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玄學大師是網(wǎng)紅、不要慫,就是懟、[綜+劍三]四海八荒皆親戚、小龍女的轉世日常、一線巨星、軍婚蜜寵,老公套路深、靈田農(nóng)女小當家、情揮不盡、就等你送上門了、我愛你如你愛我
“黃金米”的事, 周敏說到做到, 種子拉走銀子入手之后,便幾乎沒怎么過問。 只有石頭偶爾會跟她匯報一下進展——村里哪些人家已經(jīng)被齊老費說動, 準備今年將山地都用來種玉米,順便套種土豆;唐家樓一場玉米宴來了多少貴客捧場;城里徐縣尊又是如何恩威并施, 將玉米種子盡數(shù)賣了出去。 整個四月,天上還是一滴雨水都沒有。直到端午節(jié)才淅淅瀝瀝的下了半天小雨,但才堪堪將田打濕,就又停了。 沒有水,水稻就種不下去。 每一種莊稼都有自己的時令和季節(jié),錯過了之后倒也不是說不能種,但能收多少就很難說了。 譬如水稻, 現(xiàn)在沒有水,等到六月里梅雨季時再種也不是不行,但那時就太晚了。且不說種出來的稻子好不好,原本八月能收的谷子要留到九月, 說不定趕上秋汛, 一年辛苦就都泡了湯。 這個時候,那些種了玉米土豆的人都不由慶幸起來,玉米和土豆這兩個月都只是在長葉子, 缺水可能會有一點影響, 但不及水稻那么大,這是旱地作物的優(yōu)勢。 為著這個,周敏再到村子里去, 路上主動跟她打招呼的人都更多了,臉上都帶著和善的笑意。雖說種玉米和土豆是齊老費說動的,但種子卻是齊家出,這大伙兒都知道,自然也承他們的情。 那寥寥幾家沒種的,這時候心情就復雜了。倒不是說他們種了別的沒收成,地就在那里,好好侍弄總不會太差。但是那些東西都無法取代水稻成為主食,想要靠著這些東西撐到明年,顯然是不可能的。 家里有點兒積蓄的還好,又不是沒遇上過災荒,熬過去了下回吸取教訓也跟著種就是。那些本來就緊巴的人家,想到接下來的一年,嘴巴里都是苦味。 萬山村里是如此,整個高順縣的大環(huán)境也差不多。這兩年種了玉米和土豆的人都暗暗慶幸,沒種的捶胸頓足。 好在又過了十幾日,五月十五之后,終于下了幾場雨,勉強能夠將水田沒過,趁著這個機會,眾人連忙抓緊時間搶種,總算是在雨季之前將水稻種下去了。 但是這樣一來,時間太短,這些秧苗還未來得及落地生根,雨季被水一沖,很多都會直接被沖走,同樣會造成減產(chǎn)。不過相較于無法下種的情形來說,無疑是好得多了。 雖然天旱對推廣玉米和土豆更有好處,但周敏也沒有無端希望大家倒霉的想法,水稻能種下去,也跟著念了一聲阿彌陀佛。錢是賺不完的,總體來說,周敏還是希望這個世界能夠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一直這么延續(xù)下去。 不過她今年幾乎沒出過村子,這些事也只是道聽途說?,F(xiàn)下人微言輕,真正能做的也有限,與其憂國憂民,不如將自己的日子過好。所以周敏很快將注意力轉到了自家那幾株楊梅樹上。 這是去年清理這片山的時候特意留下來的,進入五月之后,樹上的楊梅就已經(jīng)開始露出了紅色,只是尚未完全成熟。對于這種久違的味道,周敏可謂是十分想念,一天從樹下經(jīng)過幾次,眼巴巴的看著,有紅得透一些的,就摘下來先嘗個鮮。 