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節(jié)
看到渠瑩如今這樣幸福,宜生高興極了。可以說當(dāng)初正是為了阻止渠瑩嫁個文郡王的命運,才導(dǎo)致了七月和親的結(jié)果,但無論如何,她并不后悔幫助渠瑩,后悔也只是后悔當(dāng)時沒有想出更好的辦法,沒有把事情做地更妥帖更仔細(xì)些。 所以,看到渠瑩如今這樣,宜生很高興。 梁氏卻又感激又羞愧,看到渠瑩后這感激和羞愧便達(dá)到了頂峰。 當(dāng)年因為宜生阻撓渠瑩嫁文郡王,她便對宜生生出怨恨,對她諸多抱怨,小人之心地以為宜生是不想自己女兒好。 可如今看吧,不說渠瑩如今生活美滿,就說那文郡王。那次文郡王沒娶成渠瑩,換了個別的書香門第的貴女,起初倒還好,但很快文郡王便掩不住本性,跟他父親睿王一般,整日地貪花好色,冷落正妻。梁氏后來也見過那位文郡王妃,整日落落寡歡的模樣,與渠瑩婚后幸福的模樣形成極大反比。 這時候,被權(quán)勢迷了心的梁氏才幡然醒悟,明白了小姑子的良苦用心。 更不用說,后來睿王一脈倒臺,睿王和文郡王直接被圈禁,沒多久便送了命。而那位文郡王妃,卻是與許多其他睿王府女眷一般,在尼姑庵落了發(fā),才不到二十歲的姑娘,卻每日吃齋念佛,一輩子都望到了頭。 若當(dāng)時不是宜生阻攔,如今在尼姑庵里枯對青燈的就是渠瑩了。 每每想起這點,梁氏就又慶幸,又后悔,又羞愧。 所以如今宜生回來,她是真心高興,也想為過去自己的小心眼和錯誤彌補,因此說著說著,就抱著宜生痛哭懺悔起來。 宜生拍拍她的肩,沒有說什么。 梁氏為人她早就清楚,做出救渠瑩的決定時便也預(yù)見了梁氏可能會怨恨她,但她依然做了,因為對她來說,相比起被梁氏怨恨,渠瑩的一生幸福更重要。 如今渠瑩過得好,梁氏也明白了,還有什么好追究的呢。 總歸是一家人。 這般哭哭笑笑地敘著舊,終于,渠明夷有些小心翼翼地問出大家早就藏在心頭的話。 “meimei,你和七月這些年……怎么過的?” 花廳里瞬時便是一靜。 問的是怎么過的,潛意思卻是當(dāng)年那事究竟是怎么回事。 當(dāng)時都說宜生和七月是被馬匪擄走,而被一幫馬匪擄走的女人會有什么下場? 左不過被糟蹋。 這對宜生和七月這般出身的閨閣女子來說,簡直是比死還糟糕的結(jié)果。 許多貞節(jié)烈女,被賊匪侮辱后自感無言再存活于世,多半便自殺了。而沒自殺又被救回來的,下場卻多半還不如自殺。 旁人的冷眼流言,世俗的非議指責(zé),甚而還有至親之人的責(zé)難和迫害,所以許多女子被糟蹋后寧愿死,便是不想受那般痛苦。 曾有個書香世家的女子,也是被賊人糟蹋了,好不容易掙著一口氣逃回來,結(jié)果,卻是被其家族悄悄沉了湖。 渠家不至于像那個書香世家那般殘忍,但若宜生和七月真被糟蹋了,他們心里也絕不可能沒一點異樣,況且,就算渠家人不在乎,外人卻在乎地很。 宜生和七月今日這樣回來,恐怕明天滿京城就傳開了關(guān)于她們的流言。 所以,渠家人一直忍著沒問,直到似乎無話可說了,渠明夷才這般小心翼翼地問出口。 宜生愣了下,旋即便明白他們在擔(dān)心什么。 她笑了笑:“哥哥你放心,三年前我和七月遇到的不是馬匪,是被人救了。” 渠家人都愣了,沒想到竟是這個答案,一邊松了口氣,一邊好奇地追問。 然而宜生卻不開口了。 她望了望大門處,問道:“父親還沒回來么?這事……說來話長,還是等父親回來一并說罷?!?/br> 她是沒遇到馬匪也沒被糟蹋,但對渠家來說,她的遭遇……或許并不比遇到馬匪好多少。 渠明夷便道:“你還不知道吧?紅巾——當(dāng)今登基后,父親便辭了翰林院的差事,這些日子心里都有些……不暢快,每日便去尋訪舊友,每每傍晚才回家。今兒也不知去了哪兒,派去的人也不知去哪兒找,只能多派人挨個兒地尋,所以怕是要回來地晚一些了?!?