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玄學(xué)大師是網(wǎng)紅、不要慫,就是懟、[綜+劍三]四海八荒皆親戚、小龍女的轉(zhuǎn)世日常、一線巨星、軍婚蜜寵,老公套路深、靈田農(nóng)女小當(dāng)家、情揮不盡、就等你送上門了、我愛你如你愛我
因為并不是急事,或許也是因為不能確定朝廷的態(tài)度,索性也不用官府驛遞,直接隨商船往京城。所以隨船前往的,還有周敏送過去的水稻種子和一批技術(shù)員。 又是三年時間過去,水稻良種培育的事,自然又有了很大的進展。至少已經(jīng)獲得了幾種確定能夠穩(wěn)定遺傳的品種,有的高產(chǎn),有的抗旱,有的是矮稻…… 別以為矮這個特點毫無用處,要知道水稻跟小麥一樣,因為穗是長在頭頂?shù)?,重心自然也就很高。尤其水稻稻穗柔軟且長,會垂下去,一旦遭受大風(fēng)侵襲,便很容易倒伏,造成植株死亡或減產(chǎn)。 而矮稻在這方面的抵抗能力就強得多了。 這也算是有了初步的成果,至于更深入的研究,周敏就力有未逮了,所以她便直接把種子和人都送去了京城,讓朝廷來接手這件事。 因為湖廣和江南是最重要的產(chǎn)糧區(qū),所以接下來的實驗,必須要在那邊進行。免得種子是改良好了,卻水土不服。再進行幾年的試驗,想必就可以逐步推廣新品種的水稻了。 至于周敏自己,則將精力放在了改良玉米品種上。 現(xiàn)在種植的玉米,剛剛從海外傳入不久,產(chǎn)量雖然比水稻高,但也有限。雖然就算不管他,經(jīng)過幾十上百年的馴養(yǎng),玉米習(xí)慣了本地土壤,自然也會進化,但是有意識的培育卻能夠減少這種時間。 相較于大張旗鼓的修書定稿,周敏這件事卻是辦得悄無聲息。 她是個習(xí)慣了低調(diào)的人,做這些事也只是因為力所能及。而且在周敏看來,自己做的也不是多了不起的事。此番了結(jié)了這件事,也算是沒有負了自己當(dāng)初對宣斌的承諾。 得他庇護這幾年,對齊家來說,的確非常重要。 要得到京城的消息至少要等兩個月。這段時間,齊家山附近表面上風(fēng)平浪靜,實際上卻是人心浮動,人人各有思量。 不過這些跟周敏的關(guān)系不大,她如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為兒子七斤開蒙這件事上。 周敏的早教很有效果,七斤兩三歲就開始背唐詩,認(rèn)識各種顏色、水果、家具、動物、植物……同時大抵是遺傳了石頭的動手能力,對拼積木抱著強烈的興趣與熱愛。 不過,開蒙與早教是不一樣的。 雖然周敏不是很希望兒子被這個時代的填鴨式教育荼毒,但她更知道,這就是目前的主流思想,至少在百年內(nèi)無可改變。既然如此,就不能把兒子養(yǎng)得太另類。 她直接把孩子送去了四位先生那里。 他們反正書已經(jīng)編完了,等結(jié)果也等得心浮氣躁,找點事情做也好。 周敏的要求就一個,要嚴(yán)格。她對七斤的要求是,至少考個秀才回來,舉人更好,之后就隨他想做什么。所以在打基礎(chǔ)的時候,一定不能心軟。誰讓他將來是要頂門立戶的那個呢?歸去園偌大產(chǎn)業(yè),得有點能耐才能夠守得住。 按照周敏和石頭的想法,都不愿意再生,也就是說七斤連可以幫襯的人都沒有,必須要自己努力。 結(jié)果才把孩子送過去幾天,四位先生就派人過來把她請過去了。 “你想讓我們教他什么?”唐七叔問。 周敏一臉莫名,“開蒙啊,別人怎么學(xué)他也怎么學(xué)。四位先生難不成鉆研經(jīng)典的時間久了,忘了怎么給孩子啟蒙?” “說什么混話?”