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節(jié)
俄軍將領雖然很快就反應過來,組織軍隊進行反擊,無奈他手下的士兵心理素質沒他這么好,就算有個別心理素質好的,反應也跟不上,就只能這么眼睜睜地看著華**隊將自己包了餃子。 空軍兇殘,陸軍更兇殘!兩者合在一起,這是完全不打算給人活路的節(jié)奏?。?/br> 在華國陸空兩軍的聯(lián)手之下,俄**隊被打得節(jié)節(jié)敗退,分散開來。每一次他們想要反擊,都會惹來華國陸軍更為兇狠的進攻,至于空軍,更是哪兒俄軍多就往哪兒鉆,整得俄軍苦不堪言,到了最后,他們也只能像不久前的日軍一樣,疲于奔命。 一旁的蒙古人看到這一幕,別提有多解氣。 先前這些老毛子殺了他們多少弟兄,如今,他們自己也“享受”了同等的待遇,可謂是因果輪回,報應不爽! 如果不是他們的武器設備跟不上,貿貿然加入戰(zhàn)局只能成為拖后腿的存在,恐怕他們現(xiàn)在早就和華軍一起殺俄軍去了! 饒是如此,他們也沒有閑著,偶爾看到有一兩波潰不成軍的俄兵游離在戰(zhàn)圈之外,準備逃跑,他們就悄悄繞到別人背后,暗地里捅刀子! 不知不覺間,他們對華國人的認同度,已經高了不少。 也許是懾于華軍表現(xiàn)出的實力,也許是認識到,脫離了華國的他們,只能夠任人欺凌,相反,跟在華國的身后,他們還能夠風光一把。 再怎么有傲氣的民族,都是要生活在現(xiàn)實里的。 經過這一場戰(zhàn)爭,蒙古人的許多想法都悄然發(fā)生了改變。 ☆、第102章 妥協(xié) 原本莫斯科那邊對拿下蒙古之事可以說是十拿九穩(wěn),他們早就已經盤算好了,以最快的速度拿下蒙古,等到華國反應過來,想要奪回蒙古的時候,占據(jù)地利之勢的他們可以與華軍好好打上一場。 臨時政府當政時期,俄國與華國的那場戰(zhàn)爭對于他們來說,簡直就是恥辱,所以,在上臺后,蘇維埃迫不及待地想要洗刷這份恥辱,證明他們與臨時政府是不同的,華國人其實也沒那么可怕。 然而,他們沒有想到,早在他們與蒙古人交戰(zhàn)的時候,華軍就已經在邊界處等候著了,他們更沒有想到,原來自己的軍隊在華軍的面前,是這樣的不堪一擊。 自華軍打敗臨時政府,并從俄國的手中搶回從前的諸多失地后,蘇維埃政府便不敢小覷華軍分毫,可沒想到,到頭來,他們還是低估了華軍的實力,不,應該說,是華軍的實力增長得太快了,快到超出了他們的想象。 列寧和其他蘇維埃的官員們臉色陰沉地坐在政府大廳里,周圍的氣息十分壓抑。這一回,是他們敗了,敗得徹徹底底。從情報,到行動能力,再到戰(zhàn)斗力,他們沒有一項比得上華國。 如果不是這次的戰(zhàn)爭,恐怕他們還不會知道,華國已經培養(yǎng)出如此可怕的一支空中力量,與此同時,他們的陸地作戰(zhàn)能力也比上一次強上了不少。 這個國家,成長的速度太快了。兩年前,他們還備受他國欺凌,一年前,情況雖然好轉了一些,但它在國際上的地位沒有得到根本的改善。直到這一年,它才仿佛脫胎換骨似的,以全新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在曾經打敗過它的各國面前。 德軍、臨時政府、日本,以及他們蘇維埃,都相繼敗在了這個國家的手下。 最近這兩天,他們才知道,在華國海軍面對日本海軍不占優(yōu)的情況下,華國都能夠利用空中優(yōu)勢擊敗日本,那么,一旦華國的海上力量也成長起來了,遠東可還有哪個國家攔得住它? 這是蘇維埃政府第一次真正的認識到,華軍的威脅力有多大。然而這時,他們的軍隊已經戰(zhàn)敗。為了以最快的速度拿下蒙古,在開戰(zhàn)之初,蘇維埃政府可是調派了邊關所有的力量。