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帝的誕生[美娛]_分節(jié)閱讀_136
書迷正在閱讀:非正常召喚[全息]、[綜英美]今天可以退休了嗎、亡國美人(NP SM)、非妳莫屬、快穿之打臉計劃、快穿之炮灰反攻戰(zhàn)、一不小心就成了白月光、女配逆襲系統(tǒng)[快穿]、男神他帥裂蒼穹[快穿]、誰寵我就跟誰天下第一好(快穿)
芝加哥,羅杰·埃伯特婉拒了妻子的陪同——“《驚聲尖叫》不太適合你看,親愛的,你心臟有點不好,不如明天我陪你去看湯姆·克魯斯的《甜心先生》?”——準備再去影院買一張《驚聲尖叫》的門票,哪怕他之前在試映會上已經(jīng)將這部電影看了一遍。 紐約,回家過圣誕假期的哈佛二年級學生,同時也是LGBT社團成員喬納森打扮一新,準備出門去看場電影,然后去酒吧找樂子。 等待電影開場的時候,有一個中年男人試圖向他搭訕:“嗨,美女,聽說這部電影很可怕的,要不要我陪你一起看啊?” 喬納森用化了濃重煙熏妝的眼睛瞥了男人一眼,說:“我會害怕恐怖片?哈!從我面前滾開,立刻?!?/br> “你,你是個男人?!”中年男子驚的下巴都快掉下來了,他的目光不停的在喬納森的金色長發(fā)、化了煙熏妝的眼睛和腳底黑色高跟鞋上來回,懷疑剛剛聽見的那道粗聲粗氣的男聲或許是自己的錯覺。 喬納森摸摸頭頂?shù)募侔l(fā),見怪不怪地說:“沒見過變裝愛好者?真孤陋寡聞?!?/br> 波士頓,已經(jīng)年滿十七周歲的莎娜·埃文斯和卡莉·埃文斯姐妹結伴去電影院看《驚聲尖叫》,排隊買票的時候,卡莉·埃文斯撇著嘴說:“連張合影都沒有,就說自己和威廉·布蘭德利有過一段公路旅行,誰信吶?就是不帶克里斯出來看電影,絕不。” 身為長姐的莎娜倒是對弟弟克里斯托弗·埃文斯到底說謊沒有搖擺不定:“或許克里斯說的是真話呢?你瞧,他夏天的時候的確是在紐約客串了一檔電視節(jié)目,也有WMA經(jīng)紀人的名片,雖然我們查不出來亞蒙·高夫曼到底是不是威廉的經(jīng)紀人,但是那可是WMA誒,我們都聽說過的,這不像是假的?!?/br> 卡莉·埃文斯有點搖擺,但很快就堅定的說:“如果是真的,那我就更想踢克里斯的屁股了——為什么他連一張照片都沒有?!” meimei卡莉和弟弟克里斯就像兩頭犟驢一樣,半年來在家里已經(jīng)發(fā)生無數(shù)次大戰(zhàn)了,莎娜·克里斯無奈又好笑的搖了搖頭:“你們呀。” 第69章紅毯意外來客 當然,作為首映儀式舉辦地,任何城市的排隊人數(shù)都不可能多過洛杉磯。 洛杉磯梅爾羅斯街劇院門口,紅地毯兩旁早已圍滿了媒體和年輕影迷們,遠離紅毯的另一側,有幸預訂/抽到首映門票的影迷正在等待檢票入場。 通常來說,好萊塢電影首映選擇的劇院座位在幾百到上千不等,如此多的票位,自然不可能被制片廠全部當人情送出去,加上再大的影院,觀影位置好的座位也就那么幾十上百個,所以最好的位置通常都是留給制片廠,比如制片人導演演員等人,還有投資商,或拿去贈送的,剩下的其他座位,才是留給影迷的。 所以一般電影首映門票都會分為兩種,一種是普通觀眾票,一種是紅毯票,兩者分別有不同的通道入口,持有紅毯票的人當然是走紅毯進場了。 梅爾羅斯劇院門口的紅毯兩側,分布著大約數(shù)十家來自不同城市的媒體,《洛杉磯時報》《好萊塢報道》《綜藝》《紐約太陽報》等綜合性日報或專業(yè)、娛樂性電影雜志都有到場,不過因為現(xiàn)在還沒什么重量級人物出場的緣故,記者們還算清閑的站著,偶爾和同行們彼此聊個天。 