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和_分節(jié)閱讀_104
書迷正在閱讀:渣男系統(tǒng)[快穿]、來啊互相傷害![重生]、總有皇帝在找我、公子孫默、重生之養(yǎng)歪了怎么破、今天也在拯救全人類[重生]、我要溫柔[快穿]、替婚、花式攻略對手[系統(tǒng)]、不可抗力
作為王府世子,朱高熾對燕王十分敬畏,對燕王妃更多的卻是濡幕。 自幼,父王就不太喜歡他,誰讓他先天條件比不上兩個弟弟? 小胖墩時期的朱高熾也曾為此傷心過,隨著年齡漸長,多少也能明白燕王的想法。將心比心,換成他自己,有個完全不像自己的兒子,也未必會喜歡到哪里去。 理解歸理解,心中卻總有一處無法釋懷。 平日里,這種復(fù)雜的情感一直被壓抑,在燕王面前,朱高熾愈發(fā)的恭敬守禮,私下里卻始終憋著一口氣。 不良于行,就花更多的時間在讀書上,無法騎馬上陣,苦練箭術(shù)也要證明他有學(xué)武的能力。 不得父親的喜愛,朱高熾沒有氣餒,這種不服輸?shù)男愿袂∏∠駱O了朱棣。 沒有這種精神,洪武帝不會從和尚廟出來走上造反的道路,最終登上皇帝寶座。燕王也不會在削藩的浪潮中起兵靖難,打著清君側(cè)的旗號把侄子的皇位搶過來。 燕王妃比燕王更早看到了這一點,如果沒有她的諄諄教誨和提點,任憑性子再好,屢屢被親生父親不待見,又被兩個弟弟連番擠兌打擊,朱高熾不走上反社會的道路也會性格扭曲。永樂后的仁宣盛世怕也不會開啟。 此次,燕王將北平城的防衛(wèi)交給朱高熾,已從側(cè)面表示出他對朱高熾的改觀。 興奮之余,朱高熾也在苦苦思索,如果自己能早點瘦下來,改變一下形象,是不是就不用被白眼那么多年了? 搖搖頭,過去事的想再多也沒用,不如今后更加努力。 現(xiàn)如今,北平的危機(jī)解除了一大半,城外的朝廷大軍已開始撤退,想必是父王已經(jīng)回師救援。 守住了北平,他的地位會更加穩(wěn)固,也能進(jìn)一步獲得父親的喜愛。 想到這里,朱高熾握緊了拳頭,高粱餅子還得繼續(xù)吃下去,等到孟僉事隨軍歸來,要想個法子把人再要到自己這邊來。 此人不僅有才,且行事不拘一格,便是道衍和尚都對他贊譽有加,據(jù)說還想收他為徒,這樣的人才不籠絡(luò),還有什么人值得籠絡(luò)? 身為王府世子,若是父王靖難成功,他是否也能更上一步? 再仁厚,朱高熾也是皇室子孫,也有對大位的渴望。 燕王妃發(fā)現(xiàn)兒子有點走神,以為是因守城太過疲憊,立刻停止口頭教育,吩咐朱高熾回去好好休息,另叫宮人去告訴世子妃一聲,世子近日的飲食一定要多注意,精細(xì)著些。 “母妃無需太過費心,兒已習(xí)慣進(jìn)粟米粥和蜀黍餅。且王府開倉放糧,兒更應(yīng)做出表率?!?/br> 燕王妃看著朱高熾,目光中滿是欣慰,“我兒果然長進(jìn)了。” “兒只是盡了本分,當(dāng)不得母妃夸贊?!?/br> 有感于朱高熾的“愛民之心”,燕王妃很快下令,今后王府眾人皆以蜀黍粟米為主食,rou禽不禁,但嚴(yán)禁浪費。 燕王妃早就看不慣王府內(nèi)某些人的鋪張浪費,明明吃不了多少,非要擺出個排場。平日里就算了,現(xiàn)在是什么時候,容不得任何人再這么做。每日的飯食更有定量,敢糟蹋東西?別怪她不講情面。 在閨中時,燕王妃時常聽魏國公講述早年的艱難生活,吃糠咽菜算是好的,最艱難的時候,連續(xù)幾天都吃不上一口干糧。 朱高熾的行為引起了燕王妃的回憶,也讓燕王妃下了決心,自此,王府自上而下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憶苦思甜運動。 習(xí)慣了精細(xì)米面的女眷根本吃不下粗面餅子,可也不敢當(dāng)面同燕王妃抗議。