如今,俄軍被困在蒙古,兵力無法如期撤回,導致邊境處兵力空虛,蘇維埃政府又一次走到了懸崖的邊緣。 請求與華國和談,那是肯定的,那么多的兵力,就算是俄國,也折損不起。作為戰(zhàn)敗國,要被割rou放血,也是顯而易見的,才剛剛敗給華國的日本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列寧并不后悔利用了日本,不過,從日本的事件中可以看出,想要讓華國松口,絕對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那么,要怎樣與華國討價還價,他們自身能夠接受的底線是什么,就需要好好考慮一下了。 俄國畢竟與日本不同,雖說這批兵力對于他們來說十分重要,但他們所面臨的境況到底沒有日本那般嚴重。日本被圍了首都,對于華國提出的要求,根本沒有考慮的余地,只能全盤接受,否則,就有亡國的危險。而俄國雖說因為這一次的戰(zhàn)敗免不了傷筋動骨,但確實還沒到有亡國之災的地步。 不久后,俄國使者帶著來自莫斯科的指令來到了蒙古,與華國使者進行會談。在此期間,華國提出了休戰(zhàn)的條件,不說別的,只是巨額賠款這一條,就讓俄國使者難以接受。華國使者卻堅決不肯讓步,他們在來之前就已經被交代過了,這一次務必要在保住華國權益的同時讓俄國真正嘗到rou痛的滋味,以后不敢再輕易的打華國的主意。 雙方之間的談判進入了僵持階段,那些俄國俘虜們一時之間自然也不好處理,于是他們就受到了跟日本俘虜同等的待遇,被拆散了發(fā)配到各個需要搞基建的地方去干苦力去了。 華**方覺得,他們也不能夠每天什么事情都不干,把時間全部浪費在一群俘虜身上,既然俄國方面難以下定決心,就讓他們來幫幫這些人好了。 果然,在知道華國這邊的動作后,莫斯科方面當即就松了口,表示答應廢除前清時期清廷與沙皇俄國之間簽訂的所有條約,承認那些土地歸華國所有。俄華之間以后結為友好同盟,俄國支持華國對蒙古的所有權,日后不會再染指蒙古。 他們會做出這樣的承諾,自然也有自己的考量。 華國已經奪回了那些土地,并取得了控制權,就算俄國人不承認,也無濟于事;而蒙古方面,這次戰(zhàn)敗,俄方與蒙古人結下了血海深仇,起碼短時間內俄國是絕對不可能取得蒙古的控制權了,所以,在俄國人看來,答應這兩條,對他們來說沒有什么實際損失。雖然這樣一來,他們的面子上會很不好看,但誰讓他們是戰(zhàn)敗國呢?如果一定要付出一筆代價,才能夠贖回俄國被俘的那些將士們,列寧政府寧愿他們付出的是面子,而不是里子。 相比之下,華國提出的割讓西伯利亞,以及索要巨額賠款的要求,就讓列寧政府不太能接受了。 丟了前清的地盤,好歹還能夠說是物歸原主,要是連本國的地盤都丟了,國人會怎么看待他們?再者,西伯利亞的那些礦產資源,也是他們絕對不愿意放棄的。再說巨額賠款問題,列寧政府才剛入主莫斯科不久,自己都窮得叮當響,華國還對他們獅子大開口,他們上哪兒弄那么多錢來? 當然,如果他們要籌錢,也不是籌不來,如果是為了提升軍備或者發(fā)展國力,他們愿意勒著褲腰帶過日子,可問題是這筆本該用來發(fā)展國力的錢要拿出來給華國,他們怎么肯?給了華國,他們自個兒不就只剩一個空架子了? 事實證明,不給還真不行。 看看日本的例子,就知道了,最好別把華國人惹毛了,不然,絕對沒好果子吃。 在兩架渦輪軸機在莫斯科上方一日游,并警告性的投下了兩枚殺傷力不算太大的彈藥后,列寧政府終于妥協(xié)了。 華俄雙方簽訂了和平友好條約,除了名正言順的將那些有爭議的地方都劃歸自己名下外,華國還得到了一大筆賠款,此外,還從中俄領海交接處小小地敲了俄國一筆。 對于俄國而言,犟著不簽的后果就是,簽的越晚,付出的代價越多。如果俄國早知道華國人是這樣的作風,他們也許一早就簽了,可惜,千金難買早知道。 