每次有關注度較高的電影舉行首映,走紅毯的程序基本都是這樣,幕后人員是最早到的,然后是制作公司、發(fā)行公司高層、投資商之類,這些人里或許有位高權重的大人物,但大多并不用特別關注,畢竟公眾在首映后第二天看報紙時更感興趣的還是明星及影片質(zhì)量,第二波出場的會是時尚界人士、社交界名人、特邀影評人、脫口秀主持等憑借各種關系被邀請來參加首映禮的人士,分量不重的配角們也會在這時出現(xiàn)好刷幾個鏡頭,至于導演和主演,一般是壓軸出場的。 其實今天出現(xiàn)在梅爾羅斯劇院的媒體大多都不是被邀請前來,而是自發(fā)過來的,《驚聲尖叫》在媒體心中的人氣真的不低,柯特妮·考克斯雖比不上詹妮弗·安妮斯頓,但也算是《老友記》里人氣第二高的女主角,《老友記》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美國全民最愛的情景喜劇了(或者說是最愛電視劇也不夸張),德魯·巴里摩爾不用說,這個“好萊塢壞女孩”一直都是卷在風口浪尖上的人物,威廉·布蘭德利,《理智與情感》、《羅密歐與朱麗葉現(xiàn)代版》,還有二十世紀福克斯最近流出的幾張《泰坦尼克號》劇照,讓不少人對他身上那種老式貴族氣質(zhì)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很好奇像威廉·布蘭德利這樣截至目前短暫的表演生涯里,角色幾乎全圍繞著貴族少爺/富家子弟/上流社會打轉的演員,真的能演好一部校園驚悚片么? 雖然還沒有大規(guī)模影評流出,但《芝加哥太陽報》的羅杰·埃伯特,《紐約時報》的A.O.斯科特等全美知名影評人在看了《驚聲尖叫》前期試映會后對威廉·布蘭德利評價甚佳的消息卻早已流傳了出來,這更加撓得人心癢癢了,簡直就跟當初阿爾·帕西諾接下《聞香識女人》后,媒體和影評人們對“教父柯里昂”能不能扮演好一個脾氣暴躁的盲人軍官感到既懷疑又好奇一樣——當然,現(xiàn)在的威廉·布蘭德利還不能跟早已功成名就的阿爾·帕西諾比,但公眾對此的反應和情緒是一樣的。 當哈維·韋恩斯坦挽著女伴的手出現(xiàn)在紅毯那頭的時候,《綜藝》記者連忙舉起了自己的鏡頭,對著這位好萊塢目前最炙手可熱的制片人拍攝了幾張近照——1993年哈維·韋恩斯坦和他的兄弟鮑伯·韋恩斯坦創(chuàng)立的米粒麥克斯被迪士尼控股后,背靠大樹好乘涼的韋恩斯坦兄弟已經(jīng)備受矚目,1994年《低俗小說》奪走戛納電影節(jié)金棕櫚大獎、以800萬的成本狂卷全球2億美元票房、導演昆亭塔倫蒂諾一夜之間成為各大制片廠追捧對象的成績,更是讓好萊塢業(yè)內(nèi)人士對韋恩斯坦兄弟的運作能力感到震驚,而上個月米粒麥克斯新出品的電影《英國病人》口碑也是絕佳,被各大媒體一致認為會是明年奧斯卡的奪獎熱門,隨著事業(yè)的越發(fā)成功,韋恩斯坦兄弟已經(jīng)被看做了是能改變好萊塢權力結構的人物,對于這樣的未來大佬,《綜藝》《紐約客》《好萊塢報道》之類的媒體自然是敏感極了。 拍了幾張照片,覺得夠用了,看看紅毯上除了哈維·韋恩斯坦外,再沒更重量級的人物出現(xiàn)了,《紐約客》記者一邊舉著相機準備著,一邊跟旁邊的《舊金山紀事報》同行八卦:“聽說韋恩斯坦兄弟給《英國病人》申報了包括最佳男女主角、最佳男女配角、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在內(nèi)的十六項奧斯卡獎項,他是不是瘋了?《英國病人》是部好電影,這所有人都承認,但是申報了那么多獎項,還每個大獎都沒放過,韋恩斯坦兄弟毫無重點,難道不怕最后一個大獎都撈不著嗎?就像《肖申克的救贖》曾經(jīng)遭遇的那樣?!?/br> 雖然上映后票房不佳,但影片質(zhì)量的確過硬,也獲得影評人一致追捧的《肖申克的救贖》在申報1995年的第67屆奧斯卡的時候,就足足申報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在內(nèi)的十幾個獎項,最后獲得了十項提名,但可笑又可悲的是,或許是因為申報的項目太多,而制片方的公關既沒有重點又不到位,十項提名里《肖申克的救贖》竟然連一座小金人都沒有捧回去。 