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節(jié)
這事兒一定下來,沈家修房子、蓋房子的事兒可就不止楊大爺著急了。 李家坪的人可比他們急的多了。 沈家這老房子修好可是要拿出來開私塾館子的,大家都去幫忙??! 至于沈伯謙說想買他們家后面那座小山頭,里正李思才也當即表態(tài)。 這事兒就交給他了,不過,這買山算是大事兒,還要到縣里頭備案,恐怕要一陣子才能辦好。而且這山頭雖不大,但粗量下來少說也有六七百畝的地皮,可是要不少銀子。 沈伯謙當然還是表示銀錢不是問題,有什么需要的請里正盡管開口。 既然有錢,那事情就好辦了,李家?guī)孜恍臐M意足的起身告辭。 回到家,大爺李長河坐了半天意味深長的說了句:“這還不到十五啊,咱們幾個黃土埋到半截脖子的人,誰能說買山就買的.....” “大爺,等私塾辦起來,咱們也要供出幾個支撐門戶的李家子弟。”李思才堅定的說道。 第二天,沈家要招人修墳、修房、蓋房的消息正式傳出去。 楊大爺頓時成了附近幾個村子的香餑餑。 原因當然是:沈家雇個人、請個短工什么的,都是他一手cao辦 一時之間,認識的、不認識的全都找上門來。 陳家老爺子開春身子漸漸好了,聽說這事兒,放心不下,也帶著老太太趕過來說要幫忙。 沈伯謙本來擔心他跟楊大爺會不會有什么沖突,處了兩天才發(fā)現(xiàn)自己想多了。 陳老爺子雖然不識字,也沒太多見識,但人卻難得的清醒。 他老人家一來,看楊大爺各項花銷都是記好帳,每晚拿給沈伯謙過目,立刻就放心了。 他看看楊大爺,再想想自己,別說記賬了,自從摔了一次,記性都差了好多,還是別給外孫子添亂了。 再說了,謙兒不是也說了嗎,他如今可是老太爺,哪有親自去忙的道理,有活兒當然找別人去干吶。 唯一一點兒不滿意的就是,這錢花的有點多! 看著孫子畫的新房子,聽著他說,這屋里全鋪青磚也就罷了,怎么院子里也要鋪? 還要青石板鋪地?還有那個什么什么廊,就是想下雨天走路方便點兒,就要花這么多錢? 但寶貝外孫也說了,這才是讀書人家的做派嘛。 老爺子當然不知道什么是讀書人家的做派,但外孫子說的總歸不會錯的。 雖然心疼錢,但外孫子的面子更重要,況且這也給他老陳家長臉不是? 沈伯謙安撫好陳老爺子,不禁捏了把冷汗。 自己這運氣著實不錯,陳家二老為人真是沒話說。 李家坪也有不少的上年紀的老人家,來這里之后的這段時間各種奇葩事他也聽了、見了不少。 愛貪小便宜的、偏心眼兒的、喜歡罵街的、護短無度的、胡攪蠻纏的、隨時隨地撒潑打滾兒的...... 那真是,一山更有一山高,強中更有強中手啊。 每當這個時候,沈伯謙都要慶幸,幸虧自己沒碰上這樣的長輩。 陳老爺子除了略有些護短小氣,算是很不錯的了。 姥姥更是簡單,丈夫說什么就是什么,比起村里那幾位有事兒沒事兒就喜歡罵街的老大娘,那真是——相當好。 而最妙的是:二老對他的話言、聽、計、從。 就拿這次修房蓋房的事兒來說,沈伯謙一說他們二老什么都不用管,又請他們聽了兩次楊大爺?shù)膱筚~。 然后說,這陣子忙怕是照顧不周,請他們二老先回陳家坳歇著,等忙完收拾干凈了,再接他們過來住。 二老就被他哄得眉開眼笑,高高興興的回去了。 相比之下,楊大爺可就沒這么幸運了,光是雇人的事兒,他就沒少被人說三道四。 這個時候,春耕結束,正當農(nóng)閑,誰家不想找點兒零活,賺點兒錢貼補家用,往年這個時候村里的勞力不少都去鎮(zhèn)上或縣上找活干。 但俗話說的好: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時難。 無論是去鎮(zhèn)上,還是去縣里,都是饑一頓、飽一頓的拼著辛苦賺錢,要是再遇上點兒什么事兒,指不定就白跑一趟了。 在沈家干活就不同了,辛苦當然也辛苦,但起碼人家能管一頓熱飯,而且就在家門口,家里人也放心不是。 再說了,沈家不但管飯,工錢也不少,一天少說有三十文呢,誰不想來。 村里人想的很簡單,這都是一個村的,沈家要請人肯定先請我們吶。 實際上卻不是,楊大爺一直在從外面找人。 因為沈伯謙對工程質(zhì)量要求比較高,為了讓出來的活兒好,楊大爺只找有經(jīng)驗的,有技術的,哪怕是多花點兒錢。 