日本蔫兒了,俄國慫了,借著這兩場戰(zhàn)爭,華國好好地揚了一回名。西方各國雖然忙于歐戰(zhàn),但對于遠東的事情也不是毫不關心。 在聽到華國接連打敗俄、日的消息后,雖然也很是震驚了一把,但是想到華國近年來有能力制造出那么多高端的武器,便也不覺得奇怪了。 如果不是他們身陷戰(zhàn)爭泥澤,難以脫身,恐怕他們會選擇在華國憑借科技力量崛起之前控制住華國,讓其為自己服務?,F(xiàn)在,沒有他們的遏制,遠東竟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壓制得住華國,可見華國的崛起,已經成為必然之勢。 對此,西方各國的情感自然很是復雜,多了一個強國,就意味著參與瓜分戰(zhàn)利品的對象,又多了一個,同時,也意味著他們恐怕不能再像以往一樣,在華國肆意掠奪。對于協(xié)約國來說,這種情感的復雜程度更甚,雖然華國是他們的盟友,但與團體內的其他盟友相比,他們很難把華國當作自己人。 不過,在某一點上,這些國家達成了共識。既然沒有辦法阻止華國的崛起,那么,就要與其交好。多一個強大的朋友,總比多一個強大的敵人來得要好,不是嗎? 況且,他們對于在華日與華俄兩場戰(zhàn)役中出現(xiàn)的飛機群很是在意。 日本和俄國對華國制造的飛機不了解,他們這些時常向華國購買飛機、坦克及各種武器的國家卻是清楚的。那兩架在日本皇宮和莫斯科上空進行轟炸的飛機,性能遠超華國賣給他們的那些飛機。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華國在航空領域技術上又有了新的突破! 在他們中的大部分國家技術還停留在飛艇層面的時候,華國已經邁出了這么一大步,要說心里面沒有一點想法,那是不可能的。不過,隨著華俄與華日兩場戰(zhàn)爭的爆發(fā),西方各國已經意識到,華國再也不是從前那個能夠任由它們擺布的國家了。如果說在這之前他們對于華國的定位還是“一個有發(fā)展?jié)摿Φ母唷?,那么現(xiàn)在,他們第一次真正把華國放到與他們同等的位置,對于日后與華國的相處模式,他們也有了新的思考。 作者有話要說: 謝謝嘉瑞與我的雷~ 最近作者菌比較忙,都是存稿箱菌在為大家服務,所以更新速度不會太快,大家見諒哦~ ☆、第103章 效應 隨著這兩場戰(zhàn)役,飛機徹底進入了眾人的視野。 在和華國交戰(zhàn)過的日本人和俄國人眼中,那是一種可怕的東西,不僅從心理上給人帶來巨大的壓力,其本身也有著頗為厲害的破壞力。西方各國對于飛機原本持著觀望態(tài)度,他們各自有著飛艇隊,并沒有充分挖掘飛機的作戰(zhàn)能力。但是華國對日的一場空戰(zhàn),讓他們看到了飛機在面對飛艇時的優(yōu)勢,與此同時,飛艇致命的弱點也明明白白的暴露在他們眼前。 大量的訂單瘋狂地向著飛機制造廠涌去,歐洲各國對于飛機的需求量,已經達到遠遠超出顧氏飛機制造廠生產能力的地步。有一些國家還指明想要引進顧氏飛機制造廠新近研制出來的渦輪軸戰(zhàn)機,顧氏工廠沒有答應。 給自己人的戰(zhàn)機都生產不過來了,哪里還有多余的渦輪軸機賣給外國人?別看現(xiàn)在華國的飛機制造技術很牛,生產線畢竟還只有那么有限的幾條。再者,保密工作還是要做好的,起碼在顧氏飛機制造廠研制出性能超越渦輪軸戰(zhàn)機的飛行器前,他們是不可能松口把戰(zhàn)機賣給歐洲那些國家的。同樣,要是他們華國人想向英美購買那些人最新研制出來的武器,想必那些人也不會同意。誰要是把自己手中掌握的先機拱手讓人,誰就是傻子! 華國態(tài)度堅決,那些西方國家雖然對渦輪軸戰(zhàn)機垂涎不已,一時之間卻也無可奈何。如今的華國已經不比往日,不是他們可以隨意欺辱或者威脅的了。