當然,1994年是好萊塢的一個電影佳片巔峰年,正宗美國主旋律電影、最對奧斯卡評委口味的《阿甘正傳》橫空出世迫使題材現(xiàn)實黑暗的《肖申克的救贖》不得不惜敗也是原因之一,但《肖申克的救贖》在發(fā)行的時候宣傳就不夠,“沖奧期”內(nèi)公關更是沒做到位,也是不能被忽視的因素。 “要么是瘋了,要么就是特別胸有成竹?!薄杜f金山紀事報》的記者說:“韋恩斯坦兄弟可不是蠢蛋,我敢打賭,他們既然敢這么申報,就一定是有了妥善的準備和計劃,說不定他們的公關重點只有兩個三獎項呢,申報這么多,一個是為了混淆競爭對手的視線,一個是為了安撫演員,反正這種情況每年也都是很多見的?!?/br> 奧斯卡影響力如此之大,和它有關的任何事情都不能稱之為小事,每年的獎項申報不僅是門學問,更是讓很多制片方頭疼不已,哪個獎項競爭對手弱更有可能獲獎,哪個獎項競爭對手強需要避開,如果是多主角戲給誰報主角給誰報配角或者不給誰報,都是需要慎重考慮均衡的事,所以久而久之,在明知某些演員(特別是大牌)幾本沒可能得獎的情況下,還給他們申報上獎項照顧其情緒,然后將所有公關能量朝最有可能得獎的項目上使,還能利用演員打打煙霧彈迷惑對手這樣一舉多得的把戲,在奧斯卡的歷年獎項申報時也都是屢見不鮮的戲碼。 “沒準兒還真是你說的這樣,韋恩斯坦兄弟可不是其他什么人,他們是猶太人,還是很精明又很有權勢的猶太人,我們都知道,或許真的有那么一天,好萊塢要被這群猶太人徹底——” 一個看著有幾分熟悉但同時又很陌生的身影突然闖入鏡頭,《紐約客》記者愣了一下,止住了話頭。 《舊金山紀事報》記者聽的正起興,見忽然沒下文了,忍不住問道:“你怎么不說了?” “那個人我看著很眼熟。”《紐約客》記者說:“但是好像又想不起來是誰,他是個什么演員或模特嗎?你看看有印象嗎?” 《舊金山記事報》記者順著方向看過去,發(fā)現(xiàn)了一位特別顯眼的漂亮男人,身高大約六英尺一二英寸左右,光澤感很棒的金發(fā),紫色襯衫黑色一??畚鞣?,配色低調(diào)但剪裁一看就出自大師手筆,而且最特殊的是,這位看起來大約20歲上下的年輕人,和四周的紅毯客們太不同了——凡是參加紅毯首映的人,無論是臺前的演員還是幕后的制片,一般都很有被拍的覺悟,鏡頭感也很強,不管遇沒遇到媒體喊自己名字,都會時不時的朝對著自己的鏡頭揮揮手,比如現(xiàn)在的紅毯上,就有好幾位摟著美麗妻子正在擺拍的制片廠高層,還有幾個對著鏡頭搔首弄姿的小演員電臺主持人。 但是這名年輕人太與眾不同了,他從出現(xiàn)在紅毯那頭的時候,就一直在徑直朝劇院入口走——沒錯,是真的“徑直走”,途中不曾為任何一臺照相機停留下來過,甚至舉止帶給人一種他在刻意躲避鏡頭拍攝的感覺。 “我也看著有點眼熟,似乎在哪里見過的樣子?!薄杜f金山記事報》記者說:“但是好萊塢最近新出的演員模特,新人里都沒見過如此亮眼的面孔呀,瞧這年輕人渾身的氣派,簡直非同一般,如果我看過他的作品的話,一定有印象的——難道他之前是百老匯的劇院演員?不,也不太像。” 出于媒體人的敏銳直覺,《紐約客》記者抓緊時機調(diào)整著鏡頭,在漂亮男人躲避紅毯上的演員而轉道向前的時候,抓拍了幾張對方的照片,雖然不是直面鏡頭的正臉照,但也足夠清楚了。 “似乎并不是在娛樂版塊的臉熟面孔呢?!薄都~約客》記者還在喃喃自語:“總覺得是在金融板還是社會版見過這個人……” 紅毯上臺突如其來的喧嘩聲打斷了《紐約客》記者的思路,他剛剛抬起頭,就聽見身邊的同行大喊:“巴里·德魯摩爾來了!柯特妮·考克斯來了!天哪威廉·布蘭德利也來了!快拍快拍!” 十幾臺“長槍短炮”一起對準了紅毯盡頭,嚴陣以待。