鄭先生笑罵道,“問題是小孩子開蒙,無非就是背誦三百千、韻書之類,同時開始學(xué)字,但這些你兒子都學(xué)會了呀!我們幾個商量了半天,竟不知還有什么能教他的了。他才不到四歲,這時候就講四書五經(jīng),也太為難人了些。也不知你平日里是怎么教的,我們?nèi)綦S便來,反倒怕耽誤了他?!?/br> “平時就是早晚得空教一教啊,七斤對這些很感興趣,學(xué)得也快?!敝苊粲行┖眯?,但也很驕傲,“因為是零碎著學(xué)的,我倒沒想到他已經(jīng)學(xué)了那么多了。” 她低頭想了想,道,“這樣吧,如今講經(jīng)典有些早了,就請幾位先生給他講講史書吧,也不必講那些嚴(yán)肅的正史,就多說名人的逸聞趣事,多背幾首詩,讓他追慕一番先賢遺風(fēng),開拓一下眼界。也不必拘束哪一章哪一節(jié),如何?” “這倒不錯。”有一肚子故事在肚子里的秦先生含笑點頭,同時有些驚訝地打量周敏,“我今日才知道,在教書育人之上,敏丫頭倒比我強得多!” “您這話我可不敢當(dāng)?!敝苊舻?,“我這也就是瞎胡鬧,不登大雅之堂的小道罷了。” “非也。”李先生搖頭道,“須知小孩子不愛學(xué)習(xí),多因貪玩,也是因為經(jīng)典枯燥、先生嚴(yán)厲的緣故。若能夠寓教于樂,讓他們高高興興的學(xué)會這些東西,又豈是小道?” 一番謙辭之后,周敏總算給兒子定下了這四位老師。 四位先生到了這個年紀(jì),本來最愛的就是良才美質(zhì),何況又是七斤這個他們都很喜歡的晚輩,更何況他還是一塊未經(jīng)打磨的璞玉渾金,隨便他們施展?認(rèn)下這個弟子,那是半點都不勉強。 說起來,這樣的啟蒙陣容,說出去估計也足以嚇倒一批人吧?即便是皇子,估計也難有這樣的殊榮。 畢竟這四位,隨便拎出來都是能夠跟翰林院掌院學(xué)士pk的存在,甚至其中兩位就擔(dān)任過這一職位??峙轮挥谢侍映鲩w講學(xué)才有資格讓四人齊至,如今卻用來給三歲小兒開蒙。 周敏絕對相信,在四人的教導(dǎo)之下,自家兒子就算真的是一塊朽木,估計也能充一下棟梁。但凡有三分天賦,要達到自己的要求應(yīng)該不難。 九月里,七斤過了四歲生辰,京城那邊的消息總算下來了。 圣旨先是大大的褒獎了一番幾位先生之功,一番賞賜,又詔命四人還朝。據(jù)說是因為書送上去之后,有朝臣上書,認(rèn)為野有遺賢,朝廷當(dāng)禮聘之。 此番四人算是在士林刷足了聲望,詔令還京的官職都比辭官的時候升了不止一級。這也是很多文人喜歡養(yǎng)望的緣故,有了足夠高的名聲,就能夠輕而易舉的實現(xiàn)幾級跳。 當(dāng)然,隨著科舉制度的完善,像幾百年前那樣憑借官員舉薦就被征召的情況已經(jīng)一去不返。養(yǎng)望的前提是先考中進士,否則你一個沒有功名的人,就算真有大才,朝廷也不會征召,名氣越大越不會征召。 不科舉就是破壞了士子的晉升之路,而這是整個官僚階級共同維護的東西,他們不會推舉一個破壞規(guī)矩的人。否則這人來了,是不是還得把宰相的位置讓給他,讓他壓著一眾科舉出生的讀書人? 當(dāng)然,朝廷的征召令,為了表示自己的不慕名利,通常都是要拒絕幾次的,即便有心起復(fù),也要朝廷先給出滿意的位置。這一套幾位先生都是很熟悉的,謝恩之后,當(dāng)即各自上表不提。 實則對于是否接受征召這件事,他們私底下也商量過。 幾人之中,李先生年紀(jì)最大,但也沒有到走不動路的地步。這幾年修書,雖然是修身養(yǎng)性,但卻沒有變的淡泊名利,反倒有了更多想做的事。 所以有了這個機會,他們都決定回京。 