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神猴出世驚天地
且說東勝神洲海外有一國土,名曰傲來國。國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喚為花果山。 此山自開清濁而立,鴻蒙判后而成,乃十洲之祖脈,三島之來龍。 自天地初分,海陸靈脈形成之際,便有一線靈氣從花果山中跨越茫茫東海,溝通東海中心的紫府洲群島,是五大部洲和紫府洲群島地氣龍脈交流的通道,花果山作為靈脈延伸的前沿,自然沾染了紫府洲無量氣運,故而雖本身不算頂級神山,卻也在氣運澆灌下漸漸發(fā)展成不遜頂級洞天的靈山福地。 因著花果山和紫府洲聯(lián)系極深,自然沾染了巨大因果,常人早就無福消受。 在東王公登頂三界,紫府洲成為萬界首勝之地后,花果山的地位也跟著水漲船高,氣運更是宏大,讓誕生于此地的原生主人受益無窮,修為突飛猛進。 話說在久遠之前,花果山誕生了一只不入周天十類的猴子,乃是混世四猴之一的赤尻馬猴,在花果山開辟水簾洞,成為一代大妖,受益于花果山無量氣運,成為混世四猴中過的最好的一個,早已修成準圣,曾一度威逼淮河龍君。 在大禹時代,赤尻馬猴無支祁興風作浪,掀起滔天洪水肆虐人族,被身懷秘密使命大禹以淮井鎮(zhèn)壓,本該壓上天庭斬妖臺,只是天帝念及花果山和紫府洲之間的一點淵源,暫且留他一命,令大禹將其永鎮(zhèn)龜山之下。 后來東王公無意中得到了混沌魔猿的心臟,以其精血助青童君證道混元,以心臟中凝聚的斗戰(zhàn)法則祭煉成力量種子成就帝釋天的虛擬道果,自此和和混世四猴的淵源更深了一層,才允許妖皇帝鴻將他救出來,賜還了他的自由身。 只是經次一役,無支祁和花果山的緣分也就斷了,只得另覓洞府,不敢再回花果山。 而三界眾大能不是花果山孕育的先天之主,更不敢沾染上無量因果,久而久之,此山便就無人居住,只有一群自無支祁時代就存在的猴群世代嘯聚于此。 且說花果山正當頂上,有一塊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圍圓。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圍圓,按政歷二十四氣。上有九竅八孔,按九宮八卦。四面更無樹木遮陰,左右倒有芝蘭相襯。 此石不是凡俗,蓋自天地開辟以來,混沌魔猿遺留四滴精血之一,在三界中飄飄蕩蕩尋覓機緣,忽有一日天上落下一塊五彩神石,在虛空中和精血激蕩碰撞,竟爾一起跌落在花果山山頂,漸漸融合為一。 五彩石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內育仙胞,一日迸裂,產一石卵,似圓球樣大。因見風,化作一個石猴。五官俱備,四肢皆全。 石猴甫一出世便就學爬學走,拜了四方。目運兩道金光,射沖斗府,驚動上天界輪值帝君玉清真王,駕座金闕云宮靈霄寶殿,聚集仙卿,見有金光焰焰,真王默運天機,心下略有所得,即命千里眼、順風耳開南天門觀看。 二將果奉旨出門外,看的真,聽的明。須臾回報道:“臣奉旨觀聽金光之處,乃東勝神洲海東傲來小國之界,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仙石,石產一卵,見風化一石猴,在那里拜四方,眼運金光,射沖斗府。如今服餌水食,金光將潛息矣?!?/br> 真王早知此猴根腳,知曉與青帝、佛首有所淵源,不過青帝那處,已經收了六耳獼猴為徒,也算是了了因果,只剩下佛首一處,思及佛道之爭,本想派人捉拿來,又顧忌佛門反應,只得暫時按下心思,垂賜恩慈曰:“下方之物,乃天地精華所生,不足為異?!?/br> 天庭群臣中道門勢力頗大,盡皆以玉清真王為為首,雖對石猴各有心思,卻也不敢違背圣旨,紛紛應是。 而在同一時間,佛界極樂凈土之中,佛門三尊神念交流,虛空中金光萬道,蓮華朵朵,現(xiàn)出三尊法相,佛首帝釋天如來面相威嚴,接引阿彌陀佛寶相慈悲,萬佛之母準提面色莊嚴,法身橫跨無盡時空,在一切有情眾生迷障之中引渡輪回,普渡娑婆萬界中堪忍之苦。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靈明石猴出世,我佛門繼韋陀之后又一尊沙門護法即將歸位。貧僧感應天機,忽覺我佛法光大之期已然初露曙光,此猴于我佛門大為重要,不可等閑視之?!?/br> 接引能感應到的,準提和帝釋天自然也能感知,各自露出欣慰之色,看著那石猴在下界活動,準提笑道:“師兄所言甚是,此猴不但和佛首有不小淵源,更關乎佛法光大,需防儒道勢力暗行不軌,貧僧打算親往護持,二位佛友以為如何?” 帝釋天金色面容無甚波動,淡淡道:“有準提師兄親自關注自可保無虞,只是我教大乘佛法早已圓滿,一直未得到東進南傳的機會。如今下界紛亂,潛龍已入彀中,接引佛友多年前撒下的網(wǎng)也是時候收攏了。” 準提道:“師弟之言正和我意,南瞻部洲是人道氣運匯聚之地,此前一直被儒道把持,我佛門欲進無門,不期師兄多年前隨手一步閑棋,本以為是想捕捉一條大魚,沒成想竟網(wǎng)到一條真龍。如此深不可測的因果造詣,貧僧佩服。” 接引淡淡道:“此事實乃因緣所致,大漢圣庭罷黜百家獨尊儒法,使得南瞻部洲諸子百家盡沒,天下學說不歸于儒則歸于法,這才有了儒教的成立,以及現(xiàn)如今儒學的昌盛?!?/br> “只是凡事皆有兩面性,君權和臣權從古至今便是對立存在,臣強則君弱,君強則臣弱。南瞻部洲文武百官盡皆出自儒家,彼此階級相同,面對君權壓迫時同氣連枝,本能的反過來壓迫君權,甚至從思想上塑造符合儒家利益的君主,乃至董仲舒大倡君權神授,以神權限制君權,以致上下一日百戰(zhàn),大漢朝數(shù)百萬年來君臣爭斗不休,外戚、宦官、勛貴輪番上場,皆因儒家失去制衡,已經對君權形成巨大威脅,君王不得不依靠這些政治勢力達成平衡。” 帝釋天和準提點頭稱善,接引所說在三界大能中并不是什么秘密,大漢立國之初最大的使命就是興盛儒學,助孔丘立教成圣。 只是這雖然是大漢朝最初的使命,卻不是唯一存在的理由。任何組織一旦發(fā)展壯大起來,便會誕生獨立的意志,很難再完全受某一個人控制,當權者在行使權力的同時,也會受權力的裹挾,做出許多身不由己的決定。 這也是凡間王朝中許多大人物都淪為政治動物的原因,很多選擇不是發(fā)自自愿,但組織本身會本能的迫使眾人做出最有利的選擇,漸漸泯滅了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