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節(jié)
可是楊淑妃到時候卻只能是個公主,還是個寡婦,公主和太后……這兩個顯然是后面那個更加吸引人一點,那么如果非要扶持一個孩子登上帝位,為什么不能是她的六郎?楊淑妃在猶豫,這種事情并不是那么好下決斷的。 幫助她下決斷的卻是李世民對皇子諸臣的分封,李世民登上帝位他手下的許多人是出了大力氣的,也是冒著生命危險的,于是在登上皇位之后,李世民直接就開始分封諸臣,其中得到最多的卻不是大家認知中的長孫無忌,而是裴寂。 以裴寂為首的六個人皆被封為國公,封戶以裴寂最多一千五百戶,其他人卻都只有一千三百戶,裴寂圣眷正濃由此可見。 而對于諸皇子的分封大家卻也在盯著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大概就是太子的位置了。 貞觀元年,冬十月丙辰朔,日有蝕之。 日蝕來了,長孫無忌沒有動,但是他手下的狗腿子卻立刻上奏疏表示日蝕定然是因為儲君之位懸而未決,所以還請圣人早定太子。 太子之位李世民早就有了腹稿了,并且太子的制服之類的東西都已經(jīng)準備好了,既然有人上奏疏他就也順水推舟的準了。 冬十月癸亥,立中山王承乾為皇太子,同時徙封長沙郡王恪為漢王。 第21章 這一次分封李世民只封了兩個兒子,其中李承乾是太子自然沒人有意見,作為圣人的嫡長子,他不是太子誰還能做太子?只是另外一個就比較耐人尋味了。 很多人都以為這一次李世民大概要給兒子們都封王的,只是沒想到最后卻只有李恪一個人。楊淑妃有些坐立不安,她的六郎呢?現(xiàn)在李世民的兒子一共有七個,雖然只封了李恪,但那是因為在這之前,跟李恪同年出生的李泰已經(jīng)是衛(wèi)王,并且授予上柱國。 好,這位是嫡子李愔不能比,可是同為庶子并且只比李愔早出生兩年的李佑也已經(jīng)是宜陽郡王了,李貞……李貞也不過兩歲不封王也說得過去,可是李愔已經(jīng)四歲了啊。 楊淑妃心里明白作為皇子李愔的至少是個郡王,但是在別人都有而自己兒子沒有的時候,心理就會不平衡。 而此時被封為漢王的李恪正在納悶,總覺得有點問題,如果他沒記錯的話李佑應該會在這一次被封為楚王,怎么這次就沒有他的事兒了呢? 不過很快李恪也沒精力去管李佑怎么樣了,因為他發(fā)現(xiàn)最近楊淑妃的舉動非常的……耐人尋味。因為他受傷,李世民在不忙的時候也會來看看他,畢竟李世民如今的兒子還少,稍微大一點的也就是李承乾,李恪和李泰他們三個了,也只有這三個如今學文習武都看出了點苗頭。 而在李世民過來的時候,楊淑妃經(jīng)常會把李愔給推到前面,再跟李世民說話的時候也是三句話不離李愔。李恪不動聲色的看了楊淑妃一眼,當成什么都不知道的樣子。 他心里猜的出楊淑妃的意思,不就是不是親生的靠不住嗎?說實話這年頭其實親生的也不一定靠得住,不過只要楊淑妃沒有要揭發(fā)他的意思,那就愛干嘛干嘛吧,如果楊淑妃將希望轉到李愔身上,李恪更是求之不得。 當然楊淑妃并不敢表現(xiàn)的太明顯,表面上對李恪也依舊關愛有加,李恪的胳膊也慢慢的恢復,他拆掉夾板的時候正好也入冬了。 李恪當了三個多月的失學兒童,雖然每天也讀書,但是字和騎射卻是拉下了,胳膊好了之后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錯覺,總覺得這兩只胳膊跟不是自己的一樣,特別的不好用。 李承乾在知道之后則笑著說道:“三郎傷勢才愈,功課方面也不必太過心急,若有不懂盡可來問我?!?/br> 在李恪的眼里,李承乾就算說兩個字他都要掰開了揉碎了去思考一下,李承乾這番話看起來似乎在安慰李恪,但是李恪總覺得他是在表述自己的地位。 