比如兩位專程請來的石材師傅,一人一天就有八十文。 所以到最后李家坪的人就幾個被選上,這立馬就有不少人不樂意了。 有說沈家發(fā)了,就不顧著鄉(xiāng)親們了。 也有說楊大爺自己是外來的就喜歡偏著外鄉(xiāng)人的。 李家三老這次沒有沉默,但卻不是為李家人說話,而是出聲維護沈伯謙。 誰家蓋房子不想要最好的,你自己不行,沒選上,還要埋怨人家,要是選了你,你把人家房子蓋差了,你來賠錢吶? 老族長這么一頓訓斥,李家坪的人也消停了。 說的也是,看看這幾天一車車往沈家拉過來的那些材料,這可不像是蓋幾間青磚大瓦房這么簡單啊。 這些,李長河他們當然也看到了,不由暗嘆一聲:這沈家,到底還是不一樣啊。 幸虧有李家老族長發(fā)話,楊大爺才能頂住壓力,把沈伯謙要求的事情全部落實到位。 這期間,馬家和徐家當然也都來人幫忙。 馬家在鹵湯方子上得了實惠,為了感謝沈伯謙,老爺子發(fā)話,讓家里的壯勞力都來了,說是一定要幫忙。 來的人都知道馬老爺子的意思,那叫一個實在,怎么勸都沒用,說什么都要留下。 實在沒辦法,沈伯謙不得不出面把話說開。 他這房子蓋的跟別人不一樣,要是沒弄過的來了只能添亂,沒看村里的人都沒請幾個嗎? 這才把馬大姨父他們一大幫子人勸走。 徐家來的除了二姨一家,還有二姨夫的大姐,按輩分沈伯謙要叫一聲徐大姑。 看幾個人的架勢,跟馬家一樣,都是誠心誠意的來幫忙的,可真用不上?。?/br> 本想按著對馬家的那一套把他們勸走,但沒想到一向軟和的二姨居然十分堅持,一個勁兒的說徐大姑手腳麻利、能干,不如就讓她留下來幫忙做飯什么的。 沈伯謙覺得有些不對,正要問,徐大姑說話了,只說她是在徐家莊呆不下去了,才厚著臉皮跟著二姨一家跑來李家坪的。 她什么活兒都能干,要是沈伯謙不嫌棄,先讓她干三天,好了再說留下的事兒,要是不好,她立馬就走。 說話的時候,徐大姑整個人眼瞪的挺大,但人卻在整個都是一種發(fā)飄的狀態(tài),臉色難看極了。 ..... 這位徐大姑倒是個爽快人,我喜歡,不過,這是有事兒?。?/br> ☆、第34章 新宅落成 33新宅落成 說實話,比起二姨的小心翼翼,沈伯謙倒是更欣賞徐大姑的爽利。 再看二姨和姨夫欲言又止的樣子,就知道其中必有什么難言之隱,既是如此,問他倆基本白搭,說半天也說不清楚。 倒不如留下徐大姑,一來問問到底什么事兒,二姨可以了解一下徐家的事。 二姨前面也說了,徐大姑自從和離后就一直跟他們住,都十多年了,那基本徐家的事她也算是包打聽了。 再有,徐大姑畢竟是二姨夫唯一的嫡親jiejie,留下她起碼讓二姨在二姨夫面前長點兒臉嘛。 果然,他一答應,二姨他們幾個臉上神色都輕松起來。 最后沈伯謙還是勸走了二姨一家,只留下徐大姑幫忙。 本來他說要給工錢,但徐大姑異常堅持,要是給錢的話,她寧愿回徐家莊。 說她本來就是避難來的,沈伯謙能看在二姨面上收留她已經(jīng)是忠厚仁義了,她要是厚著臉皮再拿錢,那真是沒臉呆著。 沈伯謙看她說的決絕,也不好強求,只得作罷。 沒兩天,村里和來干活的人都知道了,沈秀才家多了個能干的徐大姑。 也真不枉二姨一個勁兒的夸,這位徐家大姑的確是個持家好手。 這才幾天啊,連楊大爺都不住的贊她,還囑咐小妹好好跟她學著理家。 過了些日子,沈伯謙和楊家三口,還有徐大姑都漸漸習慣了彼此的存在。 而徐大姑除了有點兒太安靜之外,真是沒什么毛病。 不過,就是有點兒太安靜了些。 在外面基本不跟人說話也就算了,在家里也是一樣,只跟小妹偶爾說兩句。 尤其是剛來的頭幾天,愣是一句話都沒說。 要不是知道她會說話,沈伯謙真一度以為她是個啞巴。 ......我該說什么?稱贊她真不愧是二姨夫的親jiejie嗎? 這難道就是傳說中的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帶著這點兒小郁悶,沈伯謙暫時放下了打聽徐家情況的心思,專注起家里的基礎設施建設。 首先完工的是沈家三位長輩的墓地。 這事兒本也就簡單,這個時代,平民的墳墓想出格都不行,什么都是有規(guī)制的; 不過,三塊墓碑,一堵石墻,還是收獲了村里的贊揚聲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