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親國戚_分節(jié)閱讀_44
南昌公主惱怒之下雜著不安,摜下杯子道:“你們倒是想個法子,令得二哥支持紀飛才行?!?/br> 兩位幕僚頗有識見,皆是知道,當下司馬鴻和蕃國的戰(zhàn)爭還沒結(jié)束,若紀飛再和匈奴對戰(zhàn),很容易就耗盡國力。倒是賀巡提出的和親之議,是可行之法。但他們既然食公主之祿,自然要擔公主之憂,保住公主才是。 兩位幕僚道:“當下之急,須得爭取文臣的支持。” 如今朝中文臣,也分四派,一派是以崔萬化馬首是瞻的附和派,一派是賀巡為首的務(wù)實派,一派是王家人為首的權(quán)貴派,另一派是和稀泥派。和稀泥派不敢明著贊成戰(zhàn),也不敢明著贊成和,一旦其它三派爭論,他們就只說些擲地有金石聲的大話,說道大夏國向來強盛,何懼匈奴?至于退敵之策,一字不提。 現(xiàn)下若能爭得王家一派并和稀泥派的支持,南昌公主或者不須去和親。 鄭安賢斟酌言詞道:“如今形勢如此,公主殿下須得親去見王時中一面,曉以利害,一旦公主和親,陵王作為皇叔,手中緊攥兵權(quán),王家將來未必能討得好處。只有紀飛出戰(zhàn),分走陵王手中兵力,陵王勢弱,王家才可能壓制住陵王,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quán)臣?!?/br> 南昌公主聽著此話,思慮片刻道:“本公主今晚就去見王時中一面。” 按照大夏朝慣例,一旦新帝登位,若新帝年小,便會重用舅家一眾人,讓舅家成為朝中新貴,若是新帝已立后,便會重用皇后兄弟,令皇后一族成為新貴。如今崔承元年紀不大,朝政大半決于王太后之手,王太后自然要啟用娘家兄弟。王時中是王太后一母同胞弟弟,在朝中地位炙手可熱,只他萬萬想不到,崔萬化卻暗中蓄有兵力,一到京城就控制住朝堂,若不是王太后以柔制剛,崔承元這個皇位能否坐穩(wěn)也是未知數(shù)。致如今,王時中倒要讓崔萬化三分,因時時不忿。 當晚,他聽得南昌公主來了,忙忙親迎出去,把人迎進書房中。 南昌公主進了書房,落了座,也不虛套,直接道:“王太保,賀巡提議讓本公主和親一事,不知道你有什么看法?” 王時中親給南昌公主斟了茶,笑道:“公主殿下此來,難道不是自己有什么想法么?”嘿,又不要讓王家女去和親,我能有什么看法? 南昌公主冷然一笑道:“所以,王太保事事輸了陵王一籌?!?/br> 王時中臉色一變道:“公主殿上此來,是特意來諷刺我的?” 南昌公主俯前身子,低聲道:“不,是來提醒你的。一旦和親之事提上議程,到時不管是否讓本公主去和親,陵王都誓必聯(lián)結(jié)了賀巡一伙,他手中有兵,再得文臣支持,恐怕不久就會將王家擠出朝堂?!?/br> 王時中智計雖不如崔萬化,到底也坐了兩年高位,自曉得分析一些局勢,他一聽南昌公主的話,細細一想,確實是那么一回事,一時沉吟道:“依公主殿下所見,我必須支持紀飛出兵了?” 南昌公主道:“自然。朝堂一旦決定出戰(zhàn)匈奴,自然要征兵,這個時候太后娘娘再向陵王借兵,陵王逼于形勢,肯定得借,這一借,有去無回。那時陵王兵力減弱,你再爭取紀飛向著王家,待得紀飛得勝歸來,王家自然能壓過陵王?!?/br> 王時中站起來踱步,隔一會道:“萬一紀飛戰(zhàn)敗呢?” 