而此時李泰卻說道:“正是,弓馬騎射三兄可以請教于太子,書法書畫方面愚弟到多少有些涉獵,可以與三兄共同探討?!?/br> 李恪看了一眼李泰笑著說道:“如此就謝謝太子和四弟了?!?/br> 這一番兄友弟恭其實也是另類的爭寵,李承乾似笑非笑的看了一眼李泰,又看了看李恪,心下總覺得奇怪。 他本以為三弟四弟會聯(lián)手對付他的,但是沒想到現(xiàn)在這兩個人一點結盟的意思也沒有,當然四弟倒是有點意思,不過三郎……總覺得有哪里不太一樣。 當然不一樣了,李恪再傻也不會去跟李泰結盟,不說他對皇位暫時沒興趣,就算有興趣也是寧可培養(yǎng)庶弟也不會跟李泰聯(lián)手的,畢竟李泰也不算太聰明,更何況李泰是嫡子,到時候他們贏了這個皇位也沒有李恪什么事兒。 之所以李恪是暫時沒興趣主要是因為如果李承乾在他步步退讓之下還窮追不舍的話,他就真的要對李承乾下手了,他從來就不是會被人揉捏而不敢反抗的人。 李恪胳膊好了之后并沒有表現(xiàn)出急功近利的要補功課,說實話,他現(xiàn)在需要下功夫的也不過就是騎射,文學方面已經(jīng)沒啥問題了,之前之所以每天刻苦讀書只不過是想要給李世民給所有人都留下一種他很努力的印象。 如今這種印象已經(jīng)形成了,他松懈一點也不會怎么樣。而這個時候李恪開始勤快的往李淵那里跑。 李淵雖然對兒子不滿,但是對孫子還是很喜愛的,畢竟隔輩親,而這之中大概以李恪為最,畢竟李恪跑得勤還嘴甜。 “三郎日日過來,可不要落下功課啊?!崩顪Y看著李恪,雖然臉上有笑容,但是那個笑容實在是太淡了,跟以往都不太一樣。 李恪挺了挺胸脯說道:“雖然沒辦法習字,但是三郎每天都有認真讀書,阿翁不信可以考校于我?!?/br> 李淵還真的撿了一些初級課本上的東西考校了一下李恪,只是他萬萬沒想到,李恪居然還開始讀史了。 “是楊淑妃教給你的嗎?”李淵有些詫異,畢竟李恪年紀還小,讀史也未必明白其中之意。 “不是,是我自己看的!”李恪略微得意的笑了笑:“雖然有的地方看不太懂,但是阿爹說我能記住已經(jīng)很不錯了?!?/br> 李淵在聽到李恪提到李世民的時候,臉上的笑容基本上都要消失不見了。李恪看著李淵猶豫了一下才問道:“阿翁今天不高興,是有人惹您生氣了嗎?” 李淵看著李恪嘆了口氣,摸了摸他的頭說道:“你還小,不懂。” 李恪有些疑惑,之前在他努力不懈的裝傻賣萌之下李淵和李世民的關系已經(jīng)緩和很多了啊,現(xiàn)在怎么看起來似乎又出問題了? 是的,在太極宮里面估計除了李世民沒人敢給李淵添堵。李恪帶著疑問回到了凝云閣,他沒有去問楊淑妃,問了她也不一定知道,就算知道也不一定會告訴他。 他和楊淑妃之間大概也就是剩下那點表面功夫了,李恪也沒覺得楊淑妃想的不對,人家有親兒子不去扶持非要扶持你?蕭氏看中他還不是因為他是楊廣的兒子? 楊淑妃不能問,于是李恪直接去問李承乾了,是的,哪怕他們兩個心里都清清楚楚的把對方的名字填寫在了敵人那一欄,表面上卻還是親密無間的。 李承乾在聽了李恪的敘述之后,微微冷笑著說道:“你近日一直在養(yǎng)傷大概有所不知,阿爹下詔將宗室親王者降為郡王,將郡王降為縣公?!?/br> 李恪瞬間悟了,歷史上的確是有這么一出,不過,李世民這一手也夠狠的,一下子擼了多少人,最主要的是眼看著就到年底了要發(fā)俸祿收食封的時候了,這一下子節(jié)省出了多少國家稅收。 只不過,李世民是拿宗室開刀的,所以朝堂之上并沒有引起多少反彈,然而李恪卻決定最近不跟李承乾較勁,因為李世民很快就要開始心塞了。 李氏宗室沒有一個是包子,李世民降人家的爵位,人家就敢造反!再加上到了冬天突厥又蠢蠢欲動……李恪決定去貓冬。 