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從此無心戀良夜
村里來了個教書先生,能走動的山民和小孩子們都一涌而來,都想看看這城里來的教書先生竟是個什么模樣。 村長為了招待這城里來的香餑餑,(這么多年來,基本沒有來過幾個義務支教的老師)就專門給顧辰安排了村里唯一的一家水泥房。(別家都是茅草房,有條件一點的家庭是泥土房) 顧辰望著這村里唯一的一座“豪宅”,墻外深深淺淺的烙著的像是被什么東西刀割過似的花紋,斑駁的苔蘚一層又一層的向上攀爬著,生了鐵銹的銅環(huán)死死的掛在倆扇門中間,仿佛在告訴人們這里歷史的悠久。 置身其中,顧辰仿佛又回到了那個千百年前,提一壺清茶,然后一起笑談我們的風雨人生。 推開門,一盞昏暗的燈光發(fā)出一絲絲黃氣,看似古老的房子屋內(nèi)卻沒有一點兒異味,村長告訴顧辰說,這是個15瓦的燈泡子,收到大隊的來信后,這房子叫人給你打掃了一遍又一遍。(這里多數(shù)家庭不點燈,交不起電費,天短的時候大家基本5/6點就上床睡覺了) 顧辰知道,他的到來,讓大家費心了。 再看屋內(nèi),房子的布局十分簡單,一張書桌旁放著個洗臉架子,生活必需品僅看到有一條土黃色的小方巾和一塊納愛斯香皂(不知道朋友們小時候有沒有用過這種香皂),一張大木床倒是看起來不錯,整個屋子除了顧辰手里提來的電腦,沒有什么是值錢的。 顧辰知道,這已經(jīng)是村里對他vip級的待遇了,他一定會克服這種種困難,不辜負大家對他的期望,一定盡心盡力的教書,來實現(xiàn)他的夢,實現(xiàn)孩子們的夢。 安頓好住下了。 不一會,顧辰只聽著外面嘰里咕嚕的聲音近了過來,打開門看了看,原來是村里有孩子的人家來了,有的是老人,有的是孩子。 提著的,懷里揣著的,有紅薯,南瓜,大米,紅豆,竟然還有人小心翼翼的抱著幾顆雞蛋呢,顧辰見此情景,眼淚都婆娑了,大家實在對他太好了。 帶頭的一個步履蹣跚,頭罩墨綠色頭巾的老太太,她說道: “小伙子,你不要錢的給咱孩子們教書,好讓他們走出這困了我們祖祖輩輩的大山,我們也沒啥好招待你的,這些吃的你就先留著吃著,晚上來奶奶家吃糊糊,你們這城里來的孩子吃稀罕?!保ㄓ糜衩酌嬷谱鞯囊环N湯食) 顧辰雖然舍不得要她們辛辛苦苦得來的糧食,可畢竟他的在這里的生活啊,沒有基本保障何談教書。 顧辰謝過大家后,就回去休息了,畢竟趕了幾天的路也太累了。 修整了倆天后,顧辰就開始正式教書了――語文課! 他很喜歡孩子們一聲聲的叫他,老師,老師…… 可是他的語文確實不怎么好,他竟然將“林徽因”的句子這樣教給了同學們―― 真正的平靜,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自己的心中修籬種菊。盡管如流往事,每一天都濤聲依舊,“只要我們銘記過往,便可安然享受?!?/br> 在這深山里,顧辰每個周末都要上山陪孩子們?nèi)ゲ伤?,然后再拿到集市上去換錢。 看,原來是劉二娃家的小女兒給她奶奶換了一根紅的滴流湯兒的山楂味的冰糖葫蘆,孫元明家的小兒子給他臥床十來年的阿爹換了一雙納著牡丹的鞋底墊,李拐子家的孫小子給他爺爺換了一條嶄新的煙斗。(這煙斗李拐子從剛學會抽煙的時候就在用了,后來生了兒子,兒子又生了孫子,這煙斗竟成了“古董”哩) 于是,奶奶笑了,阿爹也笑了,就連嚷嚷著瞎花錢的爺爺也偷偷的笑了,他們明白,他們的孩兒長大了,懂事了,變得會疼人了,他們的后半生可算是有指望了。 