/br> 聽到渠易崧在羅鈺登基后便退出翰林院,宜生便心里一苦。 果然。 臉上卻保持著鎮(zhèn)定,說道:“無事,那便再等等吧。” 渠明夷也不再追問,一群人便只好等。 好在,渠易崧并未讓他們等太久,還不到午飯時分,渠易崧就回來了。 渠易崧如今已年屆七旬,頭發(fā)胡子都花白了,但他身體一直硬朗,宜生記得,三年前她最后一次見父親時,他還每頓能用兩碗飯,站著時依舊如松柏一般高大挺直,比普通老人矍鑠健康許多。 然而,此時看著那個大步走向自己的老人,看著那明顯瘦了許多,甚至連身材也矮小了些許的身影,宜生眼里瞬間漫上淚來。 “爹!”她抑制不住地哭出聲來。 作者有話要說: 補昨天的二更~ 感覺欠債越來越多的樣子……明天又是該死的周一……我恨周一tat ☆、第133章 8.14 渠易崧大步踏進(jìn)花廳, 一向沉穩(wěn)的步伐難得紊亂, 聽到宜生喚他, 他渾身一震,溝壑縱橫的臉上皮rou顫抖著,一行清淚流下, 啞著嗓子叫了聲:“宜生?!?/br> 宜生再也忍不住, 沖上去雙手緊緊抱住了這個年逾古稀的老人。 “爹!”她哭喊著。 “哎?!鼻揍?lián)崴念^發(fā), 眼淚還在不停地流。 渠明夷梁氏等人忙上來勸解父女倆,好一會兒才分別落座,宜生就坐在渠易崧旁邊。 又是一番互道近況后,終于,渠易崧也問出了之前渠明夷的話。問話時,渠易崧的神情比渠明夷更緊張了數(shù)倍。 宜生看著父親緊張的面孔, 深吸了一口氣, 臉上帶笑, 試圖讓氣氛放松一些。 “爹,您別緊張, 當(dāng)年我們沒有遇上馬匪,其實我們是被人救了。” 渠易崧的神情陡然一松,但目光仍舊注視著宜生, 示意她繼續(xù)說下去。 宜生咬了下唇, 聲音有些發(fā)緊:“救我和七月的,是一支義軍?!?/br> 渠易崧的神情有一瞬間的怔愣,渠明夷卻已經(jīng)疑惑地問道:“義軍?” 宜生點點頭:“嗯, 義軍?!?/br> 花廳里眾人面面相覷。義軍,如今說是義軍,可事實上,不就是反賊? 當(dāng)然,如今最大的一支“反賊”得了天下,紅巾賊成了紅巾軍,其他“反賊”也跟著成了“義軍”,但如今畢竟新帝初登基,京城的人們還需要一個接受和轉(zhuǎn)變的時間,尤其是在渠家。 梁氏想起平日貴夫人們口中的反賊們,緊張地聲音都顫了:“那、那些‘義軍’,待meimei怎么樣?” 在梁氏,乃至京城幾乎所有權(quán)貴女子心中,義軍跟山賊馬匪也沒什么區(qū)別,只不過山賊馬匪頂多搶錢搶人甚至搶命,而義軍搶的卻是皇位,是天下。雖說目的不太一樣,但總歸都是匪。 一幫賊匪,“救”了一個貌美如花的女子,結(jié)果會比落到馬匪手里好多少么? “嫂嫂放心,我很好。”宜生自然看出了梁氏的擔(dān)憂,搖頭安慰她,隨即頓了頓,才道: “救我的那支義軍,是紅巾軍?!?/br> “啪!” 渠易崧手中的茶杯陡然滑落到茶幾上,倒沒有碎,只是水撒了一茶幾,茶杯還在滴溜溜地轉(zhuǎn)。 宜生拿帕子擦了茶幾上的水,撿起茶杯,又倒了一盞茶,正正地放到渠易崧手邊。 渠易崧沒有端茶杯,只是神色有些復(fù)雜地看著她。 宜生恍然不覺,收拾了茶幾,將臟了的帕子疊起來放到一邊,便開始娓娓說起過去三年的經(jīng)歷來。 “……紅巾軍起初只是一群被逼迫地家破人亡的可憐人,他們與普通義軍和賊匪不同,紅巾軍紀(jì)律嚴(yán)明,雖是義軍,卻從不裹挾脅迫鄉(xiāng)民,也未濫殺無辜。羅將軍胸懷大志,他少年時遭受官府迫害,忍無可忍才揭竿而起,起事后,他不像其他諸路義軍一般忙著稱王稱帝,便是因為他心懷的是天下,是萬里河山的無數(shù)黎民百姓,而不是自己的功名霸業(yè)?!?/br> “這幾年,我隨著紅巾軍輾轉(zhuǎn)了許多地方,從漠北到瓊州,看到許多以前在京城看不到的人和事。爹,您知道么?