過了年之后就是貞觀元年,貞觀盛世由此開篇,然而這個開端卻并不是很好,年都還沒過完的時候,燕郡王李藝反了,而且是在涇州與突厥勾結,他的弟弟李壽也跟著反了,然后就是長樂王李幼良也有謀反的意圖。 好不容易將這兩個人按下去之后,到了夏天山東又大旱,焦頭爛額之際王君廓也反了,緊接著就是利州都督李孝常。 可以說貞觀元年其實就是個造反之年,大家似乎都有志一同的打算在李世民皇位還沒有坐穩(wěn)的時候把他拉下來,可惜沒有一個人成功。 結果讓人措手不及的是,青州那里有人打出了李建成的旗號。只是李恪萬萬沒想到這事兒還牽扯到了自己身上,那些人胡扯說是李世民將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妻子都納入后宮,就是大小楊氏,然后進化到了李恪應該是李建成之子。 李?。簨尩闹钦希?/br> 第22章 因為各種造反,整個貞觀元年從上到下都過的不是很好,李恪雖然覺得青州謀反的那些人都是傻x卻也沒有別的舉動,一直都按照自己的步調過日子,畢竟誰都知道那些人只不過就是想要打出一個旗號顯得自己是正統(tǒng)而已,只可惜他們碰上的是李世民。 李建成這三個字絕對是李世民的逆鱗,在這么敏感的時期誰提誰死,這幫人下場好不了。 果不其然,李世民對待別的反軍都是只誅其首,那些大頭兵們基本上能放就都放了,而到了青州這些人這里,有一個算一個基本上都沒跑掉。 全天下局勢緊張其實對于后宮的影響并不是很大,至少對李恪的影響不是很大,除了偶爾吐吐槽,他還是要每天上課習武。只不過雙臂骨折到底對他是有些影響的,哪怕現(xiàn)在看上去好了很多,但是在短時間內他也不能太過用力,練武也要適可而止。 李承乾現(xiàn)在就喜歡每天在他面前炫耀自己的武力值,然后還假惺惺的關心一下他的胳膊,氣的李恪牙都快咬碎了。 當然李承乾本來是想要刺激李恪,但是李恪不是真正的小孩子,雖然也生氣卻不會真的影響到自己的心情,真正受到影響的是李泰! 李泰跟李恪也就差這幾個月,雖然每天看上去樂呵呵的,但是心眼一點都不少,小小年紀已經(jīng)下意識的開始跟李承乾爭寵,這個時候的他可能并不敢肖想太子之位,但是每次看到李世民賞賜給李承乾什么好東西,他都會下意識的有些不服氣。 畢竟也是從小被嬌養(yǎng)長大的,在王府的時候差別待遇還不明顯,畢竟哪怕李承乾是嗣王,但是他也有了親王位,可是等李世民登臺之后,差別待遇就出來了,李泰對生活的要求頗高,結果不幸最好的東西都在李承乾手里,再加上他在功課方面與李承乾頗有差距,心里就更不平衡了。 是的,李泰體育課不太好,所以就在文科方面頗下苦功,可惜李承乾那真的是文武雙全,作為多年的敵人,李恪對李承乾是十分了解的,哪怕這位不是重生的,無論哪方面也都比李泰要強上幾分。 李泰心里不平衡之下,就喜歡找李恪玩,反而不喜歡找胞兄。所以最近李恪去李淵那里的時候身邊時常還會跟著一個李泰。李淵對于李泰這個小胖子也是蠻喜歡的,大概老年人都喜歡拜拜胖胖的男孩子。 只不過在青州那里揭竿而起之后,李淵看著李恪的目光就有些微妙,看著看著他就想起了自己的大兒子,總覺得李恪跟李建成之間的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當然相似啦,李恪的父母本來就是表兄妹,李建成和李世民又是同父同母的親兄弟,長得相似真是太正常不過了。 所以哪怕知道李恪不可能是李建成的兒子,李淵也免不了對他另眼相看。李恪心里有數(shù)卻不戳破,否則讓李世民知道他之前的努力大概也就白費了。 雖然貞觀元年各種事情都很多,但是此時已經(jīng)隱隱有了之后盛唐萬國來朝的氣象了,年初就有好多周邊國家來上貢,只可惜李恪還小不適合出席國宴,當然對于這一點李泰是有異議的,年紀小不能出席國宴這件事兒他能接受,但是憑什么李承乾就能去? 