南昌公主為了避免自己去和親,一門心思要勸服王時中,當下道:“紀飛敗了,你也沒什么損失。有損失的,照樣是陵王?!?/br> 王時中權(quán)衡利失,道:“要不要出戰(zhàn),最后作決斷的,是太后娘娘。” “太后娘娘可是王太保親jiejie,王太保難道沒有法子勸服她?”南昌公主也站起來,逼近王時中道:“王太保不為自己著想,也為王家一族著想,為敏光著想。現(xiàn)敏光和棲梧一道,誰個不是先捧著棲梧?也只有王太保強過陵王那一天,別人才會先捧著敏光?!?/br> 王時中其實早心動了,只他還要裝模作樣一番,表示自己凡事先公后私。 南昌公主又說一番話,眼見王時中露出意動的神情,方才告辭回去。 第二日早朝,賀巡和紀飛再爭論時,王時中就適時站出來,開始支持紀飛,言道:“公主可是皇上的嫡親姑姑,一旦和親,匈奴王冒頓豈不成了皇上的姑父?匈奴國豈不成了大夏國的長輩國?若這樣,大夏國在諸國之事,豈不是顏面盡失?” 一涉及顏面問題,一些老臣馬上出來附和,說道大夏國禮義之邦,怎能認匈奴國為姑父?他們紛紛慷慨激昂,抬高大夏國的顏面,貶低匈奴國的地位。 王時中待他們激昂完,就拱手道:“果然國難時,方才顯出各位忠臣之心?!?/br> “忠臣”們當下又紛紛表態(tài),表示支持紀飛出戰(zhàn),掃平匈奴國。 王太后坐在簾后聽他們又吵個不休,便揚聲問崔萬化道:“陵王有何高見?” 崔萬化待眾人靜得一靜,便道:“我不贊成出戰(zhàn)?!?/br> 王時中逮著機會,馬上道:“陵王手中有兵,本應(yīng)支持出戰(zhàn)才是,因何反對呢?” 崔萬化道:“若能一舉殲敵,退匈奴,自然須得出兵,明知戰(zhàn)勝機率不大,偏要出兵,卻不是明智之舉。現(xiàn)下和議,商榷余地極大,若是戰(zhàn)敗再和議,再無我們說話的余地了?!?/br> “陵王這是長他們志氣,滅自己威風(fēng)。還沒戰(zhàn)呢,就已經(jīng)言敗了?!奔o飛聲如雷,吼道:“陵王太小看某了。不如陵王和某立下軍令狀如何?若某戰(zhàn)敗,割頭賠罪?!?/br> 崔萬化曬然一笑道:“若戰(zhàn)敗,割你的頭又有何用?” 紀飛一噎,又有話爭論。 眼見朝堂再度爭得不可開交,王太后也有些頭痛了,開腔道:“此事明兒再議,退朝!” 一退了朝,王時中忙去見王太后,自有一番話說,又勸王太后讓紀飛出戰(zhàn)。 王太后畢竟是婦道人家,骨子里厭戰(zhàn),愿意和平,聞言道:“且待哀家再想想。” 王時中勸不服王太后,只好先行告辭出宮。 王太后正為朝事煩惱,常公公卻查得東方身份,悄悄來稟報道:“太后娘娘,東方果然是永安王兒子崔東易。據(jù)密探飛鴿傳書說,兩年前,太后娘娘令人抱走東方,永安王暗地里派人一路跟蹤,想要搶回東方,沿路兩派人馬激戰(zhàn),安王那邊一個侍衛(wèi)抱了東方藏在一車商旅馬車下,隨馬車至龍門鎮(zhèn),因見有一人追至,便把東方藏在一片草叢下,自己引開那人。追的人并安王侍衛(wèi),第二日齊齊落了海,雙方也就齊齊失了東方信息。這兩年,永安王也一直在追尋東方消息。真沒想到,陰差陽錯之下,東方又落到太后娘娘手中了?!?/br> 王太后臉上露出一絲笑意,說道:“這一回,永安王不安份也難。” 正說著,卻有小內(nèi)侍在簾外稟道:“太后娘娘,陵王求見!” 常公公一聽陵王求見,他忙先告退下去了。 