不知道是不是看到了周敏這種幾乎沒怎么遮掩的神態(tài),這天石頭一早就提著小籃子出了門,下午時分回來,籃子里就裝滿了又紅又大的楊梅,品相非常好,讓周敏一看就開始分泌口水。 “這是從哪里來的?不是還沒到成熟的時候嗎?”她問。 石頭道,“山上的楊梅成熟的時間不一,跟樹種和地勢都有關系吧。我跟其他人一起去的,他們知道幾棵熟得早的楊梅樹,不過就是離得遠?!闭f著將籃子往周敏面前一放,“給你的?!?/br> 他一回來就直接到小樓這邊來了,其他人都不知道。 周敏拎著籃子去小屋那里,用泉水將楊梅泡過。在現(xiàn)代的時候她泡楊梅時還要加鹽,怕里面有寄生蟲之類的東西,而且人工種植的楊梅,總擔心打農(nóng)藥之類的問題。但是這個時代純天然無污染的楊梅,周敏就不舍得折騰了。用鹽一泡,楊梅的味道也會完全被破壞掉。 野生的楊梅口感會略酸一些,就算嘗起來甜其實回味也是酸的,但這種酸卻會讓人欲罷不能,吃了一個還想再吃。 不知不覺間,周敏堪堪將半籃子的楊梅給吃了下去。 石頭就坐在她身邊,臉上雖然沒什么表情,但周敏能夠感覺出,他此時的狀態(tài)很放松,很愜意。 她將來裝在碟子里的楊梅遞給石頭,“你吃嗎?” “在樹上吃夠了?!笔^道。 周敏很輕易的相信了這種說辭,因為她覺得換了是自己,見到楊梅樹肯定先吃個痛快。但一棵樹上個頭最大、紅得最好的楊梅總是有數(shù)的,別人吃個痛快的時候,石頭正忙著將最好的挑著摘下來呢! 不過周敏也沒有繼續(xù)吃,她自詡是個成年人,勉強還是能夠控制住口腹之欲的,剩下的留給其他人,大家一起分享。 當然分享的時候,她難免也要蹭上幾粒。 吃的時候不覺得,但是等到晚上吃飯的時候,周敏就開始覺得牙酸了。那是一種牙齒整個被什么東西泡過,稍微一用力就會覺得不舒服的感覺。平常吃起來軟糯q彈的米飯都有些嚼不動了。 這種牙齒酸軟的感覺,在一覺醒來之后變得更加嚴重。好在安氏體貼的準備了粥,就連食材也都是全部剁碎了扔進去熬煮,不需要用到牙齒。 不過很快,周敏就吃楊梅吃到完全不想吃了。 因為家里的幾株楊梅樹已經(jīng)盡數(shù)成熟,算起來陸陸續(xù)續(xù)收的楊梅足夠放好幾個竹筐,送了邱五爺一筐,又分了一些給村里人之后,剩下的看著仍舊讓人發(fā)愁。如今也不是剛剛穿來的時候,什么都要算計,周敏也沒有拿出去賣的意思。 最后齊老三拍板,這些楊梅都用來泡酒。 但這么多楊梅,不可能從齊老費家里拿酒,于是周敏干脆弄了一套釀酒的工具,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大樹以前在齊老費家時就曾經(jīng)負責過這些事,對釀酒的程序都很熟,甚至還會發(fā)酒曲!所以周敏就將這個光榮而又艱巨的任務交給了他,自己只負責出謀劃策,不干涉具體執(zhí)行。 烤一次酒需要好幾天時間,等到周敏的酒出來,正好將楊梅放進去封壇,存到地窖里去發(fā)酵?!紤]到有些東西需要特殊的存儲環(huán)境,所以雖然這邊已經(jīng)建了倉庫,但還是挖了個地窖,用來存酒倒也恰如其分。 放酒的時候,周敏用從冬叔家要來的油漆在壇子上寫字,石頭見了,不由問,“這是在做什么?” “寫上釀酒的年份日期。”周敏道,“以后每年都釀一些,留幾壇一直放著,存?zhèn)€三五十年,想來味道會更加醇厚吧?也許傳到后世,說不定會成為難得的珍品?!?/br> 她一邊說,一邊在壇子上寫了永嘉十一年五月二十六的字樣。 