從俄國和日本的慘狀就能知道,要是哪個國家敢輕視華國,必定會嘗到苦果。如果他們沒在打歐戰(zhàn),或許還可以聯(lián)合起來與華國周旋周旋,現(xiàn)在么,自己都焦頭爛額的,還敢到處樹敵?要是把華國人逼到同盟國那邊,他們找誰哭去?他們希望得到華國的大殺器,但一點兒都不希望被大殺器對著的是自己! 雖然不出售渦輪軸戰(zhàn)機,活塞式螺旋槳飛機的制造鏈卻以極快的速度膨脹了起來。 在戰(zhàn)事結束的那幾天,幾乎每天都可以在報紙上看到有關飛行器的報導。作為本次戰(zhàn)爭的英雄,華國民眾對飛機,有著極高的熱忱,更不用說飛機這東西本身,就極具夢幻色彩,他們對于這個話題的討論,自然樂此不疲。 盡管他們中的許多人,別說飛機,連飛艇或熱氣球也許都沒見過,但這并不妨礙他們想象這些英雄在天空中翱翔的樣子。誰要是不知道飛機的光榮事跡,那就落伍了。 茶樓里,說書的人編造了各種版本的故事,來敘述英勇的空軍如何把日軍和俄軍打得屁滾尿流;報紙上,文人們寫了不少文章或是詩歌來稱贊飛機,稱其為“極富想象力的創(chuàng)造”、“本世紀初最大的奇跡”。 有些嗅覺敏銳的商販們與顧氏飛機制造廠簽訂了合同,仿著真正飛機的模樣制造出各式各樣的模型,放在店里賣,還別說,生意特好,那些飛機模型上架不過幾日,便被搶購一空??梢哉f,群眾對于這項神秘物事的饑渴度,已經達到了一個臨界點?,F(xiàn)在,任何與飛行器有關的話題,或是沾邊的東西,都能夠引起他們極大的興趣。 雖說飛機現(xiàn)在還僅僅用于軍事用途,但是現(xiàn)在,它徹底的火了。不用顧氏工廠去做宣傳,自有一大票人忙著幫他們宣傳這樣神奇的物事。 “這真是史無前例的壯舉?!币晃灰训酱鼓褐甑奈娜烁锌臼俏娜私绲奶┒?,活了足夠久的時間,經歷過足夠多的事情,自以為已經沒有什么能夠讓他大驚小怪的了,如今,見周圍都在瘋傳航空業(yè)之事,恍然間覺得自己像是重活了一遭。 看著自己的桌案上擺放著的飛機模型,回想著學生將它送來時那興奮的神情,這位老人垂著頭,嘴角翹起,眼中卻隱有淚意。 年輕的人,年輕的行業(yè),從這些朝氣蓬勃的人和產業(yè)中,他似乎看到了國家復興的希望。 要是在一年前,不,半年前,誰告訴他華國會有今天,他定是不信的??墒聦嵶C明,年輕一代的人,確實做到了他們那一代人沒做到的事情,打拼出了屬于他們的天地。 如今,他年事已高,即便對航空業(yè)有再大的興趣,也不可能轉而研究這些了,不過,他卻可以做些別的事。 老人盯著屋里的電話看了一會兒,忽然朝它走了過去。 “老朋友,你不覺得,學校里該增加一門課程,不,一個學院了么?” …… a市某高校增設航空類院校的舉措就像往水中投下了一顆石子一般,激起了層層浪花,許多高校反應過來,紛紛效仿該高校的舉措。如今,航空業(yè)的興起已成為必然之勢,若是哪所綜合類高校對此無動于衷,倒要落在其他院校之后了。 在兩場戰(zhàn)役之前,別說對飛行業(yè)有所研究的人,就連對飛行業(yè)有所耳聞的人都鳳毛麟角;在此之后,絕大部分人對此雖然依舊知之甚少,卻許多理工科的學子,心中都燃起了了解它、挖掘它的渴望。 雖說目前對于航空這一塊,各大高校的知識儲備和教育資源也頗為缺乏,但不是有顧舒晗在么?為了培養(yǎng)更多的航空業(yè)人才,顧舒晗專門建立了一個機構,負責與各大高校溝通,定期向各大高校輸送一些研究成果。再不濟,還有b大等高校在,顧舒晗可是在這些高校中親自講過課的、與這些高校的教授和學生們交流過的,若他們派教師或學生去這些高校聽一聽課,與這些高校的教授、學子們交流一番,必然受益匪淺。 對于華國人而言,許多東西,都是在摸索中建立的。教授們在研究的同時,學生們也在研究,這種種,方才促進了學術的不斷進步。 …… d大前方排起了長龍,這幾日正好是高校報名的時間。 “又是想進航空學院的?” “可不是,自打那些空軍為咱華國立功后,不知多少人想進這個學院。別看航空學院才剛成立沒多久,行情可好著呢!” 有人聽了,暗自咋舌。 “來報名的所有人都能夠進航空學院?” “錯,因為這學院才剛開,教學資源有限,校長準備讓航空學院走精英路線,沒打算招太多人。所以來的人里頭,大半都是要被趕回去的。再說,航空業(yè)雖然重要,但造船、修路這些,也是要有人干的嘛,都讓學生鉆航空學院了,其他老牌學院怎么辦?” “倒也是?!蹦侨硕⒅暄训年犖榭戳撕靡粫?,果然見到有不少學生垂頭喪氣地離開了。 因為種種原因,新近才剛成立的航空學院,儼然成為了精英學院的代名詞。 而將這個行業(yè)引入華國的顧舒晗,在學生們的心中,更是蒙上了一層神圣的色彩。隨著他們對航空業(yè)的認識越來越多,他們對于顧舒晗的崇敬,也就越來越深。由于地域的緣故,顧舒晗無法到全國各地的高校進行教學,不過,這并不妨礙學生們對于顧舒晗的憧憬。 顧舒晗每發(fā)表一次言論,每舉辦一場有關航空業(yè)的講座,這些高校的學生們都會千方百計的把相關的資料搞到手,貪婪地看著資料上顧舒晗所說的每一句話。每當這個時候,有門路弄到資料的那些學生附近必定擠滿了人,本班的人,鄰班的人,都會向他們借了資料,爭先傳閱。 除此之外,每一次若是報紙上刊登了顧氏飛機制造廠的最新東西,他們都會把那些消息剪下來,珍藏在自己的筆記本里。種種舉動,足以看出,顧舒晗對他們的影響何其深遠。 如果說,創(chuàng)業(yè)之初的顧舒晗在這些學子心目中還是新時代女性的代表,是偶像的話,那么現(xiàn)在,隨著航空業(yè)的發(fā)展,她在社會上的地位,在學子們心中的地位,與從前已然有了很大的不同。 從前,她還是一個可以追趕、模仿的對象,如今,提及她,他們卻只有膜拜的份。能夠進入各大高校的學子們自然都是聰慧的、高傲的,但同時,他們也有自知之明。 實業(yè)做得十分出色的人雖然少,但還是有;能夠憑借一己之力,開創(chuàng)一個全新的行業(yè)的人,卻是絕無僅有。更何況,顧舒晗不是尾隨在西方國家的身后,去拾人牙慧,而是走在了時代的前沿,走在了世界的前方,這足以讓他們感到自豪。 他們雖然無法做到顧舒晗那種程度,卻也希望能過親身參與進去,為這項榮耀的事業(yè)貢獻一份屬于自己的力量。 在大批的學子涌入這項全新的專業(yè)的時候,b市附近一批學習航空業(yè)的學子畢業(yè)了,他們有的加入了正在擴建的顧氏飛機制造廠,有的加入了顧氏工廠新開的材料生產廠,還有的,加入了顧氏工廠與其他工廠合辦的廠子。 來自歐美的訂單量如此之多,僅憑顧氏一家工廠自然很難拿下,因此,顧舒晗開始效仿先前,與其他工廠主合辦廠子,生產材料一類的東西。 在航空制造業(yè)這一塊,顧氏工廠在華國是沒有同行的,那些從飛行器的崛起中看到商機,想要來分一杯羹的廠子,必須得靠著顧氏工廠的引導,才能跨進這一行的門檻。因此,對于與顧氏工廠合作的廠子來說,這一次的合作,與從前的合作又有所不同。 從前的兩個聯(lián)盟,雖然也是以顧氏工廠為尊,但到底還沒到顧氏工廠一家獨大的地步,而在航空業(yè),顧氏工廠有絕對的主導權和話語權,離了顧氏工廠,沒有一家廠子能夠玩得轉。因此,業(yè)內大佬們看顧舒晗的目光,與以往也有所不同了。 對于這些,顧舒晗自然不會沒有覺察,但她接人待物的態(tài)度,還是如往日一般,不卑不亢,該強硬時強硬,該溫和時溫和,生意上的合作伙伴見她這樣寵辱不驚,對她越發(fā)敬佩。 作者有話要說: 最后一章存稿用完,作者菌要開始請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