之子,是專門掌管農(nóng)業(yè)之神靈,就是他教會神風大陸的人類種植各種谷物。 祭拜完畢,“開鐮”儀式就算完成了,武家大長老象征性的收割一些成熟的青露米稻,然后族人們各自散了,都回去安排自家的青露米稻收割時間了。 武家的接待,屬于比較實在的方式,沒有太多的客套之語,直接擺開了桌子,開始上菜、上酒、上飯。 參加這次宴會的人就是武家的長老加上族長父子,這桌酒席可是價值不菲!菜都是上好的山珍海味,飯竟然是上品的青露米。靈酒也是用中品青露米做成的青露米酒。 武家是土屬性靈根為主,夏家是水屬性靈根為主,土克水,屬于修仙家族中禁忌婚配之列,聯(lián)姻之事無有可能! 席間武施獲透露的意思,就是想把青露米賣到大楚國去,希望夏家能代為銷售。 最后,武家的禮物很是震撼了夏蕓一把,竟然是數(shù)百斤下品青露米,數(shù)十斤中品青露米,還有五斤上品青露米,真是大手筆! 是誰說武家人忠厚老實,有點缺心眼來著? 人家這是內(nèi)秀,武家的這種大氣的營銷手段,是大多數(shù)人想都不敢想的! 看來,武家這次想打開大楚國青露米市場的決心很大,是勢在必行了! 武家對大理國的局勢發(fā)展,也是不太樂觀的態(tài)度。連以忠厚老實出名的武家也開始“狡兔三窟”了。 大理國“漁樵耕讀”四大家族之一的“讀”,是號稱大理第一書香門第的朱家,也是一個傳承日久的修仙家族,祖上卻是儒門的傳人,他們的門生故吏遍及大理國,在大理國為官的朱家子弟眾多。 以朱家在朝廷的聲勢,理應(yīng)居于鬧市之中,教化天下。但正好相反,朱家的山門,卻是在貧瘠僻靜的“博澀寨”,這里山川塞口,地形復(fù)雜,屬于易守難攻的地方。 看來朱家先祖對自身的安危看得很重,其實也是對自己實力的不自信。 朱家族人的主體靈根是金屬性的,家傳的功法,則是源自孟恪的“浩然正氣”的“正氣歌”。 這是在浩然正氣的基礎(chǔ)上,推演出來的金屬性修煉功法,與金屬性靈根的金銳之氣相合,更加正氣凜然,無往而不利! 正氣歌修煉出來的法力,“至大至剛,沛然不可阻擋!”戰(zhàn)力一向在同境界稱雄。 朱家家傳的絕技是判官筆法,全憑一身浩然正氣,代表天道公理。明辨是非,審判一切人間罪惡,摧毀惡人心智,殺人救人,就在一念之間! 朱家先祖看來是對正氣歌的理解出了偏差,居然選了如此一個蔽塞之地居住,很不利于族人正氣歌的修煉。 正氣立于天地之間,至大至剛,豈能隱藏于一隅之地!讓自己束手手腳,難怪朱家的實力是江河日下! 朱家這一代的族長朱書皓,煉氣九層巔峰的修為,真實戰(zhàn)力卻是偏弱,同階之中居于中下水平,有點弱了正氣歌的名頭。 他是現(xiàn)任的大理國朝堂宰相,推崇的是中庸之道。 儒家注重的是大方向中正不偏,重視的是精神生活的充實和豐富,關(guān)心的是培養(yǎng)正確的人生觀,即教導(dǎo)子弟成為正人君子。 中庸之道,望文生義,給人的感覺是不溫不火,不夠積極,無所作為。 其實這是對中庸之道的誤解。中庸開篇就說,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中庸之道,遵循的是人的本性,儒家不是壓抑人性,而是承認人性、順應(yīng)人性、以人性為根本的,并要根據(jù)人性來進行修養(yǎng)。 中庸之道所謂的“持兩用中,過猶不及。”是“中”,不是前也不是后,不是左也不是右。要不偏不倚,中正平和,是一個外界與內(nèi)心,形勢與實力的平衡點。 天空任鳥飛,海闊憑魚躍,狹室之中奔跑只會撞得頭破血流。審時度勢才能掌握平衡,掌握平衡才能游刃有余,收放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