石頭有時候不太明白,周敏明明是個很利落很能干的性子,為什么又會經(jīng)常發(fā)這種神經(jīng)。他根本無法明白周敏這種從小在城市里長大的孩子,對某些故老相傳的故事的期待與向往。 傳說古時候,若是有人家生了女兒,就會在院子里種下兩株香樟樹,樹下埋著兩壇女兒紅。等到十里紅妝嫁女的那一日,便伐下香樟樹做嫁妝,取出女兒紅待客。 這種繾綣浪漫的故事,太能夠戳中有幾分文藝感的姑娘的心了,只不過絕大多數(shù)時候,她們都清醒得不會相信這種童話,只在某種特定的時間里爆發(fā)出來。 不過周敏對這種藏東西的興趣,來源于小時候學過的一篇課文。標題和主角的名字都忘記了,就記得故事里的“我”在戰(zhàn)亂來臨必須要離家的時候,模仿母親將自己重要的東西都埋在了菜園子里。從菜園子入口起數(shù)十四步,就是埋東西的地方。但幾年后已經(jīng)長大的“我”回到故地,卻怎么也挖不出東西來,被母親提醒才注意到自己長大了步伐也變大了。 這個故事的后半部分完全可以忽略,前半部分讓小時候的周敏蠢蠢欲動,每次去鄉(xiāng)下都試圖往爺爺家的菜園子里埋點兒東西,然后被完全不理解這種小女孩心思的母親暴力鎮(zhèn)壓。 好容易現(xiàn)在輪到自己做主,自然不會吝嗇這種機會。 但不了解卻不影響石頭縱容周敏折騰,所以這會兒他在旁邊幫著遞東西的態(tài)度十分積極。 每個壇子都寫好之后,周敏將其中一壇單獨搬到角落里,用稻草掩蓋起來,然后朝石頭做了個“噓”的手勢,“這事只有我們兩個知道,不能說出去。” 石頭建議道,“這里地方太小,隨便一找就找到了,要不咱你的小樓下面也挖個地窖,搬過去藏起來?” 周敏仔細思考了一下這個提議的可行性,最后覺得太過興師動眾,還是算了,“咱們家又沒人會偷喝酒,都知道是我放的酒,就算發(fā)現(xiàn)有一壇單獨放著,應該也沒人會動。” 是了,她現(xiàn)在可不是小時候不管什么東西老媽都想幫忙規(guī)整好的年紀,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來進行各種安排和規(guī)劃了。 最近周敏經(jīng)常會想起以前的事。——或者確切的說,是現(xiàn)代的事。 也許是時間過去了太久,她已經(jīng)不會像最初的時候,不敢去回想過往,甚至只要一想到就濕了眼眶。周敏不知道這是因為自己成長了,還是時間抹去了那些過于濃烈的情緒,但她忽然喜歡回憶了。 周敏發(fā)現(xiàn),回憶真是一種神奇的,歷久彌新的東西。 按理說,小時候經(jīng)歷過的那些事情,應該都逐漸淡忘了。但來到這里之后,她卻時常能夠在某些提示之下,又重新想起來。然后發(fā)現(xiàn),記憶中的畫面仍舊如此鮮明,并不因為其發(fā)生的時間遙遠而變淡幾分。 在童稚的年紀,她曾經(jīng)有過無數(shù)天真的想法,其中大多數(shù)不曾實現(xiàn)過,就被淹沒在了時光之中。 所以現(xiàn)在能夠想起來的,周敏都不吝將之一一促成。 也許這也是自己“返老還童”的附加品之一?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是連綿不絕的雨季。周敏不喜歡這種天氣,外面到處都是泥濘不說,連自家山上的雨水都跟著暴漲,池塘也有滿溢之勢。