這些東西在我們平常人看起來,這是些多么普通的東西啊,也許是你10塊,50塊,100塊就能解決掉的事情,可是對于大山里純樸的孩子們來說,這一切是那么的珍貴,是那么的遙不可及。 每次下山換下來的錢他們甚至都不舍得花一分錢用在自己身上,他們惦念的是,家里或是久病纏身,或是年過半百,或是行動不便,或是聾了,啞了,瞎了,癱了的爺爺奶奶,(阿爹阿媽們多在外地打工,只剩下這些留守的孤寡老人) 如果你有足夠的經(jīng)濟條件請一定記得關注他們?。羰乩先?,留守兒童)一件衣服,一本書,都將會是他們沙漠里的甘霖,謝謝諸位! 然而,走過那么多大山,跨過那么多川流,可顧辰再也沒有見到過,那類似故鄉(xiāng)的槐花樹。 可他不知道的是,故鄉(xiāng)的那棵槐花樹一到開花季節(jié)就欲發(fā)的不可收拾,甚至讓人看不到一絲絲的綠意,成片成片的開花,遮擋住了低樓層的采光,就被新任總經(jīng)理,雇用的工人們砍掉了。 大山里的空氣清新自然,足以洗滌你所有不開心的往事,難怪這里的孩子們吃不飽穿不暖也活得這般自由自在,在他們的臉上寫滿的只有純真和善良。 在語文課一節(jié)《走出大山》里,孩子們第一次知道了“北京”,第一次知道了天安門,第一次知道了,在他們的生活里原來除了這一山更比一山高的大山外,還有更多更好更美麗的地方可以去。 后來他們又讀到了高樓大廈,讀到了柏油馬路,讀到了燈紅酒綠,讀到了佛跳墻,讀到了北京烤鴨,可是他們竟然無從想象,想象那竟是一種怎樣的景象。 是吃的嗎?是喝的嗎!還是可以穿在身上用的嗎?可以帶回來給爺爺奶奶瞧瞧嗎? 在這里沒有電視,沒有廣播,沒有手機(有手機也沒有信號),于是孩子們開始對這走出去大山充滿了渴望與憧憬。 于是,孩子們開始更加奮力的讀書了,甚至不放過任何一個空隙,放羊的時候,砍牛草的時候,喂雞喂鴨的時候,彈溜溜球,掏鳥蛋的時候,嘴里始終能聽到孩子們咿咿呀呀的說著“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br> 很快,孩子們在顧辰的指導下,他們開始會寫自己的名字了,會做簡單的加減乘除法了,會背陶淵明,李白的詩詞了,會唱鄧麗君的甜蜜蜜了,知道我國有個牛b的大型購物集團阿里巴巴了…… 孩子們開始知道了越來越多關于外面世界的事情了。 于是調(diào)皮話多的孩子們就問了: “老師,怎么沒見你的女人哩?” 顧辰告訴孩子們,這不叫女人,你要是說,這是誰誰誰的女人,會讓別人看起來不雅的,別人會笑話你的,你應該叫“妻子”“或是媳婦兒?!?/br> 孩子就又說了: “那老師,你的妻子哩?她會來山里看看你嘛?山里的生活怕是你習慣不了吧!” 顧辰后來告訴孩子們,還未娶妻,等送你們走出這大山,老師就給你們找一個“女人。” 孩子們咯咯咯的笑了。 那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放松,仿佛這個世界都是他的…… 時間停留著。 在后來的幾年里,在*的帶領下,隨著我國大量扶貧就弱工作的展開,漸漸的,孩子們有了新的、新的課桌、新的學校、新的食堂,學校寬敞明亮多了,孩子們笑了。 感恩社會! 顧辰的身邊也多了支教的同事,有的是大學生,有的是社會人,也有的是不愿意來卻被分配過來的,20歲出頭的也有,40歲左右出頭的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