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頁
“折子也沒身體重要啊。”楚棠道。 郁恪小聲地說:“哥哥你在蔚瀛投下的那塊石頭,讓那些人都上了折子,我得料理好了,不然對你不利?!?/br> 楚棠默了一下。 他之前為了離開,為了卸任,刻意想要將自己的名聲弄壞,好給帝王一個削掉國師職位的正當(dāng)理由,就命人投了“楚佞”的石頭——百姓大多是信這些東西的,文武百官知道了,也必定會議論紛紛,到時候,他就能名正言順卸任了。 他滿心想的都是離開,也沒想過會長久地回來,做出這些抹黑自己名聲的事來干凈利落,不留任何余地。 楚棠張了張嘴,想說他就要離開了,那些身外物對他而言不重要,他沒這個必要替他料理好。 可他最終還是沒有說。 郁恪的固執(zhí)他一直都知道,但直到昨晚才認真體會到他有多固執(zhí),楚棠拗不過他。 再者,楚棠沒想到,自己不要的東西,郁恪還這么小心地捧著,生怕有那么一絲可能會讓他過得不好,生怕會有一絲針對楚棠的不利。 郁恪抱著楚棠,臉頰蹭了蹭,叫了幾聲:“楚棠,哥哥?!?/br> 楚棠“嗯”了一聲,用手背探了探他的額頭:“還燒著嗎?” 郁恪抬起頭,眼眸分外明亮:“不燒了?!?/br> 楚棠感受著手背處guntang的溫度,懷疑他已經(jīng)被燒壞了腦子,轉(zhuǎn)過身,道:“還請?zhí)t(yī)給陛下看一看?!?/br> 徐太醫(yī)就是那個被郁恪從行宮帶回來的太醫(yī),在一旁安靜候著,聞言,低頭道:“是?!?/br> 他只檢查了郁恪的額頭和脖子,便退了下去。楚棠疑惑道:“不是說遇刺了,沒有傷嗎?” 徐太醫(yī)擦著額頭的汗,瞧了一眼郁恪,吞吞吐吐道:“這……” 楚棠道:“你直說?!?/br> “是。臣之前已經(jīng)為陛下處理好傷口,陛下胸口上中了毒箭,不過陛下年輕體健,國師不必擔(dān)心。只是陛下昨日的高熱剛退,就又受了重傷,使得高熱也一并復(fù)發(fā)了?!?/br> 楚棠皺眉:“既不要緊,方才為何支吾?” “陛下、陛下讓臣瞞著國師,說國師過陣子就要……” “好了,不用說了。”郁恪出聲道。 徐太醫(yī)低頭道:“是。只是現(xiàn)下到了換藥的時候,陛下中箭的地方仍有毒素未清,傷勢嚴重,必須按時換藥、服藥,否則發(fā)作起來,后患無窮?!?/br> “把藥留下就出去吧。”郁恪道。 兩人識眼色地退出去了。 楚棠回過身,問道:“下午的時候怎么不派人稟告我?” “怕你擔(dān)心,就沒想著告訴你?!庇翥∥恍Γブ氖?,道,“我身體好得很,不怕?!?/br> 楚棠看著太醫(yī)留下來的創(chuàng)傷藥和繃帶,嘆了口氣,認命似的拿了過來:“我替你上藥吧,最后一次了?!?/br> 郁恪手一僵,笑容落了下來,但很快就恢復(fù)如常,道:“好啊?!?/br> 他解開上衣。 或許是因為方才咳嗽得厲害,繃帶上滲出了鮮紅的血,觸目驚心。 楚棠剪開繃帶,底下的傷口就露了出來。光潔的胸膛上,接近心臟的地方,有一個凹陷的創(chuàng)口,長長的,邊緣撕裂,血跡微微發(fā)黑。 “這么嚴重?!背募毤毧戳讼?,“淬了毒,還有倒鉤,是要置你于死地啊。” 郁恪伸手去蓋住楚棠的眼睛,道:“哥哥不要看?!?/br> 楚棠拉開他的手,將太醫(yī)留下的藥粉倒在傷口上,郁恪嘶嘶的吸著氣,似乎很痛。 “忍著?!?/br> 楚棠專注地將藥撒下,換了干凈的繃帶。 他方才還懷疑郁恪是不是在誆他,但郁恪在這里,他打聽不了。現(xiàn)在看到這個傷口,也沒必要懷疑了。 郁恪一邊喊痛,一邊道:“你說,怎么會這么巧。哥哥過幾天要離開,我現(xiàn)在就受傷了??赡菚r傷可能還沒好,我可能送不了哥哥了?!?/br> “不用你送?!?/br> 郁恪道:“不行,師生一場,不送你我會寢食難安一輩子的?!?/br> 楚棠的手頓了一下:“等你傷好了,我再走?!?/br> “真的?”郁恪高興道,伸出手就要抱楚棠,不小心扯到傷口,“哎喲”了一聲。 “小心?!背闹棺∷膭幼鳌?/br> 郁恪一雙好看的鳳眼凝視著楚棠,道:“哥哥說話算話?!?/br> “嗯?!背狞c頭。 郁恪慢慢展開抹笑,很溫柔,很天真的滿足感:“我信你?!?/br> 楚棠將繃帶打了個結(jié),郁恪捂著胸口,道:“哥哥包扎得比太醫(yī)的好看多了?!?/br> “還不是你,從小到大,受傷無數(shù)。”楚棠無奈道。 郁恪得意地笑:“只有我能有這份殊榮?!?/br> 楚棠看了看他額頭的淤青,沒說話。 第75章 平平安安 紫宸宮。 冬天里枯萎的花草都被移走了, 種植上歲寒三友, 白梅、雪松、寒竹,在庭院里凌然挺立著, 于白茫茫和綠瓦紅墻中別是一番風(fēng)景, 猶如遺世獨立。 以往的太子住所,原本是富麗堂皇的皇家氣派,因為這幾日國師住在這兒, 皇上便命人將紫宸殿內(nèi)外都精心收拾了一番, 像是翻新了一遍,珠光寶氣的古董、金銀飾物換成了名家字畫,書房里郁恪的玉器玩具也都裝進一個箱子,擺上了進貢的筆墨紙硯,差不多與國師府的書房如出一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