如果不是提前挖好了排水溝,或許山腳的一部分土地會直接被淹沒。雖然那里目前并沒有種太重要的東西,而且水退了就沒問題,但還是讓人心情不快。 不過石頭倒是提出了一個想法,或許可以引池塘水到山腳,然后營造出一片水田出來。 水田和旱地的分別顯而易見。因為萬山村的水田有限,到現(xiàn)在更都是有主的東西,所以雖然齊家現(xiàn)在已經(jīng)賺了不少錢,但名下田產(chǎn)仍舊只有向族中換來的那兩畝,種出來的水稻,也只堪堪足夠自家吃,有時候還得跟村里人換一些。 若是能夠在山腳營造出一片水田,周敏的各種謀劃自然更從容些。畢竟誰也不能否認,因為雨水會帶來山上淤積的泥土,所以水田的品質往往比山地好很多。 而且有山有水,有田有地,也更符合古人尋求的自然之道。 齊家山的規(guī)劃本來就只有一個籠統(tǒng)的概念,大部分地方還沒有具體決定,所以石頭提出這個想法之后,一家人研究了幾天,覺得好像不錯,便將此事給定下來了。不過挖土改田是大工程,也不用著急,可以等冬天農(nóng)閑的時候再去做。 七月里,又到了吃嫩玉米棒子的季節(jié),唐家樓跟往年一樣,開始出售那種味道極好的玉米棒子。 但不同的是,今年他們家的玉米棒子,居然也分出了等級。 而且縣城里不知怎么突然開始流傳,這種玉米與普通的玉米品種不同,名字叫做“黃金米”,不但滋味更好,而且還別有神效,尤其是對于讀書人而言,若能時時食用,大有裨益。 這種流言一開始出現(xiàn)的時候,自然誰都不信,但是三人成虎,傳的時間長了,自然有人將信將疑。 又有人將兩種不同等級的玉米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果然其中一種味道更勝,另一種則略淡一些。這反倒更證實了黃金米的特別之處,畢竟其中對比也算得上明顯了。 有人向唐掌柜詢問,他卻只是笑而不語。 但就是這種態(tài)度,不但沒人覺得他是心虛,反而都覺得也許這種傳言并不是空xue來風。畢竟唐家樓每年所賣的玉米有限,而大多數(shù)只供給那些富貴人家,價錢也不貴,若不是好東西,那些人怎么會爭搶著買?之所以不往外宣傳,就是想獨自占下這等好處。 這種情況下,自然有一部分讀書人心動,主動進行嘗試。只不過暫時除了味道好之外,沒感覺出有什么特別來。不過流言里也說得清清楚楚,要時時食用。 像這種傳聞,處在可信可不信之間,自然免不了會有人不差這點錢,選擇相信。 于是唐家樓一時生意火爆。 人皆有從眾心理,別人買了,自己少不得也要嘗試一下。尤其是家里有苦讀的孩子的人家,更是估量著家底,多少都要買一點回去。畢竟同窗同科的競爭對手都在吃,如果沒有效果也就罷了,如果真的有,不買豈非自誤? 這種東西就像時文集一樣,買了未必有用,但不買卻可能會很糟糕。 說起來,也不知道是不是齊家的運道來了。縣城里有一位年近四十的秀才,家中條件尚可,尤其喜愛玉米的滋味,所以每年到了季節(jié)都會過來品嘗。他買不起更多,就每天吃一棒。今年唐家樓開始出售另一種價錢更低的玉米棒子,他就多買了一些。 縣城不大,在這里秀才也算是讀書人中的稀缺資源,人人都要口稱一聲秀才公的,他的事情自然不少人都知道。 合該這位秀才命里富貴,八月府城秋試時,竟是一舉高中,成了舉人老爺。 高順縣不是什么人杰地靈的好地方,整個縣境內(nèi)的舉人也不過只有那么寥寥數(shù)位,三年一考的秋闈,更是十幾年都未見得能考出一個來,自然引得整個縣城都跟著轟動起來。 