王爺?shù)娜游迮?,只有兩個女兒非燕王妃所出,還屬于“母不詳”的那種,在燕王府,除了朱棣本人,燕王妃是絕對的二把手。 誰敢不服?肯定收拾起來沒商量。 拿起擺在面前的高粱餅子,試著咬一口,立刻抻著脖子要水,當(dāng)真是咽不下去。 燕王妃的處理方式也很簡單,一頓不吃,餓著。 兩頓不吃,繼續(xù)餓著。 三頓不吃,接著餓。 一連餓了幾頓,任誰都受不了。 等到粟米粥送上來,連最小的郡主都是紅著眼睛撲上去,三兩口吃完,半飽都不到。 從沒想過,原來粟米熬出的粥會這么香! 見識過燕王妃的手腕,再沒人敢玩絕食沉默那一套,燕王不在府內(nèi),餓死也只能自認(rèn)倒霉。 燕王妃滿意了,把高粱餅子泡進(jìn)粥里,連吃了兩大碗。 朱高熾的飯量遺傳自誰?還真是不好說。 起先,朱高熾還不明為何只發(fā)高粱餅子,如今再看,不得不佩服親娘的智慧。 按照那個孟僉事的話來說,這就是所謂的漫天要價坐地還錢? 先給出一個絕對承受不了的價錢,然后逐漸拋出誘餌,讓對方心甘情愿的踩進(jìn)繩套,末了還要感恩戴德。 如今的王府不就是這樣嗎? 沒人再埋怨王妃下令大家一起啃高粱餅子,反而對每日的粟米粥贊不絕口。 未來的仁宗皇帝深刻領(lǐng)會了坑人的最高境界,隨燕王大軍向北平進(jìn)發(fā)的孟十二郎,尚且不知自己無意間又給朱高熾上了一課。 雖然主講人是燕王妃,但讓朱高熾領(lǐng)會坑人精髓的還是孟清和這個助教。 燕王府的憶苦思甜活動很快傳遍了整個北平城,守城的將士看著手里的兩合面饅頭和白面餅子,感動得流下了熱淚。 王妃和世子吃高粱餅子和粟米,卻給他們吃白面,士為知己者死,必須以身相報! 城中的居民也是大為感動,所謂上行下效,尋常民戶不論,很多家底豐厚的人家也開始日日食用高粱粟米,還摻雜著蕎麥等物。 城外的村屯聽到消息較晚,里中老人湊到一起商量,紛紛將家中的白面和精貴的稻米放上牛車,運到城中交給王府,名曰“勞軍”。 孟家屯如今已是里中之首,別說孟清和,便是孟虎和孟清江擺出來,孟氏族人說話的聲音都比別人響亮。 孟重九和里中老人們坐在一起,吧嗒了兩口煙袋,面上不顯,心中也是得意。 看吧,咱孟家出了好兒郎,在誰面前都能抬頭挺胸。 不是沒有說酸話的,畢竟造反這事誰能拿得準(zhǔn)? 可也只能私下里說說,自己可是在燕王的地盤上,朝廷幾十萬大軍都打不下北平城,說不得燕王就是那些相士口中的真龍。 里長見著孟重九也是一副笑模樣,聽孟重九建議各家出些糧食勞軍,還要大張旗鼓的送進(jìn)城,有些猶豫。 但九名甲首和老人接連對此表示同意,里長想反對也沒有立場。 各村屯都有精壯都被抽調(diào)到城中,糧食送去,多少也是為宗族子弟考慮。不求像孟十二郎一樣加官晉身,至少也能同人結(jié)些善緣。 “勞軍”的說法是孟王氏告訴孟重九的,而孟王氏則是從孟清和的家書中看到的。 隨燕王前往大寧之前,孟清和一連送出了三封家書。除了修造圍墻角樓,書寫木牌,但凡是能想到的,他都寫了下來,不說一定用得上,至少不要事到臨頭沒有應(yīng)對的辦法。 同眾人商定每個村屯出糧多少之后,孟重九就不再輕易開口。其他人看他這副老神在在的樣子,心中不免感慨,出了一個十二郎,孟氏一族都要發(fā)達(dá)了。 十一月庚午,燕王率領(lǐng)的大軍抵達(dá)孤山,被奔騰的灤河擋住了去路。 燕軍身后,都督陳暉率領(lǐng)的騎兵仍在冰天雪地里漫無目的的找人。 對不習(xí)慣北方氣候的南軍來說,惡劣的雪天當(dāng)真是一種折磨。很多人凍得手腳發(fā)紫,身上的棉衣也不夠厚實。但軍令如山,主帥親自下令阻截,做下屬的就不能違抗。 沒有確切的情報,只能撞大運,找吧! 一次偶然,陳暉派出的幾股小隊騎兵發(fā)現(xiàn)前方不遠(yuǎn)處有大量的馬蹄印,雖然被大雪掩蓋不少,仍能辨別出是沿孤山方向而去。 “必定是燕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