哪怕只是回去繼續(xù)修書呢?這不單是為了他們自己,也是為了如今聚集于此的數(shù)千學(xué)子。 這一次前來的頒旨隊伍十分浩大。雖然四位先生住在一起,但都是名滿天下的大儒,朝廷也必須要禮遇。所以每個人都要配專門的宣旨官和儀仗隊,加在一起看上去自然就很能唬人了。 不過,在給四位先生頒旨結(jié)束之后,隊伍并沒有立刻散去,反而又轉(zhuǎn)去了歸去園。 因為知道今天是個大喜的日子,所以周敏等人都在溫泉山房這邊看熱鬧。這會兒跟著隊伍來到歸去園,才有些慌亂的越眾出去迎接,而后便聽說還有給他們家的敕命,讓準(zhǔn)備香案接旨。另有欽賜匾額一張,也要跪領(lǐng)。 忙忙的準(zhǔn)備了香案,將宣旨官迎上山,宣讀了敕命,卻是將周敏封為七品孺人,理由是她開設(shè)圖書館,免費對士子開放,有教化之功。 除了敕命,另有御賜匾額一塊,這卻是賜給整個齊家的,上書“嘉德懿范”四字,據(jù)說是帝王親筆,上面還蓋著紅布,得掛上去之后才能夠揭開。 此外還會在歸去園門外立一座牌坊,以彰此德行。這個就由高順縣發(fā)錢和役夫給建了。不過這對于縣衙同樣是長面子的事,自然不會不樂意。 周敏恭領(lǐng)了敕命,對著香案叩首,再對父母叩首,撤了香案之后,自然有人上前,對齊家正堂的打門進行整修,使之配得上這塊御賜的、皇帝親筆題寫的匾額,然后才會將之掛上。 整個過程持續(xù)了三天時間,幾乎是將這扇大門拆開來重新建造了一番。使得它看起來跟旁邊的屋子有些格格不入。畢竟齊家的屋子修得再好,規(guī)矩在那里,很多東西用不上,跟著匾額一比,就顯得寒酸了。 顯然來人也注意到了這一點,遂提點他們,按制,七品敕命也是有資格營造屋舍的,最好還是把房子拆了重建為好。 三天時間里,白天夜晚都不斷有人到這邊來看熱鬧。 這可是御賜的東西,真正的光耀門楣!不光是齊家的喜事,也是整個齊家山、萬山村的喜事! 所以周敏少不得開了宴席,招待前來道喜的鄉(xiāng)親們。而鄉(xiāng)鄰們也不白吃,家里有什么都送一點過來湊上,倒也將這宴席辦得有模有樣。 三天之后,匾額掛好,待得宣旨的隊伍離開,這里非但沒有冷清下來,反而更熱鬧了。大家沒事就到這里來看看這塊牌匾,然后心滿意足的回家去,讓周敏哭笑不得。 就連四位先生也登門道喜,周敏正好看到牌匾兩側(cè)空空如也,便央求他們寫一副對子,也刻了板掛在這里。 四人都推鄭先生這位風(fēng)流才子,他也當(dāng)仁不讓,提筆寫了一對七字楹聯(lián),卻是難得的正經(jīng): 入世須才更須節(jié),傳世積德還積書。 周敏口稱受教,小心收起來,打算回頭翻修房屋的時候在兩邊立上門柱,將字刻上去。 說笑之后,四位先生才提起了正事。這一次過來,最主要還是想跟她商量一下七斤的事。他們估計年后就會回京,到時候七斤的學(xué)業(yè)就要中斷,自然要提早做好準(zhǔn)備。 周敏知道他們很快就會走,倒也不是很驚訝,畢竟當(dāng)初也是他們用了不少手段把人留下來的。 至于七斤的事,周敏只低頭想了片刻,便道,“請幾位先生將他帶去京城吧?!?/br> “娘子!”“敏敏!” 石頭和齊老三同時開口,都有些吃驚的看著她。 周敏鼻尖發(fā)酸,“我也不舍得孩子,他出生之后還沒離開過我身邊呢。但這是為了他好。也不是送去京城就不回來了,每年仍舊回來過年。他現(xiàn)在年紀(jì)小,還沒正式進學(xué),正好跟著幾位先生在京城開開眼界,長長見識,多學(xué)點兒東西。兩三年之后,正好回來入學(xué)。” “可是……”這么一個全家的寶貝疙瘩,從來都是眾星拱月的那個月,突然遠離家門去京城那種地方,怎么能讓人放心?