是的,每一次國宴李世民都把李承乾帶在身邊,后世史書中所謂的李泰寵冠諸王,也不過是對比諸王而已,比起李承乾其他所有的兒子都要往后退,包括李泰。 使者來朝也帶來了各種好東西,李世民將一些香料布料交給了長孫皇后,長孫皇后也斟酌的分給了后宮妃嬪,當然她們拿到的不是最好的,最好的東西在李淵那里。 哪怕李世民不愿意也要做出一個樣子來,自古以來沒有帝王會喜歡被說不孝的。只是李恪萬萬沒想到居然還會在李淵那里看到一只白貓! 白貓不知道是哪個小國上貢的,在這年頭白貓還是很稀罕的品種,而李恪在見到白貓的時候眼睛都直了。 一瞬間他腦子閃過許多想法,到最后卻定格在了:這是不是他丟掉的考核系統(tǒng)? 那只白貓看上去懶洋洋的,一副愛理不理的樣子的確是有點像,并且還不喜歡被李恪抱,甚至李恪想要摸摸它都會被咬一口。 李恪偶爾會趁著李淵和李泰不注意的時候低頭跟那只貓說點話,比如說用英語用法語用普通話,然而那只貓總是半瞇著眼睛看都不看他一眼,李恪嘗試了好多天跟那只白貓溝通,到最后卻依舊沒有得出任何結果,急的他都要用識通符跟教導主任聯(lián)系了。 然而更讓他措手不及的是李泰居然也送來了一只白貓!這一只白貓還是個幼貓,看上去軟綿綿的,李恪在看到這只白貓的時候就茫然了一瞬——這年頭白貓都開始批發(fā)了嗎? 李泰抱著白貓笑呵呵的說道:“我在阿娘那里看到這小東西,阿娘對它并不感興趣,我想起三兄愛貓,就跟阿娘要了來送與三兄。” 李恪嘴角一抽,心里卻多少有些感激李泰的,雖然這只白貓看上去有點小,但是系統(tǒng)的形態(tài)是可以隨意變換的,也就是說只要系統(tǒng)喜歡它可以變換成任意大小的貓,當然也只能是貓。 李恪接過白貓笑著說道:“那就多謝四弟啦?!?/br> 雖然不確定李淵那里的白貓是不是系統(tǒng),但是多一個選擇做參照物也好,反正最不像貓的那個就必然是系統(tǒng)了。 然而李恪覺得自己大概運氣不太好,遇到的貓都不太像貓——聽說過不愛吃魚只愛吃青菜的貓嗎?總覺得這只小白貓簡直是違反物種習性! 自從身邊多了這只小白貓,李恪對它可以說是盡心盡力,每天都在研究這只貓到底是不是他家系統(tǒng)。也是因為這樣,宮里對李恪的評價又多了一句漢王愛貓。 只是研究了還沒倆月,這只小白貓就被楊淑妃給弄死了! 第23章 李恪對這只白貓其實也沒那么寵愛,只不過就是第一開始的時候比較親近,然而在識通符沒有任何反應之后,他心里雖然清楚識通符沒有反應就代表著這只貓并不是系統(tǒng),卻還是有些不死心。 李淵那里的白貓也一樣,好不容易讓他遇到了兩只白貓,結果都不是,李恪本身也很郁悶。只是這只小貓都到他這里了,那就好好養(yǎng)著吧,畢竟有個小寵物每天跑到他身邊撒嬌賣萌的感覺也不錯。 只是他玩玩沒想到,他只是跟貓分開了兩個時辰而已,等回去的時候就再也沒有看到那只貓的身影。 李恪有些奇怪,他不僅僅沒看到貓也沒看到經(jīng)常過來跟他一起玩貓的李愔,李恪有些奇怪的看著綠楊,自從被封為親王之后,李恪身邊就多了她,而李恪每天去修習騎射的時候只會帶安平,并不會帶著綠楊過去。 綠楊低著頭站在那里,面對李恪的詢問半晌才說道:“剛剛……淑妃讓人將小白抱走了?!?/br> 小白就是李恪這個沒有品位的家伙給那只小貓起的名字,李恪聽了之后有些奇怪,楊淑妃對這只貓一向不怎么喜歡,怎么會讓人把貓抱走? “抱去哪里了?” 綠楊渾身一抖,半晌才說道:“大王,小白……小白它……它被淹死了?!?/br> 綠楊說到這里忍不住就開始抹眼淚,李恪當時就愣了一下:“淹死了?怎么會淹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