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節(jié)
一架薔薇花障子,此時開滿了粉色的朵兒,堆去成錦似的,擠在人眼前,引得鳳蝶蜜蜂縈縈繞繞,生機盎然。 幾株芭蕉規(guī)矩地站在窗下的陰涼地里,幾天沒下雨,有些耷拉,不過葉子還是綠油油的,好比凍臘。 走進去正中間臺階上去,廂房共有三間,一大二小,本來預(yù)備程大人在大的那間,小的則給他的仆從,另在小門對面,還有兩間小小的耳房,預(yù)備停放大人行李的。 珍娘姐弟不用說,自然是占了兩間小的耳房,別的她也不講究,只要有個睡覺的地方就行了。 福平嬸進去看了一眼,地方是夠大的,只是沒有家具,只是光蕩蕩的一間屋子。 珍娘也愣了一下,竟都沒想到這個問題。 “不要緊,湊和一晚上也行,我在廚房里灶邊靠一宿,讓哥兒去小廂房那邊?!闭淠锪⒖滔氤鼋鉀Q的方法,并不以此為困。 福平嬸立刻說不妥:“還是跟我家去,總有地方擠一晚的?!?/br> 珍娘怎么也不肯。 剛剛才離開的老屋,鈞哥為此正有些愁悶?zāi)兀∪敉砩匣厝?,離得那樣近又回不去,他心里不知又得難過成什么樣了。 “對了,”珍娘一拍福平嬸的手:“外頭不是桌椅多得很?我跟鈞哥一人拼一張床,鋪蓋放上去不就睡了?這天又不冷,對付一晚上還是容易的!明兒早起我就尋孫木匠去,從他那兒弄幾件家具來!” 福平嬸聽她這樣說,方才罷了。 于是先將包裹放進耳房,珍娘鎖了門出來。 晚間生意清淡,珍娘將帳算好錢擺清,送走福平嬸,便準備關(guān)門。 不想才走到門口,被一叢黑影嚇了一大跳:“什么東西!” 黑影連綿成片,有高有低,如水的月光下,看著鬼魅似的。 不料鬼魅比她還膽小,聽她叫了一聲,連連向后退去,還發(fā)出聲音:“別叫,是,是我們!“ 原來是狗子,和根子。 聽見這兩哥兒的聲音,鈞哥立刻咧開嘴笑了,也竄了出來。 “我娘非讓送來,”狗子根子協(xié)力將身后那個矮搓搓的東西拎到前頭來,讓珍娘姐弟過目。 珍娘低頭一瞧,由不得大笑叫出聲來:“呀!原來是頭小羊呀!“ 正文 第九十六說曹cao。。。 “自家養(yǎng)的老羊,過年才下的崽兒,娘說沒別的東西,只有這個,還算個心意。”狗子根子丟下栓繩,就要溜走。 鈞哥大叫一聲撲上去:“兩個肖小哪里逃?”一手一個,又將人拎了回來。 珍娘將羊栓進后院,順手從廚房里撈出兩個饃來塞給兩個小子,兩人又跟鈞哥玩了一會子,又跑到打了一半的井眼前看了會熱鬧,方才心滿意足的離開。 給羊喂過草后,鈞哥睡在拼在一起的兩張桌子上,將被子拉到下巴根兒,嘴里輕輕地道:“姐,我覺得福平嬸的話真沒錯。” 黑暗里,珍娘微微一笑:“哪句沒錯?” “這家人,真不壞!”鈞哥飛快地說完,一個轉(zhuǎn)身,將頭蒙進了被子里。 珍娘的嘴角愈發(fā)控制不住地翹起。 次日,對付過繁忙的午后用餐高峰之后,珍娘獨自一人去了孫木匠家里。 這一回熟門熟路了,走近村口,幾個小孩子就將珍娘領(lǐng)上了孫家的小道。白日里,各 家的門都是敞開著,高高的臺子上,孫家婆娘正迎門坐在案板前,村道上的情景便盡收眼底。 “喲,大姑娘你來啦!”孫家娘子笑著迎了上來:“怎么今兒得空?” 珍娘將置辦家具的事大約說了,孫家娘子忙開了后院倉庫的門:“里頭盡有,姑娘自己請?zhí)舭?!?/br> 孫木匠人不在,說被請去一家鄉(xiāng)紳,修園子時,替人家架構(gòu)亭臺樓閣。 倉庫里的做好的成品,大部分是普通白木,匠作卻精到,木面光潔,推拉輕巧,全用楔子,關(guān)節(jié)處嚴絲合縫,不留一點兒多余之處。 珍娘看中兩張床,一張案幾,出來說定了價錢,孫家娘子便叫外頭小孩子:“去,村口看看有沒有過路的車,若有,進來帶一趟!” 轉(zhuǎn)身又拉珍娘:“姑娘請坐!走了半天路累了吧?來,喝碗茶再走!” 端上來的,依舊是潤厚結(jié)實的土白瓷碗,不知名的土茶,呷一口進嘴,漾開滿嘴清香。 “孫大哥生意可真旺!”珍娘跟對面的婆娘閑聊,“家里日子一定過得很紅火吧!” 婆娘笑得眉眼直跳:“也不過這么回事!姑娘你不知道,這個莊上大部分人家都是木匠,日子么,其實也都差不多的!” 珍娘又恭維她幾句,遂將話頭引向正題:“別人家哪比得上孫大哥?隆平居的名號不是假的!領(lǐng)了他家的生意,嬸子家的日子自然要比別人家強得多!” 孫家婆娘手里綱著鞋底,嘴里由不得帶上了三分自豪:“隆平居確實名號響,我當(dāng)家的也是經(jīng)了幾輪才被定下來的。想做他家生意的木匠,光這莊上就有不少,可到底還是敗給我當(dāng)家的了!哈哈!” 珍娘配合著笑了幾聲,然后低頭喝茶,嘴里若有似無地問:“隆平居是老字號?我看他家掌柜的,年紀倒不大。” 孫家婆娘嘴里嘖嘖有聲:“唉你不知道。。?!?/br> 在對方滔滔不絕的言語聲中,珍娘大概知曉了文家,尤其是文亦童的經(jīng)歷。 原來也是幼年喪親,也是小小年紀就扛起家業(yè)。 看起來,他跟自己倒有不少相近之處。 村口路過的車想必不多,到這會兒還沒見孩子回來。 卻給了珍娘難得的機會,一窺文家底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