我曾路過一個州府,恰逢大旱,轄下數(shù)十鄉(xiāng)鎮(zhèn)幾乎易子而食,然而朝廷卻只撥下還不足救濟(jì)一個鄉(xiāng)鎮(zhèn)的糧食,而那些糧食經(jīng)過層層克扣,,最后真正用于救濟(jì)災(zāi)民的,尚且不足一成?!?/br> 渠易崧眼睛一瞪,握緊了拳頭想要說什么,宜生卻打斷了他的話。 “爹,我知道您想說什么?!彼⑿χ拔抑?,您比誰都痛恨貪官污吏,可您也認(rèn)為,百姓受苦,都是貪官污吏的錯,皇帝只是被jian佞蒙騙了。” “可是爹,我見到的并不是個例。” “貪官污吏不是個例,受苦的百姓更是比比皆是,從漠北到瓊州,百姓皆苦。而皇上真的那么無辜么?您覺得皇帝只是受了jian佞蒙騙,可為君者,明辨忠jian不也應(yīng)該是本分么?況且不管天授帝還是之前的皇帝,爹,您想想他們的所作所為,配得上稱仁義,配得上稱明智么?” 渠易崧呼吸有些急促,雙拳都握緊了。 宜生卻越說越順,先前的那些擔(dān)憂好似也跟著心里話的吐出而消散:“爹,小時候您教我和哥哥,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br> “既然民為貴,那么當(dāng)天下黎民皆在受苦時,這社稷和君王,還有必要存在么?” “住口!”渠易崧忽地喝止。 只是那聲音卻多少有些無力。 宜生沒有停下:“爹,其實您心里明白的不是么?” “大梁已經(jīng)腐朽了,從頭到腳,都徹底腐朽,病入膏肓了。與其費心救治,不如重?fù)Q新天。” 渠易崧閉上了眼,臉上露出疲憊的神色,本就蒼老的容顏,瞬間顯得更老了十歲。 宜生看得心酸,卻不得不忍下那心酸繼續(xù)說下去:“方才我聽哥哥說,爹您已經(jīng)辭去了翰林院的職位。爹,大梁并不值得你這么做。” 渠易崧依舊閉著眼,像是睡著了一樣,渠明夷擔(dān)憂地看著他,阻止了宜生繼續(xù)說下去。宜生欲言又止,只好做罷。 似乎過了很久,渠易崧才睜開眼睛。 他看著宜生,眼里已沒有了初見時的驚喜和溫情:“今天這番話,是新帝讓你來說的?你認(rèn)識新帝?” 梁氏陡然“呀”了一聲,引得眾人紛紛看她。梁氏趕忙擺手,不好意思道:“我、我只是太驚訝了……meimei——竟然認(rèn)識新帝?”她眼里帶著毫不掩飾的好奇。 雖然剛才聽宜生說她過去三年一直跟紅巾軍在一起,但紅巾軍那么多人,哪里就那么巧,能恰好跟首領(lǐng),跟如今九五至尊的新帝結(jié)識呢?如今這滿京城的達(dá)官顯貴,可都正愁著怎么巴結(jié)新帝卻沒門路呢,誰要是跟新帝有點兒交情,不都恨不得嚷嚷地所有人都知道? 可新帝登基十來天,最信任的仍舊是他原來的心腹將領(lǐng),這些將領(lǐng)一個個都跟石頭一般,嘴里撬不出什么話來,急地想找門路的達(dá)官顯貴們直跳腳。 于是宜生不說,眾人也就默認(rèn)她與羅鈺并不相識,對羅鈺的那些了解,估計也是聽其他紅巾軍說的。 此時一聽渠易崧和梁氏這般問,便不由都看向了宜生。 宜生搖頭又點頭。 “不,不是陛下讓我來的?!睋u頭是為這個,“爹,我只是……不想看您入了迷障?!?/br> 渠易崧冷哼了一聲。 宜生苦笑,“爹,我知道您是為何此時翰林院職位,又是為何整日尋朋訪友,可是,您仔細(xì)想想,大梁值得您如此么?您一生為國為民,俯仰無愧于天地,便是如今繼續(xù)為新朝效力,又哪里對不起前朝?改朝換代本是常事,我只是……不想您為此不快。” 宜生了解自己的父親,他是個對他人要求嚴(yán)苛,但對自己要求卻更嚴(yán)苛的人,忠君愛國已經(jīng)成為他恪守將近一生的理念,對大梁皇室,他已經(jīng)下意識地效忠,所以對突然冒出來,以武力奪了大梁江山、滅了大梁皇室的新朝肯定不待見,甚至心存憤懣,而他離開翰林院便是最好的證明。每日尋朋訪友,也是因為他心中煩悶,無可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