然后不免倒回去抽絲剝繭,分析他能夠高中的原因,逐漸的,唐家樓的“黃金米”就被顯出來了。 要說能夠考中是不是跟“黃金米”有關系,誰也說不清楚,但是新任的舉人老爺?shù)拇_當著人的面稱贊過黃金米的味道非常好,甚至還曾經(jīng)賦詩夸贊,這卻是不爭的事實。更有跟他關系親密者爆出,舉人老爺經(jīng)常秉燭夜讀,曾經(jīng)親口說過吃了黃金米之后夜里看書似乎都更精神了。 不管真不真,反正一傳十十傳百,消息就那么傳出去了。 舉人老爺回來之后,唐家樓又主動請他過來開了一場慶功宴。這時候嫩玉米棒子沒有了,但唐家樓借助這個機會,卻開始推出黃金米飯,準備趁著這個機會,一舉將牌子給打出去。 今年的“黃金米”,已經(jīng)陸續(xù)開始收成了。 周敏聽說這件事之后,也只能感嘆一聲老天保佑。如果沒有這樣的巧合,黃金米要傳出這么大名聲,估計需要幾年的積累。他們甚至都已經(jīng)制定了一系列的方案。但現(xiàn)在天降助力,就算大部分人仍舊將信將疑,但買起黃金米來卻是不會手軟的。 這就是廣告效應。別管有沒有用,每年科考之后這種封建迷信的活動都不少。舉人老爺曾經(jīng)吃過的用過的贊過的東西,銷量都統(tǒng)統(tǒng)暴漲,畢竟說不準就能沾沾舉人老爺?shù)奈臍?,讀書有所進益。 黃金米恰逢其會,夾在其中也不顯眼。最多是讓同行眼紅幾天罷了。 牌子打出去之后,高順縣城里,一家專門出售黃金米的店鋪悄然落成。這里出售的有玉米粒,也有已經(jīng)磨好篩好的玉米面,更有一掛掛的玉米棒子——最后這個是給人請回去掛在家里討口彩的。 雖然開張這一點并沒有搞什么宣傳,但是因為不少人親眼看到唐家樓負責采買的人從這里拉了一車黃燦燦的玉米回去,自然立刻知道了這是什么地方。 于是縣城里的人蜂擁而至,差點兒將店里的黃金米買斷貨。 但實際上,高順縣城就那么多人,購買力有限,經(jīng)過了最初幾天的火爆之后,生意便逐漸冷清下來了。畢竟糧食這種東西,總要吃完了才會再買,不可能天天都去光顧。 當然,一些酒樓飯館也跟著推出了黃金米飯,作為吸引客人的噱頭,這也是一部分生意。不過這家店既然是唐家開的,自然嚴格限制這個流出方向,以免有人擠兌唐家樓的生意。 但最重要的是,種了玉米的不止他們一家,縣城各大糧店也開始供應玉米,還打出了黃金米的招牌。因為這些玉米種子都是齊家提供的,一時還真難以分辨。 不過這是個比后世更認牌子的年代,唐家的舉動搶占先機,只要賣出的東西品質不差,自然能夠牢牢地綁住一大部分客人。只有圖便宜或者方便的人,才會轉向別家。 好在這是第一年,之后只要齊家控制種子流向,這些競爭對手大部分都只會沒落下去。就算還能堅持住的,也只能去爭低端市場。 重陽節(jié)之前,唐一彥和唐掌柜又去了一次萬山村。這一次,就是純粹去慶功的了。今年運作得宜,黃金米的名聲已經(jīng)傳出去了,甚至還有外縣乃至府城人前來購買,明年將生意擴大到整個征州府,之后應該就有外地行商主動前來采買了。 當然,這一次過來,還有一件事情需要商量。 “之前的計算有些失誤,實際上萬山村的地不算多,種出來的黃金米供給整個征州府都有些吃力。所以我的意思是,擴大種植范圍?!碧埔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