一會兒,崔萬化就進去見王太后。 王太后只一揮手,幾個內(nèi)侍就退到了門外,退至幾步遠方才站定。 崔萬化和王太后舉杯喝茶,擱了茶杯,各自沉默一會,還是崔萬化先開口道:“阿瑤,莫讓紀飛出戰(zhàn),萬一敗了,無法收拾局面?!?/br> 王太后原名王瑤。她聽著崔萬化喊她閨名,前塵往事突然涌上心頭,為了掩飾情緒,只低垂了眼眸,澀聲道:“我以為,你心中,只記得朝堂的事,早忘記我閨名呢!” 這當下,崔承元換了便服,遣開內(nèi)侍,不讓他們跟著,他自己牽著墨玉散步,一直散到長樂宮附近,遠遠見得長樂宮前站了一排內(nèi)侍,眼神不由陰郁起來,低語道:“看來,朕那位好叔父,和朕的母后正在獨處?!?/br> 墨玉:咳,太后和陵王在幽會么?如果崔承元進去捉j(luò)ian,朕要不要跟進去呢? ☆、第42章 當年,崔萬化是在崔萬治家宴的席上和王瑤偶然照面的。王瑤貌美聰慧,雖是庶女,心比天高,忖度著jiejie能嫁得大皇子,她沒準也能嫁得皇室中人,因一見崔萬化,自然使出一些引人注意的手段。 崔萬化那時節(jié)卻是知曉,若能得王家支持,封太子的可能性更大,因也有心和王瑤周旋,暗拋秋波。 崔萬治也不知道是看出崔萬化的心思,還是確實喜歡王瑤,沒多久,就求得老皇帝旨意,納了王瑤為側(cè)妃。 待得崔萬治駕崩,崔萬化回京奔喪時,王瑤便用了溫柔手段,令得崔萬化甘心聽命,協(xié)助崔承元理著朝政。 論年紀,王瑤也才三十歲,和崔萬化接觸一段時間下來,不覺動了真情,越來越癡纏,時不時召崔萬化進宮。 那頭,崔萬化的王妃陸氏已是生了疑心,開始試探崔萬化。崔萬化有所察覺,進宮次數(shù)方才少了一些。 當下崔萬化見王太后轉(zhuǎn)移話題,不說朝堂的事,只說些兒女私事,不由心焦,硬把話題拉了回來道:“紀飛出戰(zhàn)之事不可行,還請三思?!?/br> 王太后這才道:“哀家自然也想議和,但南昌公主畢竟是皇上嫡親姑姑,身份和輩份在哪兒,若送了她去和親,實在太傷顏面,也怕她想不開。若不送她和親,又怕匈奴人輕易不肯退兵?!?/br> 現(xiàn)時皇室中適婚的公主,也只剩下南昌公主而已,余者不是已婚,便是年紀極小的,實在不適合。若當下挑出宗室女封為公主送去和親,又恐匈奴王感覺受到慢待,更為不滿。 崔萬化想得半晌,道:“如今之計,便是挑出至為美貌的宗室女,先封了公主,再叫畫師畫了新封的公主并南昌公主畫像,自然,南昌公主畫像,卻要不小心濺一些墨點,令其臉上有痣或是生了斑塊,之后,再把兩幅畫像送至匈奴王手中,言道愿意送一公主和親,請匈奴王挑一位。同是公主,雖則南昌公主更尊貴一些,但匈奴王為人好色,總歸會挑一位漂亮的?!?/br> 王太后聽到此處,眼睛一亮,覷崔萬化道:“陵王好心思?!?/br> 崔萬化見說通了王太后,一時松了口氣。 兩人又說一會兒話,崔萬化方才告辭出來。 他一出長樂宮,就有內(nèi)侍來請,說道:“王爺,皇上請您到養(yǎng)心殿說話?!?/br> 這會,崔承元卻是牽著墨玉進了養(yǎng)心殿,令內(nèi)侍擺了酒菜,他自己執(zhí)壺,作出要斟酒的姿態(tài),眼神滿是恨意。 小皇帝想做什么呢?墨玉看著崔承元的舉動,略一思索,心下突然一驚,他該不會想毒殺崔萬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