何況他還那么小,丁點大的孩子,沒有爹娘,沒有爺爺奶奶,沒有熟悉的人在身邊,怎么成? 但周敏之所以這么決定,除了幾位先生的緣故,也是因為七斤在家里實在是太受寵了。之前還不覺得,這一年來,卻是越發(fā)的驕縱得肆無忌憚,什么壞事都敢做,偏偏他又聰明,總能夠設(shè)法利用大家的喜愛與同情心避過懲罰。 這種小聰明,在周敏看來,比純粹的被寵得無法無天更可怕,因為他是在有意識的規(guī)避懲罰,長此以往,很容易走上歪路。 周敏決定的事,通常來說,基本上也就是最后的結(jié)果了,雖然安氏還是頗有微詞,但她不論當(dāng)娘還是當(dāng)婆婆,規(guī)矩就從沒有立起來過,也是無可如何。 只是更加死命的慣著孩子,讓周敏哭笑不得,又不好計較。 倒是石頭,作為最了解周敏的人,對她這個決定非常不解。不過他除了最開始的驚詫之外,便沒有再當(dāng)眾質(zhì)疑,只是將這疑惑留到了私下里,向周敏詢問。 “就知道你會問?!敝苊羧〕鲆环庑胚f給他,“這是昌平侯讓人送來的信,你看了就知道了?!?/br> 石頭展開通讀一遍,也不由有些愣怔。 “知道了吧?樹欲靜而風(fēng)不止啊……有些東西我們說不爭,別人未見得會相信?!敝苊魢@息了一句。 卻原來宣斌在信上說,皇帝得到她送去的種子,聽說畝產(chǎn)均超過千斤,高產(chǎn)品種更是達到一千二百斤,不由大喜,立刻就要封她個國夫人。這是正一品的誥命,按照周敏的功績,她自然受得起,但這種誥命通常只封宰相、節(jié)度使、三師、三公、王、侍中、中書令之妻,就連他們的母親也只能封二品,那是文人封妻蔭子所能達到的極限,怎么能輕易封出去? 不出所料,這個提議遭到了朝臣反駁,一度鬧得很不愉快。還是宣斌知道周敏一向低調(diào),主動勸說皇帝,才將此事圓過去了。但從一品國夫人降至七品孺人,差距不是一點半點,君臣之間矛盾自起。 偏偏皇帝還召回了四位先生,許的都是高位官職,這四人入朝,自然會對原本的文官體系產(chǎn)生振動,又是一重矛盾。 周敏和她背后的齊家山夾在這重重矛盾之中,根本不可能撇清關(guān)系,再說,他們?nèi)〉玫某煽?,那是朝臣也會眼紅的。這種情況下,有些東西不爭也得爭。 所以讓七斤跟去京城,同樣也是一種姿態(tài)。 “咱們的路差不多就到這里了,但七斤不一樣。他以后需要面對的更多,不得不早作打算?!敝苊舻吐暤?,“我是當(dāng)娘的,又怎么能不為他考慮?” 石頭握著她的肩,把人攬進了懷里,安撫道,“你做得對,不過兒孫自有兒孫福,你也不必太過擔(dān)憂。咱們還能抗個幾十年呢,等七斤長大成人,溫泉山房和書院那邊的士子,應(yīng)該大部分都入朝為官了吧?到時候,未必不是另一番景象?!?/br> “也對?!敝苊艨恐潘上聛?。 未雨綢繆固然重要,但此刻現(xiàn)世安穩(wěn),卻也不可辜負。 作者有話要說: ————全文完———— 入世須才更須節(jié); 傳世積德還積書。 ——晚清作家、書法家何子貞集《爭坐位帖》聯(lián) 這篇文到這里就結(jié)束啦,因為繼續(xù)寫下面的內(nèi)容也不是種田了。然后為了湊655555這個字?jǐn)?shù),所以也沒有番外【抱頭_(:3」∠)_ 感謝大家的一路陪伴,最后求個作收和新文收藏,新坑再見么么噠~ 本書由 靜姝茵茵 整理 附:【本作品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本人不做任何負責(zé)】內(nèi)容版權(quán)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